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保健养生别让食物害了你
26197500000059

第59章 不可不改的饮食习惯(1)

喝水不要等到口渴时

水是生命之源。在生活中,大多数人都存在着饮水不足的问题,不少人是在感到口渴时才喝水。其实,这是不对的,如果等到口渴时再喝水就太晚了。

口渴是人体细胞缺水的反应,经常口渴就会加速肌体的衰老或导致疾病的发生,所以,渴了再去喝水是不科学的。应当在早晨、上午、下午和晚上,除用餐之外的时间里,适当喝些水,这对提高内脏功能、增强免疫力、稀释血液、降低血液黏稠度等都有重要作用。

这种饮水方法尤其对中老年人有益。老年人的大脑中枢反应迟钝,对口渴不敏感,如不主动饮水,就会发生缺水而对身体不利。

喝水过量也会中毒

在一般人的印象里,多喝水是好事,但是你可知道,喝水过多也会引起水中毒,这主要跟人体内盐分丢失有关。水在人体中占有很大的比重,约为人体体重的65%~70%。水可以自由出入人体细胞膜,在体内维持着水、电解质的平稳,使生命代谢活动维持正常。

人在出汗时,不仅丢失水分,同时也会丢失不少盐分。1升汗水就含有将近3克的盐。出汗后只喝水,水分经肠胃吸收后又通过出汗排出体外,出汗又失去些盐分,随着喝水、出汗、喝水……血液中的盐分越失越多。

血液中的盐含量低,吸水能力就降低,水分就会通过细胞膜进入细胞内,使细胞水肿,人就会出现头晕、眼花等“水中毒”的症状。

近年来不少人采用饮水疗法,认为多喝水能使皮肤光泽、富于弹性,有些少女为了贪靓而拼命喝蒸馏水、纯净水。不少人向医生诉说自己感觉有大脑迟钝,有时出现肌肉疼痛、抽搐、视物模糊等症状,其实这些都是水中毒的表现。

预防水中毒,专家的意见是,喝水提倡“少量多饮”,过多过少都对健康不利。

饮水机没有消毒可不行

饮水机的给水环节也会导致水质的二次污染。有些人从购买饮水机以来就没有对饮水机进行过消毒处理,因此造成了对身体的危害。这主要有以下两方面的原因:

其一,对饮水机的认识欠缺,大多数消费者认为饮水机只是一个对水加热的机器,认为它消不消毒都没有关系。

其二,由于饮水机的特殊结构与电气工作原理,致使饮水机的储水胆与水槽和内、外设部分被污垢、细菌所污染,使其产生频繁开关、加热噪音增大、保温时间变短、电路损坏、容易沸腾等故障,特别是饮水机的使用者容易受到细菌的感染而致病。

由此可见,对饮水机进行清洁维护是十分重要的,也是十分必要的。

即便是完全合格的桶装水在饮水机上使用时,细菌也会进入饮水机内部在贮水箱及冷水管道内壁繁殖,而大部分饮水机的贮水箱温度在30℃左右,是培养细菌的温床,20分钟左右就能繁殖一代。据卫生防疫部门检测19台饮水机放出的冷水,其菌落总数超出国家卫生标准(纯水不得超出20个/毫升),少则超标10多倍,多则超标数百倍。

人们在桶装水喝完后,通常只是重新换上一桶水就了事,如此不断重复,却忽视了饮水机内还存有近1000毫升的水。长期不清洗、消毒,会导致机内的储水胆大量繁殖细菌和病毒,从而引发消化、泌尿、传染等多种疾病。因此专家建议,用户一般3个月至半年应清洗饮水机一次。

饭前大量喝水和饮料易致胃溃疡

胃在餐前空腹时有一定量的胃液,其中主要是盐酸、胃蛋白酶和黏液,这类物质是消化食物和保护胃黏膜不可缺少的物质。盐酸具有杀菌作用,如饭前大量喝水或喝其他饮料,盐酸就会被稀释,从而降低其杀菌能力,也会影响食欲。

胃蛋白酶的主要作用,是帮助消化食物中的蛋白质,它的作用必须在酸性的环境中才能发挥,如果胃液中盐酸被稀释,就会影响蛋白质的消化和吸收。再说,胃液中的黏液可以在胃内形成保护层,使各种食物不能直接接触胃的黏膜。

