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常生活中,人们在书信交往、电话传递中经常会写上或说上几句诸如:祝你万事如意、一帆风顺、心想事成之类的话。实际上,这种祝福只是人们良好的心愿。在生活中,每个人都有可能遭受不同程度的挫折。处于青少年时期的中学生,心理发生着巨大的变化。面对现实生活中接踵而至的各种冲击:如学习的挫折,交往的挫折,情感的挫折,性的挫折等,往往会产生各种心理障碍。学习挫折是指由于学习上的失败或偶尔失败而给学生造成的一种心理障碍。
某中学期中考试成绩公布在学校的板报上了,看的人络绎不绝,正是“让我欢喜让我忧愁”、“几家欢乐几家愁”。只见一位女同学用急切的眼光寻找着自己的名字,她看到了,可是脸上流露出失望且带有几分痛苦的表情。她拨开人群,头也不回一口气跑回了家……打那以后,她完全变了样,不思饭菜,整天把自己关在屋内哭泣。
显然这位同学在学习上受到了不小的挫折,几乎有些承受不住了。“苦”是学习生活的一大特点。一个人要学有所成,必须付出艰苦的努力,经得住浩繁的学习内容的压力和清冷的学习过程的磨炼。挫折与失败是每一个学子难免遇到的拦路虎,需要同学们以坚强的意志、健康的身心和科学的方法去扫平、去战胜。
高中生的学习生活是紧张而艰苦的,是对青少年意志品质的一次时间较长、强度较高的考验。现实生活中,大部分学生能经受住学习生活对自己综合素质的磨炼,顺利完成学业。但是也有相当一部分学生存在着时间或长或短、程度或轻或重的学习困难。导致学习困难的原因虽然多种多样,心理障碍和方法不得当是主要的原因。常见的心理障碍有:学习动机不明确、严重的学习焦虑、学习疲劳等。
1.学习动机问题
通俗地说,学习动机就是你喜欢学习的程度问题。实验证明,在智力水平相等的条件下,成就动机和抱负水平高的学生,即渴望成功的学生比成就动机水平较低的学生成绩要好。但这并不意味着动机水平越高越好。对于一般学习而言,中等强度的动机是最佳的。对于简单的学习,可以适当增强;对于复杂的学习,则要适当地降低。否则,都容易引起学习挫折。平常我们可以看到有的学生不愿意上课,或者上课无精打采;有的无心上学,出现冷漠厌倦的情绪;有的索性回家、中途退学。这些都是学习动机过低而引起的。而有些成绩好的同学,一心想在每次考试中取得骄人成绩,因而在考试中遇到棘手的问题,往往不是集中精力思考,而是开始设想考试结果的不尽如人意,会遭到同学和教师的嘲笑等,结果反而考糟了,这是动机过强的表现。
2.学习疲劳问题
指因长时间的紧张学习之后,学习效率降低,本来能解决的问题因疲劳而无法解决,甚至出现头晕目眩的状态。造成疲劳的原因主要有:学习内容的单调乏味;学生对所学内容毫无兴趣;学习方法单一、繁琐,事倍功半;学习时过分紧张,注意力高度集中;睡眠不足,缺乏锻炼;学习环境不舒适等。
3.学习焦虑问题
学习焦虑是指学生由于预感到不能达到目标或不能克服障碍时,所产生的一种模糊的、紧张不安的情绪体验。在遭受学习挫折后,可能还包含着自尊心和自信心的丧失,失败感与内疚感的增强,终日处于不可名状的烦躁心情中。学习成绩达不到自己、家长、教师等的期望,没能考入理想的中学或大学,没能编入理想的班级等都可能引起学习焦虑。
以下是克服和预防疲劳的一些办法,不妨参考一下:
1.科学用脑,合理安排。学习时要注意文理内容的交叉,脑力与体力的交叉,劳逸结合。
2.摸清生物钟规律,把握黄金时间。一般说来,上午7-10点生物机能上升,10点左右精力充沛,此后又急剧下降。因此,建议把最难学习的学科(如数学)安排在上午9-11点左右和晚上8-10点;较难的学科如语文、史地等安排在上午7-9点左右和晚上6-8点左右。当然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生物钟,应该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善于掌握自己的最佳学习时间,避免过度疲劳。
3.运用多种感觉器官,培养学习兴趣。学习时应该眼、耳、口、手、心一起用。
4.增加营养。在条件许可的情况下,要适当吃些健脑益智的食物,如鸡蛋、鱼、鸭、动物脑、瘦肉、牡蛎、虾以及豆制品、芝麻、花生、小米、奶类和水果等。营养要补充得合理均衡,不可偏食挑食。
好学生的烦恼
--谈竞争
现代社会的重要特征是竞争,但长期处于这种环境的人会产生焦虑、心理疲劳、神经质等现象。特别是一些竞争失败者,由于情绪压抑或感情脆弱,会引起他们精神消沉、变态,甚至犯罪等严重问题。中学生主要面临着学业方面的竞争,为了能在竞争中取得好成绩,必须保持良好的竞争心态。
一位学习优秀的女学生,从重点初中考到了有名的重点高中。全家人欢欣鼓舞,邻居们也羡慕不已。但是当她进入该校后,发现班里云集了许多比她更出色的学生,要保持在原来学校的领先地位好像比较困难。但是,从小到大都被老师、家长称赞多了的她,怎么能忍受这种情况呢?因此,她每天非常努力地学习,书看了一遍又一遍,每天晚上学到深更半夜,但成绩在班上仍不是第一。一个月后,该学生出现了头晕、不断大小便、反应较迟钝、记忆力不佳的病症,结果在一次考试中遭遇“滑铁卢”,考了全班倒数第一。她开始寻找原因,找老师、同学、家长分别谈话。一开始,大家都热情地帮助她,但发现她反复地和别人讲这个问题,感觉和祥林嫂一般,最后老师不耐烦了,同学们也很讨厌她,觉得她把分数看得太重,家长也火了。她更觉得没人关心她、都讨厌她,心情也更坏。一天,这名学生试图用开水烫伤自己,幸被家长发现,无奈,只好送至心理医生处进行咨询。
经医生诊断,该学生患了焦虑症,表现为:一、情绪焦虑不安,终日紧张,不知如何搞好学习,既担心学不好,又无法安下心来,最后不知所措;二、症状:冷汗、头晕、不断大小便,忙碌不停。后来医师用药物将其情绪稳定,再通过心理咨询让她认识到如何正确对待竞争。她决心从分数中挣脱出来,重新活跃在学校中。
这名中学生之所以患焦虑症,在于她从过去的经验出发,对自己期望值过高,不知道山外有山,天外有天,没有做好应对的心理准备;再者,缺乏正确的竞争观念,好胜心强,不能承受一点挫败,恐怕是许多好学生的心理困扰。如何正确对待同学间的竞争:
1.发现自己长处。我们要正确认识自己,找到自己比他人强的地方,增强自信心。
2.正确分析自己实力。有一句话说的好:不求最好,只求更好。我们在学习上也是这样,应该在自身条件下,来和自己比发展,不一定要和别人争个高下。
3.认识到竞争也是一种相互促进。竞争不应该怕别人超过自己,强中自有强中手。在现代社会中,不懂得合作的人无法在竞争中取胜。只有在好的心境下才会有竞争的乐趣,否则容易产生嫉妒、敌视、拆台的情绪和心理压力。因此,我们必须在竞争中善于从别人处择取长处,弥补自己的短处,从而一起提高,并能融洽地和同学相处。
4.学会摆脱失败带来的不良情绪,适当地进行情绪调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