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精明人办事的135个小技巧
26190700000033

第33章

小乔准备前往应聘的是一家跨国公司总经理秘书的职位。

总经理是一个老外,很客气地对小乔说了声“您好”,她也落落大方地说“见到您很高兴”,然后热情地与他握了握手。他在那一大摞的简历中翻小乔的资料,小乔按照西方人的规矩,问他该如何称呼。他说了自己的名字,小乔叫了一次,他给她纠正。她又叫了一次,他说了声“yes”。

接着,他说非常感谢小乔能够来拜访他。然后他向她简单介绍了他们公司的历史以及发展状况、前景,小乔对于这些在应聘前已经有了了解,但她不仅专注地听着,而且还不时地点点头,发出一两声赞叹及一些附和,然后他还简单地介绍了自己。这之后,他叫小乔介绍自己,并问了诸如教育背景、工作经历等一些问题。

他接着问:“现在还在原公司上班?”小乔如实回答:“没有工作。”他说人们通常找到了工作才辞工,你为什么辞掉了工作才去再找?这真是一个棘手的问题,但必须回答。小乔先说了一句:“这是一个好问题。”当她说这些话的时候,就开始积极地思考。话一说完,她立即想出了对策,说:“只有让自己先失去旧的机会,才有可能有更好的机会,而且根据我的能力和经验,我相信找一份好工作,并不是一件难事。”他又问小乔,五年后想干什么?这又是一个棘手的问题。小乔说:“五年后我希望有一个好的生活,好的工作,好的人品,好的人际关系。”最后他问了她的工资要求。当小乔提出工资的要求时,并没有提出一个具体的数字,只是给了他一个范围。然后强调,工资虽然重要,但工作更重要。

小乔问他对她的印象如何。

他说,小乔的英语非常好,组织能力挺强的。不过她没有在工厂工作的经验。完了又说,不过这不是很重要。

小乔又问,她是不是合适的人选?

他说,他要比较选择,过几天才有结果。有的人英文好,但组织能力不好。面试结束的时候,小乔又伸出了热情的手,说她喜欢这份工作,非常希望能够给她机会,她一定会是一个令他满意的职员。三天之后,小乔接到通知,说她随时都可以去上班。

小乔应聘成功主要在于对自己充满信心,面对难题,不卑不亢,沉着应对,终于取得老板的欣赏,获得了自己的职位。

丁扬失业后来到成都,仔细斟酌了一份个人简历,在简历的后面慎重地签署了日期。第二天早晨,丁扬起得很早,买了份当天的《成都商报》,仔细阅读上面的“招聘启事”。经过认真分析,他选中了一家合资玩具厂,作为“出师”的第一站。

当丁扬按照报纸上的地址找到这家厂子的办事处时,一位五十多岁的蔡先生热情地接待了他。蔡先生问他为什么来成都找工作,对企业管理有何认识和经验等问题,他都一一作答。蔡先生边听边微微点头,接下来便问他要求月薪是多少。他回答:“2000元。”蔡先生一听,马上问他什么时候能够上班,丁扬告诉他现在就可以。形势发展到这地步,丁扬猜想,大功应该已经告成。

谁知道,此时蔡先生又重新审视丁扬的那份“个人简历”突然他问丁扬:“有个问题我不明白,我们的招聘广告是今天早上才见报的,而你的简历的落款时间是昨天,难道你有先知吗?”本来这个问题是无关紧要的,完全可以实话实说。可是丁扬却随口慌称是笔误。很显然,对方对他的解释并不满意,只见对方起身做出一副送客的姿态,“那好吧,请你先回,如果录用,我们将有书面通知。”丁扬知道,眼看到手的工作落空了。

此后,无论环境和地位怎样变化,第一次面试的情景一地深深地印刻在丁扬的脑子里,不管是作人还是办事,仔细认真,实事求是,不说假话这些道理让他终身难忘。

以上这两个人的例子说明要找好工作,就要巧妙应对老板的刁难。正确的策略应该是:首先是自信,不卑不亢;其次是诚实,不要耍小花招。

119、良心让自己去负责任

办任何事都要对得起自己的良心,别到了一定的地位就把自己的老本忘了。

强高考落榜后就随本家哥去沿海的一个港口城市打工。那城市很美,本家哥说,不赖吧?强说,不赖。本家哥说,不赖是不赖,可总归不是自个儿的家,人家瞧不起咱。强说,自个儿瞧得起自个儿就行。

强和本家哥在码头的一个仓库给人家缝补篷布。强很能干,做的活儿精细,看到丢弃的线头碎布也拾起来,留作备用。

一夜暴风雨骤起,强从床上爬起来,冲到雨帘中。在露天仓垛里,强察看了一垛又一垛,加固被掀动的篷布。待老板驾车过来,他已成了个水人儿。老板见所储物资丝毫未损,当场要给他加薪,他就说不用,那是他该做的。

老板见他如此诚实,就想把另一个公司交给他,让他当经理。强说,我不行,让文化高的人干吧。老板说我看你比文化高的人责任感强!

