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传记纳兰容若词传仓央嘉措诗传
2656500000005

第5章 初恋一生一代一双人(2)

果然,那轻柔的脚步声在耳畔停了下来,随之传来的,是少女轻轻的笑声,仿佛清风一般,接着,几朵花瓣就掉到了纳兰容若的脸上,痒痒的。

这下子,纳兰容若再也无法继续装睡,只好睁开眼睛,满脸笑容,看向那正俯身看着自己的少女。

那时候紫藤花正当花期,一串一串,或淡或浓,在阳光下仿佛紫水晶的瀑布一般,而那娇俏的少女就正立于紫藤花瀑之下,一身淡绿色的衣裙,就像是画中的人儿,活生生地站在自己面前。

那天两人聊了一些什么,说过一些什么,早已在记忆里模糊了,只有小表妹婀娜的身影,还有漂亮的面孔上那纯净的笑容,在脑海里深深地烙下了影像,在每当回忆起来的时候,就带着紫藤花的香气涌了上来。

表妹的笑容是那么的清楚,以至于在以后的岁月中,每当回想起来,会清楚到觉得原来回忆也是一种残忍。

当那天,父母、姑姑把自己和表妹都叫了过去的时候,见到满屋子的长辈,还有长辈们脸上那种严肃的神情,纳兰容若心中,就隐隐有了不妙的预感。

与他同样心思的,自然还有惠儿。

也许是属于女性的那种特有的敏感,也可以说是第六感,让惠儿潜意识里觉得,即将发生的事情,会完完全全地、彻彻底底地改变自己未来的命运。

这样的预感让惠儿不禁轻轻咬住了唇,担心地看了看表哥后,便看向了自己的母亲。

果然,长辈们接下来的话,让纳兰容若与惠儿都清楚地明白了一件事,无法回避的一件事。

小表妹已经到了选秀的年纪。

那时候的旗人少女,每一位都会得到一次“选秀”的机会,这是属于旗人少女的特有的“福利”。

通过“选秀”,也许就能一夕之间飞上枝头变凤凰,然后全家鸡犬升天。

那时候的明珠,尚未成为康熙最器重的大臣,又因为先祖的关系,对自己在朝廷中的前途,是有些惴惴的。

纳喇明珠的祖父金台什,是叶赫部的贝勒,后来被清朝的开国皇帝努尔哈赤给斩杀。他的儿子尼雅哈、德勒格尔归顺了努尔哈赤。而明珠,正是尼雅哈的第二个儿子。

对于自己的出身,明珠一直担心会影响到自己的仕途,而娶了阿济格的女儿为妻,这对天生就是个政治动物的明珠来说,不能不说是个冒险的选择。

阿济格虽然是努尔哈赤的儿子,又军功赫赫,贵为英亲王,却在残酷的政治斗争中落了下风,最后被收监赐死,家产也被悉数抄没。

大概正因为如此,当时只不过是个小小大内侍卫的明珠,才有机会“高攀”上爱新觉罗氏,成为皇亲国戚之一。

在纳兰容若少年的时候,父亲在朝中的地位虽然正在不断地上升,可并未完全稳固,所以,父亲需要再找一条渠道,来把自己的家族和爱新觉罗家族牢牢地联系在一起,从而达到自己稳固地位的目的,而这样的渠道,莫过于让自己家族的少女成为康熙皇帝的后宫妃子一途,是最好的选择。

于是从很早之前,他们就已经安排好了小小的惠儿的命运,如今眼见其已经长成了娇俏美貌的妙龄少女,即使在京城同龄的旗人少女之中,也是出类拔萃的人尖儿,这般的人才,在选秀之中,毫无疑问会胜出。

这时候,纳兰容若与小表妹才第一次清楚地认识到,横在他们之间的,是多么残酷的现实。

家族的利益当然被放置在了第一位,所有的一切,都必须为此让路!

包括两小无猜的爱情!

于是在多年之后,我们看到了这样的一阕词。

一生一代一双人,争教两处销魂。相思相望不相亲,天为谁春?

浆向蓝桥易乞,药成碧海难奔。若容相访饮牛津,相对忘贫。

也许我们还该说,“不是冤家不聚头”,这是《红楼梦》中贾母形容林黛玉与贾宝玉的话,如今看来,岂不也正是说的纳兰容若与惠儿?一双天造地设的佳人,却因为残酷的世事而最终有缘无分。

于是,这样天造地设的“一生一代一双人”,却是“争教两处销魂”。

心心相印的一对恋人,只能分居两处,互相思念着,如何不销魂?更加残酷的是,两人之间并非是永远的相离,也不是从此天涯海角,连一面都见不到,相反,是近在咫尺。

“相思相望不相亲”,这是对一双互相深爱的恋人来说,最残酷的惩罚了吧?

