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细节决定成败的24堂课
26510200000026

第26章 舍我其谁的自信(2)

但她终于没有自杀,而是好好地活了下来。

是什么事改变了这位几乎要自杀的妇人呢?只是一句偶然的话。

一天,她的婆婆和她谈到如何教育子女的问题时,对她说:“不论遇到什么事,我都坚持让他们保持自我的本色……”“保持自我本色!”这几个字忽然像一道灵光闪过阿尔雷德的脑际,她发现了所有让她不幸的根源了——她把自己套入了一个不属于自己的模式中。

一夜之间她变了!她开始保持自我本色。首先,她研究自己的个性,认清自己,并找出自身的优点。她开始学着怎样配色与选择衣服样式,以穿出自己的品位。她也开始主动结交朋友,并加入团体活动。现在,她感到她找回了自信,比过去快乐多了。

保持自我本色这个问题,“与人类历史一样久远了”。詹姆士·戈登·基尔凯医生指出:“这是全人类的问题。”许多精神、神经及心理方面的问题,其隐藏的病因往往就是他们不能保持自我。“一个人最糟的是不能成为自己,并在身体与心灵中保持自我。”他说。

做你自己!这也是美国作曲家欧文·柏林给后期的作曲家乔治·格希文的忠告。

柏林与格希文第一次会面时,就已声誉卓著,而格希文当时却只是个默默无闻的年轻作曲家。柏林很欣赏格希文的音乐才华,以格希文所能赚的三倍薪水请他做音乐秘书。但是柏林也劝告格希文:“不要接受这份工作,如果你接受了,顶多也只能成为欧文·柏林第二。但如果你能坚持下去,总有一天,你会成为第一流的格希文。”

格希文接受了忠告,并逐渐成为当代极有贡献的作曲家。

做自己,不要做别人的影子,这是成功之道。但模仿他人这种现象在好莱坞却相当严重。

好莱坞著名导演山姆·伍德曾说过,最令他头痛的事,就是帮助年轻演员克服这个问题:保持自我。他们个个都想成为二流的拉娜·特勒斯或三流的克拉克·盖博。“观众已经尝过那种味道了,”山姆·伍德不停地告诫他们,“做回你们自己就行了!”

像查理·卓别林这样的人以及其他所有的人都曾经得到过这个教训,而且多数人都付出了代价。

卓别林开始当演员时,导演要他模仿当时的著名影星,结果他一事无成。一直到他开始成为他自己,走自己的喜剧路线,才渐渐成了大事。

玛丽·马克布莱德第一次上电台时,她试着模仿一位爱尔兰明星,结果一文不名。直到她还自己以本来面目——一位由密苏里州来的乡村姑娘,她才成为纽约市最红的广播明星。

吉瑞·奥特利一直想改掉自己的得州口音,打扮得像个城市人,他还对外宣称自己是纽约人,结果只是招致别人背后的讪笑;后来他开始重拾三弦琴,演唱乡村歌曲,做回自己,才奠定了他在影片及广播界最受欢迎的牛仔的地位。

所有的不同都是一种自我的体现,你只能唱你自己、画你自己、做你自己。你的经验、环境和遗传造就了你:不管好坏,你只有好好经营自己的小花园,才能迎来自己人生的万紫千红;也不论好坏,你只有在生命的管弦乐中演奏好自己的乐章,才会奏响你命运最伟大的交响乐!

3.把“自卑”这家伙扔得越远越好

自卑者面对生活缺乏勇气,不能与强大的外力相抗衡,致使自己在痛苦的泥潭中挣扎。有谁愿意成为一个自卑的人呢?大概没有。几乎所有在实际生活中说自己为某事而自卑的人,都认为自卑不是好东西:他们渴望着把“自卑”像拔一棵腐烂的枯草一样从内心深处拔出来,扔得远远的,然后挺胸抬头,脸上闪烁着自信的微笑,走向成功。

自卑是一种消极的自我评价或自我意识,自卑感是个体对本身能力和品质评价偏低的一种消极情感。自卑感的产生,常常非认识上的不同,而在于感觉上的差异。它根源于人们不喜欢用现实的标准或尺度来衡量自己,而相信或假定自己应该达到某种标准或尺度。如“我应该这样”、“我应该像某人一般”等。这种追求多数脱离实际,只会滋生更多烦恼和自卑,使自己陷入抑郁和自责。

自己看自己不顺眼,总觉得自己矮人一头,不如别人,这就是自卑。当然,这里的“不顺眼”、“矮一头”都是以别人为参照物:“我皮肤黑”,是和别人比而显得“黑”;“我个矮”,矮是相对于高个而言的;“我眼睛小”,世界上有很多大眼睛的人,才衬托出了“小”。你可怜自己又恨自己,于是耗费大量的精神和精力,去独自抱怨和苦恼。

有一个小女孩的事有点好笑,但它给了我们一个启示:自卑原来那是自找的!

