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童书刨出来的文化遗产
26187300000002

第2章 可怕的习俗:把棺材吊在悬崖上

历史上的陵墓,大多是建在地下,像秦始皇的陵墓和西汉十一陵;也有建在地面上的建筑,像印度的泰姬陵和法国的先贤祠。而我国历史上有个民族有着这样一个可怕的习俗:把棺材放在高高的悬崖上。他们为什么要这样做呢?难道就不怕掉下来吗?

他们是什么人?

这些人叫做僰人(僰字的音同“博”),他们是中国历史上一个古老的民族,古代也被称为葛僚、仡佬,明代的时候被称为都掌蛮。公元前14世纪,僰人在现今四川的东南部定居,建立了古僰国。古僰国在四川、云南、贵州三省交汇的地方,那里地势非常险要。据说僰人的身材很矮小,在秦朝时就被当做奴隶贩卖,被迫做一些繁重的体力劳动。僰人还擅长制作工艺品,精通商品贸易,他们做的竹艺品甚至流传到了西藏和南亚印度地区。这些在悬崖上的墓群是僰人的遗迹,所以被叫做“僰人悬棺”。

僰人为什么把棺材吊在悬崖上?

关于僰人悬棺的原因,至今还是个千古之谜。不过有这样一个传说故事:很久以前,有位姓阿的老人去世了,风水先生告诉他的家人,把老人放在用整块的大木头做的棺材里,然后放在一个陡峭的悬崖上,他们家的子子孙孙必能大富大贵。后来,阿家果然发达了,成为僰人中最强的部族,直到明朝,阿家三兄妹在四川建武九丝城建立了国家。从此,僰人就学会了悬棺葬。

悬棺是啥样的?

僰人悬棺是目前国内保存数量最多、最集中的地方,置棺最高的能到100米。悬棺有三种:一种是木桩式,就是在峭壁上凿2~3个孔,楔入木桩来支撑着棺木;第二种是凿穴式,就是在悬崖上凿出一个洞来放棺木;第三种是利用岩壁间的天然洞穴、裂缝盛放棺木。棺木头大尾小,一般都是整块的木头,用子母扣和榫头固定。棺材里的尸体都用麻布裹着,随葬品放在脚下,有陶瓷器、木竹器、铁器和麻织品,其中麻织品最多,也有少量的丝织品。

僰人消失的秘密

早在唐代的时候,僰人就受到了非常不公平的待遇,而且他们一直都在反抗。明代从14世纪末到16世纪末,不到200年的时间里,朝廷对僰人进行了12次残酷的杀戮。在万历年间,僰人的势力不断地强大,和明朝的矛盾也就更深了。传说最后一次战争是在1573年的9月9日,这天是僰人一年一度的赛神节,明朝官兵对僰人进行了斩尽杀绝的围剿,从那以后,僰人就销声匿迹,神秘地消失了。

悬棺是如何吊上去的?

对于这个问题,一般有三种说法。一种是人工垒土造山,不过这可是个大工程,在那个人类稀少、非常落后的地区是不可能实现的;第二种说的是沿着悬崖修了一条路,但是在现场没有发现铺路打的桩孔,所以应该也不对;第三种是从山顶放绳子把棺材垂吊放在悬崖上,人们在岩壁上确实也发现了绳索的痕迹。现在,普遍认为第三种方法是可行的解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