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社会科学逃离北上广
26138400000007

第7章 大时代下的现实围城(6)

大城市的快节奏、高压力让不少高薪白领萌生了离去之心,选择到二、三线城市重新发展,过安逸的日子。本来,小周夫妻俩一个在一家世界五百强的企业工作,一个在知名国企工作,小两口的年薪都是要“报税”的。但是这种平静的生活伴随着孩子的降生彻底成为了往昔的回忆。小两口之前买的是一个70多平方米的两居住房,对于他们两个来说,不算大,但是也够用。孩子出生之后,立刻显出这套房子的狭小以及局促。他们只好把孩子送回老家让爸妈抚养。小两口都是独生子女,今后总要考虑双亲的抚养问题,即便接一方父母来上海,都意味着必须要再买一个房子。而在他们住的小区,房价已经从买时的8000多元/平方米涨到了20000多元/平方米,一套两居住房,总价高达150万元,再要买下一个新房,经济实在是负担不起。

今年春节小周回到了老家,参加了和家乡同学的聚会,聚会之后,小周彻底决定放弃了在大城市发展的决心。

“和以前的高中同学、大学同学一比较,他们都有房有车,住房的面积是我的好几倍,压力又没有那么大。”小周表示,现在某二线城市的发展非常好,和上海的地铁就要联通,特别是环境,作为旅游城市,那里的空气质量和城市规划都让他向往不已。

于是,小周先让妻子在那个二线城市找到了工作,接着自己联系工作单位。然后在那个城市的中心城区买了套160平方米的大房子,两边都是湖,环境宜人,孩子的抚养和双亲的养老问题也都得以顺利解决。而更令他感到欣喜的是,那个城市的同类单位的工资水平并不比他原来的单位低,而且各项福利非常完善,过去一个月,已经发了不少公园票、电影票、餐饮票等等。

镜头二:

孟晨来自浙江丽水,在上海读的大学,大学毕业以后直接留在了上海,户口也迁了过来。父母为她在徐汇区买了一套90平方米的房子,基本上过的是无忧无虑的生活。本身她的家庭条件就不错,而且有一份收入颇高的工作,在外人看来,她应该没甚么烦恼。但孟晨挺不安本分的,好好的工作只干一两年就辞职,放着那么好的房子不住,非要去四川的农村体验生活。

“我特别讨厌城市里的快节奏,待久了让人神经紧张,特别疲惫,对我来说,工作就是为了赚大把的钱,然后去我想去的地方待上一段时间,过我想要的生活。”孟晨说。

孟晨刚从川西甘姆回来没多久,她去看了《康定情歌》中的情海木格错,和从前一样,找了一队驴友一同前往。

“我们就寄宿在当地农民的家里,吃那儿地道的小吃,那儿的景色太迷人了,真的让人沉醉,木格错被群山、森林、草原环抱,红海、黑海、白海等几十个小海子围绕着它,犹如众星捧月,只不过这次我的高原反应比以前强烈。”

孟晨回忆。基本上每在上海待上个一两年,她就会出行一次,有时候是两个月,有时候一去就是半年。一旦她喜欢上哪儿了,甚至就会在当地找一间房子住下来,每天去街头的咖啡馆坐着,“我特别欣赏小城市人们的那份闲散和淡定,走路都是慢悠悠的,哪怕我在街边坐上一天也不会觉得是在浪费时间”。

关于自己的生计问题,孟晨笑着说:

“由于家里面比较富裕,用不着我负担家用,每次回来后都会有朋友帮忙介绍一两笔生意,这些收入能够支付我的下一次出行。如果实在没钱了,就会在旅途中找一份短工,都是很简单的工作,比如帮人家看店之类。

”但是像孟晨这样随性的生活不是所有人都能接受的,尤其是一个女孩,家长又怎么会让自己的孩子这样天涯漂泊呢?关于这个问题,孟晨认真地说:“我特别感激我的父母,他们没有扼杀我的梦想,一直在支持我,但是我也知道他们对我很担心,担心我的将来,担心我一直‘出走’。”

孟晨说,现在自己的希望就是满世界不停地跑,不知道甚么时候停下来,或许等老了跑不动了,或许等自己找到另一半的时候,才会停下自己的步伐,安安心心地过普通人的日子。

解读:

一线城市过高的生活成本,过大的竞争压力,过于拥堵的交通,过于寒酸的住宿条件,让很多人难以忍受,幸福感直线下降,这引起了相当一部分人的“逃离”。中国城市发展研究会的相关城市排名也说明了这个问题。虽然在“城市综合竞争力排名”中,北京、上海、广州等一线城市全部居于前列,但在“最具幸福感城市排名”中却集体“名落孙山”。

近些年来,一线城市的房价始终是最为引人关注的话题,大量的人口纷纷拥向一线城市,但是城市的公共服务并没有同步更新和发展,教育、医疗等公共资源提供不足,尤其是向中低收入人群、流动人口提供不足,这使得青年人在一线城市越来越难以立足,成家立业更成了妄谈。

