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科普读物采撷科学世界的明珠(科普知识大博览)
26252200000044

第44章 记忆是否能够吃下去

记忆是大脑的一种功能,我们只能吃下食物,却不可能吃下功能。然而,令世人惊奇的是,美国密执安大学心理学家麦克内尔不久前宣称:他们完成了“蜗虫吃记忆”的科学实验。

蜗虫是生活在淡水中的一种微小蠕虫,十分饥饿时会吃同类。研究者把未受过训练的蜗虫饿10周,然后把受过训练并学会了对光反应的蜗虫“碎尸万段”,用这些碎片去喂饿了10周的蜗虫。结果,吃了学会对光反应的蜗虫碎片的那些蜗虫,就像受过同样的训练一样,它们吸收了受训蜗虫的记忆物质。

关于记忆物质的研究始于50年代。解剖学告诉我们:神经细胞是记忆的物毛载体,在一个神经细胞的末梢和另一个神经细胞的前端之间,有一个距离仅为0.00002厘米的空隙,称为“突触”。传统的观点认为,神经细胞之间信息的传递是通过电脉冲穿越突触实现的。60年代新的研究发现,信息传导是由神经细胞前端的“树突”释放出能够触发上一个神经细胞末端的“轴突”弭生冲动的特殊化学物质,使信息穿越“突触”实现的。这些被称为“化学传递物质”,简称“化学递质”、“递质”的神奇物质,存储在突触囊中,一个神经细胞释放的化学递质往往不足以发动下一个神经细胞,一个神经细胞的轴突区几乎同时接受来自多个树突的激发。不同的神经细胞化学递质是不同的,但基本可分为兴奋性和抑制性两种。如果要发动一个含抑制性传递物质的神经细胞,那么,释放的兴备性递质必须大到足以压倒抑制性递质,否则,两者互相抵消,再生冲动就激活不起来,信息传递也就无法进行。目前已测到20多种这类递质。

自从这一理率被普遍接受以后,科学家进行了各种移植记忆的实验,试图使人类变得更加聪明。90年代初,美国科学家G·昂加尔领导一个研究小组对大鼠施行恐惧黑暗记忆的移植。他们把大鼠分成两组,对其中一组进行恐惧黑暗的训练,并形成恐惧黑暗的记忆,然后把受训大鼠的记忆递质移植给另一组未受训的大鼠。这组大鼠在接受了这种递质后也产生了恐惧黑暗的记忆。

昂加尔和麦克内尔移植记忆的实验是成功的,但是,这些记忆移植实验都是在动物,而且是比较低等的动物身上施行的,人的大脑结构和记忆功能要比这些实验对象深奥复杂得多。最近,比利时科学家进行了大胆的试验:用加压素喷洒一位遭车祸昏迷不醒的男子,男子终于醒来,并恢复了对车祸与以往的记忆。这个试验令科学家极为兴奋,当然,记忆移植还须进行极其艰苦的探索,并且由此引起的社会问题,比如个人隐私问题,公务的保密问题等等,也将是推进人类记忆移植研究的一道道障碍。它在未来会有多大进展?我们将拭目以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