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教材教辅班级图书角系列:我的第一本传说经典
26495400000005

第5章 中国民间传说(4)

从前,有娘儿俩住在长乐山脚下,靠打柴过日子。儿子叫关良,十六七岁,长得粗眉大眼,结结实实,为人诚恳又善良。

一天,关良打柴打累了,又饥又渴,想找点水喝。他发现不远处有一个大水泡子,水蓝盈盈的。关良渴得要命,便走过去不管三七二十一,“咕嘟、咕嘟”地喝起来。

“关良大哥,这水不能喝!”突然一个女人喊道。

关良一抬头,看见一个红衣绿裤的姑娘在这里洗衣服。

“关良大哥,这水洗衣服了,可不能喝呀!”姑娘说。

关良愣了:“这位妹妹,你怎么知道我的名字呢?”

“听见别人叫的呗!”说完,姑娘红着脸低下了头。

关良又问:“你家住哪儿?怎么在这里洗衣服?”

姑娘不好意思地说:“我就住在这山顶大砬子那边。”忽然,姑娘脸上布满了阴云,“唉!我家门前大树上住着一个凶狠的老雕,它经常欺负我们,往我们头上屙屎,害得我们三天两头洗衣服。想跟它好好商量,可它就是不讲理!”姑娘说完,就伤心地哭了起来。

“小妹妹,别哭!你告诉我你叫什么名字,我来帮你!”

“我叫棒槌。关良大哥,我不能给你找麻烦。”

“哎呀,不行。那老雕太不是东西了,我明天就替你们报仇!”

“谢谢关良大哥,那我先走啦!”姑娘拿起衣服向山上走去。

关良看着姑娘的背影捉摸起来,山顶上能住人家吗?

回到家里,关良把这事儿原原本本地告诉了母亲。

“孩子,听进过山的人说,山上有个穿着红衣服绿裤子的棒槌精,可咱也没见过。她说她是棒槌,那肯定是棒槌精。听说净做些善事儿。说不准将来还能给你做媳妇呢!”母亲高兴地说道。

“妈妈,你说什么呢?”关良有些不好意思了。

“呵呵,没什么!我是想儿媳妇啦!”

“妈妈,不管怎样,绝不能让老雕再欺负棒槌姑娘了!”

“对,明天上山把树砍倒,赶跑老雕,免得再祸害棒槌姑娘!”

第二天,关良拿着砍柴斧子直奔长乐山顶。登上山顶,关良绕过石砬子一看,果然有一棵大树,上面有个黑乎乎的老雕窝,树下平平坦坦,长着很多花草,就是没有人家。他想:不管有没有人家,先把树砍倒再说。

刚砍几斧子,就听天上呜呜直响。关良一抬头,一只碾盘似的大老雕,翅膀两丈多长,直扑过来。关良抡起斧子就和老雕大打起来。

这个老雕可不是好惹的,眼睛跟灯笼似的,嘴巴像个铁钩子,一扇翅膀就能把人打个趔趄。

关良和老雕厮打得天昏地暗。最后,他终于砍掉了老雕的脑袋。紧接着,他又“咣咣”地砍树,不一会儿,大树就“轰隆”一声栽倒了。关良眼前一黑,累得昏了过去……

棒槌姑娘和一个白胡子老头轻轻地抬起关良,向一座非常漂亮的小屋走去。

关良醒了之后,发现自己躺在一间屋子里,觉得奇怪。棒槌姑娘就把自己和父亲抬他的经过说了一遍。关良听了,从心里感谢父女俩的救命之恩。

“关良大哥,你替咱们报仇,我和父亲可得好好感谢你呀!”

“嗨!你们不也救了我吗?”关良坐起身来,“我该回家啦!”说着他下地就想走。

“哎,小伙子!你不能走啊!累成这样,快躺下好好歇歇!”棒槌姑娘的父亲说道。

“太晚了。妈妈在家等着我呢!”

“别着急,明早天一亮,我就让咱姑娘送你回去!”

关良一夜没回,可把母亲急坏了,老妈妈连急带上火,就把嗓子眼儿闹出病来。

第二天早上,关良领着棒槌姑娘回家了,妈妈又惊又喜。她哑着嗓子说:“儿呀,你可回来啦!可把我急坏了!这就是那棒槌姑娘吗?”

关良连忙问道:“妈妈,您这是怎么啦?”

