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边走边悟
26194500000038

第38章 成功之门(3)

体育老师若有所思,微笑着扶他起来,并表扬他有创新的精神,鼓励他继续练习他的“背越式”跳高,并帮助他进一步完善其中的一些技术问题。而这位小学生不负众望,后来他在1968年墨西哥奥运会上,采用“背越式”的奇特跳高姿势,征服了二米二四的高度,刷新了当时奥运会的跳高纪录,一举夺取了奥运会跳高金牌,成为蜚声全球、赫赫有名的体坛超级明星。

他就是美国跳高运动员理查德·福斯伯。

边走边悟在生活中,有许多成功的机会等待我们去把握和创造,有些时候也许仅仅需要我们一点点创新的勇气。当我们左冲右突不得突围之时,为什么不试试另外的途径呢?当你向前边寻找机会没有成功的时候,说不定成功就在你的身后。

教练的电话

田径中心的一位著名的长跑教练去某市物色新苗子,他看中了一个10岁的小男孩。他让那个小男孩明天上午给他电话。

第二天,教练房间的电话铃声响了6下就停止了,接着,又响了6下又没了……第五次电话铃声只响了一下教练就接了,一听,果然是那个小男孩打来的。教练询问他前面的几个电话是不是他打来的,小男孩说是的。

教练没有录用这个小男孩。有人问他为什么?那个小男孩在测试的时候不是表现得很出色吗?

教练告诉那个人,他让小男孩给他打电话也是一项测试,但是小男孩没有通过。他说:“电话如果没人接听,铃声要响15下后才会自动断掉。可小男孩每次打过来的电话都是半途就挂了,然后再重拨,很没有耐性。而耐性,是一个长跑运动员不可或缺的素质。”

边走边悟生活中很多事情都需要耐性,甚至比长跑需要更多的耐性。没有持之以恒的精神,是不能到达终点的,更不可能品尝到胜利的果实。

是什么让桑尼成功

桑尼从小就不是一个聪明的孩子。桑尼一直希望自己能考上大学,满足父母对自己的期望。但他的智商太低,尽管他十分用功,他的各门功课还是都不及格。所有认识他的人都明白,桑尼肯定考不上大学。

桑尼不得不辍学,为一个富商打理他的私人花园。

桑尼一直都生活在忧郁之中,他心里很愧疚,他没有上大学,肯定让父母非常失望。但不久以后,桑尼便明白了一个道理:是啊,我确实不那么聪明,但也不是痴呆儿。我虽然不能改变智商,但总可以改变一点什么。

改变什么呢?是的,我不能自卑,要勇敢。还有,既然我天生愚钝,我为什么还要承担忧郁这种不幸呢?是的,我至少可以活得快乐点。

桑尼真的变了一个样子,做任何事情,他总能看到好的一面。

有一天,桑尼进城去办事,在市政厅后面,他看到一位市政参议员正在跟人讲话,在他跟前不远处,是一片满是污泥浊水的垃圾场。这不应该是一块脏地,它应该是上面开满鲜花的草坪。桑尼想。

于是他勇敢地走上前去,向参议员问道:“先生,你不反对我把这个垃圾场改成花园吧?”

参议员说:“你的建议当然很好,但是,你知道,市政厅可拿不出这笔钱让你做这件事情。”

“我不要钱,”桑尼说,“你只要答应由我办就可以了。”

参议员大为惊奇,他还从来没有碰到过这种事情呢,哪有办事不花成本的。但他还是认真听取了桑尼的想法,并答应了他的请求。

第二天,桑尼拿了几样工具,带上种子、肥料来到这块烂泥地。一位热心人给他送来了一批树苗,富商允许他到自己的花圃剪用玫瑰插枝。一家规模很大的家具厂闻迅后,立即表示要免费承做公园里的长椅,但恳请桑尼让他们在椅子上发布广告。

