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童书从远古走来的文明遗迹
26185900000010

第10章 解救天下受苦之人的佛祖

很久很久以前,有一个善良的王子,他一心要解救天下受苦受难的人。为了让所有的人不再受苦,他离开了漂亮的王宫,告别了妻子、儿子,独自走入深山。后来,他终于成为万民敬仰的圣人,解救了无数的人。是谁这么伟大呢?他就是我们经常会在寺院或者庙宇里见到的佛祖——释迦牟尼。下面,咱们就一起看看佛祖的故事吧!

释迦牟尼来到人间

在一个美丽的夜晚,迦毗罗王国的净饭王和王后摩耶跟平常一样相拥而眠。这一晚,王后做了一个奇怪的梦,一位天王带她飞入巍峨的群山,然后将她放在一个晶莹剔透的湖面。等她沐浴之后,天王送给她一件满是金光的外衣,她十分喜欢这件衣服,高兴得不得了。这时,一只白象走了过来,她的右肋被象鼻碰了一下,白象即刻就消失不见了。这时,王后感到有一股气进入了自己的腹中,在她纳闷的时候,天空中走来无数的天神向她祝贺。

醒来之后,王后将此梦告诉了国王,国王马上请来解梦的术士们来解此梦。术士们听完王后的讲述后,都对国王说:“这是一件大大的喜事,王后会生下一位圣人,他不是统治天下的君主,就是人间至尊的导师,拥有拯救众生的能力。”

王子诞生了

十个月过去了,按照当地的习俗,王后准备回娘家生产。净饭王先将道路整修一番,然后依依不舍地送王后回家。经过蓝毗尼园时,王后看到这里的景色很迷人,便停下来欣赏美景。她走到一棵枝叶繁茂的大树下,正要举起右手抚摸下垂的枝叶时,王子从母亲的右肋降临到了人间。这就是佛祖释迦牟尼诞生的传说。据佛经上描述,王子刚生下来时,就能说话、行走,他向前走了7步,每走一步都有一朵莲花出现在脚下,他还宣称:“天上天下,唯我独尊。”就在这时,天空中传来美妙的仙乐,还下起好看的花雨,地上涌出一暖一凉两股泉水,香甜而清静,真是一片吉祥的预兆。得知王子诞生,净饭王非常开心,他给王子取名——乔达摩·悉达多。

四十九天的苦苦思索

在王子29岁的时候,他经过长时间的深思熟虑,做出了修行的决定。告别妻儿之后,王子走出了王宫。之后,王子先后从师阿罗逻·迦罗摩和和优陀罗·罗摩子,向他们讨教一些有关人生的问题。后来,他改名为释迦牟尼。然而在他的心中一直有一个难题没有解开,他开始入山苦修,这一待就是6年。因为从早到晚都在静坐,释迦牟尼变得瘦弱不堪,几乎快支撑不下去。见苦行无法让自己觉悟,释迦牟尼于是不再坚持。

为了让自己有些精神,释迦牟尼开始进食洗澡。体力恢复之后,他走到一棵菩提树下坐下来,开始了七七四十九天的禅修。苦思冥想之后,他觉得眼前豁然开朗,原来他已经顿悟成佛。这一年,他35岁。

45年广传佛法

成佛后,释迦牟尼开始向民众传法,直至45年后才圆寂。跟释迦牟尼一起苦修的释迦五公子,是最先被佛陀度化的一批人。释迦牟尼先告诉他们苦行无益,之后将四谛、八正道、十二因缘讲给他们听,这次说法在佛教史上很有名,被称为“初转法轮”。后来,佛陀开始给各种各样的人说法。

一直以来,佛陀都有一个心愿,那就是回到迦毗罗王国宣法。有一次,净饭王听说儿子在居萨罗的舍卫城,于是马上派人送去书信,请他一定回家乡说法。带着众弟子,佛陀回到久别的家乡,向家乡的民众说法。在他的感召下,很多人都选择出家修行,包括他的家人。在那45年中,佛陀走遍了恒河的中下游地区,使佛法走进了千家万户的生活之中。

博大精深的佛教教义

跟当时社会上别的新思想一样,释迦牟尼创立的佛教也是反婆罗门教的。

佛教教义博大精深,而且条理明晰。佛教的核心思想是四谛,它包括“四条真理”,分别为苦谛、集谛、灭谛及道谛。经过6年的苦行,佛陀又总结出来八正道。在菩提树下静思时,佛陀还顿悟出一个重要理论,它就是十二因缘说,即人生死流转的因果关系。

大乘佛教是在什么时候兴起的?

这个问题好难哦!大乘佛教兴盛的时间,大约在公元1世纪的时候。大乘佛教认为,以前的佛教学说不是普度众生,这跟一艘只能载少数人的小船没什么两样,于是就称以前的佛学为“小乘佛教”。大乘佛教的主要理论为:世界上有很多个佛,释迦牟尼仅是其中一个而已;不管是什么人,只要有普度众生的想法,并在修行中使自己得到净化、提升,那他就有可能成为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