“唉!一股急火,嗓子说不了话了。”妈妈直直地盯着棒槌姑娘,“这姑娘多俊啊,白白净净的……”

棒槌姑娘二话没说,到外面黄菠萝树上扒了点树皮,削去老皮,切成小块,洗净,然后让关良母亲含在嘴里,咽下苦汁。反反复复不到半天工夫,妈妈的嗓子就好了。

妈妈乐得合不拢嘴,直夸姑娘这好那也好。

后来这一家三口过起了和和美美的小日子。

民间小语

古时候的人们还不完全认识中草药,更没有多少人见过“百草之王”中的棒槌精。但人们都认为棒槌精能治病,并常常把它神话成一个漂亮的大姑娘,于是演变成一个个生动感人的美丽故事。

栖息于草原及湿地附近的林地,多在飞翔中或伏于地面捕食,取食鱼、蛙、鼠等动物,也食金龟子、蝗虫。在高山岩石或乔木上筑巢,用树枝、树皮筑成盘状。雕分布于东北、华北、华东、中南及新疆。繁殖于俄罗斯南部、西伯利亚南部、土耳其斯坦、印度西北部及北部、中国北方;越冬于非洲东北部、印度南部、中国南部及东南亚至印度尼西亚。

慈禧画像

据说慈禧老是觉得自己很伟大,所以便急于画像,想留下玉容,以昭后世。

御前大学士为她请来了著名画师巫驹,只见他俯伏在龙廷之上,请太后圣允让他抬头,太后赐他平身,他仔仔细细地观察了慈禧一阵,把印象深深地印在脑海里,没过几天,一幅惟妙惟肖的慈禧画像便跃然纸上。巫驹呈上画像,慈禧一看:一个马桶样的脸庞,一双耷拉着的厚眼皮,一个比老虎嘴还大的嘴巴紧紧地闭着,两只矍铄的眼睛,几条深深的沟痕,满面横肉,杀机内伏。慈禧暗暗叫苦,画得倒是很像,可把哀家这丑恶的面目都摆在世人面前,那还了得?于是,她马脸一沉,传下圣旨:“斩了!”巫驹就这样稀里糊涂地被斩了。

这样一来,谁还敢替慈禧画像呢?大学士费了九牛二虎之力,好不容易又请来了第二个名画师维好心,只见他战战兢兢地上了龙廷,慈禧赐他抬头观看,维好心回到家里,左思右想,巫驹为什么被杀头?最后终于恍然大悟,于是他壮着胆子开始作画,几天后,维好心带着画好的画像兴致匆匆地进宫了,他想这回可能得到一笔重赏,慈禧一见呈上的画,大笑不已,维好心更加得意了,谁料慈禧突然把脸一沉,向群臣展开画说:“观此丹青,慈颜悦色,鹦唇蛋脸,既无人主之威,又无正人之严,乃庸俗之少妇,妖艳之贱花耳!”大伙一听都捏了把冷汗,还没反应过来,慈禧一声令下:“把他送上极乐世界去吧!”维好心又把头扔在了午门。

不久,第三个画师又被召入宫,这个人姓童名圆,人称“通圆”,只见他俯伏在龙廷上,婉言推却,慈禧哪里肯答应?最后无奈之下,童圆求允御园作面,慈禧点头应允,童圆为慈禧画了十几张速写,请她评选,最后选了一张,回到家里,便开始苦思细酌。

不久,一幅慈禧画像终于完成,被呈进宫中,当慈禧仔细观看察审时,脸上不禁泛起春风,原来童圆在保留慈禧的马桶面轮廓时,隐去了过于宽阔的下颔骨;又用启口欲言的姿势为慈禧的大口藏拙,使两个口角紧束,略呈杏唇,而又不失尊严;在保留慈禧那双矍铄锐眼的同时,把满脸的皱纹隐少,并将晦气换上红晕。真是好一个饱含威严而又略带慈祥的至尊形象!慈禧当即下令:“赏玛瑙一盒,绫罗二十匹,文房四宝、玉器古玩一箱。”童圆叩头谢恩。出得宫来,人们问他有何感想?他回答说:“这还用问,圆而滑,滑而活,活而通也。”

民间小语

简短的一个小故事,却蕴含着深奥的哲理。故事告诉我们:做人既不能太死板,也不能太虚伪,做人要能审时度势,灵活圆通,这样才能避免一些不必要的危险,不致于白白送命。

毛南族猴鼓舞的传说

相传,一个母亲含辛茹苦地带着三个儿子一起生活,每天到山上采集青冈子酿酒,以维持生计。一天,兄弟三人到山上采摘青冈子,小弟弟不知不觉就与两个哥哥走散了。两位哥哥一直到天快黑的时候才发现弟弟不见了,连忙跑回家叫来母亲和村邻,打着火把上山去找,但是一连三天都没见到小弟弟的人影儿,母亲悲痛欲绝,终日以泪洗面,时间一长,连眼睛也哭瞎了。

