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保健养生健康红宝书——中医语录
26190300000011

第11章 食疗——药食同源,食物归经(4)

二是根据中医辨证论治原则,以证型来考虑病人的禁忌。凡表现热症病人,如阴虚内热、痰火内盛或津液耗伤者,忌食姜、椒、羊肉之温燥产热食物;凡外感未愈,或在喉疾、眼疾、皮肤病之后,应忌食芥末、蒜、蟹、鸡蛋等发风动气食品;凡属湿热内盛之人,当忌食麦芽糖、猪肉、酪乳、米酒等助湿生热的饮食;凡中焦脾胃虚寒、大病、产后者,应忌寒凉之饮食,如西瓜、李子、田螺、蟹、蚌等;凡各种失血、痔疮、孕妇者,应忌食慈姑、胡椒等推动血流之饮食;妊娠期禁服强烈的袪淤血、有毒、催吐、辛热及刺激蠕动的食品。

用药的饮食禁忌

俗话说“服药不忌嘴,医师跑断腿”,患者在服药期间,需讲究饮食。病人在看中医后应问医生:“吃东西应该注意些什么?”,“服中药时,有什么东西不可以吃?”在服用某些药物期间不能吃某些食物,否则就会影响药物的疗效,这就是饮食禁忌,即通常所说的“忌口”。为了得到最好的治疗效果,应该注意如下饮食禁忌。

一是在服用含有地黄、何首乌的药物时,忌食葱、蒜、萝卜。服用薄荷时,不应吃鳖肉。服用茯苓时,食物里不能放醋。吃鳖甲时,不要配苋菜。服用泻下剂,如大承气汤、麻仁丸时,不宜过早食用油腻及不易消化的食物。服用驱虫药时,也应忌吃油腻食物,并以空腹服药为宜。

二是在患病服药期间,凡是属于生冷、黏腻等不易消化的食物,或有特殊刺激性的食物,都应避免食用。有咳嗽症状的病人,饮食不能过甜、过咸、过于油腻,也不要吃辣椒,同时要戒烟、戒酒,以助早日痊愈。

怀孕的饮食禁忌

某些药物具有损害胎元以致堕胎的副作用,所以应该作为妊娠禁忌的药物。根据药物对于胎元损害程度的不同,一般分为两大类。

一是禁用的大多是毒性较强,或药性猛烈的药物,如巴豆、牵牛、大戟、斑蝥、商陆、麝香、三棱、莪术、水蛭、虻虫等。

二是慎用的包括通经去淤、行气破滞,以及辛热等药物,如桃仁、红花、大黄、枳实、附子、干姜、肉桂等。

凡禁用的药物,绝对不能使用;慎用的药物,则可根据孕妇患病的情况,斟情使用。但没有特殊必要时,应尽量避免,以防发生事故。

食时的禁忌

食时就是指食用食物的时间禁忌,也就是什么时间不宜吃什么,什么时间吃什么好。主要指下列情况。

一是季节食忌。在中国被奉为医圣的汉代名医张仲景在他的养生名著《金匮要略》中说:“春不食肝,夏不食心,秋不食肺,冬不食肾,四季不食脾。”这就是中国古人所称的吃饭四大禁忌:春肝、夏心、秋肺、冬肾,这也是中国宫廷饮食的禁忌依据。

春天为什么不能吃肝?俗话说,吃什么,补什么。春天的时候,肝气很旺,脾气较虚弱,如果春天吃肝,岂不是肝气更旺,脾气更弱?春、夏、秋、冬四季的禁忌,就是这个道理。懂得进食禁忌的人,把四季分出四味:春多酸,夏多苦,秋多辛,冬多咸,调以滑甘。这是说,不同的季节,要吃不同的食物。

二是昼夜食忌。白天的饮食忌不能满足生理需要,晚上的饮食忌生理超标。晚餐不宜多饮酒,饮酒会加速血液循环,易使人兴奋,影响睡眠。晚上经常饮酒,还会使血糖水平下降,引发“神经性血糖症”。晚餐忌饮食过饱或暴食,以免使胃机械性扩大,导致消化不良及胃疼等现象。如果晚餐后不久就上床睡觉,不但会因胃肠的紧张蠕动而难以入睡,还会影响大脑休息。

三是三餐食忌。早餐禁食所有糕点、成品饮料、熟制品、半成品、餐馆食堂的饭菜和忌用所有的塑料、化纤制品,也不宜全吃干食和只吃鸡蛋。午餐忌吃得太辣,忌饮酒,忌简单应付了事。晚餐忌过迟,忌进食过多,忌进食大量蛋、肉、鱼等厚味,忌大量饮酒等。

