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穷者无畏——穷人的问题与出路
2622200000041

第41章 留意观察:穷人的机会和富人一样多(1)

只留意手边的问题,却不计划未来,因此看不见可以属于自己的机会。假使你不为将来订计划,立下目标,打好基础,你就是近视。

另一方面来说,心理上远视的人容易忽视自己眼前的机会,看不见自己身边的良机,而只见到与目前无关的远景。这种人不肯按部就班地做,只想从顶点开始——他不明白“万丈高楼平地起”的道理。

因此,在学习观察的过程中,要同时培养近的眼光和远的眼光。一个人如果懂得如何仔细观察周围的事物,好处实在是太大了。

一、两种眼光:远视和近视必须同时培养

许多年以前,蒙大拿一个小镇叫达比的居民,总是习惯地望望他们称为“水晶山”的山。这座山叫这个名字,是因为侵蚀的结果露出一条条微微发亮的水晶脉,看起来像岩盐似的。早在1937年,就有一条水路直接穿过露出矿脉的地方。但是一直到1951年,才有人不嫌麻烦地捡起一块发亮的东西仔细看一看。

1951年时,达比有两个居民,康利先生和唐浦森先生去参观镇上的矿物收集展览,他们看了以后非常兴奋。那个展览会上陈列着绿宝石标本,根据卡片上的说明,是用在原子能研究方面的。

唐浦森和康利立刻申请开采“水晶山”的矿脉。唐浦森把一块矿脉标本送到矿业局,并且要求派员前来查看一个非常大的矿藏。那一年的下半年,矿业局派了一辆工路机到山上铲起许多露天的矿石,最后终于确定这里是世界上极其珍贵的绿宝石的最大矿藏之一。

今天,笨重的运输卡车辛苦地爬上去,然后又开下来,装着沉重的矿石,而在山脚下拿着钞票等待的,是“美国钢铁公司”和美国政府的代表,双方都急着抢购这些宝贵的矿石。这一切都只因为有一天,有两个青年不只用肉眼来看,而且更不厌其烦地用心灵来看,今天这两个人正在朝着百万富翁之途迈进。

一个心灵远视的人,他的眼光有偏差,就绝对做不到康利和唐浦森所做的事。他只见到远处的价值。对于脚边的利益则不闻不问。

而眼光太短的人和好高骛远的人同样有问题。有这个毛病的人只见到鼻子底下的东西,而不顾远处的东西。他不了解计划的威力,也不了解花时间去思考的价值。他忙于应付眼前的问题,以致心灵不能自由奔向远方,不能争取新机会,寻找各种新趋势,获得宽广的前途。

在佛罗里达州柑橘地带的中心部位有个小镇叫作“冬港”,周围都是农田。大多数人都认为那是个不适合开采的地方。它与外界隔绝,没有海滩,也没有山岳,只有一哩接一哩绵延起伏的山丘与山谷中的小湖泊,以及长满柏树的沼泽。

后来这个地区来了一个人,他却独具慧眼,能够“看见”别人看不上的柏树沼泽。他的名字叫作理查·柏普,他买下了一块古老的柏树沼泽地,在四周围起篱笆,而前几天,他还拒绝别人出价100万买他的这座世界闻名的柏树“花园”。

当然,事情并不这么简单,柏普在这一路上必须能“看见”各种机会才行。

譬如说,如何打广告就是个问题。柏普明白要吸引大家到这个隔绝的地方来,惟一的办法就是猛打广告。但是广告需要花钱。因此他就从简单的开始。他做起人人都喜欢的照相生意。他在“柏树花园”里设立一个照片供应处,卖胶卷给游客,指导他们在园里照出优美的照片,他又聘请熟练的滑水人员做各种复杂的表演,他本人则用麦克风向游客解说使用照相机的方法,让他们捕捉刹那间的动作。当然,当这些游客回家以后,最漂亮的旅游照片都是在“柏树花园”拍的。他们不知不觉帮柏普做了最好的宣传——口头的推荐,还外带照片。

我们所需要培养的就是这种富有创意的观察。我们必须以清新灵活的眼光来观察自己的世界。

二、善于提问:每一个发明都是问题的答案

一位英国青年到祖母的农场去度假。有一天他正仰面躺在苹果树下想心事,忽然有一个苹果掉到地上。

“苹果为什么会掉到地上呢?”他问自己是地球吸引苹果,还是苹果吸引地球呢?或是彼此互相吸引?其中究竟牵扯到什么原理呢?

