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教材教辅班级图书角:我的第一本诗词经典
26471000000004

第4章

李白的送别诗约160首左右,约占李诗总数的六分之一。送别的对象有官宦、僧道、文人学士、妻子情人、亲戚朋友等等,牵扯到各种社会关系,涉及的社会生活有求学、谋仕、从军戍边、行旅交游等各方面。它不仅成为我们了解当时社会景况和诗人心态的一个重要依据,也是我们认识李白生命历程中各式体验和感受的一个重要方面。

斗酒诗百篇

李白向来有“诗仙”之称,同时,他又不愧于“酒仙”的称号。杜甫就曾经说他“天子呼来不上船,自称臣是酒中仙”。他自己也宣称“百年三万六千日,一日须倾三百杯”。但是,李白喝醉以后不同于其他人,他喝酒以后,诗写得更好。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李白

故人西辞黄鹤楼,

烟花三月下扬州,

孤帆远影碧空尽,

惟见长江天际流。

译文

老朋友离开西边黄鹤楼,

在明媚的春天里去往扬州。

一片孤帆消失在水天相连的远方,

只见滚滚长江流向天边。

注释:

黄鹤楼:旧址在今湖北武昌黄鹄矶,背靠蛇山,俯临长江。

之:往,去。

广陵:扬州的旧名。

烟花:指柳如烟、花似锦的明媚春光。

下:沿江顺流而下。

惟:只。通“唯”。

天际:天边。

赏析

这首诗用“烟花”点染出柳如烟、花似锦的一派繁荣春光,诗人送别朋友时的惆怅情绪淡淡流露了出来。一片孤帆,伴着朋友漂向水天相连的远方,直至帆影消失在碧空尽头,诗人却仍伫立楼头,凝眸远望,不愿离去。诗中没一个字说到离愁别思,但字里行间却分明流露出朋友远去的惆怅与留恋。在诗人笔下,深厚的感情寓于动人的景物描绘之中,情与景达到了完美的融合。

诗词链接

唐代诗人崔颢一首“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已成为千古绝唱,更使黄鹤楼名声大噪。黄鹤楼原址在湖北武昌蛇山黄鹤矾头,1700多年来屡建屡毁,最后一次毁于清光绪十年(1884年)大火。太多的传说赋予这座名楼更多的神奇色彩。

黄鹤楼

黄鹤楼,巍峨耸立于武昌蛇山,享有“天下绝景”的美誉,与湖南岳阳楼,江西滕王阁并称为“江南三大名楼”。黄鹤楼始建于三国时期吴黄武二年,传说是为了军事目的而建,筑城为守,建楼以了望。

早发白帝城

李白

朝辞白帝彩云间,

千里江陵一日还。

两岸猿声啼不住,

轻舟已过万重山。

译文

清晨告别彩云缭绕的白帝城,

到千里之外的江陵一日就能回返。

两岸的猿声还在耳边不停地回响,

一叶小舟已驶过万重山峦。

注释:

白帝城:故址在今四川奉节东白帝山上,为东汉公孙述所筑。

江陵:今湖北江陵。

还:返回。

啼:叫。

住:停息。

万重山:层层叠叠的山。

赏析

公元759年,李白被流放夜郎,经过十五个月的长途跋涉到达白帝城时。突然传来大赦的消息,李白满怀对生活的憧憬顺流而还,写下这首诗,抒发了重获自由的欢愉和喜悦之情。起句热情奔放,“彩云间”三字不仅写白帝城地势高峻,也赋予全诗一种爽朗明丽的色彩,而一个“辞”字更写得传神,表达了诗人一旦获得自由后的惊喜情态。通过经常使人感到哀婉悲凉的猿鸣反衬出自己遇赦后的愉快心情,“轻舟”的“轻”字,巧妙写实,体现了诗人的主观感受,真正做到了借景抒情、情景交融、浑然一体。

诗词链接

三国蜀汉皇帝刘备讨伐东吴,兵败白帝城,忧伤成疾,临终前在白帝城永安宫向丞相诸葛亮托孤。白帝庙内现陈列有“刘备托孤”大型泥塑。白帝城是观“夔门天下雄”的最佳地点。白帝城作为明至清古建筑,被国务院批准列入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名单。历代著名诗人李白、杜甫、白居易、刘禹锡、苏轼、黄庭坚、范成大、陆游等都曾登白帝,游夔门,留下大量诗篇。故白帝城又有“诗城”之美誉。

