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科普读物数字化与人类未来(海洋与科技探索之旅)
26242400000003

第3章 电脑帮人脑——计算机辅助设计与制造(2)

邮政的数字化管理首先是指将邮政业务的实物信息通过现代信息技术、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遥感技术、标准化技术、机械化技术和现代管理技术的综合应用,使物流生成信息流,从而实现变物流管理为信息管理;其次,在信息技术的帮助下,利用比特的高速传送优势,控制物流的运作与传送质量,通过组织内的比特交换,使邮政企业内部对运作能够做出迅速反应;再次,利用数字工具,建立跨地区、跨部门的虚拟团队。

每件邮件在进入物流网络传递的同时,借助现代技术和设备,以无纸化为目标,使生成的信息数字化,并在邮政数字化的物理网络中运作,邮政通过对数字流的管理实现对物流的管理。

邮件传递速度的竞争需要邮政数字化管理。传统的邮件传递的物流管理,使邮件在内部的流转中停留时间过长,将会在市场竞争巾处于劣势。如果中国邮政能够拥有邮件信息的数字化管理系统,根据客户对速度的需求,通过优化物流网络管理,实现客户需求的满足,邮政就可能在邮件传递的速度竞争中获胜。

邮件传输质量的竞争需要邮政数字化管理。现代社会已经将邮件传输中的查询质量(查询时间和查询方式)作为鉴别邮件传输质量的一个部分。如果邮政建立数字化管理系统,使邮件的完好率和丢失率全程得到监控,才能成为具有竞争能力的邮件传送服务商。

邮件投递深度的竞争需要邮政数字化管理。在大城市,投递到户已经成为竞争中的必要条件。投递深度的竞争,其对数字化管理的要求更高,客户可以选择投递时间;邮购包裹,客户还可以选择收与不收;为了满足不同的支付需求,客户可以选择货到付款等多种方式。中国邮政目前以营业窗口投递为主的投递深度和投递服务对于商业性的邮政服务是不适应的。

邮政企业的经营效益需要邮政数字化管理。邮政的数字化管理,可以使中国邮政管理主线明确,通过现代通信网络,将全国范围内8万多个网点和全程各交接点的信息管理,在数字化管理的规范下,成为犹如在一个办公室内的管理,从而实现资源优化、物流合理、效益显著的集团化管理目标。

在邮政数字化管理的前提下,今天的邮政各项业务和向社会提供的产品会出现很大的改变。

信函业务:智能的邮政信箱记录下客户投入的信函量,并将数字信息传输到分片开箱员的个人数据终端。联网的信函分拣机不仅可以将邮政编码编译成数字码,而且可以直接将客户地址编译成数字码,并完成与邮政信箱记录的核对、传输时间要求的核对及交寄分布数据的送出。各运输点和投送点的数据终端在同时已经收到信息,并根据运量安排运输和投送力量。信函装盒(箱)信息都在记录之中,当信函寄达后,投送信息传向管理中心。

电子信函由电子邮局处理,并向客户终端发出信函到达信息,在客户约定的时间,对方没有接收邮件的,电子邮局向发送方送出信息。电子邮局可以办理电子DM业务,代商家向指定的目标客户投送电子广告。

包裹业务:包裹在收寄处,数字终端除了登录重量、外形等物理数据,同时记录包裹类别、运输时间要求等数据。

包裹分拣部门不仅按地域分拣,而且根据包裹类别分拣,并根据时间要求和运输能力配装和送出数据,各运输点和投送点的数据终端在同时已经收到信息,并根据运量安排运输和投送力量。运输的全程由GPS系统监视,寄达后,投送信息传向管理中心。

汇款和金融、保险业务:汇款和金融业务已经与银行联网,并与客户账户管理结合。

报刊发行业务:邮政局的报刊发行业务已经完全商业化。作为代理商,实物状态的报刊预订越来越灵活,客户可以通过个人数据终端预订、电话预订,邮政局再将汇总的数据向报刊社传输,在得到预订确认后向运输及各收、送邮政局送出信。电子报刊的订阅,采用电子商务形式,仅需客户确认并付款即可。客户可以下载或要求邮政局下载送达。

