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起奴隶社会,似乎已经是遥不可及的年代了。我们没有经历过,无法想象当时的都城样式和人们的生活细节。20世纪安阳殷墟的发现和挖掘,为我们填补了这一空白。它不仅成为我国近现代考古学的摇篮,而且为湮灭了3300年的殷商文化提供了一种独有的、历史的和科学的见证。
殷墟是我国奴隶社会商朝后期的都城遗址,大致分为宫殿区、王陵区、一般墓葬区、手工业作坊区、平民居住区和奴隶居住区。整个殷墟都城布局严谨合理,从其规模、面积、宫殿的装饰以及出土文物的质量之精、外观之美、形状之奇、数量之巨来看,可充分证明这里不仅是当时全国的政治中心,也是经济、文化中心。
到目前为止,在王陵区共发现13座大墓,其中有1座空墓。据推断,空墓为纣王所建,因为国破身亡不能入葬。在陵墓中发现有很多殉葬人群,体现了当时的丧葬习俗。在王陵区编号为1001的大墓中,发现殉葬品为墓主生前一支不少于68人的田猎队、18匹马,殉葬的领队是贵族出身,因此这个领队自己还拥有两个殉葬者。殉葬者最多的是王室宗庙祭祀坑,有近600人殉葬。作为殉葬品的人中,大多是被斩首、腰斩、断肢甚至肢解后放进来,其中还有1周岁左右的婴儿。
在王陵区旁边,出土了迄今为止最重的青铜器——司母戊大方鼎。司母戊鼎是青铜时代的骄傲,它造型庞大雄浑、纹饰精美细腻,是我国国家博物馆的“镇馆之宝”,意外保险保额高达1.5亿元。除了司母戊鼎,殷墟还出土有大量的祭祀礼器、盛器、兵器、工具等青铜器,展现殷商的生活场景。殷商青铜器从器型设计、合金调配比例、纹饰工艺、冶炼规模等诸多方面来说都堪称空前绝后,其青铜合金中锡与铅的含量,几乎与今天的科技配方如出一辙。尤其令人瞠目结舌的是:先民们通过想象塑造的青铜器上繁缛神秘的纹饰,至今仍闪耀着诡异的色彩。
甲骨文是我国乃至世界上最古老的文字之一,是在1899年由金石学家王懿荣发现的。他在北京一所中药店无意中发现所售龙骨上刻有一些很古老的文字,意识到这是很珍贵的文物,于是开始重金收购并进行研究。1928年到1937年,为了寻找更多的甲骨,中央研究院组织考古队对殷墟进行了15次科学发掘,后来由于抗日战争的爆发而停止。1950年后又重新开始发掘工作,到1986年已经对十几个点进行了20多次的发掘。
甲骨文多为象形文字,略加指点,就可以轻易地悟出当年先人造字的真谛。在长达几十米的甲骨文碑廊里,科研工作者们欣喜而又惊诧着每一个字的突破:如旅游的“旅”字是人们追随在一面旗子的后面,像极了今天导游拿着旗子引领游客参观;“豫”是河南的简称,字形分明是一个人手牵大象在走(该字义和动物有关,因商代时候这里气候温润,不乏麋鹿、大象、虎、豹之类动物出没)。甲骨文还与神秘的占卜分不开,大到战争、祭祀、求雨……小到怀孕、生子、做梦,当时的人们都要求助于这神秘的占卜。受到甲骨文的影响,殷商时期的文字已相当成熟,所确立的古代都城制度、礼制、丧葬制度等也都直接影响后世几千年,就连现代汉字也是从甲骨文中演变而来的。
截至目前,在殷墟发现的甲骨中已经辨认出5000多个单字,能够认出来的汉字大约有1700多个。对于博大精深的甲骨文化而言,这一战果也就刚刚“脱盲”而已。甲骨文中所记载的资料将我国有文字记载的可信历史提前到了商朝,并且通过深入研究甲骨文,我国还产生了一门新的学科——甲骨学。
安阳殷墟是我国第一个有文字记载并经甲骨文及考古发掘证实的商代晚期都城遗址,代表了我国超过3000年高度发展的文明。安阳殷墟以其重要的历史、文化、科学和艺术价值,成为人类文明进程中一个重要的里程碑,不但对我国历史有一直延续至今的影响,也是世界多元化古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
大量文物的出土,使得殷墟博物苑应运而生。博物苑的大门是依照甲骨文的“门”字形、用几根雕有商代纹饰的木柱和横梁结合而建成的;苑内每座建筑都采用了重檐草顶、夯土台阶的风格,檐柱上雕刻着蝉龙等纹饰图案。殷墟博物苑不仅展现了殷代王宫殿堂的布局与建筑,而且还具有园林特色。同时,它也是集考古、园林、古建、旅游为一体的胜地。
目前,殷墟文化已被证实是公元前14世纪至公元前11世纪世界青铜文明的重要代表。实际上,殷墟文化只是现代人类对上古人类繁衍生息的地下宝库刚刚揭开的神秘面纱的一角而已,对于其无穷的奥妙,现代人类还无法完全把握。从1899年发现甲骨文进而发现殷墟以来的100多年间,考古学家虽然有层出不穷的新发现,但在人类的继续发掘中,没准儿哪天找个地方一锹挖下去,还会有震惊世界的发现。
精华必看