部分大学生和白领选择“逃离北上广”,其实是由于城市化发展到一定阶段的表现。由于一线城市能够提供更多的就业机会,产生更高的生产效率,还有相对公平的竞争机会,这使得人才大量地向一线城市聚集。但当城市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大城市越来越拥挤,生活成本以及生产成本日渐高涨之后,企业就开始选择向生产成本更低的地区进行转移,导致经济开始向其他地区逐步发展,同时也有很大一部分人由于难以承受大都市带来的压力以及难以忍受拥挤的交通、污染的空气等,从而开始向中小城市转移。

4.城外的人想进来

“外边的世界很精彩”,这句话不知道曾经激发出多少人去外边世界一探究竟的想法,二、三线城市虽然生活安逸,环境适宜,但是难以有大的作为,况且年轻人有一种闯劲,去见见世面也是非常好的,这对他们今后的人生大为有利,而且大城市有更多的机会,这也正是每年都有大批新人不断地拥进来的原因。

镜头一:

2011年度公务员考试报名审核工作已经结束,据统计,最终报名人数达到1415138人,最热的职位录取率为4961∶1,这也创下了一个新的纪录。今年的国考必定又会出现惨烈的千军万马争过独木桥的场景。

夏楠是个不折不扣的“考碗族”,只要有公务员考试,不论是国考还是省考,她是每考必到,虽然她目前在石家庄的一家银行已经工作了三年了,但她还是想通过考公务员的途径进北京。

2006年大学毕业时,夏楠一心想去广州闯出一番事业,可父母怕她贸然过去找不到合适的工作,极力劝她回家。

“火车票都买好了,我妈为了阻止我,甚至装病住院,我才没走成。”后来夏楠考进了当地一家银行,父母总算踏实了。

“我觉得自己不属于这里,我要的生活不是这样的,既然家里让我找到合适的工作才放我走,那现在看来考公务员是最好的途径。现在我的目标是北京,因为我最好的几个朋友都在那里。”可惜几次考试下来,结果都不尽如人意,只有一次达到了面试的分数线,但是最后还是没能如愿以偿。不过夏楠表示有机会她仍旧会继续考试,她说:

“我不会放弃的,我一定会坚持下去,直到考上为止。”

镜头二:

赵敏今年即将研究生毕业,她说她们班的20个同学里,有近一半人想去北京、上海、广州这些大城市打拼一番,剩下那一半打算回自己家所在的城市工作。

“回家找工作相对容易一点儿,不想回家的多半是在学校里各方面比较优秀的,想去北京、上海这样的大城市干出一番事业。”

赵敏曾经的同学,本科毕业已经三年,现在在北京南城一家建筑公司工作的于洋也说,大学班级的35名同学里,当年一起到北京的有13个,现在留下来的还有8个,“不过都混得不太好”。

解读:

有人想要出去,就有人想要进来。外面的人不知道里面的事情,总以为里面非常精彩,有吸引他们的地方,因此想要亲眼一睹为快,而且他们相信自己的实力,相信自己能够在这个大城市里有所成就,能够在这里实现自己的梦想,所以很多人才会通过各种途径,纷纷想要前往这些大城市。然而,并不是只有一线城市才能实现自己的梦想,复旦大学人口研究所教授任远曾表示:随着时代的变革和发展,当今年轻人的择业观念已经开始有所松动,发展机会、收入水平、社会福利等成了青年择业时综合考虑的因素。理性的、多元化的择业观有助于青年自我实现。创业明星马云之所以没有坚持在一线城市发展,而将创业和发展的地点选在二线城市杭州,正是出于对自身发展的理性判断。所以说,想要取得成功,就要对自身以及环境作多方面的、切实的衡量,制订出对自己发展最好的计划,才能逐步走向成功。

5.和我的伪幸福说再见

在大城市奋斗累了吧,情感变得冷漠了吧,人也越来越虚伪了吧,不再感觉幸福了吧,是不是觉得那些在其他小城市优哉游哉过日子的人才是真正幸福的呢?那么,和自己的伪幸福说再见吧。

镜头一:

在广州某会计师事务所工作的刘小姐已经工作八年多了,在事业上她可以说是非常成功的,拥有三套住房,个人存款也已达七位数,然而,她并不感觉到多么幸福,因为高强度的工作和快节奏的生活让她渐渐感到力不从心。出于工作上的压力,年过30的她一直都不敢要孩子。经过再三忖度,最近她和丈夫达成了一致的意见,准备移居到青岛去。

“我们打算把广州的三套房出租,加上之前的积蓄,应该够我们先休息一阵了。等身体和心情调整好了,再考虑是生孩子,还是继续工作。”

镜头二:

2005年,小石离开工作了不到两年的石家庄,到了北京一家事业单位从事宣传工作。

“那时觉得月薪比此前的工作高出不少,有点庆幸。”小石说。

这种“庆幸”一直延续到2008年,小石计划买房,扎根北京。然而让他感到心灰意冷的是,到各大楼盘踩点半年后他发现,就算自己三年不吃不喝,也难凑足一套80平方米房子的首付。

