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精明人办事的135个小技巧
26190700000013

第13章

43、善于经营时间

一寸光阴一寸金,寸金难买寸光阴;浪费时间就浪费生命。

时间是要经营的,就像对待一项事业那样来经营,每个人每天都只有24小时,如果我们把10个小时用来睡觉,4个小时用来吃饭,5个小时用来娱乐,还有5个小时用于行走、整理自己、闲聊闲逛等等,于是24小时一样不够用。但这样的人生有什么意义呢?同样的24小时,你应该安排出工作、学习、娱乐、休息的时间,当然并没有一个固定的模式说你每天需要用于工作的几小时、睡觉的几小时,但至少你的时间表上应该兼顾学习和休息,因为有了学习和工作,你才能感觉到每天的进步,这才是掌握时间的真谛。

要想真正的掌握时间,你至少应该做到以下几点:

1.事先审慎地制定工作进度表。养成“凡事预则立”的习惯。不要把你的进度订得过于紧迫,最好是留点时间用来应付无可避免的干扰——有些意外的干扰的确可以让你得到解决问题所需要的资讯。如果你能制定一个高明的工作进度表,你一定能在限期之内拥有充分的时间,完成交付的工作,并且在尽到职责的同时,兼顾效率、经济与和谐。有期限才有紧迫感,也才能珍惜时间。设定期限,是时间管理的重要标志。

2.把时间分成一段一段来利用。有时候我们感到大块大块的时间不好找,所以干什么事情总觉得时间不够,比如上班族想要学习,却总是认为每天上班8小时,还得加班,哪里还有什么时间,可是如果你能利用一些工作、生活中的间隙,就能收获额外的时间了。

比如小王每天早晨与妻子一起上班,但他的动作总是比妻子快,这样每天他就要坐在车里等妻子15分钟左右,小王是一个珍惜时间的人,当他发现每天都有这样一小段时间可以利用的时候,他就放一本英语书在车上,每天看几个单词,学几页英语。这样坚持下来,虽然看不出每天有多大的收获,可是后来小王报考研究生的时候,他才发现英语的学习变得很简单,原来每天仅15分钟的积累已经显出成效来了。小王等于没有花多余的时间在英语学习上,但他已经赢得了整个英语学习。这是他“赢”来的时间。宋代文学家欧阳修曾说:“余平生所做文章,多在三上:马上、枕上、厕上。”三国时董遇读书的方法是“三余”:“冬者岁之余;夜者日之余;阴雨者晴之余。”并认为“三余广学,百战雄才”。即要充分利用寒冬、深夜和雨天,别人歇手之时发奋苦学。而鲁迅先生,则“把别人用来喝咖啡的时间都用在了写作上”。看来,零碎的时间实在可以成就大事业。

3.善于一心二用。这是说在一些情况下,我们完全可以同时干两件事情。比如上下班的途中,坐在公共汽车上,随身携带一本书,或是听听广播、英语磁带,这样当汽车行驶过程中,你也没有浪费坐车的时间,如此坚持下来,你的收获也是很可观的。现在北京、上海、深圳这些大城市的上班族们都已经将此法开展起来了,而且反映很不错,这是你争取时间的又一个高招。

4.始终做最重要的事情。时间管理的精髓即在于:分清轻重缓急,设定优先顺序。成功人士都是以分清主次的办法来统筹时间,把时间用在最有“生产力”的地方。巴莱托定律告诉我们:应该用80%的时间做能带来最高回报的事情,而用20%的时间做其他事情。

舒伯坦钢铁公司是一家小有名气的公司,但其经营者查理斯先生最近遇到了一些经营上的难题,他的公司业务进展缓慢。正当他愁眉不展的时候,他请来著名的效率专家艾维·利帮助他克服困难。

一开始的时候,查理斯并不完全相信利能帮助他渡过难关,因为他对于效率的理解并不太深。艾维·利在察看了他的公司以后,给他出了一个主意,利说:

“请你每天晚上写下你认为明天应该做的最重要的6件事,并且按照它们的重要程度,从最最重要的开始依次排列,并编上序号。第二天早上一上班,你就拿出这张纸条,只看第一条,后面的全部都遮挡起来,然后就马上开始做第一件事,这时候无论遇到别的什么事情打岔都不去管,一直到把这第一件事情做完为止。接着你就看纸条上写的第二件事,同样全力以赴的把第二件事情完成。以此类推,一直到你把纸条上写的6件事情完成为止。如果你这一天只做完了5件事,那也没有关系,因为你一直都在做最重要的事情。”

“如果你感到这个方法很有效,就让你的每一个员工也这样做。

“半年之后,你可以按照你认为值得的价钱给我寄一张支票。”

