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边走边悟
26194500000055

第55章 教育真谛(1)

孩子与软糖

研究者曾进行过一个试验,一群儿童依次走进一个空荡荡的房间,在房间最显著的位置为每个孩子放了一颗软糖。

测试老师对每一个孩子说:“谁能坚持到老师回来时还没把这颗软糖吃掉的话,谁就可以得到另外一颗糖的奖励。但是,如果老师没回来你就把糖吃掉的话,那么你们就只能得到这一颗。”

试验的结果发现,有些孩子缺乏控制能力,大人不在,又受不了糖的诱惑,就把糖吃掉了。另外一些孩子,则牢牢记住了老师的话,认为自己只要坚持一会儿,就可以得到两颗糖。于是,他们尽量克制自己。他们并非不受糖的诱惑,却努力地转移自己的注意力,他们有的唱歌,有的蹦蹦跳跳,有的干脆离开座位到旁边玩去,坚持不看那颗软糖,一直等到老师回来。

就这样,他们得到了奖励——第二颗软糖。

研究者把孩子分成两组:能够抵挡住诱惑,坚持下来得到两颗软糖的孩子,和不能坚持下来只得到一颗软糖的孩子,并对他们进行了长期的跟踪调查。

结果发现,孩子长大后,那些只得到一颗糖的孩子普遍没有得到两颗糖的孩子获得的成就大。这就说明,凡是小时候缺乏控制力的,无论他的智商如何高,其成功的几率都很小,反之,那些小时候便能控制自己,尤其能够通过转移注意力来控制自己的孩子,往往能够更好地把握自己的人生。

边走边悟现在,越来越多的心理学家把研究成功的重点转移到心理素质的探索上,人的非智力心理素质的作用,在决定人生的成败方面,常常超过智力因素。

最后一个早晨

某运动队要到业余体校选拔队员,一时间成为该校的头条新闻。传说来选拔队员的这位教练非常了得,凡是经他亲手调教的弟子,最低能的也能拿个全国冠军。于是业余体校的各路尖子人才,个个在心里祈盼成为名教练的徒儿。

人们最终看到的却是一位其貌不扬的老头。在和校方进行了一番接触后,30名拔尖的学生被老头挑选出来参加特殊考试。

老头说:这是一场非常艰辛和复杂的考试,只有通过了这场考试的人,才具备运动员的基本条件。考试果然是高强度的,但却出奇地简单:老头要求队员们每天早晨6点起床,围着操场练习跑步,跑得上气不接下气之后,再一本正经地复习早就做得滚瓜烂熟的各种运动动作。

一天过去了,两天过去了……十天过去了,教练老头一个,科目周而复始,于是各种传闻迭出,有人说老头根本就不是什么名教练,甚至还有人说他可能是一个骗子……伴随着这些传闻,众队员想当明星的热情像被当头淋了一盆凉水,每天晨起的人逐日减少,15人,10人,5人……目睹此情此景,老头依然如故,继续履行他那一套“特殊”、“复杂”的考试:跑步、仰卧起坐……

第十五天的早晨6时,老头准点来到训练场。此时,偌大的操场上只有一名队员笔直地站在晨曦中。老头走到队员面前,露出半个月来的第一次笑容:“恭喜你,你顺利通过了全部考试!”

原来,“老头”是一名货真价实的名教练。他认为,对一名运动员来说,忍受寂寞比面对刺激更重要,而韧性和毅力、枯燥和平庸则是成功的基石。可惜,绝大多数盼望成为明星的队员却没能悟到这一点。

边走边悟现实生活中,我们常常遇到这样的情况:面对考验,我们起初充满了热情,时间一长便消极应付,不知道成功就在眼前,于是懈怠起来,谁知就因为这片刻的懈怠,而让成功与我们擦肩而过。实际上,面对人生的每一道题目,我们应该完美每一个环节,更应该完美最后一个环节。

四百年前的校规

在剑桥大学一次考试的过程中,有个勇敢而极富创意的考生突然提出,要监考的学监为他提供点心和啤酒。接下来是这样一段对话:

学监:对不起.您在说什么?

