沉寂了许久的各股力量再次蠢蠢欲动。一些第巴的反对者迅速作出反应,派心腹僧侣去劝说佛父佛母带着灵童出走。
他们为了更顺利地达到说服的目的,没有直接去邬金林,而是先去了佛父佛母的故乡请他们的亲友帮忙劝说。次旺拉姆的母亲婉转拒绝了这些僧侣的请求,连同他们携带的黄金一同请出门外。僧人们没有泄气,连夜去拜访扎西丹增的姑母。在这位贪财的姑母面前,一两金子抵得上千言万语。时间紧迫,天还没亮她和僧侣们踏上了来邬金林的路。对于赚钱,她总是有额外的热心和执行力。
扎西丹增与次旺拉姆对姑母的到来大为惊讶,姑母却丝毫不觉得尴尬,扯开惯用的大嗓门问好:“扎西德勒!孩子们,听说你们现在发达了?快,让姑母看看那个带来吉祥的尊贵孩子在哪儿?”阿旺诺布已经被曲吉和多巴带着转移了住处,并没有和父亲母亲住在一起。姑母很是失望,但是为了钱,她怎肯轻言罢休。
石板房外,曲吉带来的侍从偷偷注意着屋里的动静。
与此同时,猎人那日家,也来了两位僧人。
灵童的新动向,陆续传往布达拉宫。夜长梦多。这些僧侣之后,还会有什么人来拜访?灵童需要再次消失于人们的视野,不然,只会横生事端。桑结嘉措拿定主意,请高僧占卜适宜藏匿灵童的地点。
不久,曲吉等人接到第巴的密令:将灵童一家迁往夏沃错那。
柏树下的石板房,一夜之间空了。那天清晨,那日在自家门前发现了一大袋细糌粑,装糌粑的,正是阿旺出生时他背去扎西丹增家的那只旧唐古。
安置好灵童一家,曲吉等人预备离开。吃过了最后一餐饭,曲吉拿出一个护身结哄下了孩子手里的糌粑碗。护身结用五色丝线编成,两端各有一粒刻着符咒的檀木珠,精美漂亮。这是曲吉亲自加持的,有平安吉祥、具足顺缘的效用。一套上头,一股神奇的力量涌遍全身,孩子对老喇嘛会心微笑。
曲吉与多巴留下了很多精致糌粑、上好的茶叶和银钱,对佛父佛母客气地行礼:“请照顾好佛爷。”
见他们没有带走孩子,次旺拉姆又惊又喜。
“这孩子尊贵吉祥,福德大得远远超过您的想象,但神佛指示,他有劫难未完,需匿迹于僻野。请您务必保守这个秘密。”
被莲花生大师祝福过的门隅,无论哪一块土地皆有鲜花美果,水乳流香。村落陌生,可是眼前的景致并不陌生,依旧是草场碧绿,云山高耸。
马队重又消失在蓝天绿野之间。
祈祷带来了开启前世记忆的力量似乎消失了。这个喜欢凝望碧蓝天空、萋萋绿草的孩子,望着马队远去,似乎他并不知道他们为何而来,对他们的离去也漠不关心。他更不会知晓博学的僧侣、被尊称为“日增”的戴达岭巴在书籍中写下的预言:
众生之主承殊业,
降于香拔雪山西南。
他此来为了护佑苍生,
将为神圣宗教的宗主。
雨云覆盖了原野,瞬息间大雨倾盆,仿佛要洗刷掉访客的印迹似的。草场雾蒙蒙一片。阿旺无处躲雨,蜷身到一块凸起的石头下面。
不多时,清风吹过,云歇雨收。阿旺刚想从石头下钻出来,就听到小姐姐曲珍带着哭腔的呼喊。
姐姐在叫自己。
“阿佳!我在这里!”阿旺露出头,向小姐姐挥手。
小姐姐过来就把他按在石头上一顿揍:“阿妈叫我看住你不要乱跑,你不听……叫你不听话!叫你乱跑!”年幼的曲珍不清楚家里发生了什么事,但是从匆忙的搬家、爸妈神情凝重的叮嘱里,她隐隐约约地感觉到了什么,知道必须得看好弟弟。客人刚走,弟弟就不见了。曲珍非常惶恐,不敢跟爸妈说,没头苍蝇似的一顿找。曲珍的藏袍被打得透湿,满头满脸的雨水,样子看起来狼狈极了。望着满脸茫然的弟弟,一种委屈的感觉涌上喉头,她松了手,哇地大哭起来。
长这么大,阿旺还没被姐姐揍过,他一滴眼泪没流,倒是姐姐满脸泪水。
曲珍抽抽搭搭想拉了弟弟回家,弟弟从石头前移开了身体,刚才他挨揍时趴过的那块岩石,清晰地呈现出了一个人形,胸前,还有护身结的痕迹——是弟弟,弟弟的身形印在了石头上!
