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历史晋说新语
2618000000022

第22章 22.繁华事散逐香尘

宋袆之建康,于东门桥上吹笛。时有女童采菱归,唱蜀中曲。互为倾倒,便邀还家,结为师徒。

………………………………

“杨柳青青江水平……”建康城外,二月的春光撒在少女的脸上,便流出婉转悠扬的旋律。

一位青衣的美丽女子,正逆着清晨礼佛的人流,走在清溪的小桥上。

她眉目如画,手足纤长,弱不胜风。仿佛与那十里翩翩的垂柳融为一体。

往来的还有些无赖儿,但却没有哪个不开眼的,敢上前说一句“小娘子”。

她身后不远处,立着两个目不斜视的卫士。那两个卫士穿的是黑色的明光铠,光这身行头的价格,便足以在建康城南偏僻些的地方,买下一座小院。

她今日心情不佳,便出来散散心。那位大人待她不错,让两位牙将跟随打点。乱世人如草芥,女儿更是如风中飞絮。能安身作笼中鸟,上天待她已是不薄。只是那大人到底是武将,不似卫郎体贴。

她又想起当日病榻前的话来:“当年魏武分香卖履。我这里只有几卷书。你们挑些喜欢的,剩下的就卖掉。都散了吧。阿袆,咳咳……你身世特殊,这建康城中觊觎你的不知多少。卫家在江南势单力孤,我把你托付给大将军,希望你不要恨我。若是将来遇到卫家子弟,看在一点情分上,还望提携一二。”

卫郎,你是怕奴学当年金谷故事,随你而去么。

少年不识愁滋味,那采莲的少女不知道这里竟有个葬花人,自顾青春的唱着。

“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却~有晴~”

这歌好生恼人,竟是说中了自己心思。她热泪盈盈,却不敢大哭一场。怕牵连两个牙将受罚——军中立威,上峰随便寻个错处,打一百杀威棒,一点不稀奇。

心有所感,她便取出玉笛,迎着江上《竹枝》的歌词,吹起《折杨柳》来。一时间仿佛回到“春城无处不飞花”的洛阳城,一对璧人相对歌舞的场景。

真耶?梦耶?愿化蝶。

同为送别,蜀中女子比中原汉人直爽的多。《折柳》幽怨,“如怨如慕,如泣如诉”,《竹枝》飞扬,“女曰鸡鸣,士曰未旦”。就像合唱的不同声部,两人都不能压过对方。

她两人既称赞对方乐声,又起了不服输的念头,一遍遍唱和吹奏。心中点点春愁,便暂抛脑后了。

“杨柳青青江水平……”重起一遍,少女提高了一个宫调。青衣仕女也不甘示弱,笛音一转,踏韵而上。

宫调再转,桥边已经聚集了不少人驻足。惊动了城中巡查的卫将。两位牙将出示了大将军的令牌信物,卫将便调了两卒士兵,协助于桥头维持秩序。

小舟此时缓缓转过桥头,那是一艘精致的画舫。画舫的飞檐上挑着一块写着“庾”字的朱漆小木牌。

“我还以为刚才是哪个贫家采莲女子,不想却是庾太守的家眷。”

桥上女子想起卫郎的遗言,心中一动:“来船可是庾太守家人?我乃王大将军府上歌伎,今日歌曲相和,甚是清雅。可过府一叙。”

船舱里传来一个低沉的女声:“小槐,这喜鹊既是你招来的,就由得你应付吧。”

画舫前的小门呲呀一声,出来的却是一个身穿紫色罗衣的总角女童。

她一愣:歌声婉转悠扬,唱的又是那《竹枝》,她便先入为主,以为是个闺中少女。她一时失了方寸。那女童倒是个不怕生的:“姐姐,不如一同坐船回庾府罢。”

她被这一声“姐姐”喊得心花怒放。洛阳烽火,颠沛流离,卫郎身故。接连的不幸让她觉得自己苍老了许多。当即应道:“好,贱妾宋袆,这便叨扰了。”

两个牙将却有些为难:“宋大家,这个……”

“好大胆的奴才,这里没有你们说话的地方。滚回去告诉王处仲,人,我毌丘辛夷接走了。”船上那个声音登时便发作了。

两个牙将脖子一缩,便不再说话。刚才看到“庾”字,只道是庾太守家人。不想船里坐镇的竟是夫人。若是说他们冲撞了行舆,打杀了也是活该。

毌丘氏将门虎女,打杀一两个家将,何况还是别人家的,难道还会手软。

船上出来两个健仆,在桥边系住小船。健仆丢了一块令牌到桥上,也不管那两个牙将,搬出脚凳让宋袆上船。

………………………………

《行宫》元稹

寥落古行宫,宫花寂寞红。

白头宫女在,闲坐说玄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