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精明人办事的135个小技巧
26190700000004

第4章

9、精明人懂得自我克制的重要

懂得自我克制,就是懂得了“人在屋檐下,不得不低头”。

人的一生中,总会遇到许多人际关系和事业上的不如意,这些不如意需要以智慧和耐心去解决,而不是靠你一时的喜恶和脾气。

汉初名将韩信年轻时家境贫穷,他本人既不会溜须拍马,做官从政,又不会投机取巧,买卖经商。由于整天只顾研读兵书,最后,连一天两顿饭都没有着落,他只好背上家传宝剑,沿街讨饭。

在市集上,有三个当地的无赖,他们看不起韩信这幅寒酸迂腐的书生相,故意当众奚落他说:“你虽然长得人高马大,又好佩刀带剑,但只不过是个胆小鬼罢了。如果你肯服我们三个人,就从我们的裤裆底下钻过去,我们就不再为难你了。不然的话,就别怪我们不客气!”说罢他们双腿架开,立了个马步。众人一哄围上,且看韩信怎么办。

韩信认真的打量着这三个无赖,想了一想,竟然弯腰趴下,从无赖的裤裆下面钻了过去。街上的人顿时哄然大笑,都说韩信是个胆小鬼。

韩信忍气吞声,闭门苦读。几年后,各地爆发反抗秦王朝统治的起义,韩信闻风而起,仗剑从军,不久便威名四扬。

韩信忍胯下之辱而成就盖世功业,成为千秋佳话。假如,他当初争一时之气,一剑刺死羞辱他的无赖们,则无异于以盖世将才之名抵偿无知狂徒之身。假如,他当初徒一时之快,与凌辱他的无赖斗殴拼打,也无异于弃鸿鹄之志而与燕雀论争。韩信深明此理,宁愿忍辱负重,也不愿争一时之短长而毁弃自己长远的前程。

这样的自我克制,不是屈服,而是退让中另谋进取;不是逆来顺受、甘为人奴,而是委曲求全,不因小失大。一旦时机到了,他就能如同水底潜龙冲腾而起,施展才干,创建功业。

10、毅力是办事成功的支撑

办任何事情都需要用毅力去支撑。

毅力的强弱,足以影响一个人的前途。毅力是应付办事困难的工具,毅力强,则你的智力、能力即使较差,也能克服困难,而使你走向成功之途。古人曾说:“人一能之,己百之,人十能之,己千之。”又说:“勉强而行之。”无非是表示毅力能够坚强,就能达到“虽愚必明,虽柔必强”的境界。你希望能得到多少成功,就看你有多少毅力。毅力是从哪里产生力量的呢?就在遇到困难的时候。对于困难的演化,《中庸》分析得十分清楚:“诚则形,形则著,著则明,明则动,动则变,变则化。”形著明动变化是困难演变的六步演化,也就是向你保证,只要花一分毅力,就能得到一分成果,绝不是最后的毅力才有成果,以前的毅力却是无用的。

毅力坚强的人,最易引起别人的敬佩。某公司常利用休息日组织职员参加爬山运动,来锻炼个人的体格。年轻同事,当然高兴报名参加,但中年以上的人,多数已无此兴趣,而某乙却毅然参加了。因为年龄的关系,体力已差,某乙便落到年轻人的后面。而在年轻人当中,有的早已捷足先登,有的却在中途就折回去了,但某乙还是努力地向上爬,虽然累得汗流浃背,气喘如牛,而终于爬到了山顶。其上司非常赞许某乙的毅力,有一天便亲自到某乙家去访问他,闲谈之余,更觉某乙的精神令人钦佩,于是就让某乙担任他的秘书。某乙办事,也如他的爬山一般百折不挠,工作成绩自然也就胜人一筹了。

所以精明人办事不必问前途困难有多少,只要问自己的毅力是否始终不断就够了。比如炸山开路,你不停地炸,再回头看看已炸成的路,证明你的努力丝毫没有白费,却不必担心未炸的石壁还有多厚,几日炸不完,就花上几个月的工夫,几个月炸不完,就用几年的时间去炸。前面的石壁,越炸越薄,而你的毅却取之不尽,用之不竭,以不尽不竭的毅力来对越炸越薄的石壁,则胜券在握,哪里还会气馁,哪里还会失败,哪里还会有办不成的事!

