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教材教辅班级图书角系列:我的第一本传说经典
26495400000003

第3章 中国民间传说(2)

老财迷爬上高高的树杈,就拆起老鸹窝来。他老婆在树下仰头看着,老财迷拿起一根枯枝子问道:“看见我吗?”“看得见。”老婆应着。他又拿起一根问道:“看见我吗?”老婆说看见。就这么一连问了二十五六回,他老婆脖子仰得生疼,实在受不了了,便低下了头。谁知上边又问:“看见吗?”他老婆有点生气,便随口说:“看不见!”老财迷一听,喜出望外,如获至宝,忙把手中的树枝揣到怀里,回到屋里就把它藏在了木柜里。

这下,可把个老财迷给乐坏了,他累得一边倒在床上,一边琢磨着该怎么发财。想来想去,不如偷个官印弄个七品县令当当。

第二天晌午,他取出隐身草插在衣领上,骑上马直奔县城。不到一个时辰,就来到县衙门前。守门的衙役可巧正在打盹,于是他放心大胆地来到大堂,直奔公案桌,抱起官印就跑。值班的衙役们一看,叫道:“哎哟!哪里来的愣种?竟偷到县太爷头上来了!”于是他们一拥而上、七手八脚地把老财迷打倒在地,捆绑起来,夺回官印。

这时县太爷从屏风后出来,问清缘由,责令衙役将老财迷重打四十大板,押入监牢,听候发落。

民间小语

世界上并没有什么隐身草,因为无论做什么坏事都是掩盖不住的。财迷心窍的人往往因为贪婪而做出不理智的蠢事,得到不好的结果。

百鸟朝凤

相传,很久很久以前,凤凰只是一只很普通的小鸟,羽毛也很平常,根本不像传说中那样五光十色,光彩夺目。但它非常勤劳,别的鸟吃饱了只知道玩,而它从早到晚忙个不停,将别的鸟扔掉的果实都一颗颗捡起来,收藏在洞里。

于是大家纷纷嘲笑它:“每天就知道捡东西,连歌也不会唱!”

“就是啊!像个财迷似的!”

“我看倒像是个傻瓜!”大家你一言我一语。

“可别小看了这些粮食,说不定什么时候就发挥大用处了!”有的鸟儿这样说道。凤凰依旧捡它的粮食,众鸟摇摇头纷纷飞走了。

有一年,森林里发生了大旱。鸟儿们觅不到食物,都饿得头昏眼花,快支撑不下去了。这时,凤凰赶紧打开山洞,把自己多年积存下来的干果和草籽拿出来分给大家,和大家共渡难关,鸟儿们都感到羞愧极了!

旱灾之后,它们都记着凤凰的救命之恩,却无以为报,于是鸟儿们都从自己的身上选了一根最漂亮的羽毛拔下来,制作了一件光彩夺目的百鸟衣献给凤凰,并推举它为鸟王,从此凤凰就变成了最漂亮的鸟!

之后,每逢凤凰生日之时,四面八方的鸟儿都会飞来向凤凰祝贺,这就是传说中的百鸟朝凤。

民间小语

“百鸟朝凤”的文化内涵十分丰富。在中国古代,凤是用来比喻帝王的,后来演变成以龙来代表帝王而凤代表帝后。但无论是前者还是后者,凤均象征着皇室。这个词的意思是指君主圣明而天下依附,喻意德高望重者众望所归,表达人们对太平盛世的无限期盼。实际上,这也是中华民族向往和平与幸福的传统心态的写照。

金角老龙王救始祖

相传,在遥远的古代,仡佬族的先民居住在茂密的大山林里,在树上搭窝栖息,以狩猎为生。

有一天,先民们在山林里寻找猎物的时候,与一群猛虎不期而遇,短暂的对峙之后,先民们开始逃跑。他们逃到了山的最高处,虎群也追到了最高处;他们爬上了最高的树,虎群就在树下停了下来,围着大树,龇牙咧嘴,不住地咆哮,吼声震天。三天三夜过去了,虎群还是不肯散去,眼看树上的人就要坚持不住了。这时,天空中飘来一朵彩云,东海的金角老龙王站在云端,原来他受天庭调派,来这里布云行雨。他往地上一看,发现一大群猛虎把人都给围在树上了,于是顿生怜悯之心,决定下去救他们。于是,龙王倾东海之水,倾泻而下,水渐渐地漫上了山顶,淹没了虎群。

