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兽又称海洋哺乳动物,主要包括哺乳纲中鲸目、鳍脚目、海牛目以及食肉目的海獭等种类,是重要的水产经济动物。
人类对海兽的猎捕历史悠久,其中以捕鲸起源最早(公元9世纪以前)、规模最大。对鳍脚类的大规模猎捕始于18世纪的北半球。1786~1835年俄国在北太平洋猎捕了约200万头海狗;1867年美国大量猎捕北太平洋的海狗、海豹和毛皮海狮等,使资源遭到破坏。在南半球,英国和美国等从18世纪下半叶开始,先后在马尔维纳斯群岛、南非西海岸、智利沿岸和南设得兰群岛等地大量猎捕毛皮海狮。南设得兰群岛18世纪时还建有象形海豹炼油业,至1878年该岛附近的象形海豹已被捕绝。白令海的海象由于被各国竞捕,资源量也急剧减少。但南极水域有些鳍脚类目前尚未广泛开发。
分类和形态海兽中除个体最大、经济价值最高的鲸目动物(鲸、海豚)外,还有下述重要种类。
鳍脚目为半水栖动物。它们全身被短毛皮,头圆,颈部不明显,眼相对大而圆,鼻孔在眼前方,耳在眼后方位,外耳壳多数退化,口较大,周围有触毛。上下颌均有齿。鳍脚目四肢均演变成鳍状,趾间有蹼相连;尾较小,上下扁平,夹于两后肢之间。鳍脚目有海狮科、海象科和海豹科等3科共40余种。
海狮科有北海狮、加州海狮、南美毛皮海狮和海狗等10余种。北海狮为海狮科最大的一种,雄性成体长约3.1米,重达1吨左右;雌性较小。海狮的吻略细长;具外耳壳,长达50毫米;雄兽颈部有鬃状长毛,全身被粗毛,呈黄褐色;前肢较后肢长,后肢自脚髁处能朝前弯曲;爪发达,在陆上可行走。海狗成体体长雄性约2.5米,雌性约1.5米。海狗吻短,外耳壳比海狮小;四肢短,可弯向前方,用于步行;尾极小,体被粗毛和短绒毛;四肢表面毛极少,内面裸露;体背部深棕色,腹部色淡,幼体为黑色。
海象科仅海象一种。海象体粗壮,雄性成体长3.6~3.8米,雌性成体长约3米。海象的头部较小,吻端钝,上唇有粗触毛,眼小,无外耳壳。它们体被短粗毛,至老年脱落,皮肤厚而多皱。背部灰褐色,老年为棕灰色。后肢能弯向前方,用以爬行。海象初生齿34颗,至成体减少;雄体上颌有1对很大的獠牙,长者可达1米,斜向下延伸;雌体齿较小。
海豹科约有10余种,中国主要产斑海豹,体长1.5~2米。海豹的头圆,吻宽而短,有稀疏触毛,四肢完全被毛,爪尖细;尾短小;体被绒毛。成体呈蓝灰色或黑灰色,间有许多蓝黑色或黑褐色斑点。腹面色淡。初生仔兽体被白色厚绒毛,离乳前乳毛蜕变为成体颜色。
南象形海豹是鳍脚目中最大的动物,雄性成体长可达6.5米,体重约3600千克;雌性成体长仅3.5米,体肥胖,胸部宽,但躯体较柔软,能向后弯曲。南象形海豹的鳍肢靠近后部,能撑起身体。雄兽的鼻子呈长鸡冠状,长达40厘米;幼体黑棕色,成体黄褐色间灰色。
海牛目体形颇似鲸。它们皮肤很厚,被短而稀疏的刚毛。海牛的头部较小,前端呈截形,吻短,有很多触毛;无外耳壳;无背鳍;前肢鳍状,后肢退化;尾鳍扁平而宽大;无阴囊;乳头一对位于鳍肢后基部。本目共有3科,其中大海牛科原分布于白令海峡近岸水域,体长可达10米,在18世纪即被捕绝,现仅存2科,海牛科的尾鳍呈铲形。儒艮科只有儒艮1种,体长可达3米,胸鳍卵圆形,尾鳍宽广呈新月形,背部苍灰色,腹部灰色,雄体两颗门齿呈獠牙状。
海獭食肉目鼬科中唯一栖息于海洋的种,也是最小的海洋哺乳动物。雄性成体体长可达1.5米,雌体小。形似鼬鼠,体细长。它们头小;具小耳壳;上吻端有触毛。四肢短,后肢呈鳍状。身被刚毛和致密绒毛。体呈淡黄色或黑褐色。
海狮海狮因它的面部长得象狮子而得名。海狮生活在海里,以鱼、蚌、乌贼和海蜇等为食,也常吞食小石子。海狮没有固定的栖息地,每天都要为寻找食物而到处漂游。等到了繁殖季节,它们才选择一块固定的地方开始一场争夺配偶的激烈斗争。最后,胜利的雄性要占有许多雌性。雌性怀孕达一年之久,每胎产一仔。在动物园和水族馆里,海狮是颇受欢迎的角色。海狮聪明伶俐,经过训练,它们可以学会不少高超的技艺,如顶球、投篮、钻圈、用后肢站起来、用前肢站起来倒立走路,甚至跳跃距水面1.5米高的绳索。海狮的胡子比耳朵还灵,能辨别几十海里外的声音。
