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医学跨越百年的医院
26574500000004

第4章 医院沿革(2)

周振热爱山区医疗事业,谢绝国民政府中央卫生署要他担任广西卫生处处长的要求,欣然接受湖南省政府的邀请,出任湖南省立第九医院院长。1945年2月,周振到任,正式动工修建医院。因经费不足,周振自献金条数根,又通过私人关系,从同事和同学处求得大量物质和人力的援助。4月,基础工程挖掘完毕,5月1日,第九战区司令兼湖南省主席薛岳以个人身份为医院题写“生民建设”奠基碑石。10月份,医院落成。分为住院部、门诊部和工作人员住宿楼等建筑,均为砖木结构的两层楼房。其中住院部和门诊部同在一幢楼中,占地1100平方米。

医院建成开业后,有卫技人员25人、管理人员5人、工勤人员22人。1946年,医院得到美国援华的医疗器械、药品、钢丝床,住院部病床增至50张,更名为湖南省立沅陵医院。

周振不仅医术高超,行政管理水平也相当不错,医院在他的管理下,各项工作运转井然有序。1947年5月,湖南省主席王东源巡视湘西,亲临医院巡视,对医院的各项工作都给予充分肯定,并现场颁发一道“省立沅陵医院设备齐全,管理周到,尤服务精神堪称模范,应即升为本省示范医院”的手谕。

1949年沅陵解放前夕,县城谣言四起,人心动乱,周振果断接受中共南方局派来的地下党员姜明斋的劝言,积极做好保护医院,迎接解放的工作。9月18日解放军进城时,医院在周振的领导下,切实做到了人员未散,物质无损,营业照常,为稳定沅陵局面做出贡献。

沅陵解放后,周振拥护解放军三十八军对医院实行军管,收治部队伤病人员。此时医院规模已经发展到病床数100张,有卫技人员33人,管理人员15人,工勤人员22人。

1949年10月,三十八军入川作战,将医院移交四十七军,10月20日前后,四十七军卫生部派军事代表对医院进行接管。同时从部队调来部分医疗卫生人员充实医院力量,并将医院更名为湘西军区卫生部直属医院,主要担负医治湘西剿匪作战中的伤病人员。医院院长继续由周振担任。湘西剿匪结束后,四十七军卫生部在1951年9月,将医院移交湘西行署,更名为湘西行署第一人民医院。

整合资源成立沅陵县人民医院

1949年9月,沅陵解放前夕,宏恩医院的外国人就已经开始陆续离开沅陵回国或是外出旅游考察从此不归。到1950年后,医院外国人几乎已经全部离开,医院人员大为减少,医疗技术和力量所剩无几。1951年9月,湘西行署对宏恩医院实行接管,更名为新生医院。1952年8月,为支持吉首少数民族地区医疗卫生事业,决定将新生医院大部分人员和全部医疗器械、药品,迁往吉首,与吉首所里医疗中心合并为吉首兄弟民族医院。剩下为数有限的人员,继续留在沅陵,保留新生医院的牌子,等待与其他医院的合并。

天主堂医院虽然比宏恩医院晚建三十多年,但是它在沅陵的发展要比宏恩医院大。在一些偏远乡镇,诸如柳林汊(现属五强溪镇)、沃溪(现属官庄镇)、乌宿(现属二酉乡)等地,都开办有天主教本堂或支堂,同时附设西医诊疗室,由总堂医院不定期派出医生到这些本堂或支堂诊疗室问病散药,在对沅陵农村宣传普及西医知识方面产生过积极贡献。

沅陵解放前后,天主教湘西主教区主教欧克澜利用宗教势力,为国民党残余武装力量以及湘西土匪武装提供资金物质上的帮助,同时将医院院长改由美籍传教士贾威担任。贾威任天主堂医院院长后,积极协助欧克澜等人收集新生人民政权的政治、军事、经济情报,阻碍威胁医院职工向新生政权和共产党靠拢,并协助沃溪本堂神甫高尔飞组建了所谓天主教沃溪圣母军。天主教湘西主教区的这些与宗教不符的活动,引起沅陵人民强烈不满和愤慨,纷纷集会要求“驱除外国人”,实行宗教自治。天主堂医院的外国人在1950年前后陆续离开沅陵,医院推举中国医师张宗询任院长。1951年9月,天主堂医院由湘西行署接办,更名为湘西行署第二人民医院。