11、把握好办事的灵感

如果你想办事成功,不妨随时思考如何把一时的灵感转变为自己的机会。

1947年的冬天,在密执安州的洛厄正帮着他的父亲做木屑生意。这时,有一位邻居跑进来,想向他们要一些木屑,因为她的猫房里的沙给冻住了,她想换一些木屑铺上去。当时,年轻的洛厄就从一只旧箱子里拿出一袋风干了的黏土颗粒,建议对方试试这玩意儿。因为这种材料的吸附能力特别强,当年他父亲卖木屑的时候,就是采用这种材料清除油渍的。这样一来,那位邻居的燃眉之急就给解除了。

几天以后,这位邻居又来了,她想再要一些这样的黏土颗粒。这时洛厄突然意识到自己的机会来了。他马上又弄了一些黏土颗粒,五磅一袋,总共装了十袋。他把自己的新产品命名为“猫房铺”,打算以每份65美分的价格卖出去。但是,大家都笑话他,因为一般铺猫房用的沙子才多少钱一磅呀?

但出人意料的是,洛厄的十份黏土很快就卖了。而且,当这十个用户再次找上门来,指名要买“猫房铺”的时候,这一下可该轮到洛厄发笑了。一笔生意,一种品牌,就这样开始了。

采用黏土颗粒作为猫房铺,反倒促使这种小动物变成更受人欢迎的宠物了,同时,洛厄也因此而变得富有了。仅仅在1995年洛厄去世前的两三年时间内,“猫房铺”的销售价值就达到了两亿美元。也许可以说,正是洛厄的发明,最终使猫取代狗成为在美国最受欢迎的宠物。

办好一件事有时似乎显得很简单,只要你抓住一时的灵感,有些事情就会迎刃而解,在此同时也许还会给你带来很多的财富。

12、不轻易放过闲暇的一分一秒

不轻易放过闲暇的一分一秒,才能构筑成功的基础。

英国文学史上著名女作家艾米莉·勃朗特在年轻的时候,除了写作小说,还要承担繁重的家务劳动,例如烤面包、做菜、洗衣服等。她在厨房忙碌的时候,总是随身携带笔和纸,一有空隙,就立刻把脑子里涌现出来的思想写下来,然后再继续做家务。

著名美国作家杰克·伦敦的房间里,窗帘上、衣架上、柜橱上、床头上、镜子上、墙上……到处贴满了各色各样的小纸条。这些小纸条上面写满各种各样的美妙的词汇和五花八门的资料。杰克·伦敦从来都不愿让时间白白地浪费。睡觉前,他默念着贴在床头的小纸条;早晨醒来,他一边穿衣,一边读着墙上的小纸条;刮脸时,镜子上的小纸条为他提供了方便;在踱步、休息时,他可以找到启动创作灵感的语汇和资料。外出的时候,杰克·伦敦也不轻易放过闲暇的一分一秒。出门时,他早已把小纸条装在衣袋里,随时都可以掏出来看一看,想一想。

若论工作量,很少有人能超过英文《新约圣经》的翻译者詹姆斯·莫法特。据他的一位朋友说,莫法特的书房里有三张桌子,一张摆着他正在翻译的《圣经》译稿;一张摆的是他的一篇论文的原稿;在第三张桌子上,是他正在写的一篇侦探小说。莫法特的休息方法就是从一张书桌搬到另一张书桌,继续工作。