如果饭前大量饮水,就会破坏这层保护膜,使能够消化蛋白质的蛋白酶直接接触胃壁,导致胃溃疡的发生。

饭前不宜饮用冰镇啤酒

饭前饮冰镇啤酒,容易使人胃肠道内温度骤然下降,血管迅速收缩,血流量减少,从而使生理功能失调,影响正常进餐和食物的消化吸收,同时,还会使人体内的胃酸、胃蛋白酶、小肠淀粉酶、脂肪酶的分泌减少,导致消化功能紊乱。胃肠道受到过冷刺激,变得蠕动加快,运动失调,时间一长,容易诱发腹痛、腹泻及营养缺乏等症。

就餐时喝咖啡不利于健康

营养专家提醒人们,在就餐时饮用咖啡或茶,将会严重妨碍人体从食物中摄取铁质和蛋白质。为此,大家餐中莫饮咖啡或茶,以保证食物的营养。

营养学家认为,即使你吃的是面包,如果餐中伴饮咖啡或茶,那面包中所含的70%铁质和30%蛋白质将会白白损失掉。

因此,家长不要让孩子就着咖啡啃面包或吃别的早餐食品,长此下去将会造成儿童的营养不良。如果实在需要在餐中饮用少量咖啡,也得适当放点牛奶,因为少许牛奶混入咖啡可以起到中和作用,以防丧失其他食物营养成分。

此外,在吃午餐时也莫饮咖啡或茶,并建议饮用咖啡或茶应与进餐时间分开,这样对保证食物营养和身体健康有益。人们进餐时应尽可能地吃些蔬菜,这不仅可以增加维生素和纤维素,还有利于人体吸收食物中的蛋白质。

饱餐后别大量喝汽水

人在饱餐之后便大量饮用汽水,对人体是有害无益的。轻则会出现胃腹胀痛,重则有可能酿成突发性胃破裂的大祸。

一般来说,市面上出售的汽水和各种含汽饮料中,都含有碳酸氢钠,过多饮用对人体没有好处,所以更不宜在饱餐后大量饮用。

饭后不宜马上一杯茶

不少人喜欢吃完饭就喝茶,这是一种错误的习惯。因为刚吃过饭,胃内装满食物,胃液正在分泌,大量茶水进入胃里,会冲淡胃液,影响消化。同时,还加重了胃的负担,使腹压增加,对心脏也不利。

美国佐治亚医学院的专家指出,饭后饮浓茶更为不利。因为茶叶中含有咖啡因和鞣酸,前者会兴奋神经,可引起失眠;后者与胃内食物中的铁、锌等结合生成难以单解的物质,无法被人吸收,致使吃进的丰富铁质白白丢失。

有些人吃完肉、海味等高蛋白食物后,习惯于立即饮茶,以便去味,助消化。其实不然,因为茶叶内含有大量的鞣酸,鞣酸与蛋白质合成具有收敛性的鞣酸蛋白质,使肠蠕动减慢。这样就延长了粪便在肠道中的滞留时间,不但易造成便秘,而且还增加了有毒物质和致癌物质的吸收,影响健康。

因此,饭后不宜马上喝茶,最好将喝茶安排在餐后一小时。

吃肉时喝茶易引起便秘

有些人经常去吃自助餐,海鲜、水果、各种汽水,丰富多样,什么都有,但吃完却觉得肚子痛,得了便秘,而且浑身不舒服。这是什么原因呢?医生认为,不是自助餐有问题,而是他们吃东西的搭配有问题。

医生指出:造成便秘的原因可能是一边吃肉食一边喝茶造成的。有人以为吃肉和海鲜时不时喝些茶水能帮助消化,殊不知茶叶中的大量鞣酸与蛋白质结合,会生成具有收敛性的鞣酸蛋白质,使肠蠕动减慢,从而延长粪便在肠道内滞留的时间,既容易形成便秘,又增加有毒和致癌物质被人体吸收的可能性。

而肚子疼则是海味和水果一起吃导致的。鱼、虾、藻类含有丰富的蛋白质和钙类营养物质,如果与含有鞣酸的水果同食,不仅会降低蛋白质的营养价值,而且会使海味中的钙质与鞣酸结合成一种新的不易消化的物质。这种物质会刺激胃而引起不适,使人出现肚子痛、呕吐、恶心等症状。