北海狮是海狮家族中最重要的成员,它又叫北太平洋海狮、斯氏海狮和海驴等,是体形最大的一种海狮,素有“海狮王”的美称。海狮是一种应用价值很高的动物,无论在科学还是军事上都是重要的角色。但海狮也是一种濒危物种,是国家二级保护动物。
分类海狮和海狗同属于海狮科,共有7属,14种。它们和海豹的差别为:海狮及海狗的鳍状后肢可朝向前方,所以能够在陆地上行走,而海豹则不能;此外,有如小指头般的耳朵也是海豹所久缺的特征。因海狮雄性颈部密生漂亮的鬃毛,故名为“海狮科”。海狮易与人类亲近,记忆力不错,可以饲养学艺。海狮的毛粗硬无绒毛,能防湿,毛皮仅可作防水用具外,没有什么价值。海狗很像海狮,全身覆有绒毛,脸很短是其特征。海狗与海狮不同,不会学艺。但因为它们的皮毛柔软、漂亮,往往招致猎人的捕杀,目前在严格的国际法令保护下,海狗的族群数目正逐渐回复中。
生物学家认为鳍足类动物和胡狼源自同一个祖先。大约在三千万年前,海洋里的食物资源大大增加,在那时有些象犬类的肉食性动物开始慢慢转移到海洋里来寻找食物,为了能适应在水中觅食,他们的身体和生理产生了很大的变化,他的四肢演化成鳍状以方便在水中游泳,经过长时间的演变进化,就形成了现在的鳍足类动物。
特点海狮是海洋中的食肉类猛兽。海狮的食物来源于海上,主要以鱼类和乌贼等头足类为食。海狮身体粗壮,食量大得很,最深可以潜入270米的海底。在人工饲养下,一头海狮一天要吃40千克的鱼。一条1.5千克多重的大鱼,它可以一口吞下。在自然条件下,海狮的活动量大增,它们的食量还会增加2~3倍。海狮不但食量大,而且胆子也不小。它敢于在鱼网中钻来钻去,抢夺渔民的收获,然后撕坏渔网逃之夭夭。因此,在渔民眼中,海狮成了过街老鼠,人人喊打。由于人们的大量捕杀,海狮的数量在不断下降。目前,有些国家已经提出保护海狮的倡议。在我国,海狮属于的鳍足目的动物被列为国家二级保护动物。海狮在地球上分布广泛,种类较多。目前,人们已知的海狮有十四种。它们大致可分为两类:一类个头较大,体披稀疏刚毛,没有或极少绒毛,共5种,如北海狮和南海狮;另一类个头较小,身上既有刚毛,又有厚而密的绒毛,共9种,如生活在北太平洋的海狗。因为海狮的吼声如狮,有的种类雄性颈部的长毛也像狮子,所以总称为海狮类。
北海狮又叫北太平洋海狮、斯氏海狮和海驴等,是体形最大的一种海狮,因为在颈部生有鬃状的长毛,叫声也很象狮子吼,所以得名。它的雄兽和雌兽的体形差异很大,雄兽的体长为310~350厘米,体重1000千克以上;雌兽体长250~270厘米,体重大约为300千克。它的头顶略微凹陷,吻部较为细长,外耳壳很长,可达5厘米。雄兽在成长过程中,颈部逐渐生出鬃状的长毛,但没有绒毛。海狮的身体主要为黄褐色,胸部至腹部的颜色较深,雌兽的体色比雄兽略淡,幼兽黑棕色。雄兽具很小的阴囊。
海狮雄性成体颈部周围及肩部生有长而粗的鬃毛,体毛为黄褐色,背部毛色较浅,胸及腹部色深。雌性体色比雄兽淡,没有鬃毛。海狮的面部短宽,吻部钝,眼和外耳壳较小。它的前肢较后肢长且宽,前肢第一趾最长,爪退化;后肢的外侧趾较中间三趾长而宽,中间三趾具爪。
生活习性北海狮多集群活动,有时在陆岸可组成上千头的大群,但在海上常发现有一头或十数头的小群体。它们主要聚集在饵料丰富的地区。它们的食物主要为底栖鱼类和头足类。海狮在我国渤海、黄海均有分布。
除了繁殖期外一般没有固定的栖息场所,雄兽每个月要花上2~3周的时间去远处巡游觅食,而雌兽和幼仔在陆地上逗留的时间相对较多。
北海狮白天在海中捕食,游泳和潜水主要依靠较长的前肢,偶而也会爬到岸上晒晒太阳,夜里则在岸上睡觉。它的食性很广,主要食物包括乌贼、蚌、海蜇和鱼类等,多为整吞,不加咀嚼。为了帮助消化,海狮还要吞食一些小石子。
生长繁殖海狮每年5~8月间一只雄兽和10~15只雌兽组成多雌群体。雌兽每胎仅产1仔,幼仔出生时体长约100厘米,体重约20千克,3~5岁时达到性成熟,寿命可达20年以上。
北海狮是一雌多雄的动物。身强力壮的雄兽首先到达岸边的繁殖场所,在海滩上或岩礁上割疆而治。此后成群结队的雌兽才浩浩荡荡地赶来,使海岸上呈现出一片十分热闹的景象。雄兽先是立在海滩上,热情地欢迎雌兽的到来,继而拼命争抢配偶。越是体形威武,本领高强的雄兽,抢到的雌兽就越多,最后形成了许多由一雄多雌组合的“独立王国”,叫做生殖群或多雌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