白帝城

白帝城东依夔门,西傍八阵图,三面环水,雄踞水陆要津,为历代兵家必争之地。西汉末年公孙述据蜀,在山上筑城,因城中一井常冒白气,宛如白龙,他便借此自号白帝,并名此城为白帝城。

望天门山

李白

天门中断楚江开,

碧水东流至此回。

两岸青山相对出,

孤帆一片日边来。

译文

楚江东来冲开天门奔腾澎湃,

一路奔流的长江到此突然回旋徘徊。

天门山东西默然相对,

一片白帆从旭日东升的远处驶来。

注释:

天门山:在今安徽当涂西南长江两岸,东名博望山,西名梁山。两山夹江而立,形似天门,故得名。

楚江:流经湖北宜昌县至安徽芜湖一带的长江。因该地古时属于楚国,所以诗人把流经这里的长江叫做楚江。

回:转变方向。

两岸青山:指博望山和梁山。

日边来:指孤舟从天水相接处的远方驶来,好像来自天边。

赏析

这首诗用铺叙的方法,描写天门山的雄奇壮观和江水浩荡奔流的气势。诗人说山势“中断”“楚江开”,从而形象地写出两山峭拔相对的险峻,江水至此浩荡而出的气势。“碧”字明写江水之色,暗写江水之深;“回”字描述江水奔腾回旋,更写出了天门山一带的山势走向。“相对”巧妙的使两岸青山具有了生命和感情。结尾一句更是神来之笔,一轮红日,映在碧水、青山、白帆之上,使整个画面明丽光艳,层次分明,从而使祖国山川雄伟壮丽的画卷展现出来。

诗词链接

千百年来,天门山以其独有的山形水势和丰厚的历史文化底蕴吸引着历代名流、墨客来遨游题咏,唐代著名诗人李白多次游历此处,才留下《望天门山》这首脍炙人口的绝句:“天门中断楚江开,碧水东流至此回,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

天门山

天门山是张家界永定区海拔最高的山,距城区仅8公里,在今安徽当涂西南长江两岸,东名博望山,西名梁山。两山夹江而立,形似天门,故得名。天门山古称嵩梁山,又名云梦山、方壶山,是张家界最早载入史册的名山。

峨眉山月歌

李白

峨眉山月半轮秋,

影入平羌江水流。

夜发清溪向三峡,

思君不见下渝州。

译文

峨眉山上,半轮明月高高地挂在山头。

月亮倒映在平羌江那澄澈的水面。

夜里我从清溪出发奔向三峡,

到了渝州就看不到你(峨眉山上的月亮)了,

多么思念啊!

注释:

峨眉山:在今四川峨眉市西南。

半轮秋:半圆的秋月,即上弦月或下弦月。

平羌(qiang):江名,即今青衣江,在峨眉山东。

清溪:指清溪驿,在四川犍(qian)为峨眉山附近。

君:指峨眉山月。一说指作者的友人。

渝州:今重庆一带。

赏析

这是青年李白初次出四川时,依恋家乡山水的一首诗。诗人是乘船从水路走的,在船上看到峨眉山尖吐出的半圆秋月,山月的影子映在平羌江水之中,月影总是随江流。夜里船从清溪驿出发,要向三峡驶去,船转入渝州以后,月亮被高山遮住看不见了。这首诗用了五个地名,通过山月和江水展现了一幅千里蜀江行旅图。

诗词链接

李白的诗歌丰富和发展了盛唐诗歌中英雄主义的艺术主题。他和同时代的其他文士一样,具有恢弘的功业抱负,所谓“申管晏之谈,谋帝王之术,奋其智能,愿为辅弼。使寰区大定,海县清一”,就是他最执著的人生信念。

峨眉山

峨眉山位于四川省乐山市境内,在四川盆地西南部,地处长江上游,屹立于大渡河与青衣江之间,在峨眉山市西南7公里,东距乐山市37公里,是著名的佛教名山和旅游胜地,有“峨眉天下秀”之称。

绝句

杜甫

两个黄鹂鸣翠柳,

一行白鹭上青天。

窗含西岭千秋雪,

门泊东吴万里船。

译文

两只黄鹂在翠绿柳枝间啼鸣,

一行白鹭飞上了湛蓝的青天。

从窗口远望只见西岭终年不化的积雪,

门前停泊着将要万里赴吴的航船。

作者

杜甫(712—770),字子美,号少陵野老,世称杜少陵,杜工部,河南巩县(今郑州巩义)人,原籍湖北襄阳。我国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世称“诗圣”、世界文化名人,与李白并称“李杜”。