四是餐前、餐中、餐后禁忌。饭前饭后忌饮水,忌吃冷饮。吃饭时不宜吸烟。饭后不宜马上睡觉,不宜立即干活,不宜饮茶,不宜马上吃水果。

食量的禁忌

俗话说:“早吃好,午吃饱,晚吃少”,一日三餐的饮食量都要有所讲究。饮食过量和营养过剩会增加体内各脏器的负担并导致畸形发展。长期食量过多,会使人体内甲状旁腺激素增多,导致骨骼过量脱钙,发生骨质疏松。

食质的禁忌

有些食物经过一段时间就会变质,有的食物本身含有对人体有害的物质,对于这些食物一定不要食用,否则会对身体造成危害。经常食用隔夜米饭,容易损伤胃气。身体健壮的人感觉尚不明显,病人、脾胃虚弱的人还是不吃为好。炒饭干硬而难以消化,体弱或脾胃虚弱者不宜食用。莜麦面不可多食,会使人脱发。水果落地,经过24小时,并有虫、蚁咬食过,不能食用。乌梅多食会损人牙齿。李子不可多食,会使人腹胀。山楂,空腹食用伤人脾胃,平时脾胃虚弱的人不宜过多食用。桔、柚多食可使人口中味觉下降。樱桃、杏多食会出现筋软乏力。梨多食会使人脾胃虚寒,易容易引起便稀,孕、产妇不可多食。生枣多食会使人腹胀,有损牙齿,不能与葱、鱼同食。盐多食血滞,面色缺少光泽,伤人肺,损伤津液而口渴,加重水肿病症。死鱼目闭合的不可食用。兔肉经常食用会损人血脉,伤元气,损阳事。虚痨病人不宜食用。香菜经常多食,会损人精神,使人忘事,加重腋臭。大蒜经常多食可生痰,动火,散气耗血,损目昏神,忌与蜜同食。

【贴心提示】

人的体质有强、弱、盛、衰之分,病有虚、实、寒、热之别,不管您日常选择什么膳食,只要适合您的体质和病情就是最好的膳食。

【语录链接】

病人不忌嘴,跑断医生腿。

——医学谚语。

不知食宜者,不足以存生。

——孙思邈。

所食之物,有与病相宜,有与身为害。若得宜则益体,害则成疾。

——《金匮要略》

饮食,以养生,而不知物性有相宜相忌,纵然杂进,轻则五内不和,重则立兴祸患。

——《饮食须知》

11.药在食中,食到病除

——医学谚语

中医历来认为药食同源,我国最早的药学专着《神农本草》中列为上品的药大部分是日常食物。食品与药品之间没有绝然的界限,只是一般称为食品的性味偏于平和,比如大米、小麦、红枣、山药、干姜、茴香、花椒、木耳、杏仁、百合、核桃、莲子、蜂蜜、香油、西瓜、大蒜等,都是我们常吃的食品,又都是常用的中药。

食疗,或者叫食品疗法,愈来愈引起人们的兴趣。食品,可以提供人们必需的各种营养成分,强身防病;在已患疾病后,又有可能配合治疗;疾病治愈后,又有协助康复的作用。注意饮食,对健康有益,对防病、康复也有益。

药食同源

《黄帝内经》上说:“五谷为养,五果为助。”实际上我们平常的膳食多数都有药的功效。比如大家都很熟悉的红糖姜汤可以解表散寒,治风寒感冒初起;薏米粥可以清热健脾,祛除面部黄褐斑;西瓜可以解暑止渴,被称为天然白虎汤;木耳可以解毒清热,清除体内粉尘垃圾。还有茴香可以温胃散寒,百合可以宣肺止咳等。在不同的时令,针对不同的体质体态,吃不同的食品,可以起到防病、祛病的作用。

所谓药食同源,大致包含有两个方面的意义。一是食品本身可以属于药物的一部分。比如最早的中药书《神农本草》到明代的《本草纲目》,都把食品包含在药物书中,在中医书籍中,也有食疗和药膳方。但是,食品和药品毕竟不同,食品虽有一定的治疗作用,但其治疗功能有限,往往只能起辅助作用。药品可以治病,但不能长期应用,而食品则可以经常食用。此外,药品总有不良反应,食品则与之不同。食品和中药一样,也有四气、五味的不同,也可以按照寒热温凉的不同,辨证食用。人们都知道梨可以止咳,常有感冒咳嗽的患者,自己购梨食用,或者将梨和冰糖炖服,可以止咳化痰。其实这个方法只对风热感冒有用;因受寒而引起的感冒,服了不会有效,有时反而拖延感冒咳嗽的时日。因此,要运用食疗、药膳,也要知道一些中医理论,知道一些中药的药性理论。药食同源,也同源于这个中医药理。

