溥仪的后半生,接待国内外来访者占去很多时间,参加国家举行的送往迎来的招待会也不少。在与国内外各界人士的接触中,他回答了许多他们关心的事情,他们亲眼看到了他的现状。另有为数更多的人,通过他那本记述前半生的自传及其他人的报道,了解了他的一切。人们发现,在溥仪身上发生了巨变,而溥仪则说,首先是因为中国发生了前所未有的巨变。
1967年10月,溥仪病逝于北京,终年62岁,骨灰安放在八宝山革命公墓。
婉容之死
清新脱俗,末代皇后
1905年,内务府大臣荣源的府中诞生了一个女婴,家人给她取了一个非常好听的名字——婉容。1912年2月12日,宣统帝溥仪退位。根据《优待皇室条件》的规定,宣统皇帝的尊号仍继续保留,退位的帝后和皇室成员都居住在紫禁城中。
1922年,婉容已经年满十七岁了,青春迷人,清新脱俗,这一年她被选入宫,册封为皇后,开始了辉煌而又悲凉的一生。然而,据记载,婉容的当选并不是她的美丽与多才,而是因为皇帝溥仪随手在她的照片上画了一个圈,天命如此,人力而不可抗也,注定了婉容的一生凄苦。
溥仪年满十五岁以后,逊清皇室开始为他选立皇后。尽管皇帝逊位,但是帝后的归属问题,仍然引起了激烈的争夺。当时,隆裕太后早已去世,剩下的端康太妃和敬懿太妃都想把自己的亲信立为皇后,并在商议时各执已见,互不相让。最后确定了四个人为候选秀女,并拍了她们的全身照片,让溥仪画圈决定。溥仪看了又看,比了又比,实在分不出哪个更美,于是便拿出铅笔,随便在一张照片上画了个圈。圈住的这位秀女叫文绣,因为她是敬懿太妃的亲信,端康太妃很是不高兴,溥仪又在端康太妃中意的照片上画一个圈,这就是婉容。这样,溥仪先后画了两个圈,但清制规定皇后只能有一人,最后还是考虑端康太妃的意见,确定婉容为皇后,文绣为妃子。现在看来,婉容的幸运当选却正是她不幸命运的开始。
婉容是我国历史上最后一位得到迎娶皇后礼遇的女性。当时,清朝已被推翻了十一年,中国社会已经进入了民主共和时代,但是末代皇帝婚礼之隆重,较封建社会帝王的婚礼毫不逊色。
1922年12月1日,溥仪大婚,同时迎娶了皇后婉容和妃子文绣。因为是中国历史上最后一次皇室的帝婚大典,大婚当天,迎亲的队伍所经之路,均以黄土铺道,沿途观看的群众人山人海。紫禁城内,悬灯结彩,鼓乐齐鸣,迎亲队伍浩浩荡荡,军警、保安林立,军队、鼓吹两班,彩装的汽车队、马车队、洋车队,清室和亲朋好友不计其数。参加婚典的达官显贵,外国要员及中外记者共计数百人。嫆容坐的一顶三十二人抬的金顶凤舆轿子,缓缓地行进着,由东华门入宫,再经景运门至乾清门。溥仪穿戴龙袍,在乾清宫西暖阁等候。当时婚礼场面热烈而隆重,如同大清王朝仍犹存一样。
婉容当上皇后之后,她的父亲被封为承恩公,整个荣源家族都因婉容而获得了实惠和荣誉。
新婚燕尔,短暂甜蜜
新婚过后,溥仪和婉容住在紫禁城,相依相伴,还算和美幸福。这不仅因为婉容有迷人的姿色,还因为她是受过学堂教育的女子,婉容自幼生长于官僚世家,生活条件比较优越。少女时曾在天津一所女子中学读书,学得一些英文,琴棋书画样样都通,算得上是一位才女。婉容入宫后,溥仪曾先后请了两位英文教师为她教授英文,由于基础打得好,她的英文水平提高得很快,还能写些简单的书信。而这时侯的婉容也确实给了溥仪很多柔情,在紫禁城两年多的时间里,她几乎每天都用英文给溥仪写些情意绵绵的信,溥仪也用英文给她回信,并给她起了个美丽的英文名字:伊丽莎白。
婉容是一位受过“五四”洗礼的女性,入宫后仍没有放弃对美和自由生活的追求,她购买了许多新潮服装,将自己打扮得漂亮艳丽。她厌倦紫禁城里囚徒般的生活,渴望观赏城外大自然的美好风光,有几次,她与溥仪两人一起,以探亲为名越出宫墙,乘车在京城的大街兜风,后来还一起到颐和园和玉泉山游玩。两年间,婉容还数次随皇帝出席了一些重大的社交活动,一起参加溥杰的婚礼和醇亲王的寿辰等,是历代皇后都不可能有的殊荣。
