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管理抓执行:不会带团队,你就只能干到死!
26333800000019

第19章 高效执行与良好沟通(3)

“在这么吵闹的地方是不可能听到蟋蟀的叫声的。”朋友不相信地说,“我敢保证,你绝对听错了。”

“我敢肯定,我真的听到了一只蟋蟀在叫。”他仔细听了一会儿,然后穿过大街,来到一个长着灌木的大花坛前,然后很自信地在灌木的底下找到了一只蟋蟀。

朋友见状,瞪大双眼,难以置信地说:“你一定有一对超人的耳朵。”

“不,我的耳朵和你的没什么不一样。关键是你在听些什么。”

朋友还是不相信:“这真的不可能,在这么吵闹的地方我就听不到蟋蟀的叫声。”

“是的,这倒是真的。这要看什么东西对你来说才是重要的。来,让我试验给你看。”

那个找到蟋蟀的人掏出钱包,倒出几枚硬币,然后小心翼翼地扔在人行道上,大街上的吵闹声依旧,然而,他们看到在几米内的行人都不约而同地把头转了过来,盯着人行道上叮当作响的硬币。

不错,只要你善于倾听,总会听到一些对自己有用的信息。作为一名管理者,不仅要广开言路直接听取对自己管理有用的意见,更应该找到那些潜藏在员工思想中的与解决问题相联系的要素,即便是最微小的部分,也不能放过。

此外,倾听还能改善你与下属的关系,原因很简单:当被别人认真倾听的时候,人的反应会更积极,会觉得自己被认真对待,被对方赞赏。耳朵是通向心灵的道路,会细心倾听的人才能得到他人的认可,才能处处都受欢迎。

当然,倾听是需要勇气、智慧、耐心和灵活性的,管理者真正的智慧就是在倾听的时候不要以自我为中心,同时不要显得过于无知。总之,对于管理者来说,听胜于说。

务实的沟通更有效

语言是一种艺术,在日常生活中,我们时刻需要通过语言进行交流。在对语言进行理解的时候,每个人都可能有不同的思维方式,所以如果语言表达不当,就很可能引起误会。语言引起的误会不但解决不了问题,反而会让问题加重。

人们容易在热情、冲动之下改变自己的思想,也可能因为某种情绪而固执己见,即便知道那是错误的。这种行为通常是无意识的、不容易被我们注意到的。虽然在平时我们能够进行理智的思考,但是当别人对我们表现出嘲笑、指责的时候,我们会极力维护自己的观点。很明显,这并不是由于那些观点本身非常宝贵,而是我们的自尊心受到了伤害……

管理者需要时常和员工进行各种沟通,这是必不可少的,如果在沟通的过程当中语言不当,会让员工产生抵触情绪。比如,你买了新窗帘,在拿到账单的瞬间产生了一种上当受骗的感觉。如果有人知道后嘲笑你,或者直截了当地告诉你上当了,此时的你会承认吗?你即便知道自己上当了,也不愿意承认自己判断力低下。若是有人夸赞你的窗帘足够漂亮,那么你就可能平心静气地告诉对方你被骗了。

同样的一件事,不同的语言会产生不同的结果。在管理当中也是一样。如果不能运用正确的语言表达方式,那么你将无法与员工进行有效的沟通,在管理的时候就会困难重重。

在美国南北战争时期,著名的编辑哈里斯·格里莱曾激烈地反对林肯的政策。为了达到目的,他不惜使用辩论、讥笑甚至谩骂等很多极端的方式,他认为在这些压力面前林肯会被迫同意他的观点。他的这个认知支持他年复一年地反对林肯,就连林肯遇刺都没能让他改变态度,他甚至在林肯遇刺的那天晚上还写了一篇讽刺林肯的文章。但林肯从未因为他的各种攻击而妥协,他那些激进的言论除了让他在人们眼中成为一个刻薄的人之外没有起到任何实质性的作用。

这就是一个例子。面对问题,最重要的是解决问题,而不是批评犯错误的人。

面对一个问题,很多管理者会先调查问题出现的原因,分析问题是如何发生的、和谁有关、为什么会出现,最后列出解决问题的各种方法和步骤。这种解决问题的方式一点儿也没错,但是我们讨论的是如何更高效地进行管理,如何将任务执行得更彻底,如何让上下级的沟通更为顺畅,那么,我们就不能按这种常规思维来管理。

当你的某个下属工作中遇到了问题,作为上司,你明明知道怎么解决这一问题,却没有明确地告诉下属,而是转弯抹角地给他分析问题的原因,这是一件费神费力的事。作为上司,你不如直接告诉他解决问题的方法。这就像我们生病时,我们只想让医生告诉我们怎么医治,而并不想花很多时间去了解这种病的方方面面;或者我们的车子坏了,只想马上修好,并不想分析它是怎么坏的。

管理者往往会说:“我只需要结果,不需要过程。”是的,下属也是这么想的:“我只需要方法,不需要分析。”复杂的表达有时会让问题更加复杂,不利于问题的解决。因此,管理者要善于抓住谈话要点,善于用解决问题的语言表达自己的想法。

生产部经理生气地找到人力资源部经理:“我们车间里的小刘快把我逼疯了,他总是在背地里挑战我在团队中的权威。我们刚才大吵了一架,我来找你,希望你能处理一下这件事。”

人力资源部经理:“他工作怎么样?”