考生:我要求您给我拿点心和啤酒,先生。

学监:很抱歉,不行。

考生:我坚持我的要求,先生。我不仅是请求,而且是命令您现在给我拿点心和啤酒。

这个学生同时出示了一份剑桥大学校规的复印件。这套校规是在400年前用拉丁文订立的,名义上永远有效。他指出其中不引人注意的一条:参与考试的所有考生,有权在考试过程中得到点心和啤酒。

惊讶之余,学监不能再表示异议。在没有准备的情况下,他临时拿来了可乐和汉堡作为替代品。那个机智过人的学生心满意足地坐在那里,一边舒服地又吃又喝,一边答完了他的试题。

3个星期之后,剑桥大学给予这名考生罚款5英镑的处分,理由是:在考试过程中,该考生没有按照校规戴上佩剑。

边走边悟这真是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的鲜活例子。应知道,任何事情都是在发展变化的,规章制度也不例外。如果抱住僵死的教条不放,到时被束缚的只是自己。

世界之巅上的谦让

一位登山者和他的向导历经千辛万苦,终于攀登到了世界之巅的珠穆朗玛峰,在此之前,世界上没有人到过这样的高度。

世界之巅与他们之间只有短短的两米,其中一个人只要向前跨几步就可以成为这个世界的第一,而这几步,对于谁来说都易如反掌。

可是,这位从新西兰来的登山者对向导说:“这是在你的家乡,你先上吧。”

这位老实的、只是为了赚些酬劳的夏尔巴人并不太明白这一脚的意义。他没有听清楚戴着氧气罩的朋友的话,只是从他的表情和恭让的手势中明白了他的意思。

向导向前走了几步,登上了世界之巅。他在那里留下了人类的第一个脚印。这是人类有史以来第一次登上珠穆朗玛峰。

登山者随后跟上,他们在世界之巅紧紧拥抱,他们高呼着:“我们成功了!”

登山者名叫希拉里,向导叫丹增,他们冲顶的时间是1953年5月29日。这一天是人类探险史上光彩夺目的篇章。五十年后,我们在为人类创造的奇迹庆祝的同时,也为希拉里的那句谦让的话感动。

身居都市的希拉里知道这几步对于自己的意义,他最大的理想就是能够第一个登上顶峰。但在巅峰前的几步,他战胜了自己的欲望,而把这个权利让给了身居此地的夏尔巴人,他认为只有和珠峰朝夕相处的夏尔巴人才有资格第一个登上顶峰。

边走边悟人最难战胜的是自己的欲望,欲望的高度要比珠峰高得多。但五十年前的那一刻,让我们看到了人性中最为善良、最为灿烂的光辉,比起冲顶的那一瞬,或许更加辉煌。

最后一课

大哲学家苏格拉底经常云游四海,孜孜求学,并把自己积累的知识毫无保留地传授给他人,他走到哪里都带上学生约克。整整10年了,跟着苏格拉底,约克在哲学界已经小有名气。

日子一天天过去,约克觉得自己该学的都学了,再学下去已经没有多大意义,况且老师所教的已经没有什么新鲜东西了,他就有了离开老师的想法。

这一天,苏格拉底又要去很远的地方拜访一位学者,约克不愿再跟随了,他想出师,便趁机说:“老师,那位学者我们已经拜访过五次了,我实在不想再去,我已经学好了,应该到出师的时候了吧?”

苏格拉底没有回答约克,而是带着一个大瓦罐,让约克随他来到河边。他告诉约克说:“你去河里捞一些石头,装在瓦罐里,一直到装不下为止再来见我吧!”

很快,约克就抱着满满一罐石头上了岸,看来实在是装不下什么东西了。

“已经装好了吗?实在装不下了吗?”苏格拉底问。

“是的,已经装满了。”约克举起了瓦罐。苏格拉底摇摇头,随手在沙滩上抓起一把沙子,让沙子慢慢进入瓦罐,直到装不下为止。

“已经装不下了吗?”苏格拉底又问。约克有些丧气地回答:“是的,瓦罐已经装不下了。”苏格拉底不满地摇摇头,递给约克一个杯子,说:“你去河里灌一杯水过来吧!”