桑尼努力地工作,不久,这块泥泞的污秽场地竟变成了一个美丽的公园。这里有绿茵茵的草坪,曲折的小径,在长椅上坐下来,人们还能听到清脆的鸟鸣。

所有的人都在说,一个年轻人办了一件了不起的大事,晚报上也刊登出桑尼站在公园草坪上的照片。这个小小的公园,像一个生动的展览橱窗,人们从中看到了桑尼在园艺方面的天赋和才干。

25年后,桑尼已经是全国知名的风景园艺家了。他虽然没有学好功课考上大学,但是,他从一件不起眼的事情中发现了自己,同时获得了事业上的成功。一直到现在,桑尼渐已年迈的双亲一提起自己的儿子,仍会感到无比的骄傲。

这是美国作家奥斯勒在《一个智商低的孩子》中讲述的故事。

边走边悟智商的不足,未能阻止桑尼获得成功,那么他的成功来源于什么呢?许多人觉得是好的运气,他们却忽视了一个人自身的改变。

成功路上的黄金分割

西华·莱德是英国知名作家兼战地记者,二战期间,他从一架受损的运输机上跳伞逃生,落在缅印边境的一片丛林中。当地人告诉他,这儿距印度最近的市镇也有140英里。对于习惯于以车代步的西华·莱德来说,这几乎是段可望而不可及的路程。

为了活命,西华·莱德拖着落地时扭伤的双脚一瘸一拐地走下去。不过战前研究过心理学的西华·莱德知道如何才能让自己轻装上阵,他努力地控制自己不去想那个让人倍感沉重的数字。奇迹发生了,西华·莱德回到了印度。

这段插曲公诸于世后,在他的家乡肯德郡引起不小的轰动,许多年轻人把“走完下一英里”做为自己的座右铭,而这恰恰是西华·莱德在途中的唯一念头。

二战结束后,西华·莱德接了一个每天写一个广告的差事,出于信任,广告商并没跟他签订合同,也没明确一共要写多少个广告。心无旁鹜的西华·莱德就这样不停地写下去,结果连续写完了2000个广告。他在事后很有感慨地说:“如果当时签的是一张写2000个广告的合同,我一定会被这个数目吓倒,甚至把它推掉。”至于原因,一个叫山田本一的日本人用另一种方式做了解答。

在1984年东京国际马拉松邀请赛和1986年米兰国际马拉松邀请赛上,这个名不见经传的矮个子选手出人意料地两度摘冠,从而引起人们的极大关注,面对蜂拥而至的各种议论、猜测,山田本一听之任之,不做任何解释。

直到十年后,他才在自传中揭开谜底:“每次比赛之前,我都先乘车把比赛线路仔细地看一遍,并把沿途醒目的标志画下来,比如第一个标志是银行,第二个标志是一棵大树,第三个标志是一座红房子……这样一直到赛程的终点。比赛开始后,我就以百米冲刺的速度奋力向第一个目标冲去,等到达第一个目标后,我又以同样的速度向第二个目标冲去,四十多公里的路程,就被我分解成这么几个小目标轻松地跑完了。起初,我并不懂这样的道理,我把目标定在终点线上的那面旗帜上,结果跑到十几公里时就疲惫不堪了。我被前面那段遥远的路程给吓倒了。”

边走边悟山田本一是否专门研究过西华·莱德,世人不得而知,但二人异曲同工的行事方式,却似乎昭示着同一个道理:对于正在跋山涉水的人来说,最重要的不是忧虑目标有多远,而要学会分割目标,然后一步一步走下去。而每走一小步,是不需要多大勇气的。

从改变自己开始

1930年初秋的一天,东方刚刚破晓,一个只有1.45米的矮个子青年从位于日本东京目黑区神田桥不远处的公园的长凳上爬了起来,他用公园里的免费自来水洗了洗脸,然后从容地从这个“家”徒步去上班。在此之前,他因为拖欠了房东七个月的房租,已经被迫在公园的长凳上睡了两个多月了。

他是一家保险公司的推销员,虽然每天都在勤奋地工作,但收入仍少得可怜,为了省钱,他甚至不吃午餐、不搭电车。一天,年轻人来到一家名叫“村云别院”的佛教寺庙:“请问有人在吗?”“哪一位啊?”“我是明治保险公司的推销员。”“请进来吧!”