生产部经理:“他是我们车间工作能力最强的,可是他将自己的工作成绩当特权,我想将他踢出我的团队。”

人力资源部经理并不想这么做。他找到小刘:“告诉我,你跟生产部经理发生了什么事情?”

小刘讲了一个长长的曲折的故事,简单地说就是他和经理之间多次误解后产生了大冲突。人力资源部经理说:“好了,小刘,我理解你的意思,我不想在这里用理智分析你们谁对谁错。很明显,你的经理对你不满。你必须缓和与经理的矛盾,否则你就要走人。”

小刘意识到事态的严重性,于是主动找上司谈话,化解了双方的矛盾。

很明显,在解决小刘与上司有矛盾这个问题时,人力资源部经理没有对事情的真实情况进行无用的探索和分析,因为这种分析不会有任何结果,只会为两人带来更大的矛盾。他选择直接陈述利害关系,指明解决方案,省去了诸多不必要的麻烦,直接让当事人自己解决问题,既提高了自己的工作效率,又维护了公司的利益。

管理者有时必须学会不绕圈子直击要害,这种务实的沟通更有效。要谈论解决问题的行之有效的方法,而不是纠结问题出现的原因,这样各方才能够以建设性的态度发表意见,而不是僵持在“谁对谁错”的争吵中。

一家公司的流动资金周转出现了问题。但是,信贷额已经被拉伸到了极限,不能再从银行贷款了,公司需要大幅度提高营业额来抵消逐渐增加的成本。

公司老总召集管理人员开会,商量对策。销售经理提出:“我们必须加大投入,增加额外的广告预算,更多地在销售方面进行努力,最好是投资建立一个大型网站,以促进销售。只有销售额上去了,资金流才能得到改善。”

财务经理立即反对。他设计了一个费用控制的方案,坚持认为公司必须花大力气进行成本控制。

一时间,销售经理指责财务经理目光短浅,财务经理指责销售经理没有节省成本的观念;销售经理指责财务经理不相信公司的实力,财务经理则指责销售经理不顾公司的财务现状。

公司老总这下为难了:不投钱,销售肯定是上不去的,营业额不会增加;没有成本控制,就无法提高利润率,也不会有现金流方面的改善。如果这样讨论下去,又指责不断。

当团队内部发生争吵时,管理者们可能会分析这些争吵是如何开始的,分析的结果很可能是:这是团队里某个人的过错。为什么要聚焦于问题是如何发生的呢?

作为管理者,此时更多地需要聚焦于问题的解决方法,直接告诉团队的所有成员自己的想法,这样完全可以避免一些不必要的争论。

这不是一种独裁,而是以充分的倾听为前提,提高执行力,确保目标实现的有效方法。

除了用直接的语言表达外,有时也需要委婉一些的表达方式。语言表达没有一种固定模式,因为问题各不相同。有时,过于直白的语言可能会让问题更加严重,这时就要懂得用委婉一点儿的表达方式。

在富兰克林还未有所成就,只是一个冒失的青年时,他曾受到过一位老人严苛的训斥。

老人说:“你是一个无药可救的人。每当有人和你意见相左的时候,你为了强调自己的观点,总会对别人毫不犹豫地嘲笑和攻击。但你知道吗?你那些不符合实际的意见并不是所有人都能接受的,你的朋友们甚至会认为你不在场的话能让他们更加舒适自在。你知道的或许已经不少了,所以没人能再教你什么了,而且这种费力不讨好的事情也没有人愿意去做。这也就代表着你无法再接收新的知识,然而现实中你并非什么都知道,你的知识仍旧十分有限。”

众所周知,富兰克林并非一无是处,他有很多的优点,但他的语言表达方式让他的优点都被遮住了。后来,他改掉了自己说话的习惯,不再用武断、伤害他人的语言来表达观点。在他语气变得温和之后,很多问题都迎刃而解了。

企业管理也是如此,很多时候管理者过于直白的语言在员工眼中会有别样的色彩,比如居高自傲、端老板架子等,即便你并没有这样想。如果用谦虚一些的语言,员工可能更容易接受,也会更愿意与你沟通,如此一来,问题便迎刃而解了。你与员工之间没有矛盾,员工自然会服从你,乐于执行你的命令。

总而言之,和员工沟通,是为了提高员工的执行力,让企业的效率有所提高。面对问题时,与其批评员工、强调错误的原因,不如将时间花在解决问题上,并用恰当的语言让员工理解。谦虚也好,直白也罢,最终要让员工明白解决的办法,从而按照你的要求执行命令,解决问题。

换位思考,真诚沟通

有一天,乌鸦在树梢上看到了黑猪路过。乌鸦就和同伴议论起来了:“真是天底下的一大悲哀啊,不仅笨,还这么黑!”黑猪一听乌鸦说的话,不高兴了,没好气地说:“更笨、更黑的站在树梢上呢!”