曲珍被眼前的景象惊没了眼泪。
殴打神佛,是重罪。石头记下了曲珍的罪。
草原上的故事传说,曲珍因为打了佛爷,积累了罪业,入了畜生道。后来还是得仓央嘉措本人的救助,才得以跳脱苦海。
马队消失的方向,出现了一支队伍,他们抬着什么东西向村落走来。是猎人猎到了狼。狼是草原上惹人愤恨的野兽,它们行踪飘忽不定,今天可能在这个村落偷吃一头羊,明天就跑到另一个村子去偷吃一头牛。狼的食量大,一头成年狼一年能吃十几只羊。猎狼是受到百姓们拥护的活动。打死狼之后,猎人抬着狼尸周游各村表演打狼歌舞,这是对猎狼成功的一种庆祝,也能在活动中得到大家的赞扬和赞助。
这次,猎人猎到的是一头大黄狼,他们把狼皮剥下来,填入干草做成标本,并在狼身上悬挂饰物和哈达。狼的嘴巴经过特殊处理,用一根木叉死死插住,让狼死后也不能去向神灵告状。
领头人“阿波热”手持五彩绸子飘扬的彩箭,走在队伍前面分外显眼。一会儿到了村子里,他要向大伙儿说唱好听的“江雄”呢。
佛爷自己并不觉得自己刚刚受到了怎样的冒犯,高兴地向“阿波热”跑去,留下曲珍自己在原地发呆。
“阿佳,阿佳,你也来啊!”阿旺一边快跑一边招呼着曲珍。他跑得快,有人比他跑得还快。
一个白衣小孩骑着一匹小马,如一道闪电越过阿旺,冲向了抬着狼的队伍。不过,小孩显然对阿旺比对狼更有兴趣,他调转马头又冲了回来,泥水溅了阿旺一脸。
雨后的草场,阳光刺眼,这孩子微微皱起眉,仿佛一下子看不清阿旺的样子,又仿佛有些轻贱眼前的小孩:“你就是那新搬来的?”
他一定是贵族的孩子,白色的衣服上镶着宽宽的水獭皮,还有金线的刺绣,使原本就刺目的阳光更加灿烂。阿旺诺布看了半天,才勉强看清他的脸。好漂亮的一双眼睛。
“怎么不说话,你是哑巴吗?”
抬狼的队伍走近了村子,村子里的孩子们欢叫着迎上去。
“卓玛,你在跟谁说话?”一个穿红袍的男孩带着几个小朗生跑过来,手里握着马鞭。
“新搬来的,阿爸说的大贵人。”马上的孩子嘟起嘴巴:“阿爸净瞎说,哪有什么大贵人的样子嘛。”
“卓玛,不要瞎说,阿爸说了,这是大秘密,谁要说出去,就让行刑人用弯刀割掉谁的舌头!”
“我,我没说!都是你,非要偷听阿爸和客人谈话,连我也听到了。”白衣的孩子懊恼地伸出手指塞住耳朵,样子娇俏可爱:“他们也听到了啊!要是他们说出去了,可不能怪我!”
穿红袍子的男孩无奈了,扬起手里的马鞭四下乱指:“你,你,你,还有你!”
小朗生们惶恐地跪倒在地。
“你们谁要是听到了我们说什么,割了你们的舌头!”
“没听见,少爷,我们什么也没听见!”小朗生们异口同声地回答。
小少爷对自己的威吓很满意。他怎么可能不满意,对朗生来说,这种威吓,随时随地都可能变成现实。
小少爷摆平了手头的事情,开始关注身边一直默不作声的外乡人。他看人的样子跟骑马的男孩有点儿像,微微皱着眉,不知是嫌阳光过于刺眼,还是他骨子里的骄傲所致:“新来的,你叫啥?”
“……阿旺诺布。”阿旺又看到了一双漂亮的眼睛,而且,他与马上的男孩长着多么相似的一张脸啊。
“我是宗本家的少爷塔坚乃班丹。喂,外乡人,见到本少爷怎么不知道行礼?”
“塔坚乃少爷,扎西德勒!”
“还有我呢!你还没向我行礼!”马上的少年叫着。
阿旺只好再向白衣少年行礼:“小少爷,扎西德勒!”