半年过去了,艾维·利收到了查理斯寄给他的一张200万美元的支票,因为查理斯利用他教授的方法,大大的提高了公司的效率,也就为公司赢得了时间,这样做的结果就是使舒伯坦钢铁公司变得更具竞争力了。查理斯因此渡过了经营上的难关。

雷锋同志曾说:“时间就像海绵,是靠‘挤’出来的。”这句话针对的就是那些总是抱怨没有时间的人。可以说,只要你用心,你就会发现,你完全可以再得到一些富裕的时间。

44、合理花钱

越是富有的人,办事时越不会铺张浪费,挥金如土;而不富有的人,则往往喜欢打肿脸充胖子,摆阔气,说什么以“钱”开道好办事。

有些人办事,认为用“钱”开道,才能把事情办得又快又好又圆满,当然,在有些地方有些道理,但是在办事时也要懂得节俭,做到用最少的钱办最好最多的事。

一个人怎样使用钱是监测他的办事效率高低的好方法之一。在实际生活中,在很大程度上,金钱是获得感官快乐和物质享受甚至社会地位的手段,利用金钱也是人们常用的一种办事妙策。人性中的一些最优秀的品质是与正确使用金钱密切相关的,比如慷慨、公平和自我牺牲等等。亨利·泰勒在他的《生活备忘录》一书中谈到:“在赚钱、储蓄、花销、送礼、受礼、借进、借出和馈赠等方面,正确的行为原则和方法几乎为一个人的完美无缺做出了论证。”

越是富有的人,在办事上越不会铺张浪费,挥金如土;而那些喜欢打肿脸充胖子,摆阔气的人,往往并非真正富有。事实上,越是有钱的人,往往不在乎使用廉价商品;而没有钱的人,却认为使用廉价物品会降低他们的身份。

在我们的生活中,“浪费”两个字不知使人们失去了多少快乐和幸福。浪费的原因不外乎三种:一是对于任何物品都想讲究时髦,比如服饰、日用品、饮食都要最好的、最流行的。总之,生活得愈阔气愈好。二是不善于自我克制,不管有没有用,想到什么就去买什么。三是有了各种各样的嗜好,又缺乏戒除这些嗜好的意志。总结起来就是一个问题,他们从来没有考虑过要修养自己的性格,克制自己的欲望。造成现在社会上事事追求浮华的最大原因就是人们习惯于随心所欲、任性为之的做法。

我们每个人都应该量入为出,按照自己的收入过日子。挥霍浪费的人贪图一时的安逸享乐,花天酒地,不得不透支存款、提前支工资,拆东墙补西墙,寅吃卯粮,结果必然是债台高筑,不得翻身,严重影响自己的行动自由和人格独立。

有一个古代的故事,讲的是一个地主的儿子,喜欢吃包子。但他从来只吃包子里的肉馅儿,把包子皮顺手就扔掉了。住在他们家隔壁的是一个穷苦的老太婆,她看到地主的儿子如此浪费,感到十分心疼。于是她把被扔掉的包子皮都捡起来,收藏在一处。几年过后,老地主死了,地主的儿子没有任何本事,坐吃山空,很快把家产花光了,最后沦落到以乞讨为生的地步。有一天,他来到了从前的穷老太婆的家门口乞讨,老太婆给他端出了一盘白乎乎的东西,他吃过以后,连说好吃,忙问是什么东西。老太婆说:“这就是你当年扔掉的包子皮晒成干做的啊。”地主的儿子听了以后,惭愧不已。

我们从这个故事中能读出一些啼笑皆非的东西,希望我们都不要做这个地主的儿子,否则真有一天当我们的奢侈浪费遭到惩罚的时候,就只有我们自己来承担这个恶果了。节俭既不需要超人的勇气也不需要卓越的美德,而只需要一般的力量和普通人的能力。实际上,节俭只不过是秩序原则在日常事务管理中的应用:它意味着统筹安排、合乎规则、精打细算和避免浪费。

所以,现在就开始节俭吧!少买几件漂亮衣服、住便宜些的房子、开一辆大众型的汽车、少去几次酒吧、抛开那些高档的化妆品,这样就可以换来银行里更多的生活积蓄。用这笔积蓄干什么不好呢?当你的生计无需仰赖日复一日的努力时,你会更有创造力。未雨绸缪的做法,使你大可以随心所欲,做你想做的任何事。比如投资一项你早就看好的项目,去一个你一心向往的胜地,或者在你最想花钱的事情上自我满足一把。

当然,节俭不等于吝啬。然而,即便是一个生性吝啬的人,他的前途也仍然大有希望,但如果是一个挥金如土、毫不珍惜财物的人,他的一生可能将因此而断送。不少人尽管以前也曾经刻苦努力的做过许多事情,但至今仍然是一穷二白,主要原因就在于他们没有节俭的好习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