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科普读物采撷科学世界的明珠(科普知识大博览)
26252200000030

第30章 电磁波之谜

2月22日,亨利希·赫兹诞生于德国汉堡一个中产阶级家庭里。中学毕业后,他继续在德累斯顿高等技术学校学习工程学。当时,他的理想是成为一名建筑工程师。1876年秋天,赫兹在柏林铁道兵团服了一年兵役。退伍后,赫兹进入慕尼黑大学,继续攻读工程学。在此期间,赫兹选修了著名物理学家菲力浦·冯·约里的物理课和数学课。老师的课深入浅出,非常生动,使赫兹对物理和自然科学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为了能听到著名的数学家亥姆霍兹和物理学家基尔霍夫的课,赫兹申请转入柏林大学学习。很快,这两位老师就将赫兹视为自己的得意门生,并决定从各方面对其进行培养。

3月15日,赫兹取得了博士学位,随后在亥姆霍兹研究所做了两年半助手。此时正值麦克斯韦的电磁理论发表后并没有得到社会的承认之际,有些人甚至公开对其发难。1879年,亥姆霍兹在麦克斯韦电磁场理论的基础上,以“用实验建立电磁力和绝缘体介质极化的关系”为题,设置了柏林科学院悬赏奖,希望通过实验证明麦克斯韦的理论。赫兹做了无数次实验,但始终没有进展。

赫兹用了几年的时间,对有关电磁波的各种不同的观点作了深入的研究与分析。经过比较和鉴别后,赫兹精心地设计了一个电磁波发生器,深入地研究“电火花实验”,想通过这一系列的实验证实麦克斯韦高深莫测的电磁场理论。

赫兹先将两个直径为0.30米的铜棒分部接在两块边长为0.40米的正方形锌板上,铜棒的一端又焊上一个金属球,让铜棒与感应圈的电极相连。通上电后,当两根铜棒的金属球靠近时,就会有电火花产生并从一个球跳到另一个球。这些火花说明电流是循环不止的,在金属球之间产生的高频电火花使是电磁波。麦克斯韦的理论便认为电磁波由此就能被送到空间去。

赫兹为此制作了一个电波环,目的是捕捉这些电波,确定它能否被送到空间。这是一个用粗铜线弯成的环状物,环的两端有两个小金属球,球的间距可以调整,就用这个装置来接收莱顿瓶辐射的电磁波。小金属球之间如有火花产生就表示接收到了电磁波。在实验中,如果改变金属球的间距,就会调整接收天线的谐振波片,谐振的时候,就会产生火花。赫兹把这个电波环放到离莱顿瓶10米远的地方,当莱顿瓶放电时,铜丝线圈两端的铜球上果真产生了电火花。赫兹认为,电磁波从莱顿瓶发出后,被电波环捕捉住了,也就是说,电磁波不仅产生了,还传播了10米远。

11月5日,赫兹完成了一篇题为《论在绝缘体中电过程引起的感应现象》的论文。他在论文中总结了电磁波的研究成果,并证明了麦克斯韦的电磁场理论。这篇论文很好地解答了亥姆霍兹提出的悬赏难题,并因此而荣获柏林科学院的科学奖。麦克斯韦深奥的电磁场理论被赫兹用这么简单的自制仪器就得到了验证,从此,再也没有人怀疑电磁波的存在。

这之后,赫兹开始专门研究电磁波,他还对电磁波的传播速度作了测量。实验时,他选择了一个长15米、高6米、宽14米的教室。赫兹在离波源13米处的墙面上安装了一块4(米)×2(米)的锌板,当从波源发射出的电磁波经锌板反射后,便在空间形成了驻波。赫兹首先用检波器对电磁波的波长进行检测,然后根据直线振荡器的尺寸算出电磁波的频率,最后通过驻波法把电磁波的传播速度计算了出来。赫兹于1888年1月将《论电动效应的传播速度》一文圆满完成。论文提出,电磁波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同光一样快。

赫兹接下来又进行了电磁波的折射、反射、偏振等一系列实验。实验证明,同光波一样,电磁波同样具有折射、反射和偏振等物理性质。

当时的科学界对赫兹的突出成就给予了高度评价。1893年12月7日,作为波恩大学的教授,赫兹抱病坚持上完了他一生中的最后一堂课。第二年的元旦那天,才37岁的赫兹就离开了人世。为了纪念这位年轻的科学家为人类做出的贡献,人们以他的名字来为“赫兹矢量”、“赫兹波”、“赫兹函数”等物理学概念进行命名,并以“赫兹”作为频率的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