乌鸦跟黑猪谁更笨更黑,我们无须讨论。不过,有一个问题我们需要思考——乌鸦嘲笑猪黑这个笑话产生的根本原因。乌鸦只是将目光盯在黑猪身上,忽略了自己身边的同伴,更忘记了自己的一身“本色”,以致闹出了笑话。假如乌鸦换位思考一下,站在黑猪的角度,看看乌黑的同伴,再瞧瞧自己,保准它不会自取其辱。

可见,换位思考可以使人对同一件事情取得不同的认识。

当你处于工作中比较繁忙的阶段时,有许多事情需要处理,你会发现自己不被人关心,付出的努力也不被人关注。那么,当别人处于工作繁忙的阶段时,你作为上司,关心过别人没有呢?

“金无足赤,人无完人”,每个人都有缺点,都有不足之处,难免会产生矛盾。当隔阂与矛盾出现时,我们常常只会抱怨,指责他人的错误。其实冷静下来,换位思考一下,多从自身找找原因,先看看问题是否出在自己身上,自己是否需要改善,或许怨气就消了,矛盾也就迎刃而解了。

每一件事情都有它发生的原因,我们要结合当时的实际情况和场景来认识它,批判性地认清事实。在这个过程中,用心的、主动的、积极的沟通尤为重要。

每个人都喜欢被需要,不喜欢被冷落、被排斥。遇事能多替别人着想,多些宽容和谅解,有助于人与人之间的沟通和理解。因此,每个人都有必要把换位思考当成一种基本的思维方法。

换位思考,可以让我们突破固有的思考习惯,学会变通,解决常规思维下难以解决的问题;可以让我们了解别人的心理需求,感受他人的情绪,有效沟通,达到说服对方的目的;还可以让我们欣赏到他人的优点,并给予对方真诚的鼓励,使团队和谐、高效;也可以使领导得到下属的拥护,下属得到领导的器重。

一家大型的工程公司在国外有多个项目,需要部分员工频繁出差到国外,这使他们常常与家人分离好几个月,给员工和员工的家庭带来了一些困难。虽然公司在薪水方面给予出国工作的员工一定的弥补,但仍比不上员工一家人的团圆。

有一次,一位员工到国外出差,他的父亲病重。幸亏公司领导及时将老人送到医院,才挽救了老人的生命,并派公司员工轮流照顾老人。老人病情稳定后,公司领导立即安排那位员工回国,此后也不再安排这位员工到国外出差。

汶川大地震时,一位四川籍员工在老家的房屋受损严重,公司领导得知后,主动捐钱,并号召公司全体员工捐款。过年时,公司领导还带着礼物千里迢迢地去四川看望那名员工的家属,表示慰问。

几年后,公司一个重要客户破产,导致公司也濒临破产。为了应对这次危机,全体员工自发同意公司延迟支付他们月工资的一半。半年后,公司终于渡过了这次危机,其中一个主要的原因就是推迟支付员工的部分工资。

一个处处为员工着想的管理者,怎么可能不被员工爱戴呢?企业和员工构成了一个共同的利益体,企业和员工之间,管理者和员工之间,都需要相互理解。

为了共同的利益,我们不仅要换位思考,还要主动为他人着想。

那么,如何学会换位思考呢?

首先,要有一个宽广的胸怀。

要能够包容别人,主动为他人着想。特别是在被他人误解时,不要为自己做过多的辩解,更不要摆架子,而是要用实际行动证明自己,消除他人对自己的误解。工作中产生了摩擦,应当把自己和对方所处的位置关系交换一下,站在对方的角度上考虑问题。这样,你就能控制自己的情绪,真切地理解对方的感受,从而达成谅解。多一些宽容,你的对手或许就是你潜在的朋友。

其次,要学会理解他人。

理解说起来很简单,做起来却很难,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人生观与价值观,自己的想法自然与别人的有所不同。只有换位思考才能真正地理解他人的难处,只有理解了,才能大大提高沟通的效率,这样才能够事半功倍。

再次,坦诚相待。

要想达成共识,就应多站在对方的立场想问题,主动将自己的想法表达清楚,以便对方做出正确的回应。唯有将心比心,才能沟通顺畅。

最后,要有大局意识。

多从对方的角度想问题,以大局为重,不要过多地计较个人得失,多从自己身上查找问题的原因。

沟通是双向的。换位思考不仅仅是一种理解、一种关爱,你还可以从中学到东西,弥补自己的不足,它也是个人进步的阶梯。

如果万事都能学会换个角度去看,学会换位思考,你就可以很清楚地看到自己的不足之处和他人的优秀之处,并能够扬长避短,发挥自己的最大潜能;就能说出别人能接受的话,能够拉近双方的关系,如同给两颗心之间搭建了一座桥梁。这才是沟通的真正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