邮票及集邮业务:邮票及集邮业务已趋个性化。实物邮票和电子邮票均采用数据标志,商业的集邮品与个性化的集邮品相结合,集邮品的销售基本上在电子商务中实现。

邮政电子商务:在数字化网络和数字化管理实现之后,邮政的电子商务成为邮政新的业务增长点。电子订货、电子支付、送货管理及售后服务都在邮政数字化管理中实现。

邮政信息服务:由于邮政的服务分布均匀,又由于普遍服务的原因,邮政服务的覆盖面广,邮政开发信息服务和提供通信服务将成为邮政服务的新领域。

数字化的企业管理世纪的企业模式是电脑化企业,于是涉及了企业的数字化和自动化管理。

办公自动化是利用自动化设备、电脑和通信系统实现事务处理、信息管理和决策支持的整个工作体系的自动化。由于现代通信技术的迅速发展和普遍使用,致使办公室各种信息来源繁多,从而使办公室工作的难度日益增大。在有限的办公人员条件下,只有引进高技术,实现办公自动化,才能使大量的信息得到及时的处理。

“自动化”一词是美国福特汽车公司的哈德于1946年提出来的,50年代就已开始使用。办公自动化已由初期的用电子数据处理设备来完成日常的报表处理,发展成现在的决策型办公领域。办公自动化,在70年代以前是采用单机办公设备,实现单项自动办公业务,而现在是采用系统综合设备,如多功能工作站、电子邮件、综合业务数字网等实现各种办公自动化,如事物型、管理型、综合型办公室自动化。办公自动化是自动化学科的一个分支,它已成为衡量一个国家、一个机关、一个部门和一个单位工作效率和自动化程度的标志。一个比较完善的办公自动化系统应包括信息采集、信息加工、信息转输、信息贮存和信息反馈五个基本环节。

办公自动化的支持理论是行为科学、管理科学、社会学、系统工程学和人机工程学等科学。办公自动化就是利用计算机技术、通信技术、自动化技术等先进的科学技术,不断使人的一部分办公业务活动物化于人以外的各种设备中,并由这些设备与办公人员构成服务于某种目标的人机信息处理系统。在这个系统中,信息是被加工的对象,机器是加工的手段,人是加工过程中的设计者、操作者和成果享受者。可见,办公自动化具有如下特点:

①它是服务于办公人员的人机系统,人在这个系统中占主导地位。

②它是通过提高工作质量和效率来达到既定目标的。

③它是多学科、多技术的综合应用。

为了完成办公室所必须承担的作业事务(包括文件编制、文件保管和检索、数据统计、人员联络和会议组织)和功能事务(包括信息加工和生成、机关管理、计划实施管理和检查)两项最基本的工作,办公自动化设备应包括文字处理机、口授打印机、传真机、复印机、电子会议系统、电子邮政、文件自动阅读机和计算机翻译系统等组成部分。

电脑是数字化管理信息的天才,利用电脑进行生产管理可以完成生产数据的处理、审核、查询、打印、入账、结转等日常生产管理工作,通过对原始生产数据的数据处理、审核、入账得到各生产部门的日生产数据、月累计生产数据、月生产数据、年累计生产数据、年生产数据。用计算机代替人工进行此项工作,将大大减少生产统计的人力浪费,最大限度地缩短生产报表送达时间,明显提高管理水平和企业进行决策的时效性。除此之外,还可以进行生产分析和图表输出。生产分析包括原始生产数据任意汇总、任意时期生产数据综合汇总、任意期间生产部门汇总等万能汇总功能和不同部门生产数据比较、不同时期生产数据比较综合分析功能。图表输出包括打印生产报表、生产日报、月报、年报以及显示和打印部门生产状况图、生产动态状况图等功能,除能打印用户自定义报表外,还能打印自动生成的各种汇总报表(包括生产周报、旬报、半月报、季报、半年报等特殊报表)、综合分析报表、卡片和图形,并能设计多种生产统计图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