食疗基本原则

食疗有一些基本原则,首先,饮食的量要有节制,对某一种食品也不能偏爱偏食,食品中的四气五味最好能比较调和。其次,针对不同的体质实施食疗。作为一般的食品,当然一般人都可食用,但是作为一种食疗,就需要根据不同的体质有选择地食用,有的食品可以吃,有的食品则不太相宜。比如胃口不太好的人通常就适宜吃些芳香的、帮助消化的食品,而不宜吃太甜、太油腻,以及茶、酒之类。

一般来说,饮食讲究色、香、味,从现代化生活基础条件来看,特别是从科学养生的视角来认识食疗问题,还应该加一个“平”字,也就是说,人体可以通过食疗,达到阴阳、气血处于相对性的平衡状态。因此,饮食应该讲究色、香、味、平。

食养基本原则

安身之本,必资于食,不知食宜者,必有秧祸。我国古代养生家十分重视食养,在一系列养生专著中,所陈食养原则,主要的有以下八项,通称为食养八原则。

(1)饮食有节,忌暴饮暴食。

(2)食宜清淡,忌膏粱厚味。

(3)不可偏嗜,多食五谷杂粮。

(4)不勉强进食,不渴强饮则胃胀,不饥强食则脾劳。

(5)怒后勿进食,古人常说食后不怒,怒后不食。

(6)饮食不可过冷过热,过冷伤胃气,过热灼内膜。

(7)食后不要做剧烈运动。

(8)注意食后养生。

食后基本原则

(1)食毕漱口。

(2)食后叩齿,津令满口。

(3)食后环脐摩腹36次。

(4)食后小行漫步。

(5)食后远视3分种。

四季养胃方

立春、立夏、立秋、立冬四个节气很重要,在这四个节气的当天或前一天、后一天,这三天时间里服食些有关的果品、食品、药类对养胃和中大有益处。如立春时,吃点豆芽;立夏时,可吃点杏仁、苏子、茅草根;立秋时,可吃点枸杞子、麦冬、生地;立冬时,可吃点人参、黄芪、大枣。根据每个人的体质,可煎服,可炒用或熬粥都可以。为便于记忆,组成如下歌诀。

立春豆芽炒,立夏杏苏草,立秋杞冬地,立冬参芪枣。

立春时吃什么好

每年2月4日前后,太阳到达黄经315°时,我国习惯作为春季的开始。黄河流域万物从冬眠中渐苏,人体春阳之气渐显。此时吃点豆芽、萝卜根、芹菜根之类的东西,对引发激惹中焦水谷之气有一定的促进作用。

雨水时如何食养

每年2月19日前后,太阳到达黄经330°时,开始雨量增多,按五行学说,春始属木,生木者必水也,故立春后继之雨水。但在我国北方,虽然雨水仍然较少,但地湿之气渐升。寅卯之时有浮霜、飘露,在这个时候有意识地食用银耳核桃粥,对润和脾胃大有益处。

寓药于膳,寓医于食

目前人们对于空气、水源、食物中农药化肥残毒等环境污染和其对健康的危害,有了比较清醒的认识和高度的警惕,全社会上下已经在下大力量整治。但往往忽略了一个更可怕的污染源,这就是药物。有人计算过,一个老病号一生吃的药几乎要以吨计。要知道,每一次服药都有无法排出的残毒和积累,更不要说现在动不动就静脉注射、点滴,药物直接进入血管,随血液送往和渗透全身。人体本身的解毒功能尽管很强,但长期如此大量地积聚,恐怕远毒于苹果皮上的残留农药。

【贴心提示】

在此需要提醒您的是,要尽量少用药物,尤其是化学合成类药物,能不用时最好不用。与此同时,还建议您多注意学习、收集一些食疗常识,寓药于膳,寓医于食,把健康和长寿留在身边。

【语录链接】

医食同源,药食归一。

——医学谚语。

夫为医者,当须先晓病源,知其所犯,以食治之,食疗不愈,然后命药。

——孙思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