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于首都拉巴斯东南方向的奥鲁罗,是玻利维亚狂欢节的发源地,比巴西狂欢节还早半个多世纪。
玻利维亚并不是一个富裕的国家,但是一到狂欢节却大肆庆祝。为了尽情享受欢乐,他们会抛开所有的忧愁和烦恼,倾其所有。奥鲁罗狂欢节为期5天,在4公里长的街区上举行,人山人海,场面非常壮观。在队伍当中,充满活力的青壮年跳着整齐有力的舞步;老年人则表演富有幽默内涵的民族舞蹈;模仿大人动作的少年更是活泼可爱。奥鲁罗狂欢节不仅象征着正义战胜邪恶,还将宗教与民族特色融为了一体。在一个叫做欧鲁鲁的矿工城内,人们喜欢跳一种具有民俗风味的舞蹈——“迪亚布拉达”,也叫“魔鬼舞”。由于这种舞蹈极具特色,在1990年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确定为“人类文化遗产”。
魔鬼舞诞生在17世纪。当时,奥鲁罗地区以盛产锡和银而闻名,由于条件恶劣,很多矿工在采矿的时候因为矿井坍塌而死。旷工们认为这是矿井里传说中的邪恶幽灵在捣乱,为了保佑自身的安危,他们经常戴上狰狞恐怖的面具,跳起魔鬼舞,以吓跑幽灵。奥鲁罗市也因此闻名全国,1970年2月5日被玻利维亚政府命名为“玻利维亚民间舞蹈之都”。
首都拉巴斯的狂欢节的特点在于时间较长,天天都要进行狂欢、游行和演出。市民们身穿节日服装,涌上大街小巷,通宵唱歌跳舞。人们互相抛撒纸花,打水球,喷射肥皂沫,个个浑身湿透,满脸白沫,围观者也不例外。据说在一次狂欢节上,玻利维亚历史上首位土着印第安人总统埃沃·莫拉莱斯就遭到了水球的“洗礼”。
玻利维亚的农业大省圣克鲁斯首府圣克鲁斯市的狂欢节活动更是一花独放,别具韵味。在狂欢节上,人们表演的文艺节目,多以农业为题材,带有浓烈的欧洲艺术风格。
为了鼓励人们积极参与活动,推动狂欢节事业的发展,玻利维亚还成立了负责评选各类优秀文艺节目的评选委员会,并给最佳表演者颁发奖励。因此,各类艺术家积极调动创作和表演热情,使狂欢节的内容得到极大地丰富,所以,玻利维亚狂欢节在保留传统民族特色的基础上,年年都有新节目涌现。这也是玻利维亚狂欢节吸引世界目光的重要保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