得救了的先民们十分感谢金角老龙王的救命之恩,但也对洪水产生了敬畏之情。后来,仡佬族人为了感谢龙王,在山林间奔走时,脚上必须穿着用八块兽皮缝制的一种鞋,这种鞋叫做“八块金龙”,金龙是指金角老龙王,意在祈望仡佬族人穿上“八块金龙”走在山野间,就会有金角老龙王的庇佑,能够平安顺利。为了感谢救他们的大树,他们在以后的每年都要祭树,把山林中的大树作为神灵来供奉,让大树永远保佑仡佬族人平安。直到今天,仡佬族人每年的三月还过祭树节呢。

民间小语

在遥远的洪荒时代,人们的生活非常困难。金角老龙王救始祖的故事,表达了仡佬族的先民们对美好生活的憧憬以及战胜大自然的决心和勇气。

阿诗玛的传说

撒尼族有个叫阿着底的地方,这里有一对勤劳善良的夫妻,他们生下了一双儿女,哥哥叫阿黑,妹妹叫阿诗玛。

阿诗玛长得像香草一样美丽。不知不觉她十六岁了,每天都和阿黑哥下地干活。又过了一年,阿诗玛出落得更加漂亮迷人,头上戴着绣花包,闪闪发光的腰带衬托着她婀娜的腰身,美得让人看花了眼。从此,十里八村都知道有个漂亮的姑娘叫阿诗玛。父母眼见女儿长大了,一心想给她寻个好人家,便悄悄地问她有没有中意的人。她说:“两股水终要汇一起,松树的根从不分离。春夏来播种,秋冬来收获,会耕田的人儿,我才能相中;跳起舞来笑脸开,笛子一吹百鸟来,这样的人我喜欢,这样的人我疼爱。”当地的小伙都偷偷地喜欢着她,天天有事没事都来找她。

财主热布巴拉的儿子阿支一心想娶阿诗玛,于是老财主就请来媒人海热,说道:“只要我儿子能娶到阿诗玛,你想要啥随便挑!”海热来到阿着底,劝说阿诗玛:“热布巴拉家用银子搭屋架,金子做砖瓦。这样好的人家,你真的应该嫁过去!”阿诗玛气愤地说:“清水不和浑水搅在一起,绵羊不与豺狼做伴,我绝不嫁热布巴拉家。”海热威胁道:“热布巴拉的话,就像岩石压嫩草。他的儿子要是想娶你,你不愿嫁也得嫁!”阿诗玛回答道:“不嫁就不嫁,有本事他就来试试!”

热布巴拉恼羞成怒,带领大队人马来抢亲,一路上,快马加鞭,卷起滚滚烟土。可怜的阿诗玛,硬被人抢走了。她忍住眼泪喊道:“爹!娘!快叫哥哥回来救我!”

阿黑正在远处放羊。当天夜晚忽然梦见家中被水淹了,一条大蛇盘在屋前。他连夜赶回家。听说阿诗玛被人抢走,立刻背起弓箭,跳上黄骡马去救妹妹。阿黑来到热布巴拉家的门口大吼道:“阿诗玛,你在哪里?”

阿支关起大铁门,不让阿黑进。他要和阿黑比赛对歌,只有阿黑赢了,兄妹才能相见。阿支脸红脖子粗,声音像癞蛤蟆。阿黑越唱越有劲,最终阿支输了。接着又开始比赛砍树,阿黑一斧砍下一棵大树;热布巴拉父子两斧才砍下一棵小树,阿黑又赢了。接着又比赛,可阿黑比什么都能赢。

热布巴拉又起了坏心,想半夜用老虎来害阿黑。阿诗玛偷偷地给哥哥通风报信:“他们比赛比不过,今晚要放虎害哥哥。”阿黑夜半时,嗖嗖三箭,射死了老虎。早晨,热布巴拉父子,一见到死老虎,吓得全身打哆嗦,无奈只得让他俩离开了。

兄妹俩相伴出门时,阿黑回头不见了妹妹。原来,热布巴拉还是不想放走阿诗玛。着急的阿黑立刻射出三箭作为警告:一箭射在大门上,一箭射在堂屋柱子上,一箭射在堂屋供桌上,整个院子都震动起来。热布巴拉全家来拔箭却怎么也拔不动。只好请求阿诗玛:“只要你能拔出箭,一定让你回家。”阿诗玛喊着哥哥的名字,像摘花一样就拔下了箭。

兄妹俩终于走了,然而热布巴拉仍然不甘心,他忽然想起了十二崖,便央求崖神把路断掉。于是当兄妹俩走到十二崖,只见原本的小河顷刻间变成滔天大河,他俩手拉着手,决心一起过桥。可是,河水翻起了巨浪,阿诗玛被卷入大漩涡之中,掉入河中不见了。阿黑在风雨中焦急地高声喊着:“阿诗玛!阿诗玛!阿诗玛!”

