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精明人办事的135个小技巧
26190700000027

第27章

95、找准自己的位置

认识自己很重要,不管是在平淡的工作中,还是在有职有地位的岗位上,我们都离不开“认真”二字,成大事者,都是从点点滴滴的事情做起,从自己的小位置上耕耘收获以达完善,才到最后自己撑起一片蓝天。

无论你是干什么的,是看大门、搞收发,还是做中层管理工作,不论职位高与低、轻与重,你成功的关键就是找准自己的位置,所言所行与自己的位置相符相宜,并且让你的领导知道你、肯定你和认可你。

在一个单位或部门里工作,要找准自己的位置,就要根据职位的轻重采取不同的处世方式。职位重要,一般说明你已得到了领导的器重,可以尽可能地在主管领导所辖范围内施展才干。如果职位较轻,则说明你尚未被领导重用,一言一行还须谨慎从事,一方面要尽力表现自己;另一方面要学会悠着点儿,别表现得过头而成为“出头的椽子”,那样可能会引来嫉妒和反感,使自己陷进人际关系的危机之中。

那么,究竟怎样做才算找准了自己的位置呢?至少应该把握住以下两点:

(1)让领导知道你工作很称职。单位里的主管领导是否知道你干什么工作、并对你有较高的评价?大多数人都认为,领导眼睛是亮的,如果表现好,工作好,迟早会传到当官耳中的。可惜,实际情形往往不是这样,很可能你工作相当出色,可当官的根本不知道,这也是常有的事。

在这方面处理得当的人总是设法使自己很称职,设法让别人看到自己的工作,得到一个工作干得好的名声。上级领导往往把这样的人看作是崭露头角的优秀人才和单位里的能人。

(2)千万不可“才高震主”。你是否对你的顶头上司构成威胁?如某个秘书或办事员年轻聪明,能言善辩,在众人之中脱颖而出。他很有能力,工作起来似乎永不疲倦,可是,最后他发现自己所有的努力都遭到顶头上司的阻挠、破坏和打击。

你的领导因为受到了你的才华的威胁,所以总是和你找别扭、不合作。在这种情况下,本应使你显现出自己价值的那些特性反而有可能对你不利。你越能干、越出色,你的领导就越会觉得是一种威胁,也就越发使你无法得到较快的提升。

96、把上级的批评当成馈赠

把上级的批评当作是馈赠,前面就是一片艳阳天。

日本大企业家福富年轻时做服务生,常常受到老板的训斥甚至责骂。但他总是力求从挨训中学会一点东西,知道一些事情。每次一遇到老板,福富决不像老鼠见了猫一样逃走,他会立即躬身向老板行礼打招呼,并谦恭地问道;“我难免有不周到的地方,请多指教!”这时,碍于情面,老板必定要以长者的风度,指出他许多需要留神和注意的地方。他在洗耳恭听以后,马上按老板的吩咐,改正自己的缺点。

福富认为当老板视察工作的时候,既是检查自己的时候,也是借机请教的有利时机,一则可以表现自己的好学,二来也是一种自我推销。果然,老板对福富的印象就要比其他员工鲜明和深刻,老板每次见到他都直呼其名,显出了对其他员工没有的亲切。

两年后,有一天老板对福富说:“我看你工作勤勉,勤奋好学,又很会听取别人的意见,从明天起,你就是我的部门经理了。”就这样,年仅19岁的福富一步登天成了经理。被领导指责和训斥,其实是在接受一种方式上颇为特别一点的教育。对于老板的教诲,福富始终念念不忘,在一定程度上,正是老板指引他走上成功之路的。

能经得起训斥,不是一件简单的事。首先要在态度上极为谦诚才行。在被指责或者训诲时,不但要专心倾听,听完了后,还要以心悦诚服的口吻说:“我明白了,马上按你的指教去做。”

倘若你脸皮太薄,又极好面子,遇到老板便显出紧张不安,甚至不满的脸色,对方会以为你故意和他顶撞,那样问题就会复杂化。当你静静地接受批评和训诫,并保持彬彬有礼的样子,显示出亲近和尊敬,无疑会给上级一个良好的印象,这对和上级密切关系,有百利而无一害。

如果你因为在公众的场合受到了上级的训斥,感到非常没面子,有损于自我的尊严,于是怨恨上级,那就大可不必了。你应该换一个角度来思考这个问题,上级是在以一种特殊的方式教导你,栽培你,让你走好“路”。上级训斥你,开导你,是对你充满着期待,没有出息的人,往往是被上级忽视和爱理不理的人。

有的时候,上级批评你,是看得起你的一个表示。你的工作中有什么失误,或自身存在缺点,上级对此熟视无睹,这说明上级对你不够重视。无论是公开场合,还是单独交谈,上级指出你的不足和缺点,是认为你是一个可造之才,所以才及时纠正你的缺点。面对这种批评,尤其是年轻人,常常产生错误的想法,认为上级偏心,只看到你的缺点,看不到你的优点,这样不仅辜负了上级的一片良苦用心,也不利于自己的成长。实际上,你的成功和优点,他心里非常清楚,为了使你更出色,或为了避免你产生骄傲情绪,才这样鞭策你。因此,面对这样的批评,你应该及时向上级汇报自己的学习和工作体会,求上级指点迷津,以取得他的信任和厚爱。