注释:

绝句:古诗体裁中的一种。每首四句,每句一般为五个字或七个字。

含:包含,指从窗内可以看见的范围。

西岭:指岷山,岷山在成都西,岭背积雪常年不化。

千秋雪:千年不化的积雪。千秋,形容时间很长。

泊:停船靠岸。

东吴:今江苏、浙江两省东部地区,古代属于吴国。

赏析

这首诗,由两联工整的对偶句组成。每句一景,其中动景、静景,近景、远景交错映现,构成了一幅绚丽多彩、优美平和的画卷,令人心旷神怡,百读不厌。

诗词链接

绝句,又叫“绝诗”,或称“截句”、“断句”,截和断都含有短截的意思。按照《诗法源流》的解释,绝句是“截句”的意思,就是截取律诗四句,或截首尾二联,或截前二联或后二联,或是中间二联。另外一种说法是从“五言短古,七言短歌”变化而来,唐人赋予它以声律,使它定型,就成绝句。

诗史

“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是杜甫矢志不渝的心愿。杜甫一生虽多穷达,都以天下为念。其诗浸染辛酸血泪、爱国激情和耿直磊落的情操,杜甫的作品因此才被称为伟大的现实主义诗篇。被誉为“诗史”。

春夜喜雨

杜甫

好雨知时节,

当春乃发生。

随风潜入夜,

润物细无声。

野径云俱黑,

江船火独明。

晓看红湿处,

花重锦官城。

译文

及时雨是知道时节的,

在万物复苏的春天应运催生。

随着春风悄悄潜入夜里,

无声无息地滋润着万物。

雨夜中野外黑茫茫,

只有江船上的灯火格外明亮。

早晨看见被雨打湿的春花,更为娇艳,整个锦官城花枝拥簇。

注释:

乃:就。

发生:这里指万物生长。

潜:暗暗地,悄悄地。

润物:使植物受到雨水的滋养。

花重:花沾着雨水,显得饱满沉重的样子。

赏析

这是一首描绘并赞美春雨的诗。题目中的“喜”字统摄全篇。全诗八句,虽没出现一个“喜”字,但喜悦之情溢于言表。诗人用拟人手法,盛赞春雨善解人意。最后展开想象:明天的早晨,雨后的春花应当更为娇艳,整个锦官城中,应当满是湿漉漉、沉甸甸的花簇了。一个“重”字,传达出了一个充满生机的春意盎然的世界。

诗词链接

这首诗写于上元二年春。诗人亲自耕作,种菜养花,与农民交往,因而对春雨之情很深,写下了这首诗描写春夜降雨、润泽万物的美景,抒发了诗人的喜悦之情。

诗圣

诗圣——杜甫(712—770)字子美,自称少陵野老。其诗气势雄浑,绚丽含蓄,具有较高的思想性和艺术性。历代许多诗人都把他的诗做为学习的典范,故尊称为“诗圣”。

绝句

杜甫

迟日江山丽,

春风花草香。

泥融飞燕子,

沙暖睡鸳鸯。

译文

春天的阳光和煦温暖,

大自然一片生机勃勃的美丽景象,

春风吹来,带着花草的清香,

河滩上冰雪融化,

泥土变得潮湿而松软,

引得燕子飞来衔泥筑巢,

温暖的沙子上还偎依着一双双的鸳鸯。

注释:

迟日:春天日渐长,所以说迟日。

泥融:融:暖和。泥巴融化又软又湿。

鸳鸯:一种水鸟,雌雄成对生活在水边。

赏析

这首短小的绝句极其生动地描绘了春天美丽如画的景色。短短的十个字囊括了阳光、江山、春风、花草及其香味,调动了读者的多种感官去体会、感受春天的美好。后两句则集中笔墨写燕子和鸳鸯。燕子围着暖融融的春泥高低飞翔,衔泥筑巢,给人一种生机勃勃的印象;而鸳鸯却相互依偎着,一动一静,相映成趣,渲染出春意盎然、自然和谐的欢乐氛围,表达出诗人的兴奋快乐之情。

诗词链接

绝句每首四句,通常有五言、七言两种。简称五绝、七绝,也偶有六绝。绝句分为律绝和古绝。律绝是律诗兴起以后才有的,古绝远在律诗出现以前就有了。南朝陈代的徐陵主编《玉台新咏》就有“古绝句”的名称。但这种绝句虽然押韵,而相对来说平仄(ze)较为自由,或者可以说有些诗人不愿受格律的约束。在律绝盛行以后,古绝句仍然被沿用发展下来。古绝句五言很多,而七言特别少。