只听十二崖的顶上有人回答道:“阿诗玛!阿诗玛!阿诗玛!”

从此以后,阿诗玛变成了回声,你怎样喊她,她就怎样回应你。

民间小语

回声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是一种很普遍的自然现象。但撒尼族人却将回声的由来讲述成一段十分凄美的故事。一对勤劳、勇敢、善良的兄妹,不畏强权暴力,他们在恶势力的重重阻挠下,用一颗坚贞的心灵谱写了一曲动人的回声之曲!

撒尼族

撒尼族是彝族的一个支系,分布在云南石林彝族自治县,庐西县。恋爱自主,婚姻自由,家庭和睦,尊老爱幼,是撒尼族人民的传统美德。撒尼族青年男女找对象谈恋爱,主要是在节假喜庆活动中,用跳舞和对歌的方式来进行。竹笛和树叶是撒尼族人交流感情的乐器,有的撒尼族青年男女就是借助竹笛和树叶来倾吐彼此的爱慕之情的。

聚宝盆

明初,潘村街来了一户逃荒的,男的叫华良,推着一辆独车,车上有一床铺被、几个陶罐和瓷碗;女人叫梁花,挺着大大的肚子,身旁还有两个男孩,一个四岁,一个两岁。夫妇俩在街东的一个破财神庙里安了家。这财神庙长年无人侍奉,已经歪倒,里面一层厚厚的浮灰。

他们将小破庙打扫得干干净净。在寺庙的山墙头还垒了口露天灶生火做饭,就这样成了一个家。女人心细,修补了神台,洗净了神像,把神位摆正,烧了两炷香。一家人和财神爷做了伴。

华良没几天就被潘老板家雇去当伙计了。梁花做得一手好面食,只在潘老爷家露了一手,全村人都知道了。开始时,谁家想吃她的手擀面,就上门去请。面擀好了,大家都送她一碗半碗面粉做工钱。这样一来,一家人的小日子也就凑和着过了。可梁花眼看着肚子一天天大起来。潘太太便借给梁花十斤面粉,让她在门口摆个摊子,谁要吃面条就自己来买。潘村从此有了家面点店。

一天夜里,华良做了个梦,梦见在田里耕出个大瓦盆,一个白胡子老头说:“这是个宝盆,往里放一粒米,能变成一盆米。用好了,幸福;用不好,家破人亡。”说完化作一股烟飘走了。

奇了!第二天,真的耕出了个大瓦盆。华良把瓦盆抱回家,交给梁花,高兴地说:“昨晚的梦应验了,我还真的耕出了个宝盆。”梁花接过瓦盆,翻来覆去没看出什么特别之处,便顺手往桌上一撂,就听“当啷”一声,发出金属的撞击声。两人同时一惊,华良顺手抓了一把黄豆撂在盆里,只见不一会儿的工夫便变成了满满一盆。华良高兴得蹦了起来,他不停地把黄豆倒进盆里,就这样一连变了三盆,华良还要变。梁花冷静下来,阻止华良道:“你把昨晚的梦再细说一遍。”华良便把昨晚的梦详细重复了一遍。梁花说:“这盆就和面用吧,咱要辛苦持家,不能靠取巧生财,否则就会遭殃。”梁花还立了条规矩,这盆里除了和面,不能放任何东西。

有天晚上,华良悄悄地放了一枚铜钱在盆里。第二天梁花发现了,她把华良从被窝里拽了出来,大发脾气道:“你是要钱,还是要这一家老小平安?”华良憨憨地笑着说:“钱哪有老婆孩子好呢。”梁花余气未消道:“那你干吗背着我弄这黑心钱?”华良说:“我根本没想要,不过是好奇,想试试。”梁花说:“那你就用这钱把财神庙修复一新,再给财神爷镀个金身。”