“哈哈哈哈……”宗本家的两个孩子笑了,马上的那位更是笑得花枝乱颤:“我是宗本家的小姐!真蠢,你见过我这么漂亮的少爷吗?”卓玛骄傲地挺起腰身。
绵羊不长角,谁辨得出公母?小村庄走出来的阿旺诺布从未见过男装的女孩,惊讶极了。
塔坚乃大笑着翻上马背扶住卓玛的腰,去追赶猎人的队伍。小朗生们跟在马屁股后面一溜烟消失了。
卓玛,是女孩子的名字啊。我真蠢呢。想一想,阿旺自己也笑了。
村子里,说唱“江雄”的乐声响起。“阿佳,走啊去听说唱!”阿旺跑回姐姐身边,拉起姐姐的手向村子走去。
注释:
①菩提:意思是觉悟、智慧。菩提是明心见性,大彻大悟,断绝世间烦恼而成就涅盘境界的智慧,有佛、缘觉、声闻三种菩提。以佛之菩提为无上究竟,称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即无上正等正觉之义,也译作无上菩提、无上正真道、无上正遍智。据《大智度论》卷五十三所说,佛之菩提有五种:一、发心菩提,谓十信菩萨发心求菩提,其心则为至菩提果之因;二、伏心菩提,谓十住、十行、十回向等阶位之菩萨行诸波罗蜜,制伏烦恼,降伏其心;三、明心菩提,谓登地菩萨了悟诸法实相毕竟清净,即所谓般若波罗蜜相;四、出到菩提,谓第八不动地、第九善慧地、第十法云地等三阶位之菩萨,于般若波罗蜜中得方便力,亦不执着般若波罗菩提形象蜜,灭除系缚之烦恼,出离三界,到萨婆若(一切智),故称出到菩提;五、无上菩提,谓等觉妙觉证成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即佛果之觉智。菩提萨埵,指求无上菩提之大乘修行者,简称为菩萨;佛成道之处所,称菩场、菩提道场,其道场树称菩提树;檀那所属之寺院,称菩提所、菩提寺。念佛讲法,广祈众生增进佛道,称菩提讲;求无上菩提之心,称菩提心、无上菩提心或无上道意;顺趣菩提三十七种之行品,称菩提分法;祈祖先等成佛,而修冥福,称增上菩提。在《法华经论》中又有三种菩提的说法:法身菩提,即立法佛菩提;报身菩提,称报佛菩提;应身菩提,称应佛菩提。
②转经筒:也称转经桶、嘛呢转经轮等。藏传佛教信徒人人都会持筒转经。藏传佛教认为,持颂六字真言功德无量,可得脱轮回之苦。所以除了口诵真言外,还制作了“嘛呢”经筒。藏传佛教信徒把“六字大明咒”,以经卷装于经筒内,每转动一次就相当于念诵经文一次,如此反复念诵着成百倍千倍的“六字大明咒”,以表达对佛的虔诚。现在还有了灯转嘛呢筒、水转嘛呢筒等可以代人念诵“六字大明咒”。
③药王山:藏名叫“夹波日”,意为“山角之山”,海拔3725米。
④乌仗那第二佛祖:即莲花生大师。
⑤坎巴顶:今不丹一带。
⑥噶玛噶举派:藏传佛教噶举派的一支。12世纪中叶塔波拉杰弟子都松钦巴是其创始人。有黑帽系与红帽系两大分支,和司徒、贾曹、巴俄等多个活佛转世系统。从元朝开始,噶玛噶举派就在政治上发挥着其影响力;它是首创西藏活佛转世制度的藏传佛教教派。黑帽系高僧噶玛拔希首开先例,被视为松钦巴的转世。噶玛噶举派寺院众多,法嗣传承不断,在尼泊尔和不丹等国都有该派寺院。
⑦活佛转世:藏传佛教活佛转世制度起源于12世纪初期。1193年,藏传佛教噶玛噶举派创始人都松钦巴大师圆寂时留下口嘱,寓言自己将转世,后人遵循遗言寻到并且确认转世灵童,自此开始了藏传佛教的活佛转世传统。后来,活佛转世逐渐成为一种新的宗教制度而被各宗派接受和采纳。同时,在其漫长的发展历程中,逐步确立起寻找、认定和教育活佛转世灵童的一套系统化、严格化的宗教制度,并且在藏传佛教的各宗派内,又分别形成了各类不同的活佛系统,其称谓又各具因缘与象征含义。