彼此能够相望,彼此相思着,却不能相亲,何等的残忍!

如果当真爱有天意,那么,那灿烂的春光又是为谁而来呢?

怨不得纳兰容若会在上阕词的最后一句,几乎是从自己心底喊出这四个字——

“天为谁春”!

我们仿佛能够看到这样的画面。

当纳兰容若最终与小表妹再度见面的时候,早已是斗转星移,物是人非。

昔日娇羞的少女,已成为了皇帝后宫之中的妃嫔,给家族带来了另外一种荣耀。

也许是省亲,也许是因为入宫庆贺,总之,纳兰容若终于再一次见到了自己的表妹,那记忆中的少女。

可是,见到了又如何呢?

四目相对,千言万语,最终只能化为他与她之间深深的凝望。

不敢说,不敢讲,纵有千样相思,万般心事,也只能深深地隐藏在自己的心里,在眼神交汇的瞬间,讲述着自己的心意。

纳兰容若写词,善于用典,在这首词里面也不例外。

这首《画堂春》的下阕中,开首的两句,便是两个典故。

浆向蓝桥易乞,药成碧海难奔。

两个典,一是裴航乞药,二是嫦娥奔月。

裴航乞药是出自唐人笔记里面裴航蓝桥遇仙女云英的故事。

传说裴航为唐长庆间秀才,游鄂渚,梦得诗:“一饮琼浆百感生,玄霜捣尽见云英。蓝桥便是神仙宫,何必崎岖上玉清。”裴航买舟还都路过蓝桥驿,遇见一织麻老妪,航渴甚求饮,妪呼女子云英捧一瓯水浆饮之,甘如玉液。航见云英姿容绝世,因谓欲娶此女,妪告:“昨有神仙与药一刀圭,须玉杵臼捣之。欲娶云英,须以玉杵臼为聘,为捣药百日乃可。”裴航终于找到月宫中玉兔用的玉杵臼,娶了云英,夫妻双双入玉峰,成仙而去。

第二个典故便是大家都耳熟能详的“嫦娥奔月”的故事了。

“药成碧海难奔”这句明显是出自“嫦娥应悔偷灵药,碧海青天夜夜心”。嫦娥偷吃了丈夫后羿从西王母处求来的长生不老药,独自飞升月宫,不老不死的生命换来的是千年的孤寂。当她在月宫之中凝视着人间的时候,不知道有没有后悔过自己当初的选择呢?但为时已晚,只能是碧海青天夜夜心,空对着冷冷清清的月宫,怀念着当初的幸福生活。

也许当年纳兰容若想起被送进宫里的小表妹同时,还有月宫之中那孤零零的嫦娥吧?

在纳兰容若的眼中,小表妹又何尝不是嫦娥一般的仙子呢?可是,如今却也像那嫦娥一般,独居深宫,冷冷清清,寂寥半生。

如果嫦娥不曾偷吃长生不老药,自然结局又是不同;如果表妹不曾进宫,那么他与她的命运,也将截然不同吧?

“饮牛津”出自《博物志》,当然,这里的“牛津”指的不是名校牛津大学,而是《博物志》上的一篇记载。

天河与海通,有人居海上,年年八月,见浮槎去来不失期。多赍粮乘槎而往。十余日至一处,遥见宫中多织妇,一丈夫牵牛,渚次饮之。其人还至蜀间严君平,曰:“某年某日有客星犯牵牛渚”,计年月,正此人到天河时也。

说的,应该是牛郎织女的故事。

“若容相访饮牛津,相对忘贫。”

如果我能像那牛郎一样,不惜排除万难去天上寻找织女,只要两人能够从此在一起,即使是做一对贫困夫妻,也是心满意足的。

回想起来,纳兰容若总会觉得他与小表妹之间,青梅竹马的时间,竟是那么的短暂。

都说缘定三生,也许他们之间这段短暂的欢乐,却正好是用三生三世的缘分兑换而来,来也匆匆,去更匆匆。

《红楼梦》中有一首判词叫作《终生误》,是这样写的:“都道是金玉良缘,俺只念木石前盟。空对着,山中高士晶莹雪;终不忘,世外仙姝寂寞林。叹人间,美中不足今方信:纵然是齐眉举案,到底意难平。”

对纳兰容若来说,他与小表妹的那段感情,又何尝不是如此呢?