一晃又是一年过去了,华良和梁花攒了不少钱。他们接着财神庙的房子往东盖起了三间房。这年闹蝗灾,十户人家有五户讨饭,树皮都被剥光用来充饥。梁花和华良商量,用聚宝盆向灾民发放馒头。第二天天没亮,梁花就蒸了一锅馒头,然后把馒头放在聚宝盆里,变成一大堆。于是财神庙前排起了长队。从此,每天梁花家门前都有成千灾民领食馒头,使得潘村没有饿死一个人。人们都说华良和梁花是神仙派下凡间来救苦救难的菩萨。可也有一些富人开始注意华良一家了,他们感到有点蹊跷。因为百里之内小麦基本绝收,华良家哪来那么多的小麦面?而且每日发放馒头上万个,需要蒸多少锅啊,可怎么不见梁花家烟囱冒烟呢?人们纳闷、好奇,便有了些猜疑。有人问华良哪来那么多面粉,华良总是憨憨一笑,说:“咱媳妇有能耐。”有人问梁花蒸上万个馒头要多长时间,梁花也笑着说:“连锅蒸省时间。”潘老爷装作到华良家送工钱,一进门就说:“他大嫂子,今年是灾年,你家也是凭手艺吃饭,天天接济灾民,我估摸着你家的积蓄已用得差不多了,今年的钱提前算给你们。”说着掏出三吊钱,两眼像安了轴似的,四处乱转,可一没看到粮垛,二没看到大锅,三没看到大蒸笼。潘老爷只好咋咋呼呼地说梁花是天上下凡的救世菩萨,一盆大馒头挥手就来。

后来越传越神,人们纷纷慕名而来,想一睹活菩萨的尊容,还要买几斤梁花亲自擀的面条,说是吃了百病不侵。梁花挣的钱都干了大事,比如盖起了学校,修建了桥。

一转眼十几年过去了,华良和梁花都老了,三个儿子也都相继成了家。老大开饭馆,老三开布店,只有老二继承父业,耕种着家里的十几亩田。媳妇们都对婆婆敬重如神。三家仍是同锅吃饭。

一日梁花突然得了怪病,话也不能说,她最放心不下的是那聚宝盆。她担心三个儿子和三个媳妇得了此物,会贪得无厌。于是她叫过华良,用手指指盆,意思是说:三个儿子的生活都能过得去,留着这盆没好处,趁早把它埋了,免得惹下祸端。华良却误解成老大开饭店、老三开布店都需要钱周转,老二种田每年只需种子,这盆谁都不给,他自己管着。

梁花死后,华良分别给了老大、老三每人50锭银子,给了老二一口袋麦种,三个儿子分灶起头,各过各的生活。老二华虎辛勤地耕种着他所得的十几亩地,服侍着老头子。老大、老三见老二伺候老头子虽然只分得一袋麦种也不吭不响,便怀疑老头子另外留了家财给老二。华良被他们逼得没办法,只好说出了聚宝盆的秘密。老大想,这聚宝盆要是归了我,我岂不成了天下第一富人?老二想,天下哪有不劳而获的美事呢?今天得到了,明天还不知要损失掉什么呢!我可不要什么聚宝盆。老三想,这聚宝盆决不能让老大独吞,于是他提出这聚宝盆要三兄弟轮着用才合理。最后讲定由老大家先用。

老大回到家,俩口子不停地把银子放进盆里,银子越变越多,越堆越高,到了半夜,三间屋子全堆满了,俩人还在不停地变。突然“轰”的一声,房子被挤塌了,两口子都被埋里面了。老三两口子半夜没睡,只等天亮过去要聚宝盆,突然听到“轰”的一声响,慌忙跑出来,一看老大家的屋塌了。老二和老头子也赶紧过来。他们又扒又抠。老三想找的是聚宝盆,老二和老头子想的是要救人。这样,一直扒到天亮,可老三没找到盆,老二和老头子也没找到人,除了破砖碎瓦,只有一块块狗头石。

这时华良想起了当年的梦,梦里白胡子老头说过:“使用不当,会家破人亡。”

民间小语

钱是个好东西,它能带来荣华富贵,能摆脱贫苦和劳累,能给很多事情带来转机。但金钱也能使很多好事变成坏事——它使人堕落,变得贪婪;它抹杀亲情,背叛友情,它是荼毒人性的刽子手!而人们总是轻易地记起它所带来的好处,而它所带来的伤害总是在人们经历之后才会被想起。

财神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