书城教材教辅和中学生一起读《论语》
26603000000015

第15章 体会学习乐趣

《论语》如波涛汹涌的大海,博大精深。从《论语》中学到的是做人,只有学会了做人,才能去做事。做人,有一件事情最重要:就是永不间断地学习。

对于中学生来说,学习就是天职,要不遗余力地把学习搞好。学习是中学生成长过程中最重要的一件事。学习是一种状态而不仅仅是一种结果,因为学习是获取知识、培养能力、提高修养水平的一个必要方式。在学习过程中,有学习态度的端正与否之分,有学习方法的正确与否之分。学习状态有“知之者”、“好之者”与“乐之者”之高下,你进入了哪一种状态了呢?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论语·学而》)

时:时常。习:用于实践,实习,复习。亦:也。乎:吗。朋:同学为朋,同志为友。愠(运):怨恨,恼怒。

孔子说:“经常学习并按时复习,不也很愉快吗?有同学从远方来了,不也很快乐吗?别人不了解我,我却不怨恨,不也是君子吗?”

这是《论语》开篇记录的孔子的第一句话。它既给《论语》全书定了基调,也正可作为我们学习《论语》的勉词。通过学而时习,就能温故知新,认识能力不断提高,人格气象不断更新,这自然是读书人值得高兴的事了。

《论语》开卷的这段文章,基本上把读书之乐,有志于学问者的喜悦,以纯正和朴素的句子讲述明白,一向被认为是少见的,事实的确如此。

诸葛亮在家训中也说:“非学无以广才,非学无以明志,非学无以立德。”关于学习,最通俗的一句话是“处处留心皆学问”,人们看天、看地、看草、看树都能从中学习到知识、学习到道理。牛顿由苹果从树上掉下来想到了万有引力定律,瓦特从沸水冲击壶盖发明了引发工业革命的蒸汽机。类似这种“时习之”的事例很多,当然这种“时习之”已包含了伟大的创新和伟人的灵感,可能还不是我们常人所能“时习之”的快乐,但我们却可以把它看成是一个好学之人因为“时习之”而达到的一种境界。

这种“时习之”既可以是主动的,甚至也可以是被动的,主动的有歌德从他散步的那条山道即人们称之为“哲学小道”上悟出的那么多哲理,被动的则有邓小平被“发配”江西时在上下班必经的那条羊肠小道上思考出的中国改革开放的道理;曼德拉在身陷囹圄的方寸之地,几十年的重复足以将一个人摧垮和逼疯,但他却以思想的放飞,即这样的“时习之”,不仅挺了过来而且“习”出了更多受人尊崇的思想和后来付诸实践的执政理念。

类似的事情在我们中国也是不胜枚举,方志敏在敌人的监狱写出了长存于世、脍炙人口的《可爱的中国》,“文革”中许多锒铛入狱的老干部们,也有很多类似的故事。有一位被关了三年受尽诸多折磨的老革命,他就是看到了一个扎上铁环做单杠的树,本来以为随着树的生长,铁环会将其勒死,但他看到的结果是树包容了铁环仍然生机勃勃,他于是悟出了人可以包容这种环境而生存的道理,以一种健康的心态坚强的活了下来。

还有人从被动地等人,悟出了人一生中面临着许多等待的道理,也有人在这种等待的时间随便地看边上的人和事而悟出一些与己有益的小道理。

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论语·雍也》)

孔子说:“知道学习不如喜欢学习,喜欢学习不如以学习为快乐。”

《论语》中的“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句,主要讲学习的三个层次,以“知之者”突出“好之者”,再紧承“好之者”突出“乐之者”。这就如同数学中的逻辑推导,层层推进,使说理更加透彻,令人信服。

这句话中使用了顶针的修辞。顶针是一种较为常见的修辞。它是用前一句的结尾做后一句的开头,使邻接的两个句子上递下接、首尾蝉联。在古诗文中使用甚多。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这个浅显的道理谁都知道,关键是如何培养兴趣,如何做到“乐之者”。我想兴趣出于两点,一是天生,二是后天的培养。说到底,若真是乐之者的境界,就无须借助外力来培养,真正的陶醉,忘我境界是由内而发,自然而然就投入其中。

金圣叹先生曾说过,“雪夜围炉读禁书,为人生至大幸福”。寒夜不冷,又有书中极品可读,当自幸福不已。而诗人白居易对读书也曾留下许多著名篇章,他在《庐山草堂记》里写道:“左手引妻子,右手抱琴书,乡老于斯,以成就平生之志。”所谓的平生之志,也就是像陶渊明一样过着隐居的读书生活。无生活之忧,家藏万卷诗书,实乃文人幸福的向往。

湖北作家方方颇欣赏诗人苏东坡,曾有一位记者打趣地问她:“你是否愿意嫁给苏学士?”想不到方方的回答也惊世骇俗,“只要东坡他愿意,我的回答是肯定的”。时空错过了千余年,诗人的魅力依然如此迷人,这些全赖书的恩赐。而苏东坡对书的痴迷与爱好,也留下许多佳话。

苏东坡参加省试,主司官是欧阳修,东坡在《刑赏忠厚之至论》的考卷中,引用典故说:“皋陶曰杀之者三,尧曰宥之三。”欧阳修博览群书,却找不到这个典故的出处,就问苏东坡。东坡回答说:“在《三国志孔融传注》。”欧阳修依然没有找到。东坡说:“曹操灭袁绍,以袁熙妻子送给曹丕。孔融说:当年武王伐纣,把妲己赐给周公。曹操问孔融此事出于何处?孔融说从今天的事看起来,应该是这样的。尧、皋陶之事,我认为也应该是这样的。”欧阳修对苏东坡的善读书,善用书赞不绝口。

对于自己为什么这样爱读书,东坡自己说过:“小时候,父亲逼我读书,开始时感到很苦。渐渐懂得学习,自己懂得如何选择书读,时间一久则感到读书非常的快乐,古人所谓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东坡的话说出了天下读书人的心声,读书、爱书,要以读懂、读通、读透为乐,杜甫的“破”书也是这样的道理。

而清诗人袁枚因为喜读书、厌官场,曾两次辞职。他有一首诗《寒夜》,“寒夜读书忘却眠,锦衾香烬炉无烟。美人含怒夺灯去,问郎知是几更天。”堪与金圣叹的“雪夜围炉读禁书”相媲美。在乾隆十年至十三年间,袁枚任江宁知县,他花了三百两俸银,买下了江宁织造隋赫德的一座旧园——隋园,改造成藏书的庄园,后改名为“随园”,他那本著名的《随园诗话》大概就是在这儿撰写的吧!

而袁枚的那篇《黄生借书说》中的“书非借不能读也”,至今仍为读书人口口相传的至理名言。

另外,于丹老师在她的书中写道,“现在‘投入’学习,‘投入’修养自己的人太少了,而多半‘太投入了’的,是在麻将桌上,坐在那里快乐得很,那可真是达到了‘乐之者’的境界啊!”

越是容易做,越容易上瘾的事,往往都暗藏着使人堕落放纵的陷阱;而越是要处心积虑去培养兴趣的事情,越有价值和意义,而这个过程也越能成就一个人!

学习也是如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