那段纯洁的爱情,最终因为现实的无情,而有缘无分,空自叹息着,天为谁春!

(第三节)宫墙柳,爱别离

风鬟雨鬓,偏是来无准。倦倚玉阑看月晕,容易语低香近。

软风吹遍窗纱,心期便隔天涯。从此伤春伤别,黄昏只对梨花。(《清平乐》)

现在网络文学很发达,小说文章的种类已经不是单纯的几种就能概括了,洋洋洒洒无数,还有专门针对女性读者的小说,其中有一种,叫作“宫斗文”。顾名思义,小说讲的就是后宫之中的各种钩心斗角、尔虞我诈,看一群初进宫的年轻女孩子,最后谁能笑傲众佳丽之上,成为六宫之首。

虽然是小说,夹杂了作者们的想象,但古往今来,后宫之中的生活,从来都是不足为外人道,谁都不觉得那是个美妙的地方。《红楼梦》中贾元春省亲的时候,也搂着贾母与王夫人一干亲戚大哭“当初把我送到那见不得人的去处”。据说某朝皇帝驾崩之后,皇后变成太后,下的第一道命令就是免除了她故乡那些年轻女子的当年选秀,由此可见,后宫之中,其实并不如小说中描写的那样美丽。

那里虽然是全天下最富贵的地方,却也是无数年轻女子的坟墓,日复一日把自己的青春白白浪费在皇宫深院之中。

唐诗中有着不少的宫怨诗,李白、王昌龄、顾况、白居易、杜牧、朱庆余、杜荀鹤等众多诗人,笔下都描写过那些宫女们寂寞、无助而又孤苦的哀怨。

“寂寞空庭春欲晚,梨花满地不开门”,这是唐朝诗人刘方平笔下的名句,生动地写出了深宫之中的少女,是如何的寂寞孤苦,青春易逝,再是花容月貌,也只能被湮没在后宫无数的青春少女之中,一年一年,白白蹉跎了岁月,最终只能是“白头宫女在,闲坐说玄宗”。

也许在其他人看来,这些美丽的少女们,一旦进了宫,等待着她们的,将是大富大贵,飞黄腾达,但那看起来美好无比的富贵与地位,却是要她们在几千几万同样年轻貌美的女子中杀出一条血路来,说不定还能“成功”,失败的,要么被深宫给吞噬掉,要么就是白白蹉跎了青春,麻木地看着自己的满头青丝缓缓变成苍苍白发。

纳兰容若的这位表妹,究竟在入宫后是荣幸地成为了嫔妃,还是像无数的秀女一样,被吞噬在深深的后宫之中,已经无法得知,唯一可知的便是,当宫门重重关上的同时,也隔断了两位年轻人情投意合的心。

只是隔着一座高高的宫墙,从此形同陌路。

选秀对这位小表妹来说,代表的,却是异常残酷的现实,利刃般无情地切断了她与表哥之间那萌动的情弦。

看着镜子里那漂亮的面孔,双颊上还带着少女特有的红晕,小表妹不知道有没有后悔过,自己不如长得丑一点,蠢笨一点,或许能避免这样的命运了吧?

一声叹息,是为那从此被宫墙高高圈住不得自由的小表妹,也是为墙外明知是空还苦苦守候,抱着一丝遥不可及希望的少年纳兰容若。

相思刻骨,阻隔在他们之间的,不仅仅是皇宫那巍峨耸立的宫墙,更有自己身后庞大的家族。

司马相如与卓文君成为千古佳话,可他们却不是,他们无法任性,更不能让整个家族来为他们的任性买单。所以,小表妹只能在宫墙内“寂寞空庭春欲晚”,而少年容若则在宫墙外,“伤春伤别,黄昏只对梨花”。

