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管理抓执行:不会带团队,你就只能干到死!
26333800000021

第21章 绝不忽视任何细节(2)

不仅是海尔集团,世界上著名的企业,无一不是在细节上精益求精。著名餐饮企业星巴克公司就是很好的例子。在美国《财富》杂志评选出的全美10家最受尊敬的企业中,星巴克榜上有名。星巴克的高知名度不是因为广告做得好,相反这家公司很少做广告,为它赢得海量顾客的,是其精益求精的细节管理。星巴克认为,要想给消费者完美的享受,除了美味的咖啡之外,更重要的是,通过提供一片安静、舒适、惬意的休闲空间来打造一种高品质的消费体验。为了打造这样种环境,星巴克的室内设计非常艺术化,音乐、桌椅的摆放、墙上的画,都衬托出浓浓的咖啡香,营造了独特的星巴克咖啡文化。正是因为做好了这些细节管理,星巴克才无论在美国还是在世界其他任何地方都能赢得客户的心。

有些企业管理者整天埋头苦思或者文山会海,希望通过战略性的决策来实现企业的飞跃式发展,效果却往往不佳。这其中的重要原因就是企业的决策者只是重视决策的重要性,却没有在细小环节上下功夫。事实上,如果没有足够的执行力将企业生产运营中的每一个细微环节都做到最好,那么再好的决策都会变成一纸空文。

管理中的“留白”

国画大师齐白石先生曾经说过这样的一段话:面对着一张白纸,如果什么都不做,那它只是一张白纸而已;而如果画了一只虾,那么留白之处就是潺潺河水;如果画上一只飞鸟,留白之处就是浩渺天空。

后人时常惊叹高手留白的艺术,事实上,留白不仅可以用于艺术创作,也可以应用于管理中。在大部分人的眼中,管理自然是越细致越好,因为这样一来就是有章可循,有法可依。规章制度在产生之初,目的都是让各种细节得到有效管理,比如连锁企业肯德基和麦当劳的制度,写到员工守则里的就有上千条。也正是依靠这种细微到极致的制度,企业的统一性才得到了有效保证。

但是如果过分推崇细节的管理,又容易走入另外一个极端。理由很简单,制度是静止不动的,人的活动却是动态的,试图用静态去描述整个动态无疑是不现实的。当为了管理而管理的时候,那些看似平常的细节甚至会妨碍正常的管理。

一家著名的火锅连锁企业,为了能够让顾客感受到无微不至的照顾,制定了很多人性化的服务细节规范,比如:服务员在几步之内一定要和顾客打招呼,上菜的时间不能超过几分钟,桌子要擦几遍等。如果单看他们的服务手册,对于细节的要求可谓是达到了极致。而事实上呢?确实有一些顾客感受到了不一样的服务,但是依然会遇到各种意想不到的突发情况,这就需要服务人员在“留白”处主动应对,对可能遇到的种种情况预先想好对策,而不是只按照守则上的要求实行。

对于任何一项制度而言,总会有规定不到的细节。更何况,制度往往是硬性的规定,限制和规范人的行为,但细节却是变化的,是细致入微的。这些细节往往不被人察觉,但总是在无意之间让人十分感动。举个简单的例子,在很多的企业里对职工都会做以下的规定,禁止吸烟,严禁乱扔垃圾,违者罚款XX等。但是这样做的后果是什么呢?那就是众人看得见的“大”地方非常干净整洁,比如工厂的道路、车间、办公室,但是看不见的“小”角落,如厕所、垃圾桶边、隐蔽的过道则很难令人满意。

对于这种情况,管理者总是习惯将原因归结于下属的素质问题,但实际上还有一个重要原因,就是细节做得不够到位,一味命令的语气容易使人生厌。

管理中的空白空间,无论是主动留下的还是被动产生的,都需要发挥个人主观能动性。因此,制度的留白有时候是艺术的留白,就像中国的山水画一样,不是每一个细节都需勾勒出来,高手必然会留下空间去任人发挥。这样做的目的是完善制度,不给人一种被管理、被束缚的感觉,而是留下了足够的空间让人发挥。

很多人可能都会忽略这么一个细节。在沃尔玛超市买东西,收银员会把找回的纸币、硬币及发票一并交到顾客手中,并向顾客微笑问好。但是在一些小的超市就会遇到不同的情形,很多收银员首先是将小票打印出来给顾客,然后单独将找回的零钱放在收银台上让顾客自己去拿。