鉴于沅陵医院力量分散,难以满足人民群众医疗卫生健康的需要,1952年8月1日,沅陵从湘西行署析出,归属于芷江专员公署领导后,芷江专署对沅陵的三家医院在资源上实行整合,将湘西行署第一人民医院、第二人民医院、新生医院合并成为芷江专署第一人民医院。

医院合并后,全部迁入下南门原天主堂医院,原宏恩医院改为内科病房。新组成的医院,工作人员配备为:院长、监委、副院长。具体是周振任院长,孟行连任监委,王士宽任副院长。机构设置有医务部(配医务主任),住院部、门诊部。住院部由内科(包括小儿科)、外科(包括五官科和皮肤科)、妇产科三个部门组成。设置病床150张。另有门诊部、检验室、药剂室、X光室等。医院有工作人员148人,其中卫生技术人员100人。医疗机构在医务部统一领导下开展工作,各科室设有科主任,各部门有部门负责人,负责领导工作。

三家医院在接管及合并初期,由于思想认识上的差距和工作习惯差异,一度出现管理乏力和工作难以落实到位,导致医院呈现比较混乱的状况。省立沅陵医院1949年9月18日沅陵解放当日,即为解放军三十八军所接管。虽然医院院长周振在沅陵解放前就拥护共产党的主张,动员医院员工留下来迎接沅陵解放,但当医院真正为解放军接管后,一些医护人员还是人心惶惶。特别是医院移交四十七军卫生部接管后,一些来自部队的伤病休养人员不服从医院管理,不配合医生治疗,随意打骂医院工作人员,看病疗伤和伙食,都要求医院超标准提供。仅上半年,医院药品和伙食费就超支2000多万元(旧币)。更有甚者,还有个别休养人员在治疗期间,要求医院为他们提供女人陪侍,给医院工作造成极大的混乱。据医院院长周振和医院监委、副政治委员孟行连共同署名的《1951年医院工作总结》记载:“1951年2月,省立沅陵医院接收部队伤病员,在3、4、5月中,工作是混乱的,制度不健全,医院人员关系不好。病人不服从治疗,打人骂人,闹伙食,赌博、乱搞男女关系。工作或休养人员对工作没有信心,怕打怕骂,处处小心,又处处碰钉子,治疗管理工作完全处于被动。供给伙食无法把握,每月结账都超支,生活制度一片散沙,开会集合得半个钟头,人员思想混乱,有事不向组织汇报。(存在)私人拉拢,(搞)小团体、互相攻击等(现象)。”

针对医院面临的这些问题,医院在教育自己员工的同时,一面通过正常渠道向湘西行署反映汇报,要求加强对休养人员的管理教育。医院员工经过教育,思想有所转变,精神开始振奋,工作效率和医疗质量都有了新的提高。1951年6月2日,《人民日报》刊登抗美援朝总会号召捐献飞机大炮消息,医院职工看到后立即开始酝酿动员,从6月10日正式开展捐献,到7月3日,捐到资金(旧币)14,286,250元,接到新华书店为自愿军捐书通知,又发动捐献图书,大家积极性很高,热烈支持,两天时间,捐到书款(旧币)483,800元,购买图书340本,寄给朝鲜的志愿军战士。

湘西行署对医院反映的各种问题也十分重视,从10月份开始,着手对医院的工休人员进行教育,开始在工休人员中普遍开展“反贪污、反浪费、反官僚主义”的三反运动。医院工作人员和休养人员的关系开始出现好转,生活学习制度逐步得到规范。

11月,湘西行署进一步开展为时二个月的医院整顿工作。11月4日,行署民政科召集各院政治负责人会议,安排医院整顿工作。11月7日,成立了领导整院的学委总会,总会主任由行署的一个处长担任。总会对三个医院整顿的大致内容为:学习王首道关于清理机关工作人员的报告;学习整院参考文件;学习惩治反革命条例和反对自由主义等。整院工作开始后,各个医院都立即行动起来。尤其是湘西军区卫生部直属医院各部门行动最快,他们对照整院要求,结合医院实际,讨论制定了14条管理制度、14条医疗制度、11条护理制度。通过整院,查出思想没有靠拢革命,闹小团体、生活散漫不积极学习等一些问题,对严重的及时进行了汇报处理。一个沈姓部队伤病休养员,伪装疯傻,要医院专门为他派一个女人陪床,被送沅陵军分区保卫部查处;部队伤病休养员康某,不遵守院规,不服从治疗,打骂医院工作人员,送沅陵县公安大队关押禁闭;部队伤病休养员陈某吸食鸦片,被送沅陵县公安大队强制戒烟;沅陵军分区管理员李某在住院期间,闹事,屡教不改,被开除公职;沅陵军分区通讯员瞿某,在住院期间偷窃,夜闯女护士房间企图强奸,被送行署公安局劳动改造。

