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精明人办事的135个小技巧
26190700000036

第36章

128、揣摸好对方的心理再开口

与同事共事,就要揣摸好对方的心理医生。

你想求同事办事,就得揣摸对方的心理,看对方愿不愿意帮你,能帮到什么程度,假如对方根本无法完成此任务,你求他也是白求。

通过对方无意中显示出来的态度及姿态,了解他的心理,有时能捕捉到比语言表露更真实、更微妙的思想。

例如,对方抱着胳膊,表示在思考问题;抱着头,表明一筹莫展;低头走路、步履沉重,说明他心灰气馁;昂首挺胸,高声交谈,是自信的流露;自信而有实力的人,反而会探身谦虚地听取别人讲话;抖动双腿常常是内心不安、苦思对策的举动,若是轻微颤动,就可能是心情悠闲的表现。

当然,对请托对象的了解,不能停留在静观默察上,还应主动侦察,采用一定的侦察对策,去激发对方的情绪,才能够迅速准确地把握对方的思想脉络和动态,从而顺其思路进行引导,这样的会谈易于成功。

针对不同的办事儿对象谈话或请托应注意以下差异:

性别差异。男性需要采取较强有力的劝说语言;女性则可以温和一些。

年龄差异。对年轻人应采用煽动的语言;对中年人应讲明利害,供他们斟酌;对老年人应以商量的口吻,尽量表示尊重的态度。

地域差异。生活在不同地域的人,所采用的劝说方式也应有所差别。如对我国北方人,可采用粗犷的态度;对南方人,则应细腻一些。

职业差异。要运用与对方所掌握的专业知识关联较紧密的语言与之交谈,对方对你的信任感就会大大增强。

求同事办事要看对方的层次。埋头做事者常常是事业心很强或对某事很感兴趣的人,一旦开始做事,便全身心投入,不愿再见他人。这种人往往惜时如金,爱时如命,铁面无情。要敲开这种人的门,首先不要怕碰“钉子”,还要有足够的耐性,并且要善于区分不同情况,或硬缠或软磨直至达到目的。

一个善于求人的人,一定很注重礼貌,用词考究,不致说出不合时宜的话,因为他知道不得体的言辞往往会伤害别人,即使事后想再弥补也来不及了。相反地,如果你的举止很稳重,态度很温和,言词中肯动听,双方自然就能谈得投机,求办的事自然也易办成。所以为了要使对方对你产生好感,必须言语和善,讲话前先斟酌思量,不要想到什么说什么,这样引起别人皱眉头自己还不知道为什么。那些心直口快的朋友平时要多培养一下自己的深思慎言作风,切不可像随地吐痰似的不看周围是何处脱口而出,那样会影响到自身的形象。

既然要托人办事儿,大多是因为工作生活出现了困难和危机,比如家人生病、婚姻不睦、事业不顺等等,这些因素都会使人心力交瘁,丧失信心,不仅影响情绪,而且影响和周围人的交往。在处于情绪低潮时,请求别人能寄予关怀,伸出援助之手。但千万记住,不要把过度沮丧的情绪带到别人面前。托人办事儿,总是一副哭丧脸,会使人感到晦气。

129、忍辱负重,功到即成

求人办事还要把冷板凳坐热。脸皮薄,自视清高只能吃闭门羹。

有的人“脸皮薄”,放不下“清高”的架子,自然也就不能与社会相适应,也难以办成事。

在办事时,洗掉身上的迂腐与矜持,肯于屈尊,不怕受辱,才能锲而不舍,以柔克刚,取得求人、办事的成功。

有个朋友为办一个手续,连跑了几个地方,不知为什么,总是解决不了问题。有人说要送礼。他不懂送礼也不愿送礼,只有愤愤然骂上两句,自己苦恼不堪。

一位朋友了解此事后,指点他去直接找某主任。到办公室却扑了个空,追到家也没人——还被势利的保姆“赏”了几句,他顿时火起,却又“好男不跟女斗”,只得满腹懊恼回到家,发誓再也不去找人、求人了。

那位朋友知晓后,哈哈大笑,说:“你呀,就这么不济事!在外边办事情哪有这么容易的!我找人办事是一求二求三求,不行再四求五求六求。事实不可谓不详尽,道理不可谓不充分。现在,我不但脸皮厚了,连头皮都变硬了!”

一席话深深地触动了这位朋友。第二天,他又去找某主任。结果是出人意料的顺利,主任只照例问了一些问题便为他办了手续。

人生一世,需要办数不清的事,需要请无数人帮忙。万事不求人是不可能的;既要求人,脸皮薄了是不行的。

求人时不能立竿见影,很多朋友就心浮气燥,殊不知此时正是考验你的心理功夫是否到家的时候了,“忍人之所不能忍,方能为人所不能为”。

130、宽容他人的错误

对于他人的错误,我们应该采取宽容的态度。

某夜,楚庄王宴乐群臣,他一时兴起,宣布说:

“今夜大家可以不拘君臣之礼,任意玩乐。”

于是,君臣不拘上下,毫无拘束地觥筹交错,非常热闹,忽然间灯火突然熄灭,有人在黑暗中乘机调戏庄王的爱妾,没想到她非常的机警,把这人帽子上的缨带扯了一段下来,然后禀告庄王。

她说:“陛下,有人色胆包天,竟敢戏弄臣妾,臣妾趁机扯下了他的缨带,陛下快命人把灯火点起,立刻就可以查究出来的。”“不必了,我已经宣布了不拘君臣之礼,才会有这种事发生,这事因我而起,不能怪罪他人,我不能言而无信,更不能为你而侮辱我的臣子。”

庄王除了劝阻了爱妾以外,马上又大声宣布道:

“既然今天可不拘君臣之礼,大家何不把缨带统统摘下来?”

大家遵命全把帽缨拔掉后,这才点上灯火,室内一片通明,由于大家的缨带都已经全部拔掉,当然认不出谁是调戏庄王爱妾的人。

几年以后,有一次楚晋交战,楚军营里有一个人特别骁勇,多次奋不顾身冲锋陷阵,为楚军屡建奇功,终将晋军击败,使楚庄王因此又向霸主宝座往前迈进一大步。

事后,庄王召见此人说:

“寡人无德,国内有这等骁勇之土,却一直未予重用,而你不以为恨,仍奋勇作战,将生死置于度外,实在可敬可佩。”

那人跪伏地下,回答说:“臣早就该死,因陛下厚恩,才能苟活至今,臣早已立誓,愿以此身为君效命以报大德,臣就是那夜酒后调戏王妃的狂徒,今日才得有谢罪的机会,请陛下不必介意。”

对他人的错误采取了宽容的态度,换来了别人的鼎力相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