性生活后别喝冷饮

夫妻在“同床”过程中,周身的血液循环加快,表现为血压升高、心跳加快、胃肠蠕动增强、皮肤潮红、汗腺毛孔开放而多汗等等。因此,在性交结束后,会感到燥热、口渴欲饮。有的人就急于去喝冷饮,或为了除去汗水而去洗冷水澡,这样对身体健康是不利的。

因为在性生活过程中,胃肠道的血管处于扩张状态,在胃肠黏膜充血未恢复常态之前,摄入冷饮会使胃肠黏膜突然遇冷而受到一定的损害,甚至引起胃肠不适或绞痛。

同样道理,在性交过程中,周身的皮肤血管也充血扩张,汗腺毛孔均处在开放排汗状态,此时受凉风吹拂或洗冷水澡的话,皮肤的血管会骤然收缩,使大量血液流回心脏,加重心脏的负担;同时还会造成汗腺排泄孔突然关闭,使汗液潴留于汗腺而有碍健康。

如果感到口渴时,不妨先饮少量温热的开水。在房事后1小时左右,当身体各系统器官的血液循环恢复常态之后,再喝冷饮或洗冷水澡为宜。

夏天请勿猛喝狂饮

夏季天气炎热,体内水分散发较快,在出汗较多、口渴异常的情况下,往往会猛喝狂饮。实际上,这种喝水的方法是不可取的。

由于汗液中含有大量的水和少量的盐,人在出汗后,不但缺水而且也缺盐,而盐分的缺乏会使细胞的渗透压失去平衡。这时饮水肯定无法在细胞内停留,会随汗液迅速排出,而且又带出一定量的盐分。

这样,不仅不能改善肌体细胞的缺水状态,还会使体内失去大量盐分,甚至还会因缺盐而引起肌肉无力、疼痛、抽搐。

此外,大量出汗后,也不宜饮用含气体的饮料。因为这类饮料不仅不含盐分,而且气体在胃内产生饱胀感,妨碍了体液的补充和吸收,细胞缺水状态得不到纠正。饮含高糖的饮料也不适合,它不仅不能纠正肌体缺水,还会造成胃部不适。

口渴时,应选择低糖、无碳酸、无气,含钾、钠(盐分)的饮料,最好适量、分多次饮用。

别把啤酒当饮料

啤酒含有丰富的营养成分,素有“液体面包”之美称,适量饮用,可以补充人体所需的多种氨基酸和维生素等营养物质。

但是有些人将啤酒当做清凉饮料,以为多喝无妨,其结果会发生酒精中毒,尤其是更年期以上年龄者易出现酒精中毒现象。

另外,更年期者饮用啤酒容易并发慢性胃炎,如果已经患有慢性胃炎,则会加重胃炎或促使病情反复。

饮清酒也能使人发胖

有些清酒广告声称饮清酒不易使人发胖,这是错误的。

人体发胖的原因只有一个,即是摄取过多的热量。因此,发不发胖的关键不在于酒的种类,而在于热量。在酒类中,按热量高低来排序的话,每100克最高的是啤酒,其次分别是清酒、威士忌、白兰地、伏特加。

实际上,酒精的热量并非真正的问题所在,关键问题是“下酒菜”。稍有醉意便大吃特吃,如此一来,不论喝哪种酒,想不胖都难。

喝白酒又喝饮料伤肾伤肝

如果在喝白酒时又喝饮料,会对身体造成损害。

因为白酒、饮料同饮后会很快使酒精在全身挥发,并产生大量二氧化碳,对胃、肠、肾等器官有严重危害,对人脑血管也有损害。

为此,医学专家提醒说,吃自助餐时要注意以上问题,各种食物尽可能错开时间食用。

边饮酒边吸烟毒害更深

边吸烟边喝酒,酒精能使尼古丁等碱性毒物很快溶解进入体内,使人体所受尼古丁的毒害更大更深。

吸烟时饮酒是喉癌发病的重要原因。为此,戒烟和不喝酒,特别是禁忌喝酒同时又抽烟,乃是预防喉癌及保护其他脏腑免受危害的重要措施。

喝酒吃肉不吃饭犹如慢性自杀

有营养学专家指出:“不要富裕了就不吃饭,现在有些人光喝酒吃肉很少吃饭,这其实是一种慢性自杀行为。”