而且三年多的时间,小石一直是单位的“编外人员”,尽管单位也提供餐补、房补、车补之类,但每年的综合收入与“在编人员”相差甚远。

“我尝试过改变,但并不容易,特别是买不起房子,恋爱结婚都是奢望。”

“在北京,我时常有种窒息的感觉,看不到归宿。

”而与此同时,小石那几个留守石家庄的同学,有的已经买了房,有的已经结婚生子了。

2009年10月,小石决定放弃北京6000元的月薪,返回石家庄。

2010年2月22日,小石接到录用电话,3月1日,他便可以到石家庄某上市公司报到上班,担任企划主管。

与此同时,小石很快将拥有一套自己的房子。

“已经选好了一套精装修房,138平方米。”这种幸福感是他在北京从来没有体会过的。

尽管他在石家庄的收入只有在北京的一半,但小石却明显地感觉到自己生活得更加幸福了。

“有了房子,再过两三年,可以买辆车。”

他不无兴奋地说。

解读:

长时间以来,“北上广”等一线城市都是年轻人的梦想之地,尤其是一腔热血的大学毕业生,更是把这里当做了实现自己理想的圣地。

然而当房价一再疯涨,工作压力一再加大,交通一再拥堵,生活成本一再提高时,很多年轻人终于看清了大城市的真面目,自己曾经追求的幸福生活成为了泡影,而自己也一直在“伪幸福”中生活着,他们最终不愿意再这样下去,于是有些失落地选择了离开。从挤破头往里钻到失落地逃离,除彰显了年轻人的成熟、理性外,也再次说明一线城市确实存在严重的问题。

北上广是中国的中心城市,也必是人才集聚之地,其竞争之大可想而知。当资金、商品、人才全都集中到一个城市的时候,固然能够给这个城市带来繁荣,给这个城市创造无限的机会,但与此同时,也必然带来更大的竞争,竞争也会更加残酷无情。所以,自己的幸福生活究竟在哪里才能得到,需要每个人进行认真的思考。

编者按:离开还是留下,这是个问题

由于历史以及其他一些原因,中国的社会资源长时间内集中在一线城市。在那里,有国内最好的大学,有着便利的公共设施以及先进的医疗设施。比如位于长江入海口的上海,由于其坐拥长江三角洲经济腹地,形成了浓郁的国际化大都市氛围,从而笼络了大批国内外优秀的人才,这些人才为上海的发展注入了新鲜的血液,也为上海跻身亚洲乃至世界经济、金融、贸易和航运中心行列作出了贡献。而世博会的召开更是向全世界展示了上海的活力,为上海的发展提供了新契机。

在这样宏大的吸引力下,来到上海、北京和广州等一线城市就业,无疑是很多大学毕业生以及有抱负的年轻人的梦想。

据今年零点研究咨询集团发布的“中国城市和农村居民流动意愿调查”显示,假如可以让自己自由选择居住地,仍有近半数城镇居民将北京、上海和广州作为首选居住地。其中,97%的北京、上海和广州的受访者希望,自己仍居住在这三个城市。

另外根据搜狐文化频道公布的有近六万名网友参与的调查数据显示,82%的网友支持“逃离北上广”,而在另一家大型视频网站的随机采访调查中,则只有25%的受访者愿意将“逃离”的念头付诸行动,其他人则表示,虽然在“北上广”有巨大的压力,但他们仍然有憧憬,仍然喜欢这个城市,所以,他们选择了“坚守”。

其实不管是走是留,最重要的都在于每个人本身,如果自己确实有真才实学的话,在哪里都能开采一片天地。但是要注意的一点是,只有适合自己的,才是最好的。如果在这个城市觉得很幸福,能够为自己的目标而奋斗,而坚持,那么就可以留下来。如果只是混天度日,没有目标,没有方向,那么还是尽早回家好。

每个城市都有机遇,机遇垂青的并不是某个城市,而是垂青每个有准备的人。成功的人并不只是在“北上广”出现,在中国的其他许多地方,许多二、三线城市,甚至很多小县城、小乡村里,都有依靠自己的能力实现自己的梦想,最终达到成功的人。

有些人选择在大城市工作,去小城市买房,也有些人则是在老家发展自己的事业,也照样买了房买了车,他们都获得了成功,只不过选择不同,所以,如何权衡,如何选择,对于个人的发展是极其重要的。

随着信息化、全球化的步伐加快,城市之间的发展也越来越快,之间的竞争也正日益加剧,这对于在不同地区发展的年轻人来说,能够为他们创造一个机会均等的环境。是去是留,都是他们自身经过慎重思考作出的最终决定,对于他们的选择,都应当予以尊重,作为一个大城市,首先要做到的就是能够包容。其实不管是“逃离北上广”,还是“奔向北上广”、“坚守北上广”,对于城市之间人才的合理分布都能起到有益的作用。

有人说,选择城市就像选择对象一样,重要的不是贫富或是高矮美丑,而是是不是适合自己,所以,选择离开或是选择坚守并不是最重要的,最重要的是自己是否找到了适合自己发展的道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