疲劳常常只是厌倦的结果,要消除这种疲劳,停止工作是不行的,必须变换工作。一个人要是能做一种以上的事,他会活得更有劲。即使这件工作无关紧要,只要他喜欢便行。

13、利用条件把不可能的事变成可能

无论如何都努力去做,这能使一个人完成近乎不可能的事情。

亨利·福特直到40岁,他的生意才获得成功。在建立了他的事业王国之后,他的目光转向了制造八缸引擎。他把设计人员召集到一起说:“先生们,我需要你们造一个八缸引擎。”这些聪明的、受过良好教育的工程师们深谙数学、物理、工程学,他们知道什么是可做的,什么是行不通的。他们以一种宽容的态度看着福特,好似在说:“让我们迁就一下这位老人吧,怎么说他都是老板嘛。”他们非常耐心地向福特解释说八缸引擎在经济方面考虑是多么不合适,并解释了为什么不合适。福特并不同意,只是一味强调:“先生们,我必须拥有八缸引擎——请你们造一个。”

工程师们心不在焉地干了一段时间后向福特汇报:“我们越来越觉得造八缸引擎是不可能的事了。”然而,福特先生可不是轻易被说服的人,他坚持说:“先生们,我必须有一个八缸引擎——让我们加快速度去做吧。”于是,工程师们再次行动了。这次,他们比以前工作努力一些了,时间花多了,也投入了更多的资金。但他们对福特的汇报与上次一样:“先生,八缸引擎的制造完全不可能。”

然而对于福特,根本不存在“不可能”之说。亨利·福特炯炯有神地注视大家说:“先生们,你们不了解,我必须有八缸引擎,你们要为我做一个,现在就做吧。”

猜猜接下来如何?他们制造出了八缸引擎。

14、转换思路思考问题

善于转换思路思考问题,常能获得更多的成功机会。

一个犹太人走进纽约一家银行的贷款部,大模大样地坐了下来。

“请问先生有什么事情吗?”贷款部经理一边问,一边打量着来人的穿着:豪华的西服、高级皮鞋、昂贵的手表,还有领带。

“我想借些钱。”

“你要借多少?”

“1美元。”

“只需要1美元吗?”

“不错,只借1美元。可以吗?”

“当然,只要有担保,再多点也无妨。”

“这些担保可以吗?”

犹太人说着,从皮包里取出一堆股票、国债等等,放在经理的写字台上。

“总共50万美元,够了吧?”

“当然!不过,你真的只借1美元吗?”

“是的。”说着,犹太人接过了1美元。

“年息为6%。只要您付出6%的利息,一年后归还,我们就可以把这些东西还给你。”

“谢谢。”犹太人说完,就准备离开银行。

一直在旁边观看的行长,怎么也弄不明白,拥有50万美元的人,怎么会来银行借1美元?他追上前去,对犹太人说:

“啊,这位先生……”

“有什么事情吗?”

“我实在弄不清楚,你拥有50万美元,为什么只借1美元呢?要是你想借的话,我们也会很乐意的……”

“我来贵行之前,问过了几家金库,他们保险箱的租金都很昂贵。所以我就准备在贵行寄存这些东西。租金实在太便宜了,一年只须花6美分。”

贵重物品的寄存按常理应放在金库的保险箱里,对许多人来说,这是惟一的选择。但这位犹太商人没有囿于常理,而是另辟蹊径,找到了让证券等锁进银行保险箱的办法。从可靠、保险的角度来看,两者确实是没有多大区别的,除了收费不同。

通常情况下,人们是为借款而抵押,总是希望以尽可能少的抵押争取尽可能多的借款。而银行为了保证贷款的安全或有利,从不肯让借款额接近抵押物的实际价值,所以,银行一般只有关于借款额上限的规定,其下限根本不用规定。能够钻这个“空子”,转换思路思考问题,这就是这位犹太商人在思维方式上的“精明”,也是他们办事时比别人成功的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