杜诗风格

杜诗风格,基本上是“沉郁顿挫”,语言和篇章结构又富于变化,讲求炼字炼句。同时,其诗兼备众体,除五古、七古、五律、七律外,还写了不少排律,拗体。艺术手法也多种多样,是唐诗思想艺术的集大成者。

江畔独步寻花

杜甫

黄四娘家花满蹊,

千朵万朵压枝低。

留连戏蝶时时舞,

自在娇莺恰恰啼。

译文

黄四娘家的小路上开满了鲜花,

花团锦簇压垂了枝条。

流连忘返的彩蝶不停地嬉戏飞舞,

娇媚的黄莺自由自在地啼鸣。

注释:

黄四娘:“娘”或“娘子”是唐代惯用的对妇女的美称。

蹊:小路。

留连:即留恋,舍不得离去。

自在:自由自在。

恰:唐代人的口语,正好。一说,鸟叫声。

赏析

这是一首别具情趣的写景小诗。诗人用“时时”、“恰恰”这种极富韵律的字眼,使得全幅明丽纷繁的画面充满了动感,也使得诗歌有着更明快、更流利的节奏。全诗物我交融,情景相生,语言充满了口语化色彩。读来令人倍感亲切,而诗人在春天所感受到的由衷的快乐也跃然纸上。

诗词链接

写景诗主要通过描写山水田园景物抒发自己归隐田园,寄情山水,恬淡自然、闲适自得等情感,或者表达自己的抱负、志向,或者表达自己的品质。如王维的《山居秋暝》,孟浩然的《过故人庄》,贺知章的《咏柳》等。游国恩的《中国文学史》认为,曹操的《观沧海》是中国第一首写景诗;袁行霈的《中国文学史》认为,曹操的《观沧海》是中国诗歌史上第一首完整的山水诗。

创作背景

唐肃宗上元元年,诗人杜甫在饱经离乱之后,寓居四川成都,在西郊浣花溪畔建成草堂,暂时有了安身的处所,心情比较舒畅。春暖花开时节,他独自在江畔散步赏花,写下了《江畔独步寻花》一组七首绝句,这是其中的第六首。

江南逢李龟年

杜甫

岐王宅里寻常见,

崔九堂前几度闻。

正是江南好风景,

落花时节又逢君。

译文

在岐王的府中时常见到您的身影,

在崔九堂附近数次听到您的歌声。

而今正好是江南风景如画的时候,

在这百花凋谢的时节又遇见了您。

注释:

李龟年:唐代著名的音乐家,受唐玄宗赏识,后流落江南。

岐王:唐玄宗李隆基的弟弟,名叫李隆范,以好学爱才著称,雅善音律。

崔九:崔涤,在兄弟中排行第九,中书令崔湜的弟弟。玄宗时,曾任殿中监,出入禁中,得玄宗宠幸。

落花时节:春末。落花的寓意甚多,人衰老飘零,社会的凋敝丧乱都在其中。

君:指李龟年。

赏析

此诗抚今思昔,世境之离乱,年华之盛衰,人情之聚散,彼此之凄凉流落,都浓缩在这短短的二十八字中。语言极平易,而含意极深远,包含着非常丰富的社会生活内容,凝结着四十多年的时代沧桑、人生巨变。那种昔盛今衰,构成了尖锐的对比,使人感到诗情的深沉与凝重。

诗词链接

杜甫善于运用古典诗歌的许多体制,并加以创造性地发展。他是新乐府诗体的开路人。他的乐府诗,促成了中唐时期新乐府运动的发展。他的五七古长篇,亦诗亦史,展开铺叙,而又着力于全篇的回旋往复,标志着我国诗歌艺术的高度成就。杜甫在五七律上也表现出显著的创造性,积累了关于声律、对仗、炼字炼句等完整的艺术经验,使这一体裁达到完全成熟的阶段。

“三吏”、“三别”

“三吏”、“三别”是杜甫现实主义诗歌的杰作。它真实地描写了特定环境下的县吏、老妇、征夫等人的思想、感情、语言,生动地反映了那个时期的社会现实和广大劳动人民深重的灾难和痛苦,展示给人们一幕幕凄惨的人生悲剧。

赠花卿

杜甫

锦城丝管日纷纷,

半入江风半入云。

此曲只应天上有,

人间能得几回闻?

译文

锦官城里的音乐声轻柔悠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