再说小弟弟走丢后,害怕极了,漫山遍野地哭喊着两位哥哥,不知不觉走到密林深处,迷路了,最后一不小心掉进了一个山洞里。这可不是什么凶猛野兽的洞,这个山洞里住着一大群猴子,从此,这个小儿子就在洞里和猴子们一起生活、玩耍,饿了就吃猴子们摘来的野果,渴了就和猴子们去喝山泉水。

日久天长,小儿子的身上渐渐地长满了浓密的毛,而且也渐渐地学会了猴子的语言,原来的话全忘得一干二净,一句也不会说了。

许多年过去了,母亲日夜思念着儿子,悲伤过度,最后郁郁而终。毛南族有一个习俗,出葬时法师要用铜鼓来祭祀死去的老人。一时间阵阵低沉而悲怆的铜鼓声响彻云霄,传到了千里之外的荒山上。正在和猴群一起玩耍的小儿子听到了远处传来家乡熟悉的铜鼓声,就顺着声音找到了回家的路。他走到村口,发现铜鼓声正是从自己家里传出来的,而且门前挂着白布,两位哥哥跪在棺材前一边哭一边烧香烧纸,他意识到母亲已经去世,就不顾一切地往家里跑去。跑到门口,才发现人们已经不认识自己了,自己又不会说话,只会发出像猴子一样“嗷嗷”的叫声,他悲伤极了,顺手捡起一段空竹筒,用围在腰间的兽皮蒙上,做成了一面兽皮鼓,他举起兽皮鼓边喊边叫,发出“嚎、嚎、嚎”的声音,并且围着兽皮鼓不停地跳舞,以表达自己离开家人多年的悲伤心情。人们开始还以为是山坡上的猴子跑来胡闹,就想赶走他,但他眼里不停地流着泪,不愿离去,人们才意识到他会不会就是十多年前丢失的小儿子呢?当两个哥哥认出他的时候,兄弟三人跪在母亲的灵前泣不成声。

后来,毛南族就用兽皮做成手鼓,把三兄弟的传说演变成民族舞蹈的形式来纪念对亲人的深厚感情,经久流传,后来就成为毛南族的文化经典——“猴鼓舞”。

老人出葬时,毛南族除了要用铜鼓进行祭祀外,还必须用“猴鼓舞”来表达对亲人的怀念,因为舞蹈节奏欢快、动作滑稽,后来又逐步演变到一些节日欢庆中,成为毛南族独具特色的传统舞蹈。

民间小语

猴鼓舞是毛南族独具特色的传统舞蹈。跳舞时,人数多寡不限,服饰、道具简单,戴上脸谱,腰系红带,背上腰鼓即可上场。跳舞时,动作敏捷、节奏明快、击鼓多变、情趣诙谐、妙趣横生。猴鼓舞的故事告诉我们:人不管经历怎样的变化,那种亲人之间的感情是无法抹杀的。

月琴的传说

很久很久以前,人类和动物一样,都不会说话,愚昧无知,动不动就互相残杀,整个世界一片混乱。为了把聪慧和愚笨区分开,天神便在四川凉山的最高峰上放了四只碗:金碗、银碗、铜碗、木碗。里面分别盛满蠢水、恶水、善水、智水。动物和人都得去喝,但只能喝其中一种水。谁也不知道哪个碗里装的是什么水,但大家都想喝智水。

四川凉山有个彝族孤儿,听说邛海湖有只神蛙,知道那几碗水的秘密。于是,他便动身去找,他刚来到邛海湖边,就看见一只黑老鸦在欺负那只神蛙。他急忙捡起石块,把黑老鸦打跑了,救起了受伤的神蛙。他向神蛙说明来意,神蛙忍着伤痛,小声说:“刚才就因为我不愿把秘密告诉黑老鸦,所以才发生了战斗。为了感谢你的救命之恩,我就告诉你吧。木碗里装的才是智水,喝了它,你就会变成最聪明的人,可以主宰一切。那水还能治病救伤,请你给我带一口回来。”“那我背你去,先把你的伤治好,我再喝。”“不行,被黑老鸦发现就坏了,你快去,我就在这儿等你。”