有人会说,这是大企业培训工作做得到位。事实上,在沃尔玛的员工守则中,不会有具体的条条框框对员工的每一个动作、每一句话都做出规定。其中的道理很简单,做出规定很容易,但是具体到执行的个人就容易出问题。当每个动作甚至每次微笑都是靠强大的制度在支撑的时候,那这种服务顾客是感受不到热情的,甚至敏感的人会认为这是一种敷衍。那沃尔玛是怎么做的呢?在沃尔玛职工的工作证上写着一句话:“相信你和你的同伴能够创造奇迹。”这是一句看似很普通的激励话语,但它比几十条上百条繁冗的制度更容易让人知道什么是这个企业所需要的。

事实上,心理学早就给管理“留白”提出了理论依据。有一个心理学派就认为,当人们看到一个不完满,即有“缺陷”或有“空白”的东西时,会情不自禁地产生一种紧张的“内驱力”,并促使大脑积极兴奋地活动,去修补和完善那些“缺陷”或“空白”,使之趋向完美。

中国人讲究刚柔并济,在管理的过程中也是如此。刚性的制度下必然会留下空白,而如何留,留出多大的空间,就要考验管理者的水平了。

制度上的留白是员工的舞台。当员工所需要的东西不再是简单的物质的时候,留下一定的空间让其发挥是一种极为有效的管理办法。他们会通过各种方式来实现自己人生的成就感。而他们的这种发挥,恰恰可以说是填补了那些空出的部分。以“服务神话”而收益颇丰的海底捞为例,虽然他们的细节已经做得非常到位了,但是他们的成功绝不是仅仅依靠硬性的规章制度取得的。在海底捞,员工会跳出基本的制度之外,主动去寻求自己还能创造什么。

比如,看到留披肩发的女士吃火锅的时候不太方便,就有员工提出在服务台准备扎头发的橡皮筋;有的员工看到顾客的手机常常在吃火锅的时候被弄脏,就提出要准备小巧的塑料袋等。对于这些细节,当初制度的制定者是很难想到的,而这,也恰恰是海底捞与其他商家拉开差距的制胜法宝。

这些服务,有的已经被海底捞写进了制度,但还有更多的细节等待被挖掘。海底捞的经验告诉我们,制度的存在并不能规范员工的所有行为,在制度的留白部分,还有很多细节需要注意。

因此,作为一名管理者,在管理的过程中也要讲究留白的艺术,淡化一些条条框框、优化一些管理措施,创造自由发挥的空间,让员工主动把细节做好。

用超前思维预见细节问题

所谓超前思维,是指对未来将要发生的事情进行思考,是一种类似预见的思维活动。从本质上来说,企业管理就是主观见之于客观的实践活动。管理在一定程度上来说,就是思维外在化的表现。因此,对管理者来说,拥有什么样的思维方式就会有什么样的管理方式,不同的思维方式,必然会导致不同的管理方式。坏的思维方式会导致管理上的疏忽、遗漏、失误,而好的思维方式则能够帮助管理者不断地认识新问题,能够加强在管理工作中的预见性,也就是说能够察觉在未来一段时间内可能会出现的问题。这就是一种超前管理。

管理要超前,超前管理是现代化企业对管理者最基本的要求之一,只有超前,才能预见一些细节问题,可以说没有超前,就没有管理。尤其是在客观情况较为复杂、变化较大时,超前管理往往会带来一些出乎意料的解决问题的方案。

人们常常用“神机妙算”来赞美诸葛亮,因为诸葛亮常常能够预见未来事情演变的方向,因而能够做到运筹帷幄,决胜千里。如著名的空城计,敌军兵临城下时,诸葛亮并没有惊慌,而是命令士兵打开城门,该打扫卫生的打扫卫生,该休息的休息,诸葛亮本人则坐在城墙上面,悠闲地抚着琴。司马懿见到后,不敢进攻,以为城中埋伏着大量的士兵。其实城中没多少士兵,司马懿只要下令攻城,很快就能把他的老对手诸葛亮拿下,但他不敢那么做,犹豫再三,最后退兵了。等到司马懿知道诸葛亮摆的是空城计时,差点被气疯。诸葛亮之所以敢摆空城计,就是预见到司马懿不敢进攻,而且诸葛亮做足了细节,如打扫卫生的士兵,如懒洋洋训练的士兵,悠闲弹琴的自己,正是这些细节上的表现让司马懿对城中有伏兵深信不疑。由此可见,科学的预见性对人们处理各类事务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在工作中,如果善于运用预见性思维,将会获得更好的效益。