婉容爱看外国电影,喜欢吃西餐,会骑自行车,特别是她教会了溥仪吃西餐。开始吃时,婉容手把手地教他如何用刀,如何使叉,以及怎样吃等,后来,溥仪在婉容的影响下,渐渐地迷上西餐了。
1924年11月,溥仪被逐出宫,他带着婉容、文绣住进了天津张园。按照《修正清室优待条件》,溥仪已“永远废除皇帝尊号”,而婉容也随之失去了徒有其名的“皇后”身份。
随着时间的推移,溥仪性格上的弱点逐渐暴露出来了,而他生理上的缺陷最终更是导致了文绣提出离婚。
婉容出宫后,精神确实焕发了一阵,她一改宫中的装束,换上了时装旗袍和高跟皮鞋,还烫了头发,再加上她纤柔秀美的音容笑貌,一时成为租界中的“摩登女性”。更使她兴奋的是,天津这座繁华的商业城市给她提供了既时髦又风流的消遣方式:看戏、跳舞、溜冰、玩球……对她吸引力最大的则莫过于到各大百货公司购物,反正有溥仪付钱,她可以无所顾忌地大肆挥霍,以致这种物质刺激后来竟发展成婉容、文绣之间争宠的手段。溥仪后来在《我的前半生》中称之为“竞赛式的购买”,他回忆道:“婉容本是一位天津大小姐,花钱买废物的门道比我多。她买了什么东西,文绣也一定要。我给文绣买了,婉容一定又要买,而且花的更多,好像不如此不足以显示皇后的身份。”当时,寄寓在天津的皇室是靠典当才维持着表面上奢侈的生活,所以这样的日子没过多久,经济上就逐渐不支,当然也就难以继续满足婉容在物质上的虚荣了。
新的环境并没有改善婉容与溥仪的关系,他们之间始终未能建立起普通夫妇间的那种恩爱、真挚的感情。一则因为当时溥仪在遗老们的怂恿下正一心想着复辟,更主要的原因则是他自己后来才领悟到:“我不懂得什么叫爱情,在别人的平衡的夫妇,在我,夫妇关系就是主奴关系,妻妾都是君王的奴才和工具。”虽然遇有应酬时他也让婉容出面,但在溥仪的眼里,婉容只不过是一个应景的摆设。无聊和孤寂使婉容的精神日益颓靡,常常整夜不睡,得了神经衰弱症,而且鸦片瘾也越来越大了。
1931年秋,淑妃文绣因忍受不了不平等待遇而离家出走,最终与溥仪协议离婚,这就是曾在社会上轰动一时的“皇妃革命”。这件事并没有使婉容得意太久,长期以来,她的任性、孤傲已经越来越引起溥仪的不满,这次“皇妃革命”给溥仪带来的烦恼也就更多地迁怒于婉容了。
同年11月,溥仪在日本帝国主义的诱骗和策划下,独自一人秘密离津,逃往东北。直到两个月以后,婉容才由天津到大连,再转至旅顺与溥仪团聚。使她失望的是,这时候溥仪已成为听任日本帝国主义摆布的傀儡,更没想到她自已也随之落入了阴谋的陷阱。1932年3月8日,溥仪在长春就任伪“满洲国执政”,婉容便是“执政”夫人了。
夫妻陌路,红杏出墙
溥仪上任一个多月后,伪执政府就从长春市政公署搬到了新修建的前吉黑榷运局的房子,这里的八栋小洋楼是当时长春最好的建筑物。溥仪亲自为每幢房子命名,婉容和溥仪就住在缉熙楼内,溥仪住楼上西侧,婉容住楼上东侧。婉容对自己执政夫人的生活充满了兴奋,对前途更是满心幻想,但是她很快就发现,自己的一举一动都被监视起来了,她完全没有了自由。她一生悲剧的高潮,也就从来到东北开始,渐渐地婉容对执政府的生活失去了兴趣,对再次身陷牢笼感到懊悔。
婉容开始留恋起在天津时无拘无束的生活,她决定要寻找逃出去的办法,彻底地离开这个人间地狱。
1932年5月,国际联盟派李顿调查团来东北,调查日本帝国主义在中国东北的侵略罪行,婉容乘机派人与代表团中的中国代表顾维钧接触,说她在此生活得很悲惨,一举一动都要受到监视,要求顾维钧帮助她从长春逃走。顾维钧深为感动,但他无能为力,婉容无奈也只好留下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