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童书从远古走来的文明遗迹
26185900000004

第4章 这些像楔(xie)子的符号原来是文字呀!

现在我们已经了解了古埃及的象形文字。那么,古西亚文明是不是也有文字呢?当然有啦!古西亚不仅有文字,而且文字的形状还很特别呢!它们长得很像楔子,所以被叫做楔形文字。现在,咱们就去认识认识这些楔子形状的文字吧!

这个是什么文字呢?

很久以前,苏美尔人开创两河流域文明时,还发明了自己的文字。最初,他们的文字只是一些简单的图画符号,含义也较为直观。后来,苏美尔人想把生活中具体的事物形象用图形和符号记录下来,于是就用黏土做成泥板,将图画文字刻在上面,这样就做成了泥板文书。

之后,图画文字的含义越来越丰富了。比如,原来表示“口”的符号,也可以表示“说”;原来表示“足”的符号,也可以表示“站立”、“行走”。最有意思的是,聪明的苏美尔人还把两个不同的符号结合起来,用来表达一个新的意思。比如,将“眼”和“水”合起来,表示“哭”;将“天”和“水”放在一起,表示“雨”。

很多小朋友都在泥土上写过字,可是笔尖老是把泥土弄得不整齐。苏美尔人为了解决这个问题,特意将写字用的芦苇削成三角形,并用短的直线代替比较复杂的图画。这样,由横的、竖的、斜的符号刻出来的文字,看上去就跟楔子的形状差不多。由此,后世的人便称这种文字为“楔形文字”了。

会说话的文字走向世界

苏美尔人发明的楔形文字流入了世界各国,后来,楔形文字成为国际外交上的通用文字。不过,各个民族、国家仅仅是借用楔形文字来创立自己的语言,具体读法与原来的苏美尔语已经相差十万八千里了。

怎样使用这些文字?

楔形文字出现后,便被人们广泛地应用于社会生活中,并形成了一套体系完备的文字。它既可以表意、表音,又可以做偏旁部首。有时候,一个字符会有几个音节,一个音节能表达几个含义,也就是一音多义。那人们怎样才能知道每个音节表达的是什么意思呢?聪明的苏美尔人在符号前加上部首,不同部首的字符所代表的含义是各不相同的。所以,虽然简化后的楔形文字比较简单,但也不是短时间内就能掌握的,人们需要花很长时间来学习。

会使用这些文字的人被称为“书吏”,他们是教人们学习文字的老师。这些人得到普通民众的尊重与景仰,被尊称为“众神的书吏”。对了,苏美尔人对文字极其敬畏,认为文字可以改变自己的命运。相传,当时的苏美尔人都会佩戴刻有文字的护身符。

谁破解了这些文字?

从公元17世纪开始,人们就试图破译楔形文字,但一直没有太大的进展。直到公元1835年,楔形文字才得以“复活”。

英国有一个年轻的军官,名叫亨瑞·罗林森。虽然亨瑞·罗林森只是一位考古的业余爱好者,但他知识渊博,并热衷古典文化,而且熟知波斯语、梵语等语言。在波斯做外交官时,年仅25岁的他对贝希斯敦小镇附近的石刻极为着迷,那是一种刻在悬崖上的楔形文字。后来,他为石刻取名《贝希斯敦铭文》。

为了破解这些文字,亨瑞·罗林森花费了大量的时间,最终他成功了,专门解密两河流域文明的新学科——亚述学应运而生。

《贝希斯敦铭文》诞生于哪个王朝?

在波斯国王大流士一世在位期间,留下了一座大型浮雕作品——《贝希斯敦铭文》。这座巨大的浮雕,刻着头戴王冠、手执弓箭的大流士,他将篡位的高墨达踩在脚下,紧随他们身后的是弓箭手和长矛手。浮雕上威武的国王正在俯视被抓获的9个王,俘虏们脸上的表情异常痛苦。

浮雕的两旁及下方还刻有众多的铭文,内容大体是歌颂大流士一世的丰功伟绩。这些文字用了3种不同的楔形文字表达,即古波斯语、巴比伦语和埃兰语。

两河流域是指哪两条河?

这里的两河,不是中国的河流哦!两河流域,是指幼发拉底河和底格里斯河流域。在希腊文中,被译为“河间之地”。幼发拉底河,阿拉伯语译为“伯拉大河”,有2700公里长,流域面积大约444000平方公里,为西亚最大、最长的河流;底格里斯河,是西亚的第二大河流,有1840公里长,主要支流有大小扎布河、底亚拉河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