艾瑟·牛顿努力研究的结果产生了一个重大发现:地球与苹果互相吸引,质量相吸的原理适用于整个宇宙。牛顿发现万有引力定律是因为他肯观察,去追求事情的答案。同样的,罗以·柏蓝基博士也是一个观察能手。

柏蓝基博士是杜邦德公司的化学师,他做了一个试验,后来失败了。他在实验结束以后打开了试管,发现里面什么东西也没有。他很奇怪,不禁自问:“怎么搞的?”别人在这种情况下可能早就把试管丢了,他却没有。他反而把试管拿来称了一称,结果大吃一惊,它称起来比同型的试管为重。

由于不断地观察研究,柏蓝基博士发现了一种通称“铁夫龙”的奇特的透明塑胶。

在你的日常生活中,是不是有什么地方使你厌烦?也许你可以想个办法克服——想出个既利人又利己的妙方。许多人就因为能够解决这种需要而有所发明。发明发夹的人如此,设计纸夹的人也如此;还有发明拉链和金属纽扣的人也是如此。往自己四周看看吧。好好学习观察,它将使你受益无穷。

学会观察,还要善于提出问题。要知道,一个问题的提出,或许隐藏着无限的致富机会。因为每一个发明都是问题的答案。

一天,在教堂,伽利略正若有所思地环视四周时,突然抬头望见从礼拜堂天花板上长链悬挂着的灯。这时,一种很难解释的事情发生了。他忘记了礼拜,忘记了做礼拜的人,他望着这些摇摆的灯,突然脑中涌现出一种感想——这些灯的振动,或许长摆和短摆不是同时发生的吧。

于是他默数自己的脉搏,以验证他的这种猜测。因为在那时候脉搏是他惟一所带来的测量物,他实验出来了,凡振摆不管其振幅大小,周期总是一定的。

提出疑问是有代价的。但是,假使你问了没有结果又如何呢?如果你不断地问,问得足够时,最后,便会迫使你问到一个最要紧的问题上去。如果你从来不问,便会看不到问题,如果从来没有问过问题,当然就不能尝试努力去解答。

有一次,美国电办公司的大老板斯泰因麦兹说:“如果一个人不停止问问题,世上是没有愚蠢的问题和愚蠢的人的。”

如果有人说我们的问题问得蠢,多半是因为他们不能回答的缘故。父母回答儿女的问题,也是直到他们不能回答时,便停止不许再问。一个工头如果晓得的不多,也是不喜欢工人多问问题的,因为这会使他出丑。在另一方面,问问题是一种艺术。一个人不可在不适当的时候问问题,也不应以一种纠缠的态度或以故意取笑的方式问问题。

在世界铸造专家的历史中,闻名的大卫·麦克兰曾经因为他问问题,而失掉过20个工作。他被辞退的缘故多半是这样的:

“在一个铸形中,我们做了50个铸物。但却有20个坏了。我详细地检验成品,并且将所有的日期都记载在纸上。每一次我们都是用的同样的铸形,同样的金属,一切进行手续也都相同。然而差不多总有一半的铸物是不好的。我冒险去和工头反映,也许是金属之中掺杂了什么别的元素,而使之起变化。

‘好的铸物中的金属不是和坏的铸物中的一样吗?’他问我。

‘金属确实是一样的,然而却无法得到一样的结果。假使我们可以找出其原因来,就能够减少许多坏模型的浪费。’我回答着。

“工头立即辞退了我。因为我‘干涉’了他的工作。”

麦克兰这种好问的态度并不是他所问的事情错了。他始终坚持“问”,最后他取得很大的成就。他的最大错处是找错了人,他找了一个不晓得回答也不想回答的人。

当问问题却得到不幸的结果时,多半是你问错了人。这种碰钉子并不是说你不应再问了,而是你应当找别的方法去得出答案来。如果一定要问别人才能得到答案,就必须问一个确实知道这个答案的人,去纠缠那些不晓得答案的人是一件愚蠢的事,这不过是使他们不高兴而已。去问知道的人吧!

最好的方法,还是自己找出自己所要问的答案来。无论什么问题,一旦想解决,绝不是拿别人无知的话当作最后的决断。成功者未必能解决每一个问题。但是他们不会相信因为别人说不能解决,便以为真的不能解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