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科普读物高新科技的开发(海洋与科技探索之旅)
26242800000029

第29章 地球上的风带

地球上的主要风带有7个,分别是赤道无风带、(南北)信风带、(南北)西风带、(南北)极地东风带。

赤道无风带主要分布在赤道两侧、南北信风带之间的地带。该区域气候湿热,一年之中大部分时间内无风。由于地球是以23.5°的倾斜角绕太阳公转,因而赤道无风带的位置随季节变化而有规律地移动着,一年两次跨越赤道,其变化幅度因地域而异,在南美、非洲、东南亚和印度洋的移动幅度为20°~30°,在太平洋和大西洋上,移动幅度要稍小些。

信风带信风带分别分布在南纬20°~30°和北纬20°~30°地带。由于地球是以23.5°的倾斜角绕太阳公转,因而南北信风带的位置也是随着季节的变化而有规律地移动着。信风带在北半球盛行东北风,在南半球则盛行东南风,风向稳定。信风带是英国科学家J.F.丹尼尔(1790~1840)于1823年发现的。18世纪以前海上贸易发达,航海常需要借助该风,因而南北信风也被叫做贸易风。

信风带与西风带之间为副热带高气压区,是天气系统很不稳定的地带。

西风带西风带分别分布在南纬40°~50°和北纬40°~50°地带。长年盛行西风,而且风力较大。

西风带与极地东风带之间为副极地低气压区,由于两个风带的交互作用常形成气旋或低气压前沿,这里常出现恶劣天气。副极地低气压区与极地东风带的交界面被称为极锋。

极地东风带极地东风带分别分布在南纬60°~70°和北纬60°~70°地带。长年盛行东风,风力也较大。

极地东风带以内的地区,即极地周围的高纬度地区为极地高气压区,气候严寒干燥,多大风。

季风季风也称季节风,是指风向随着季节的变化而显著改变的大规模盛行风系,其最主要的生成原因是由海陆之间温度季节性变化的差异而引起的。地球上季风盛行的地区有东亚、南亚、非洲中部、澳大利亚北部等,其中以印度季风和东南亚季风最为著名。季风有时是温暖而湿润的,有时则是寒冷而干燥的,可对沿海地区的气候产生较大影响。

经典的季风成因说认为,由海陆间热效应的季节差异而导致底层气压差的季节性变化,是形成季风的最主要原因。夏季陆地受热升温快,海上升温慢,陆上的热空气上升,致使陆上气压低,海上气压高,海上的冷湿空气会吹向陆地进行补充,多形成由海洋吹向陆地的季风,冷热气团相遇后,水蒸气会凝结而成为降水,因而形成湿润多雨的气候;冬季则恰好相反,风向由陆地吹向海洋,干燥的季风导致降水量减少,气候寒冷而干燥,但风力一般也不小。

季风在我国沿海表现为夏季盛行东南风,气候湿润多雨;冬季盛行西北风,气候寒冷干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