听到“请”这个字,年轻人喜出望外,因为在此之前,对方一听到敲门的是推销保险的,十个人中有九个会让来人吃闭门羹,有时即使有人会让推销员进门,态度也相当冷淡,更不要说“请”了。

年轻人被带进庙内,与寺庙住持吉田相对而坐。寒暄之后,他见住持无拒人之意,心中暗暗叫好,接下来便口若悬河、滔滔不绝地向这位老和尚介绍起投保的好处来。

老和尚一言不发,很有耐心地听他把话讲完。然后平静地说:“听完你的介绍之后,丝毫引不起我投保的意愿。”年轻人愣住了,刚才还信心十足的他仿佛膨胀的气球突然被人扎了一针,一下子泄了气。

老和尚注视着他,良久,接着又说:“人与人之间,像这样相对而坐的时候,一定要具备一种强烈吸引对方的魅力,如果你做不到这一点,将来就没什么前途可言了。”年轻人哑口无言。老和尚又说了一句:“小伙子,先努力改造自己吧……”

从寺庙里出来,年轻人一路思索着老和尚的话,若有所悟。

接下来,他组织了专门针对自己的“批评会”,每月举行一次,每次请五个同事或投了保的客户吃饭,为此,他甚至不惜把衣物送去典当,目的只为让他们指出自己的缺点。

“你的个性太急躁了,常常沉不住气……”“你有些自以为是,往往听不进别人的意见,这样很容易招致大家的反感……”

“你面对的是形形色色的人,你必须要有丰富的知识,你的常识不够丰富,所以必须加强进修,以便能很快与客户寻找到共同的话题,拉近彼此间的距离……”

年轻人把这些可贵的逆耳忠言一一记录下来,随时反省、勉励自己,努力扬长避短、发挥自己的潜能。

每一次“批评会”后,他都有被剥了一层皮的感觉。通过一次次的批评会,他把自己身上的缺点一点点剥落了下来。随着缺点的消除,他感觉到自己在逐渐进步、完善、成长、成熟。

与此同时,他总结出了自己含义不同的39种笑容,并一一列出各种笑容要表达的心情与意义,然后再对着镜子反复练习,直到镜中出现所需要的笑容为止。他甚至每个周日晚上都要跑到日本当时最著名的高僧伊藤道海那儿去学习坐禅。

一次次“批评”、一次次坐禅,使这个年轻人开始像一条成长的蚕,随着时光的流逝悄悄地蜕变着。到了1939年,他的销售业绩荣膺全日本之最,并从1948年起,连续15年保持全日本销量第一的好成绩。

1968年,他成为了美国百万圆桌会议的终身会员。

这个人就是被日本国民誉为“练出值百万美金笑容的小个子”、美国著名作家奥格·曼狄诺称之为“世界上最伟大的推销员”的推销大师原一平。

边走边悟“我们这一代最伟大的发现是,人类可以经由改变自己而改变生命。”原一平用自己的行动印证了这句话,那就是:有些时候,迫切应该改变的,或许不是环境,而是我们自己。

选择方向

有两只蚂蚁想翻越一段墙,寻找墙那头的食物。一只蚂蚁来到墙脚就毫不犹豫地向上爬去,可是每当它爬到大半时,就会由于劳累、疲倦而跌落下来。可是它不气馁,一次次跌下来,又迅速地调整一下自己,重新开始向上爬去。

