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童书激励青少年的100个逸闻趣事故事
26350200000046

第46章 延续旧俗的毛利人

今天在新西兰居住的毛利人大约有30万。1000多年前,毛利人从太平洋的哈瓦基乘木筏迁移到新西兰,从此定居,毛利文化影响了这个国家的生活,一些传统习俗至今还被毛利人保留着。其中,毛利人的传统礼节——碰鼻礼就是大家最熟悉的。

碰鼻礼又叫“洪吉”。如果有客人来访,毛利人必定要为来宾举行专门的欢迎仪式,安排丰盛的宴席。男女老幼会倾巢出动,一边引吭高歌,一边兴致勃勃地拉着客人手舞足蹈。等这一切过去之后,就要举行毛利人传统的最高敬礼“碰鼻礼”了。主、宾致完词后,主人与客人握手,轻轻地碰鼻并闭双眼。其动作要点可以归结为:当对方示吻时,应主动上前一步,抬起双手,张开双臂,两手轻轻搭上对方双肩,慢慢地,先是鼻尖,后是前额,看准对方的相同点,轻轻地贴靠。毛利人认为人的灵气在头部,通过突出的鼻尖可以与别人相通,碰鼻一下是互相通神,碰鼻两下表示在一起呼吸和生存,有相亲和友好的意思。这种礼遇在毛利人的各个部落里有所不同,有的是两下,有的是三下,也有只碰一下的。通常情况主人与客人心须鼻尖对鼻尖连碰两三次或更多次数。碰鼻的次数与时间往往标志着礼遇规格的高低:相碰次数越多,时间越长,即说明礼遇越高;反之,礼遇就低。

毛利人是天生的艺术家,在音乐和舞蹈方面有着独到之处。他们从传教士那里学习赞美歌的和声和旋律,再经过巧妙的运用,发展成为自己明朗愉快的音乐,可与夏威夷的草裙舞齐名。毛利歌舞除了在罗沱路亚以毛利音乐表演外,在新西兰的重要节日庆典上也是往往大出风头,独领风骚。

不仅音乐和舞蹈表现了毛利的文化特征,美术和木雕也是展示毛利文化的重要形式,不管是独木舟上的雕刻、城乡村镇入口处的雕刻,以及出现在聚会集市上的雕刻,都充分显示出,毛利人的雕刻艺术已经融入到了日常生活当中。特别是遇到远方来的客人,木雕品是不可或缺的最佳赠送礼物。家家户户的毛利会堂更是用家园的老树沃卡巴巴所雕琢而成。与木雕工艺不相上下的是石雕手艺,最着名的要数在新西兰绿石上雕刻的提基神像,毛利人把这种绿石当成护身符。

在精神领域,毛利人虽然已经生活在城市中了,但依然继承着毛利的信仰文化。他们大都信奉原始的多神教,对族人聚首等尤为重视。分散各地的家人都珍惜这个难得的会面时刻,总会趁机回乡。每遇重大的活动,他们便照例要到河里去做祈祷,还要相互泼水,以此表示宗教仪式上的纯洁。他们特别尊奉祖先的精灵,相信灵魂不灭,认为人一旦离开人世,便会与祖先会合,并凭着他们赐给的力量,赋予子孙精神力量与指引。毛利人极重视他们的传家宝物,如权杖、绿玉项链等,深信它们蕴藏着祖先的灵气。他们会将这些家传之宝传给世代子孙。

毛利文化与毛利人的居住环境有着密切关系,特别是《怀唐伊条约》(是1840年英国王室与毛利人之间签署的一项协议。它在新西兰建立了英国法律体系,允许毛利人掌控自己的土地、森林、渔场和其他物产)的签订,使毛利人得以保留自己的土地及其他资源,使得自己民族的独有文化精粹得以完好地保存下来,并成为新西兰一大特色景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