⑧固始汗:又译作顾实汗,是“国师”音译,姓孛儿只斤,名图鲁拜琥。明末清初卫拉特蒙古和硕特部首领,卫拉特汗哈尼诺颜洪果尔第四子。
⑨五明:藏族对一切学问之总称。分大五明与小五明。共有十科。大五明即指工艺学、声律学、正理学、医学与佛学;小五明是指修辞学、律学、词藻学、星象学和戏剧学。
⑩藏刀:藏语称“巴当末”,有腰刀和长剑两种。腰刀,藏名“结刺”,一般长10厘米到40厘米;长剑,多1米左右。藏刀刀鞘,有铜质、铁质、木质及银皮镶包等,上刻虎、狮、龙、凤、花卉等图案,有的图案点缀玛瑙、宝石等。
一切成:对佛的尊称。
藏袍:藏族同胞的日常服装,极具民族特色。基本特点是腰襟宽大,袖子又宽又长,右衽,衣领、袖口、襟边和下摆等部位用细毛皮、色布或氆氇镶饰。束腰带时,男子是将袍子的下摆提到膝盖,女子则只将袍子上提一点,下摆刚好遮住踝关节。藏族服饰,在样式、颜色等方面都有讲究,男女样式亦因地域而不同。牧区以皮毛为主要材料,农区则以氆氇为主。藏袍无口袋,腰间系上腰带,胸前部分就成为一个大口袋,里面装各种物品,如糌粑、酥油、木碗,甚至小婴儿。藏族同胞平时常将一只袖子空着,从后面拉到前面。在外夜宿,还可用宽大的袍子来当被子盖身。
朗生:奴隶。
(第五回)苍原识俊友,灵心种情苗
雨季已经结束,漫长的旱季无声来临。
牛吃饱了草,阿旺诺布和小姐姐曲珍赶着它们回家。走到半路上,领头的牛说什么也不迈动蹄子了,曲珍用鞭子去抽打它,它抖抖背上的皮毛,依旧不动。似乎有什么东西让它怕得宁可挨鞭子,也不肯前行。草原寂静,枯黄的草叶如波浪在风中翻涌。阿旺走向前去查看,啊,是一只小狗仔趴在草窝子里,瘦骨嶙峋,皮毛肮脏。
曲珍看了,禁不住伸出手去,想抚摸它黄色的毛皮:“它一定是被妈妈抛弃了,阿旺。”小狗很虚弱,却是气势十足,瞪大琥珀色的眼睛,露出了白白的小牙。曲珍吓得缩回手,说:“还挺凶,这要长大了,能是条看牛放羊的好狗。”
“阿佳,咱们能把它带回家?”
“嗯!阿妈原本说等那日伯伯家的狗下了崽子,要一只来呢。”
阿旺欣喜地去摸小狗崽,曲珍赶紧说:“小心!小狗子野啊咬你!”
阿旺伸手抚摸它的动作在曲珍的眼中显得很快,可是在这动作迅捷的小野兽眼中,那双手慢得就像它头顶缓缓流过的白云。这是一双孩子的柔软而温暖的手,小狗可以轻易地用尖尖的小牙齿把它咬碎,让它们滴血,但是,小狗不想那么做。动物总是比人敏感,尤其是野性的动物。它感觉有一种庞大的温柔的力量向它袭来,如雨季到来之前涌入草原的温暖的季风,如它生命原始的温暖安然的感觉,有母亲、有自然给予的双方面的生命的承诺——如今,竟然在一个孩子身上找到了相近的温柔亲切的气味儿——不,这孩子让它感受到的力量仿佛更为宽厚,更为坚定,这是一只野兽的头脑无法形容描述的感觉:神圣。
这种力量使它甘愿俯首。
它肚皮朝上在草窠里打滚,乖巧地伸出粉红色的小舌头舔阿旺的手。
出去的时候是五个,回来的时候是六个。曲珍、阿旺、三头牛,还有草丛里捡来的小狗。曲珍解下腰带拴在小狗的脖子上,让阿旺牵着,阿旺开心极了。
雪域高原狗多,而且大多凶悍,不像内地的狗那么温顺。高大的獒犬们对这种小狗崽子瞧不上眼,抬头看看,便继续趴在墙根下休息。狗崽子们则不然,对外来者充满了兴趣。小狗一进村,成群的小狗就钻出来高高扬起尾巴冲新来者吠叫。小黄狗发出低沉的咆哮,嘴唇后翻呲起锐利的小牙,颈后的毛根根直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