约克很快取来一杯水,只见苏格拉底又将水倒进了瓦罐,约克惭愧地低下了头,请求老师原谅自己的浅薄。

“你终于醒悟,应该出去独自闯一闯了。”苏格拉底微笑着说。

边走边悟人生有涯而学无涯,其实,人生就是一个不断学习的过程。这是苏格拉底给学生上的最后一课,也给我们所有人上了一节生动的人生课。

母亲的谎言

有一个小男孩在大街上玩耍时,被迎面而来的汽车撞倒,由于没能及时抢救,他的双手和胳膊都被截掉了。当时只有5岁多的小男孩后来到了读书的年龄,却不能像别的孩子那样用手灵活地翻书写字,因此他被学校拒之门外。

一天早晨,男孩看着伙伴们兴高采烈地经他门前上学去,便十分伤心地问妈妈:“我没有手,怎么办呢?”

妈妈怜爱地抚摸着孩子的头说:“孩子,不要紧的,只要你坚持锻炼,你的手还会再长出来。”

小男孩露出天真烂漫的笑容。于是,在妈妈的帮助和指导下,他天天刻苦锻炼,学着用脚洗脸、吃饭、写字,并争取力所能及的事情不让妈妈帮忙。男孩满怀憧憬,他坚信只要努力练习,手就还会长出来,妈妈说的还会骗自己吗?他一直牢记着妈妈的话。

几年过去了,练了这么久,小男孩发现手还是没有长出来。他有些不甘心地问妈妈:“我的手怎么还没有长出来呢?是不是我练得不够刻苦?”

这一次,妈妈很认真地看着孩子的眼睛说:“傻孩子,现在你看看别人用手做的事情,你什么不会做呀!”

“是的,我的脚都会做,比伙伴们的手做得还要好呢!”小男孩自豪而得意地说。

“那说明你的手已经长出来了啊!”妈妈深情地说。

男孩终于明白了,妈妈的确没有骗他,经过千锤百炼的手是永远也不会断的!从此,男孩更加刻苦学习,那双再生的手帮他一次次克服难关,最终考上大学,并获得了博士学位。

边走边悟每个人都有一双强有力的手,这双手就在你的心里,只要你愿意,它就能帮助你战胜一切困难和不幸。

花瓶与木桶

如果花瓶碎了,怎么办?大多数人的做法是,把碎片扔掉!且一扔了事,干脆利索,全然不曾思考与之有关的规律。

那么,这里头有规律吗?

有。这就是,将碎片按大小排列并称过重量后即可发现:10~100克的最少,1~10克的稍多,0.1~1克的和0.1克以下的最多!

尤其有趣的是,这些碎片的重量之间有着严整的倍数关系,即:最大碎片与次大碎片的重量比为16:1,次大碎片与中等碎片的重量比为16:1,中等碎片与较小碎片的重量比是16:1,较小碎片与最小碎片的重量比也是16:1。

于是,发现这一倍比关系的人便将此规律用于考古或天体研究,从而由已知文物、陨石的残肢碎片推测它的原状,并迅速恢复它们的原貌!

这位极善思考的聪明人,就是丹麦科学家雅各布·博尔!

可是,我们做到了吗?没有。打碎瓶子的经历,我们肯定有过,可是,当包含其间的规律从我们的身边淘气地溜走时,我们拥抱过它吗?

没有!就因为迟钝!如此看来,花瓶碎了并不可怕,可怕的是:千万别一不留神,把我们的聪明打碎了!