一个女孩儿为了自己耳朵上的一个小眼儿而非常自卑,于是便去找心理医生咨询。医生问她眼儿有多大,别人能发现吗?她说她梳着长发,把耳朵盖上了,眼儿也是一个小眼儿,能穿过耳环,不过没长在戴耳环的位置上。

医生又问她:“那有什么要紧的呢?”

“唉,我比别人少了块肉啊,我为此感到特别苦恼和自卑!”

现实生活中像她这样的人实在很多。这种人因为自身的某种缺陷或短处而特别自卑。把这些缺陷或短处集中起来,可能无所不包:胖啦、矮啦、皮肤黑啦、汗毛重啦,嘴巴大、眼睛小、头发黄、腿太粗啦,什么脸上长了青春痘、说话有口音、不会吃西餐、家里没有钱啦,统统都可以成为自卑的理由,而“耳朵上的一个小眼儿”大概就是其中之最了。

这个“耳朵上的小眼”不得不引起我们的思考。美国人本主义心理学家马斯洛不同意弗洛伊德式的研究,认为他们只关注病态的人。“如果一个人只是潜心研究精神错乱者、神经病患者、心理变态者、罪犯、越轨者或精神脆弱者,那么他势必对人类的信心越来越小,他会变得越来越‘现实’,对人的指望越来越小。”马斯洛如是说。马斯洛自己则着重研究那些“自我实现的人”,他在这个基础上致力于使心理治疗成为开发人的潜能、改善人的生活质量的一个新途径。他认为自卑是成功之大敌,大多失败者和心理扭曲者都是受到了自卑的影响,而那些“实现自我”而拥有健康人生的人都对自己充满了自信。

自卑感实际上是一种自我防御机制,其目的是逃避现实生活,逃避现实中的自我。消除自卑感可以用以下方法:

1.“失之东隅,收之桑榆。”

当你在学习、工作以及生活等某一方面遇到困难或受到挫折时,首先不要怨天尤人,心灰意冷,对自己失去信心。而应真实地对待自己与朋友,豁达、开朗、坦率、自然地与他人交往。沿着正确的方向,不屈不挠、坚定不移地奋发努力,一条路走不通,可以去找寻其他的途径。功夫不负有心人,相信你一定会成功!

2.增强信心,以勤补拙。

无论大事小情,对自己要有一个正确的估计和充分的信心。只要是认为自己能办得到的,就坚定地去办,这是培养自信心的关键。学会在公共场合把自己的才能和长处展现出来,从而增强自信心和独立感。俗话说“笨鸟先飞”,在现实生活中,有的人可能在一些方面有优势,但如果你能花双倍的努力,你就一定能弥补自身的不足,赶上他,甚至超越他。

3.切忌扩展自己的伤口。

认为天下之大,唯自己最可怜、最悲哀,这才是你的悲哀所在。记住:尺有所短,寸有所长,很多人还在羡慕着你呢!

4.避己之短,扬己之长。

要善于发现自己的长处,你可以列出你的成绩,或者是曾受到的荣誉和表彰。不要因某一方面的欠缺就把自己看得一无是处、妄自菲薄,以致失去前进的勇气。多发挥自己的优点、长处,争取取得更多的成绩,你就会因此振奋起来,从而消除自卑心理。

实际上,当我们把目光从自卑的人身上转到那些自信的人身上时,我们就会发观:上帝是公平的,它并没有对他们宠爱有加,让他们全都完美无瑕。如果用“耳朵上的小眼儿”的尺度去衡量,他们身上的缺陷也可怕得很呢:拿破仑的矮小,林肯的俗相,罗斯福的瘫痪,丘吉尔的臃肿,哪一个不比“耳朵上的小眼”更加令人痛不欲生?可是他们却拥有辉煌的一生!如果你说他们都是伟人,我们只能仰望,那就让我们再来平视一下四周的同事、朋友,你几乎可以毫不费力地就在那些成大事的人身上找出种种缺陷,可是他们却依然活得坦然自在。自信让他们眉头舒展、腰背笔直,甚至连皮肤都熠熠生辉!

有人说,自信的人才可爱,此话颇有道理。一个自信的男人,会使女人获得安全感;而一个自信的女人,会使男人感到温暖安详。然而自卑的人,却会不由自主地让人感觉疏远甚至冷漠。他不会有好的人际关系,不会有好的心态,不会有战胜一切的勇气,当然也就不会拥有成功的人生。

丢掉你的自卑,不要在乎自己“耳朵上的一个小眼儿”,昂首阔步,让我们带着自信的笑容迎接成功的喜悦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