另一只蚂蚁观察了一下,决定绕过墙去。很快地,这只蚂蚁绕过墙来到食物前,开始享受起来,而另一只蚂蚁还在不停地跌落下去又重新开始。

边走边悟很多时候,成功除了勇敢、坚持不懈外,更需要方向。也许有了一个好的方向,成功来得比想象的更快。

商人的火把

一个商人在翻越一座山时,遭遇一个拦路抢劫的山匪。商人立即逃跑,但山匪穷追不舍。走投无路时,商人钻进一个山洞里,山匪也追进山洞里。

洞的深处,商人未能逃过山匪的追逐,黑暗中,他被山匪逮住,遭到一顿毒打。身上的所有钱财,包括一把准备夜间照明用的火把,都被山匪掳了去。

幸好山匪没有要他的命,之后,两个人各自寻找着洞的出口。

这山洞极深极黑,且洞中有洞,纵横交错。两个人置身洞里,像置身于一个地下迷宫。

山匪庆幸自己从商人那里抢来火把,他将火把点燃,借着火把的亮光在洞中行走。火把给他的行走带来方便,他能看清脚下的石块,能看清周围的石壁,因而他不会碰壁,不会被石块绊倒。但是,他走来走去,就是走不出这个洞。最终,他力竭而死。

商人失去火把,没有照明,他在黑暗中摸索,行走得十分艰辛。他不时碰壁,不时被石块绊倒,跌得鼻青脸肿。但是,正因为他置身于一片黑暗之中,他的眼睛能够敏锐地感受到洞口透进来的微光。他迎着这缕微光摸索爬行,最终逃离山洞。

没有火把照明的人,最终走出了黑暗;有火把照明的人,却永远葬身在黑暗之中。

边走边悟世事大多如此,许多身处黑暗的人,磕磕绊绊,最终走向了成功;而另一些人往往被眼前的光明遮蔽了前进的方向,终生与成功无缘。

路的旁边也是路

1956年,松下电器与日本生产电器精品的大阪制造厂合资,设立了大阪电器精品公司,制造电风扇。当时,松下幸之助委任松下电器公司的西田千秋为总经理,自己任顾问。

这家公司的前身是专做电风扇的,后来开发了民用排风扇。但即使如此,产品还是显得很单一。西田千秋准备开发新的产品,试着探询松下的意见。松下对他说:“只做风扇的生意就可以了。”

当时松下的想法,是想让松下电器的附属公司尽可能专业化,以图有所突破。可是松下电器的电风扇制造已经做得相当卓越,颇有余力开发新的领域。尽管如此,西田得到的仍是松下否定的回答。

然而,西田并未因松下这样的回答而灰心丧气。他的思维极其灵活与机敏,他紧盯住松下问道:“只要是与风有关的,任何事情都可以做吗?”

松下并未细想此话的真正意思,但西田所问的与自己的指示很吻合,所以回答说:“当然可以了。”

四五年之后,松下又到这家工厂视察,看到厂里正在生产暖风机,便问西田:“这是电风扇吗?”

西田说:“不是,但它和风有关。电风扇是冷风,这个是暖风,你说过要我们做风的生意。这难道不是吗?”

后来,西田千秋一手操办的松下精工的风家族,已经非常丰富了。除了电风扇、排风扇、暖风机、鼓风机之外,还有果园和茶圃的防霜用换气扇,培养香菇用的调温换气扇,家禽养殖业的棚舍换气调温系统……

西田千秋只做风的生意,就为松下公司创造了一个又一个的辉煌。

生活中,我们在一条路上不断地走,总觉得自己已经把路走绝了,再不能走出一片崭新的天地,再不会有更大的成就。实际上,路的旁边也是路。可能我们一生注定只能奔赴一个方向,如果总是沿着那条老路前进,当然有把路走烦、走厌、走绝的时候。西田千秋试着往旁边跨了几步,就发现了无数条路,而且条条都是全新的路,并最终引领他走向了成功。

边走边悟事实上,更多的时候,我们在生活的路上走得不好,不是路窄了,而是我们的眼光太狭窄了,所以最后堵死我们的不是路,而是我们自己。

等待成功

1927年6月,美国有一个穷困潦倒的年轻人带着他的新婚妻子来到旧金山谋生,他们在这里开起了一家冷饮店。事实上,这个店只是在一家面包店隔开了一角而已,根本不能算是店,只不过是个冷饮摊,而且只卖汽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