1952年8月1日,三所医院合并为芷江专署第一人民医院。由于医院工作人员从三个医院调来,各个单位工作作风有些不同,合并后一些人思想造成不稳定,难以端正医疗作风,加之病人较多,各种制度建立的还不明确,各部门缺乏有机联系,领导多而也抓的不太紧,工作不能顺利地布置下去,时有混乱现象发生,医疗服务质量严重滑坡,五官科对病人常以自己兴趣做实验,蒸馏水过期了也继续使用。一月之中,医疗事故接二连三。最为严重的是8月底,发生一起严重的造成病人死亡的医疗事故。病人胡某医治眼病,医院在为他采取组织植入疗法的过程中,因消毒不严,造成厌氧菌感染,导致病人三天后死亡。

医院合并后的混乱局面给医院工作造成了一定的负面影响,但是很快就被控制住,在短时间里得到纠正。胡某死亡事故发生后,医院以此为深刻教训,举一反三,组织全体员工开展一系列检讨批评,从思想根源上深挖事故原因。并在9月份开展学习共产党和共产主义活动,树立广大医护人员为人民服务的思想。同时开始建立制度,明确各部门工作责任关系,按制度办事,工作效能才逐步得到提高。

1953年,芷江专署第一人民医院收归省管,更名为湖南省沅陵人民医院。医院床位编制130张,后改为120张,实置150张以上。人员编制132人,实有129人,其中医务78人,行政18人,勤杂31人。医院在省管期间,着力添置了一批医疗设备,主要有诊断用x机1台、油显微镜3台、无油显微镜2台、电动式远心沉淀器1具、电孵化器1台、血压计6台、比色计2台、血球计算器6台、精密天枰2台、高压消毒器1台、煤油孵育箱一具(沅陵白天无电)、人工太阳灯一具、播音扩大器1台。

1955年12月16日,湖南省卫生厅下文,决定从1956年起,将省立沅陵人民医院交由黔阳专署领导。黔阳专署在1955年12月派人到医院办理交接手续。医院下放黔阳专署后。病床减少至100张,工作人员为135人,其中卫生技术人员82人。

1963年3月,湖南省卫生厅召开全省卫生工作会议,部署安排全省卫生事业和卫生企业的调整精简工作。5月,黔阳专署落实全省卫生工作会议精神,决定将沅陵人民医院下放到县一级管理。5月27日,黔阳专员公署(63)专卫字第240号文件,发布了《关于将湖南省沅陵人民医院改为沅陵县人民医院的通知》,通知全文如下:

沅陵县人民委员会,沅陵人民医院:

根据省卫生厅三月份全省卫生工作会议的精神及省卫生厅(63)卫人字第23号文件下达“关于1963年全省卫生事业、企业调整精简方案”,为了加强县一级医疗机构,有效地支援农业,兹决定将湖南省沅陵人民医院改名为沅陵县人民医院,受沅陵县人民委员会领导。

其人员、设备、财务本着三不动的基本原则,由我署卫生部门派人与县人委办好移交手续,于六月三十日交接清楚。该院人员除按编制确定留足外,多余的由专区进行调整。

特此通知

湖南省黔阳专员公署(章)

一九六三年五月二十七日

医院下放到县的这一年,有固定资产857417.05元,病床编制150张,实际完成122张,占81.2%;病床利用率87.3%,中转率25.4次,分别比上年增加1%。提高2.1次;实际病床工作日29.7日,较上年度增加0.4日;病人平均住院日11.65日,较上年降低0.7日。这一年,入院病人3827人次,较上年增加325人次,增长9.3%;出院病人3820人次,较上年增加314人次,增长9%,治愈2658人次(不包括分娩的404人次),全年死亡46人。完成门诊77600人次,较上年增加5720人次。医院年初工作人员128名,年底增加到134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