于是强就当了经理。

公司刚开张,需要招聘几个大专以上文化程度的年轻人当业务员,就在报纸上做了广告。本家哥闻讯跑来,说给弄个美差干干。强说,你不行。本家哥说,看大门也不行吗?强说,不行,你不会把这里当成自个儿的家。本家哥脸涨得紫红,骂他真没良心。强说,把自个儿的事干好才算有良心。公司进了几个有文凭的年轻人,业务红红火火地开展起来。过了些日子,那几个受过高等教育的年轻人知道了他的底细,私下里议论说,就凭我们的学历,怎能窝在他手下?强知道了说,我们既然在一块儿共事,就把事办好吧。

外商听说强所在的这个公司很有发展前途,想洽谈一项合作项目。强的助手说,这可是条大鱼哪,咱得好好接待。

外商来了,是位外籍华人,还带着翻译、秘书一行。

强用英语问,先生,会说汉语吗?

那外商一楞,说,会的。

强就说,我们用母语谈好吗?

外商说了一声“哦,OK”。

谈完了,强说,我们共进晚餐怎么样?外商迟疑地点了点头。晚餐很简单,但有特色。所有的盘子都尽了,只剩下两个小笼包子。强对服务小姐说,请把这两个包子装进食品袋里,我带走。

虽说这话很自然,他的助手却紧张起来,不住地看那外商。那外商站起,抓住强的手紧紧握着,说:“OK,明天我们就签合同!”

事成之后,老板设宴款待外商,强和他的助手都去了。

席间,外商轻声问强,你受过什么教育?为什么能做的这么好?

强说,我家很穷,父母不识字。可他们对我的教育是从一粒米、一根线开始的。后来我父亲去世,母亲辛辛苦苦地供我上学。她说俺不指望你高人一等,你能做好你自个儿的事就中……

这时在一旁的老板端起一杯酒说,我提议敬她老人家一杯——你受过人生最好的教育——请把母亲接来吧!

120、决不轻言放弃

要把自己的事情办好,不能轻言放弃,放弃只能意味着没有成功。

布拉德·哈维尔和约翰·弗莱厄蒂都在坐落于佛罗里达州的救援站工作。现在是工间休息时间,他们正在谈论以前经历的事情。弗莱厄蒂说那是1987年,有一辆18个轮子的大卡车,载着司机与他的妻子及两个孩子,冲过铁道护栏,翻着跟斗扎进了水渠。由于水面浮满了泥浆和汽油,所以救援队想用水压分割器,即俗称的“生命之钳”把驾驶室弄开。然而,他们无法在泥中用力,油泵锯也不能在水下使用。等拖曳车把卡车从水渠中吊出来时,他们才见到了这家人。但已经太迟了。

哈维尔想起的是1989年翻倒在佛罗里达南部大沼泽路上的一辆车。当时,那个十几岁的小司机被卡在破车中,破碎的车顶把他的头压在他两腿间的一堆碎玻璃上,那孩子在痛苦中呻吟。哈维尔所属的救援队用“生命之钳”三下五除二就打开了车门,然而马上又束手无策了,因为下一步必须避开一只苏打罐。虽然孩子最终得救了,但对哈维尔来说,这是令人沮丧的45分钟。

“一定会有更好的方法。”弗莱厄蒂说。他向哈维尔描述一种理想的工具,他想象这种工具可以穿过残骸切割,而不是撬开残骸,工具很轻,但很结实,足以在狭小的空间里施展,而且不用汽油或电力。

“你觉得会有人弄出类似这样的工具吗?”哈维尔问弗莱厄蒂。“我可能自己会做。”哈维尔见朋友很认真,就说:“我会帮助你的。”

这次偶然的谈话使他们开始了梦的追寻,他们和弗莱厄蒂的朋友弗雷德·汉普顿一起工作起来。弗雷德发明了一种有往复式刀身的手提式短锯,这种锯能靠救火车压缩空气提供动力,因此能在水下使用。同时,由于刀身运动幅度很小,所以能紧贴遇难者身体切割。然后他们开始打造样品,并为刀身的强度测试合金。每次打造出来的刀片看来都很有希望,但实际使用却不行,因为刀身必须经得住每分钟2.2万次的震动,而他们所有的试验品在切割挡风玻璃时,不是被卡住就是胶着不动。

失败一个接着一个,他们花光了积蓄,但没有人提到放弃他们的计划。1994年,他们终于找到了一种有希望的混合钢锯。他们把超硬的锯齿固定在一根较软的减热刀身上,这样锯塑料和钢的时候就不会卡住了。这种锯刀不可思议的锋利,他们将它命名为截钢剑,即亚瑟王的神剑。

不久,哈维尔被叫到一个撞车现场,一个十几岁的女孩被困在一辆扭曲了的运输车中,哈维尔匍匐在地,把一只戴着手套的拳头挤进了缠绕着的金属堆中,为他的救援工具探查路径。他截钢剑,刀头吱吱咕咕叫着,刀身紧贴着女孩的脖子切入了扭曲的金属堆。几分钟后,女孩得救了。

排险救援实业公司目前已向救援站和军队出售了1000多套截钢剑,使弗莱厄蒂的梦想成真。永不放弃,锲而不舍的人才能制造出亚瑟王神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