曾经,网上有一则有关青岛下水道的报道非常火,网友竞相转载。原来在青岛市原德国租界区,很多下水道都是由德国一家公司建造的,而现在这个下水道系统已经使用了100多年,很多零件都老化了。工作人员经过调查发现,当初承建下水道系统的德国公司已经淹没在历史中,于是工作人员向德国其他建筑公司询问,看是否有很好的办法来解决零件老化的问题。

很快,工作人员收到了一家公司发来的邮件,邮件称:“按照德国企业的施工标准,我们常常会根据未来可能发生的情况,而提早准备一些解决方案。像你说的这种零件老化问题是最常见的,我猜得没错的话,在老化零件周围3米的范围内,应该可以找到备用件的。换上备用件,就可以使下水道系统恢复正常了。”工作人员在老化零件周围仔细寻找,果然找到了用油布包好的备用件,虽然时间已经过了100多年,这些零件仍然像是刚生产出来的一样。工作人员把零件换上后,下水道系统又重新恢复使用。

预见100多年后的事情,说起来是有些不可思议,德国人却做到了,并给出了相应的解决方案。不得不说,这种超前思维是使德国迄今仍为制造大国的原因之一。

在青岛市博物馆里可以看到一段德国租借时期修建的下水道。当初德国公司在修建下水道时,青岛远远没有今天这么发达,那时的青岛用沿海小渔村来形容更为恰当。但在修建下水道时,德国人并不是以沿海小渔村为依据,而是以未来的青岛为依据,因而当青岛逐渐发展起来,这些排水系统就渐渐发挥了作用。

实际上,这个下水道系统表面上是德国公司建造的,实际上它是由中国人建造的,它采用的材料来自中国,施工的工人也是中国人,当时德国人所提供的只是具有预见性的设计理念。无论是预见青岛会由一个小渔村发展为沿海大城市,还是预见多年后零件会出现老化的问题,无不彰显出德国人超前的眼光和未雨绸缪的远见。

如今青岛已经成为拥有几百万人口的大都市,而德国人在一百多年前设计的下水道系统,仍然在使用,这一点不得不让人赞叹。

既然超前思维如此重要,那么超前思维究竟从何而来呢?

第一,超前思维来自对细节的观察。

超前思维并不是天生的,很多时候,人们说的超前思维,其实就是凭借经验,对事物未来的发展趋势做出的一种判断。事物的发展并不是没有章法可循,而是有一定规律的,因而人们通过掌握事物发展的规律,就可以预见事物未来的发展,也可以知道事物过去的情况。

有家公司是专门生产机械产品的,这家公司卖的产品和别的公司不同,客户来这家公司买机械产品,公司会给予客户很多小零件。按照公司的说法,机械产品的零件都是有一定寿命的,通过观察,这家公司发现了很多未来可能会出现的问题,因而提前给出了解决方案。有人问,卖产品赠送零件,公司的利润会不会减少很多?其实这种做法并没有减少公司的利润,因为在多年后,当别的公司忙着给客户送零件时,这家公司只需要给客户打个电话,通知其换零件就可以了。这样一来,反而节省了不少成本。所以管理者要有一双善于观察的眼睛,从细节中发现问题。

有时管理者做不到用超前思维预见问题,就是因为管理者在遇到情况时,不善于观察,对于情况了解得不够深入,因而看不出可能发生的问题。管理者要想做到一叶落而知天下秋,就要对客观存在的情况有充分的认识,要透过表象看本质,要通过一些细节察觉出客观存在的普遍性规律。当管理者掌握了事物的普遍性规律,就可以预见事物未来发展的趋势,就能够预见到未来可能发生的问题,就可以有针对性地拿出解决方案。

因而,超前思维主要是来自对客观存在的事物的深刻了解,尤其是掌握一些细节上的问题,透过现象抓住本质,这样就能够预见其未来的发展趋势和可能出现的问题。要做到这点,需要管理者善于观察,主动思考,并且持之以恒。

第二,培养自己的超前意识。

超前思维大多来自后天的培养。管理者在管理过程中,可以根据自己的工作经验,对未来做出一些预见,从中发现一些问题。这种基于经验或者直觉的预见,是一种最基本也是最低层次的预见,这种预见能够发现的问题很少,因而作用很有限,而且这种方法也有可能带来失误。

另外一种就是创造性预见。这是一种较高层次的预见。随着时代的发展,管理者每天都要面对许多新事物,这些事物并没有固定的模式和规律,那么就需要管理者以发展的眼光来看待,创造性地对新事物的未来发展趋势做出科学的估计,从中发现一些问题,这样就可以对现有的管理方式进行调整,以避免未来因这些问题而造成损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