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心理学荣格心理术
26230800000034

第34章 性格类型中到底存不存在好坏之分

贪婪、自卑、退缩等性格特征在一些人眼中可能是不值一提的,甚至被认为根本不属于“病态特征”。但荣格却不这样认为,从性格分析的角度来讲,在成长过程中,每个人在性格方面都会存在差异,但随着接触不同的社会环境,以及受不同的外界信号的刺激,一些人的性格开始偏离了正常的发展轨道,甚至出现了“病变”。在这种情况下,“病变”就会作用于这些人的言行举止。可让人倍感意外的是,一些人并没有及时发现并清除自身出现的“病变”,反而纵容其继续扩散。久而久之,随着“病变”的进一步扩散,这些人的性格上就会留有深刻的伤疤,最终会导致其生活一败涂地。

因此,荣格在日常的性格研究中倾注了大量的心血,并留给后人一整套关于性格分析的富有启发性的理论思想,借以帮助人们理解性格。

荣格曾说过:“一个人最本质的特性可以从性格中窥探出来。”在他看来,深入了解一个人,既可以通过这个人的外表、行为等方面加以窥探,还可以从其性格特征方面入手进行更加深入的了解。

在现实生活中,每个人的性格都不尽相同。在人际交往中,有些人给人留下的印象是自信、谦虚、诚实、大方、幽默等,这让人们感觉到非常舒服;而有些人给人留下的印象却是自私、虚伪、焦虑不安、狂妄等,这则会让人们感到不适。人们之所以有不同的感受,归根结底是由于性格类型的不同而导致的,而这些不同的性格类型又被荣格分为“外向型”和“内向型”。在他看来,性格内向的人在大多数情况下很少主动向别人袒露自己的喜怒哀乐。他们在情感方面也会压抑自己,同时在别人面前也非常容易出现害羞、紧张、焦虑等情绪,不愿意在大庭广众之下表现自己。此外,他们做事之前虽然会深思熟虑,但他们并不能付诸实际行动,因此困扰、忧虑、郁郁寡欢等情绪经常伴随在他们身边。而性格外向的人的心理活动更倾向于外部环境,外界的环境能够吸引并引起他们的足够重视。性格外向的人大多是善于交际的,他们不愿意对某一件事情苦思冥想,而是依靠别人或者活动来满足自身情绪的需要。很多时候,这样的人非常热衷于在人多的地方表现自己,并且非常健谈,说话时也不会有所顾忌,在做出某项决定时往往非常迅速。

荣格认为,性格的内向和外向只不过是一个人开朗程度大小的问题而已。他在研究中发现,一个人并非完全都是内向或外向的性格特征,而是或多或少地拥有内向型或外向型的某些特质。此外,荣格还认为人类拥有一些心理功能,其中包括:思维、情感、直觉以及感觉。思维被看成是一种渴望深入理解事物本质的理智功能;情感可以被理解为一种价值判断的能力;直觉是一种能直接地体会或把握到的经验或体验,而不是作为情感和思维产生的结果;而感觉就是人类的一种感官知觉。这4种不同的心理功能表现为个体的行为方式,也构成了荣格所说的“不同的性格特征”。

荣格通过研究认为,每个人的性格类型都是独一无二的,也是具有独特构造性的。然而在现实生活中,对内向型性格和外向型性格的优劣判别,人们并没有达成一致意见。弗洛伊德认为,个体拥有的外向型性格是健康的,而内向型性格则具有精神病的倾向。同时,他还指出,个体向内释放出的心理能量意味着过度的自恋;而个体向外释放心理能量则说明是一种真实或客观的心理宣泄,并由此迈向心理成熟。然而,荣格却否认了他的观点,并与其发生了激烈的争辩。在荣格看来,内向型性格和外向型性格根本不存在优劣之分。

对此,荣格从个体大脑的生物学性质上对内向和外向型性格之间的差异进行了研究。根据他的观点,具有内向型性格的人的大脑皮层非常敏感,因此,即使是不太强烈的外界刺激,也会使他们产生强烈的反应。于是,为了避免让自身受到侵害,他们会躲避周围的环境和世界,控制自己的愿望或约束自己的行为,以减少自己与外部环境的交流,同时也就减少了和外界发生冲突或者受到伤害的可能性。而具有外向型性格的人情形则截然相反,他们的大脑皮层相对来说没有那么敏感,所以他们需要从外界环境中得到更多的刺激,以便克服自己大脑皮层的迟钝性。如果荣格的研究是正确的,那么从生理角度来看,内向型性格的人比外向型性格的人还要聪明一些。

在现实生活中,人们都可以看出内向型性格与外向型性格其实是各有短长的,只不过是存在一个度的问题,极端的内向型性格以及极端的外向型性格肯定都不是好事。荣格从统计学上分析得出,这两类人只占相当小的一部分,现实生活中大多数人是处在内外向性格之间的某一处,或者表现得稍偏内向,或者表现得稍偏外向。通常,一些性格内向的人对自己的性格非常不满意,于是他们寻求心理医生的帮助,希望自己能够变得外向。其实,他们或许并不清楚,一些性格外向的人同样对自己的性格不满意,也去寻求心理医生的帮助,希望能让自己变得稳重、成熟一些。因此,性格内向还是外向并不能说明什么问题,也没有任何证据表明性格内向的人比性格外向的人更容易产生心理问题。

其实,关于内向性格和外向性格,荣格一直强调性格的独一无二性。也就是说,每个个体之间的性格都存在着差异,同时也都有自己独特的经历和人生感受。对一个人而言,只有充分地认识自己的性格,并且能够充分地体验并享受自己的独一无二性,才是最理想的人生状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