孤儿告别神蛙,马不停蹄地跑到凉山最高峰上,见各种动物和人混杂在一起,黑压压一大片,正围着那四碗水看来看去,谁也不敢贸然先喝。那只凶残的黑老鸦在低空盘旋,窥测动静,时刻准备俯冲下来抢喝智水。孤儿从人缝中挤进去,端起木碗,一口气喝了个底朝天。“啊,我聪明啦!”他欣喜若狂地跳起来,放声高呼。可当他意识到手中的木碗已经空了时,一下子呆住了,他把木碗翻来覆去地拍打,希望能拍出一点水来给神蛙治伤,可除了木碗发出的“咯咯”声外,一滴水也倒不出来。

天啊,神蛙还在等着我给它治伤呢,这可怎么办啊?孤儿悲痛地抽泣着,捧着空木碗,沉痛地向邛海湖走去。还没走到一半的路程,泪水就溢满了木碗,啊,多么清澈的泪水呀!都说眼泪是从心灵里流出来的,也许能治好神蛙的创伤吧。孤儿怀着一线希望,加快了脚步。等他赶到邛海湖边时,已经黄昏了,他找遍了整个湖滩,也没见到神蛙的影子。忽然,他听见一阵乌鸦的啄食声,他猛地一抬头,只见身旁一棵枯树上,那只黑老鸦正在撕扯那只可怜的神蛙。孤儿惊愕地张大嘴巴,不知如何是好。后来他顺手把木碗朝黑老鸦砸去,霎时黑老鸦浑身着起火来,像一团火球,在空中扑闪了几下,“呼”的一声,掉进了邛海湖里。

这时,木碗和神蛙同时落在孤儿的怀中。他低头一看,不禁大吃一惊。原来神蛙的五脏六腑,全都被黑老鸦掏吃了,只剩下一张碧绿的蛙皮。“天神啊,请你救救神蛙吧!”孤儿手捧着神蛙皮,泪如雨下,直哭得撕肝裂肺。原来黑老鸦见孤儿抢喝了智水,气坏了,它马上飞到邛海湖边找神蛙出气。神蛙早就负了重伤,哪里还有能力抵抗,轻易地成了黑老鸦的口中食。

为了悼念神蛙,孤儿把蛙皮蒙在木碗上,做成了一把月亮似的二弦琴,取名“俄吧(神蛙)月琴”。从此,他整天抱着俄吧月琴,用力拨动琴弦,诉说着心中的痛苦、悔恨和忧伤。

直到现在,彝族小伙子弹奏月琴时那拨弄琴弦的手式、姿态与琴音节奏,和人痛苦悔恨时,捶胸拍膛,撕肝扯胆的动作一样。所以,人们又把月琴叫做忧伤的琴。

民间小语

人类能够成为万物的主宰,是因为人类比动物更富有感情,因此无上的智慧必然会赋予那些正直而勇敢的人们,因为上帝绝不会把世界交给邪恶的势力去掌管。

松花江的由来

松树只长松籽,不开花。可松花江这个名字是怎么来的呢?听老年人讲,从前松树也开花,这件事说起来,还有一个动人的故事呢。

很久很久以前,黑龙江到处都是山呀水呀的,人烟稀少。那时,兴安岭连着长白山,数不清的江河湖泊直通大海,波浪滔天,无边无际。就在这一片山水当中,有个生满莲花的大湖,叫莲花湖。

这可不是一般的湖,不论冬夏,湖面上总是盖满密密的荷叶,还有马蹄莲,一茬儿接一茬儿地开,没有断期的时候。花开时,那才叫好看呢!那荷叶下面,里三层外三层,全是鱼呀蛤蜊呀。如果仔细瞧,就会发现,那鱼眼睛都是一对琥珀色的大琉璃儿,每个蛤蜊壳里都含着一颗溜光锃亮的夜明珠。到月朗星稀的时候,霞光万道,整个大湖看起来,简直就是一个“聚宝盆”。

可就是这么一块风水宝地,不知什么时候闯进了一条白色恶龙,人们叫它“小白龙”。刚开始,它潜在湖底,不声不响,慢慢地就开始肆无忌惮起来,动不动就横翻竖浪的,直把这一片碧澄澄的清水搅个底朝天!最后,荷花谢了,鱼没了,蛤蜊也没了,再也看不见闪闪发光的夜明珠了,一片宝湖转眼间变成了一潭臭烘烘的死水。更可气的是,那小白龙一折腾,立刻洪水翻滚,天昏地暗,方圆几百里地都得不到消停。

这样一来二去,威镇东海的老龙王终于发觉了小白龙在为非作歹,立马派黑头黑鳞的大黑龙去降伏小白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