可以猜想,当与自己情投意合的小表妹被送进皇宫之后,少年纳兰是怎么度过了那段愁思郁结的日子的。

回想着昔日与小表妹花前月下,情投意合相谈甚欢的日子,如今屋舍依旧,长廊依旧,甚至院子里的玉兰花树也依旧,但早已物是人非,却仿若远隔天涯。

微风缓缓拂过,透过窗纱带来一丝儿一丝儿的凉意。天边,夕阳渐渐落下,偌大的庭院中,一条人影寂寥地站立着,黄昏只对梨花。

这里,纳兰容若用了“梨花”一词,倒是和唐代诗人刘方平笔下的“寂寞空庭春欲晚,梨花满地不开门”中的“梨花”一词,有些异曲同工之妙。

那些深宫之中的妙龄少女们,不管来自天南地北也好,豪门寒户也罢,最终也逃不出“寂寞空庭春欲晚”的命运,空对着“梨花满地不开门”,何其的无辜,何其的悲凉。

于是在无数个夜晚,每当纳兰容若思念起那位咫尺天涯的小表妹时,叹息的,大概便是两人终究有缘无分,错身而过吧?

湿云全压数峰低,影凄迷,望中疑。非雾非烟,神女欲来时。

若问生涯原是梦,除梦里,没人知。(《江城子》)

乍看这首词,就像是一首普普通通的写景词,除了纳兰词一贯的清新之外,并没什么特别的地方。

风雨欲来,天上的云也显得厚重湿漉,朝远处起伏的山峦压了下来,那一层又一层的山峰烟雾缭绕,隐约迷离,仿佛被一层又一层的云雾给包裹住一般。是仙境?梦境?还是人间?远远望去,竟让人有些不禁怀疑,那到底是不是山峰了,或许是传说中的蓬莱吧?所以山峰间才会有着祥云缭绕。

可是,若当真是蓬莱仙境,为何神女却又迟迟不曾出现?

在这里,纳兰借用了宋玉《高唐赋》《神女赋》里神女的典故,意指神女来时云雾缭绕,身影朦胧,叫人见了却看不见神女的真面容,只能暗自揣测。

而这一场经历,难道竟然是梦境吗?

或者说,只能在梦中,才能与自己心目中的“神女”相见了吧?

最后两句,引自唐朝诗人李商隐《无题》中的两句:“神女生涯原是梦,小姑居处本无郎。”

或许是纳兰为了表达自己对青梅竹马恋人的怀念之情,所以他在这里引用了李商隐的这两句诗,想说的,大概就是追思往事,尽管曾经有过刻骨铭心的恋情,有过青梅竹马的情投意合,但到头来,终究抵不过现实的无情碾压,那些美好的回忆,不过是做了一场幻梦而已。

于是纳兰也自己问自己,除了在梦里,还有谁知道自己的这番心事,知道自己对那小表妹的思念之情呢!

有时候,他远远望着那巍峨的宫门,宫殿屋顶一层一层逐渐往远处延伸,高低错落,乍一看,何尝不像云雾缭绕的层峦叠嶂?

自己心心思念着的小表妹,就在其中“云深不知处”,竟不知何时才能再见到一面。

现实无情地阻断了他与表妹之间的联系,更像狂风暴雨一般把两人感情的萌芽扼杀在了摇篮之中,即使如此,纳兰并未就此放弃爱情上的追求。

即使知道这番相思注定是空,也不妨抱着这份感情惆怅终身。

皇宫巍峨,宫殿屋舍高低起伏,而深深的宫闱之中,从古至今,又有多少妙龄少女把自己的青春葬送在了里面。

但即使如此,每一年还是有无数的人前仆后继,妄想着自己能够与众不同,在美女云集的后宫之中杀出一条血路来,然后荣登顶点。

只不过,皇后从来只得一人!要么就是等你死在了这皇宫里,皇帝发个慈悲,追授个名衔算是安慰罢了。

这种东西,却让无数的女人争抢到头破血流。

大概皇帝也就乐于见到这样的局面吧?

不管是男是女,见到异性为了能得到自己的青睐而争夺得你死我活、头破血流,谁都会觉得虚荣心得到了满足。

皇帝是不是人?当然是!

天子天子,上天之子,那还是个人!

而且是个男人!

所以在他看来,后宫三千佳丽,不过是他拥有的财产而已,重要性大概也就和笔墨纸砚等用具差不多,说重要?未必;说不重要?他又在意的很。

无数的美貌少女为了一个男人争夺得要死要活,谁不在意?

拥有天下的权势,拥有天下的荣誉,拥有天下的美人,也就难怪那么多人想当皇帝了。

好色的皇帝,不少。

不过当了这皇帝,要被人说不好色,那也难,毕竟坐拥后宫佳丽三千人,外人眼中,不好色才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