妇好是商代着名的国王武丁的妻子。根据资料记载,妇好能文善武,不仅在日常生活中替武丁国王分忧,还能在战场上亲临打仗。据记载,有一次妇好带领了1.3万位将士冲锋陷阵,结果大胜而归。
不幸的是,由于劳累过度,妇好先于武丁而去世。痛苦不已的武丁破例把妻子安葬在自己治理朝政的宫殿区,以便随时可以看到爱妻,这足见武丁对她的宠爱。不幸中的万幸,也正因为妇好墓建在宫殿区,才成为殷墟唯一一座没有被盗的陵墓。
妇好墓是1928年以来殷墟宫殿宗庙区内最重要的考古发现之一,是目前唯一能与甲骨文联系并断定年代、墓主人及其身份的商代王室成员墓葬。妇好墓虽然墓室不大,但随葬品极为丰富,集殷墟墓葬品之精华。妇好墓共出土不同材质的随葬品1928件,有青铜器、玉器、宝石器、象牙器、骨器、蚌器等,最能体现殷墟文化发展水平的是青铜器和玉器。
墓内有铭文的铜礼器190件,其中铸有“妇好”铭文的共109件,占铭文铜器的半数以上,且多为大型重器和造型新颖别致的器物。如造型美观、花纹繁缛的鸮尊、圈足觥;首次问世的三联甗偶方彝。三联甗是灶形器,与甑配套使用,可以同时蒸出三大甑相同或不同的食品,又可移动位置,使用方便,是炊具的创新。出土的还有汽柱甑形器。汽柱甑形器其实是汽锅的一种,昆明的蒸鸡美食即用汽锅做成,而同样原理的炊器在3000多年前已出现,足以说明当时的人们对食品也是精益求精的。
妇好墓出土的铜器群不仅是精美的艺术品,也是商王朝礼制的体现:“妇好”铭文的铜器是一个比较完整的礼器群;“司母辛”铭文的铜礼器是子辈为妇好所做的祭器,其他不同铭文的铜礼器大多是酒器,大概是贵族奉献给这位赫赫有名的王后的祭器吧。
深度体验
到安阳参观旅游,多少有点寻根的味儿。郭沫若先生赋诗赞叹道:“中原文化殷创始,观此胜于读古书。”“殷创始”应该是赋予安阳殷墟的最大殊荣吧!
看,恰似柴扉的景区大门简朴中透着浓重的古意,若不是工作人员热心介绍,一般人很难立刻感悟到这横梁立柱上雕刻着的商代纹饰的苑门,竟是模仿甲骨文所写的“门”字所建。进门后,宛若走进了倒退的历史,没有熟悉的道路,取而代之的是沙砾;没有高楼大厦,仅有茅草盖顶的屋宇;没有娱乐设施,仅有一处处远古的遗存矗立着。
继续寻根,用眼睛仔细搜索,试着发现殷墟遗址当年的辉煌。远望,整个都市规划有序,宫殿区、王陵区、冶炼基地、手工作坊等,通过纵横的大道互相沟通,几十座制式宏伟的车马坑就是见证。再看那宫殿宗庙区,光这一部分就先后发现有50多座大型宫殿、宗庙建筑基址。更为奇妙的是,就连排水道都安排得井井有条。在殷墟博物苑展示的“三通”陶制品更是令人惊叹!据说,当时殷都所在地的常住人口达到了30万,而素有“永恒之城”的欧洲古城罗马所在的台伯河口,那时候才刚刚开始出现一些原始聚落。
这里是如此安静,没有喧嚣的车水马龙,没有鼎沸的人声喧哗,目之所及,全是翠竹、青草,耳畔偶尔传来的鸟鸣更让人神清气爽,浓浓的文化气息笼罩在上空。再浮躁的心处于此地,也会瞬间恬静得如没有一丝漪涟的清泉。人会不自觉地融入其中,享受着远古文明的一点一滴。
弯弯曲曲向地下延伸的小道会带着你走向出土的文物陈列馆。宋、元、明、清、五代……小道边不时出现这些字样,而且每个字都有一段坡,或短或长,艰难而固执。直到看到秦、战国、春秋、周、商,才会顿时醒悟:这坡度的长短陡缓不正代表土层的历史沉积吗?想到此,你会不由得赞叹设计师的精妙构思。
地球上只有一个殷墟!殷墟不仅属于河
南、中国,也是属于全世界的。
延伸阅读
据统计,殷墟自考古发掘以来,出土甲骨约15万片,玉器2600余件,青铜器6000件左右,加上石器、骨器、竹木器、漆器、皮革制品、纺织品等,重要及完整的文物至少有数十万件。殷墟出土的各种青铜器制作精美、用途广泛,是不可多得的艺术珍品。其突出的价值堪与埃及、巴比伦和印度的古代文明媲美。
但是,自从殷墟出土文物以来,各种不良行为也不请自来:倒卖文物、以假乱真等劣迹如影随形。殷墟内出土了仅有数千万片甲骨,却大部分被当作药材贩卖,后又被各国文化机构以各种名目搜掠,流失海外12国。流失的近30000片甲骨,仅日本所藏就达12443片。再如一些地方的职业盗墓者(绰号“土夫”或“土夫子”)与古董商互相勾结,机关算尽,五六人为一组,结成团伙,划分盗掘范围,肆意侵盗古墓,“其破坏之甚,实令人发指”。
加拿大皇家博物馆藏的刻辞骨匕、美国芝加哥艺术研究所收藏的骨尺等,都本应该是殷墟文化乃至中华文化的象征,现在却流落他乡。
要有效遏制和杜绝文物流失,必须从道德、法律、体制、政策各方面同时着手,牢牢把住文物盗掘、非法交易和收藏、文物走私三个环节,堵漏补缺,综合治理。只有这样,才有可能逐步改善民间文物市场秩序,在确保文物得到有效保护的前提下发展民间文物市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