有位奥地利医生叫奥斯布鲁格,他父亲是个卖酒的,为了判明高大的酒桶里还有没有酒,这位父亲经常用手在桶外头敲敲,然后由声音判定桶里还有多少酒,是满桶还是空桶。父亲的这一做法启发了他,他便由此推论,人的胸腔腹腔不也像只桶吗?医生敲敲病人的胸腔腹腔并细心听听,不就可以由声音判明他的病情了吗?于是他细细钻研,认真总结,终于发明了著名的诊病方法——叩诊。

有人更聪明,由木桶而提出了著名的“木桶理论”,即:一只木桶盛水的多少,并不取决于桶壁上最高的那块木板,而恰恰取决于桶壁上最短的那块木板。只有桶壁上的所有木板都足够高,那木桶才能盛满水,反之,只有一块不够高度,木桶里的水就不可能是满的!怪不得人们常常大声疾呼要补缺补差抓落后环节,原来其意盖出于此。

边走边悟世界上处处有哲学,瓶里有,桶里也有,关键是你有没有一双善于发现的眼睛,有没有善于思考的头脑!

波茨坦磨坊

19世纪的德国有个威廉一世皇帝,他在波茨坦市近郊盖了一座占地面积很大的豪华行宫。可是,他发现行宫不远处的一间磨坊十分碍眼,刚好把前面的风景给挡住了。

威廉一世十分不高兴,他找来内务太臣,让他去给磨坊主一些钱,把它拆了。内务大臣找到了磨坊主,而磨坊主说:“那是祖宗传下来的财产,我的任务就是维护下来,一代一代传下去,是无价之宝,我自己无法决定。”

威廉一世以为磨坊主嫌钱太少,于是决定提高补偿金额。内务大臣再次转告磨坊主。可磨坊主还是不买账,表示这磨坊坚决不卖。

威廉一世很生气,派出宫廷卫队把房子强行拆了。拆房子的时候,磨坊主说:“皇帝虽然权高势重,但德国尚有法院在!”

第二天,磨坊主就将一纸诉状递到德国地方法院,状告皇帝。不久,法院作出判决,皇帝败诉,而且必须将磨坊“恢复原状”。威廉一世只得派人把已拆毁的磨坊重新建了起来。

几十年后,威廉一世去世了,磨坊主也去世了。磨坊主的儿子因为经济拮据,准备将磨坊出售给威廉二世,他认为皇宫肯定认为这是一件两全其美的事情,既可以给行宫以更开阔的视野,又可以销毁威廉一世在世时官司失败的物证。

但威廉二世却给磨坊主的儿子6000马克,并亲笔写了信,嘱咐他这磨坊是德意志国家司法独立和裁判公正的纪念,也是他们家族的光荣所在,要求把这磨坊世世代代传下去。

现在,波茨坦市那座古旧的磨坊仍在,每年都有不少观光者,特别是一些法律专业毕业的大学生,他们以观摩磨坊为自己从业的必经程序。

边走边悟无论是面对权贵,还是平民百姓,法律都应保持其独立性和公正性,这样的社会才是一个健全的社会。

真正的男子汉

一位父亲很为他的孩子苦恼,他的儿子已经十五六岁了,可是仍然自卑,一点男子气概都没有。

于是,父亲去拜访一位禅师,请他训练自己的孩子。

禅师说:“你把孩子留在我这里,三个月以后,我一定把他训练成真正的男人。”父亲同意了。

三个月后,父亲来接孩子。禅师安排孩子和一个空手道教练进行一场比赛,以展示这三个月的训练成果。

教练一出手,孩子便应声倒地。他站起来继续迎接挑战,但马上又被打倒,他又站起来——就这样来来回回一共16次。

禅师问父亲:“你觉得你孩子现在还自卑吗?”

父亲说:“我简直羞愧死了!想不到我送他来这里受训三个月,看到的结果是他这么不经打,被人一打就倒。”

禅师说:“你只看到了表面的胜负,却没有看到你儿子那种倒下去立刻又站起来的信心和勇气,这才是真正的男子气概啊!”

边走边悟只有被打败,不能被打垮!这就是难能可贵的男子汉气概,也是自信心的最佳体现。

自信表现为一种自我肯定、自我鼓励、自我强化、坚信自己能成功的素养。没有自信心,就没有生活的热情,也就没有探索拼搏的勇气和力量。

老人和女孩

小女孩因为太矮被老师排除在合唱团外,虽然她的歌唱得不错。小女孩一个人躲在公园里伤心地流泪,她还在想:老师为什么不让我参加呢?难道我唱得真的很难听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