97、学会倾听

倾听的好处是能将事情做好不用多费口舌。

我们若想将自己的意念,传达给对方,并使其欣然接受,首先必然敞开胸怀,倾听对方的肺腑之言,了解彼此的需求,然后积极地表示关心对方,争取对方的好感,所谓“攻心为上”,对方必定会心悦诚服。

有位汽车业的掮客,根据多年的工作经验,观察推销的成功率是“滔滔不绝,卖瓜且自夸者三;沉默寡言,虚心求教者八”。他指出许多业务员,凭藉三寸不烂之舌,想从正面说服顾客,其成功率仅三成而已。至于那些能够控制自己的谈话时间,耐心地聆听顾客的批评或建议,然后谦逊有礼地提出改进之道者,必能赢得顾客的好感,其成交的比例,也就高达80%以上了。

某大企业的负责人,曾经邀请10位该年度招揽寿险成绩最佳的业务员召开座谈会,请他们将自己的心得传授给新职员。令人惊讶的是,10位成功的业务员,竟然都属于木讷型。由这些实例,我们可以发现,一般人对不善辞令者,较不会产生警戒心;同时常会不自觉地向对方吐露自己的心声,以致说服者反而成为忠实的听众。此种举动,自然会使我们愿意接受对方的指示,掏腰包购买他所推销的产品了。

著名的女性精神分析医生莱希曼曾经表示,在心理治疗的过程中,倾听病人谈话是极重要的一环。医生可以藉此掌握病人的心理动态,双方产生“理解与共鸣”,成为诊治的第一个阶段。但是,在倾听的同时,绝不可像个木头人般,任凭对方唠叨。否则对方必定会意兴索然,而产生不满。如果想提高对方谈话的兴致,使其自动开启心扉,就必须输送“我正在洗耳恭听”的信号,以点头表示同意,上身前倾做出关怀状,表情亲切,微笑着安慰对方……同时,用诚挚的语气说话。如:

“唔!是的!”“我非常了解你的感受……”“你的意见很宝贵!……”这样,将使对方产生受重视的喜悦。

对待那些企图通过做作的神态或言词,来掩饰警戒心的人,必须更有耐心地善加抚慰,使他逐渐放松情绪,愿意和你合作。

有时候,你实在无法苟同对方的谬论却必须暂且表示赞同。然后再伺机开导他,诱引他突破自我的壁垒和你打成一片,这样总比双方各执已见、僵持不下要有意义得多。

98、放弃也是一种选择

放弃有时会是一种很不错的选择。

G君经过考试,进入一家规模颇大的民营公司做事。他是个聪慧又肯学习的年轻人,因此不到两个月,就率先被调升了薪水。但不到半年,G君便辞职了。

G君的主管是个快五十岁的中年人,待人谦虚有礼,对G君也颇欣赏。有一天,主管提了一个构想,要大家去执行,G君仔细研究这个构想,分析了其中的许多不可行因素,并向主管提出报告,主管无话可说,但却坚持执行他的构想。主管说,别的部门也支持他的构想。

结果一如G君所预料,主管的构想失败了。G君终于知道为何这家公司有一股“暮气”,不趁早离开怎么可以呢?

G君主管的坚持己见有两种可能的原因:

一、怕G君的锋芒压盖过他。G君不到两个月就被加薪,虽然加薪的决定是由他主管的考核,按理是主管给了G君一个人情,但面对一个“强大”的手下,当主管的多少会感受到压力;虽不致于被换下来,但如G君太过耀眼,就意味着主管没有比手下更耀眼的能力,因此故意压制手下的“威风”。

二、G君所处的公司是个有“暮气”的公司,他的主管又是近五十岁的人,从这两个特点我们可以判断以下可能的事实:G君的主管是个平庸的主管,因为民营公司的基层主管一向普遍年轻偏低,近五十岁的人,多半已是一级主管以上了,可见G君的主管也是靠年龄才勉强有这职位的。换句话说,他当主管是因为年龄,而不是因为能力。没有能力的人自然对会手下“戒慎恐惧”,一方面以压制的手段来挫挫手下的锐气,一方面也积极提出方案、计划,以证明自己的能力——虽然这些方案、计划都很烂。至于其他部门主管对G君主管的“支持”,这说明了,不是这些其他部门的主管一样眼光有问题,就是反正事不关己,与其反对讨人厌,不如“支持”少是非,若计划成功,自己也可沾光,计划如果失败,则“他家的事”与己无干。而不论是哪一个可能,都说明了这家公司正处于腐烂中。

或许G君的辞职是正确的选择吧!因为一个单位一旦出现“暮气”,日子也就不多了,除非有彻头彻尾的改变。然而这又谈何容易?这也就是不断地有企业倾颓,不断地有新企业崛起的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