实践证明,光喝酒吃肉而不吃饭是一种不良行为,是造成慢性病、多发病,甚至是死亡率高的原因之一。

按照营养学会的规定,膳食中应该70%是主食,30%是副食品,现在某些人的膳食比例严重倒置,70%甚至90%以上是副食,造成营养失衡。长此以往,对健康的损害和对寿命的缩短是不言而喻的。

饮酒就不要多吃凉粉

凉粉及其制品中含有一种对人体有害的物质——白矾,这种物质能减慢肠胃蠕动,会使刚喝下的酒在胃肠中停留的时间延长,不但增加了人体对酒精的吸收,还会增加其对胃肠的刺激作用。

同时,白矾也会减缓血流速度,延长血液中酒精的滞留时间,如果酒精越积越多,会引起中毒。因此,饮酒不宜同时多吃凉粉及其制品。

避免饮酒划拳

由于饮酒划拳是边喝、边吃、边高声喧嚷乃至哄堂大笑,这样就可能使食物进入气管或鼻腔而引起呛咳、打喷嚏或流泪等现象。

饮酒划拳输者罚饮酒,饮酒多者头晕目眩、神志不清,更易输酒,结果便造成饮酒超量,出现种种醉酒现象。而酒精的有害成分又会损害身体健康。

因此,应避免饮酒划拳。

饮酒御寒身体受损

很多人误以为饮酒能起到御寒的作用,实际上,从长时间来看,喝酒反而会使抗寒能力减弱,甚至会导致身体的意外损害。

因为饮酒后皮肤的毛细血管扩张,血液循环加快,因而使人感到温暖发热,但同时由皮肤散发的热量增多并增快,其结果是发热过后体温很快下降,畏寒的感觉相继发生,很容易引起头痛、感冒等症状。

用酒催眠害处大

人喝酒之后,大脑中枢神经系统的活动暂时受到抑制,似乎能促使人加快入睡。实际上,这并不是正常的酣睡。喝酒后引起的睡眠与生理性睡眠不一样,酒后上半夜睡眠与人清醒时相同,下半夜脑活动比平时还要活跃。

因此,人在酒后醒来,仍有昏昏沉沉和头晕不适的感觉,这正是大脑没有得到真正休息的原因。

此外,睡前饮酒在睡眠过程中还可能会出现呼吸紊乱。患有心、肺疾病的患者睡前饮酒危险更大。

蛇胆调酒还是不吃为好

餐桌上的蛇胆,都是从蛇腹中现取的。鲜蛇胆虽含有促进消化的成分,但也含有许多由肝脏分泌的有毒物质,可能存在多种寄生虫。

如盲目吞服鲜蛇胆,或者食用白酒调制的蛇胆,极易损伤肌体器官,破坏正常代谢,甚至会诱发肝、肾功能衰竭。因此,蛇胆调酒还是不吃为好。

酒后切勿饮浓茶

祖国医学认为,茶有利尿作用,酒后适量饮些茶水,可以加速酒精排泄,使人较快地解除醉酒状态。因此,以茶解酒的做法,不无一定道理。

但是,酒后大量饮浓茶也有弊病。因为,酒精在消化道被吸收后,90%在肝脏进行降解。酒精先被肝脏的醇脱氢酶转化为乙醛,然后再被醛脱氢酶转化为乙酸,最后分解成水分和二氧化碳排出体外,一般来说这一过程需要2~4小时。而酒后大量喝浓茶,茶叶中的茶碱,可较快地作用于肾脏而产生利尿作用。

这样,酒精转化为乙醛后尚未来得及再分解,便从肾脏排出,而使肾脏受到大量乙醛的刺激,影响肾功能。此外,饮茶过多会增加心脏负担,这对患高血压病、心脏病的人很不利。

因此,酒后不宜多饮浓茶,可吃些柑橘、苹果之类的水果,如无水果,冲杯果汁或糖水喝下也有助于解酒。

冬泳前不宜饮酒

一些人认为,饮酒可使全身发热,因此在冬泳之前或之后,常以酒暖身去寒。实际上,喝酒之后,一方面血管扩张,血液循环加速,会使全身发热,有温暖的感觉;另一方面,体温散失也相应加快了。因此,冬游前不宜饮酒。

酒并非越陈越佳

也许有很多人会认为,酒经过较长时间的储存之后,会变得香醇,美味可口,果真这样吗?其实并不尽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