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保健养生足疗足浴治病大全
26130800000007

第7章 足部日常按摩技法(2)

以拇指着力,左足自内向外、右足自外向内按摩反射区,或食指屈曲,以食指第一指间关节背侧施力,左足自内向外、右足自外向内按摩反射区。

(a)横结肠反射区(b)横结肠反射区按摩手法

3.适应症

消化系统疾病,如便秘、便溏、肠炎、腹痛等。

(二十四)降结肠反射区

1.位置

左足底外侧,自骰骨外缘至跟骨外呈一带状。

2.操作

食指屈曲,以第一指间关节背侧施力,自上而下按摩反射区。

3.适应症

消化系统疾病,如便秘、便溏、肠炎、腹痛等。

(a)降结肠反射区(b)降结肠反射区按摩手法(二十五)乙状结肠及直肠反射区

1.位置

左足底跟骨前缘呈一横线。

2.操作

食指屈曲,以第一指间关节背侧施力,自外向内按摩反射区,或以拇指自外向内推按反射区。

(a)乙状结肠及直肠反射区

(b)乙状结肠及直肠反射区按摩手法

3.适应症

消化系统疾病,如便秘、便溏、肠炎等。

(二十六)肛门反射区

1.位置

左足足底跟骨前缘的内。

2.操作

食指屈曲,以第一指间关节背侧着力按摩局部或以拇指指端在反射区局部按摩。

3.适应症

肛肠疾病,如痔疮、脱肛等。

(a)肛门反射区(b)肛门反射区按摩手法(二十七)升结肠反射区

1.位置

位于右足上,在小肠反射区外侧,自跟骨前外侧至骰骨外侧上行至第五跖骨基底部。

2.操作

拇指罗纹面着力,自反射区的下方向上方推按。

3.适应症

消化系统疾病,如阑尾炎、肠炎、便秘、便溏等。

(a)升结肠反射区(b)升结肠反射区按摩手法(二十八)盲肠反射区

1.位置

右足足底跟骨前缘的外侧。

(a)盲肠反射区(b)盲肠反射区按摩手法

2.操作

食指屈曲,以第一指间关节背侧着力按摩局部,亦可用拇指指端着力点按反射区。

3.适应症

腹胀、阑尾炎、便秘、便溏等疾病。

(二十九)回盲瓣反射区

1.位置

右足跟骨前缘外侧的前方,位于盲肠放射区的前方。

2.操作

食指屈曲,以第一指间关节背侧着力按摩局部。

(a)回盲瓣反射区(b)回盲瓣反射区按摩手法3.适应症

消化系统疾病,如阑尾炎、肠炎、便秘、便溏等。

(三十)生殖腺反射区

1.位置

位置一:足跟中部。

位置二:足外踝后下方,跟腱前方的三角形区域。

2.操作

操作一:一手托足跟,另一手的食指屈曲,以第一指间关节背侧着力按摩局部。

操作二:以拇指固定于足跟处,食指屈曲,以食指的桡侧着力按摩局部;或以拇指指腹着力按摩局部。

(a)生殖腺反射区(b)生殖腺反射区按摩手法之一

(c)生殖腺反射区按摩手法之二

3.适应症

泌尿生殖系统疾病。

足内侧反射区按摩

(一)胸椎反射区

1.位置

足弓内侧缘跖骨下方,从跖趾关节到第一跖跗关节。

2.操作

一手固定足部,另一手以拇指末节桡侧着力,沿足弓内缘从足趾向足跟方向推按反射区。

3.适应症

胸背部疾病,心胸疾病,肩背痛。

(a)胸椎反射区(b)胸椎反射区按摩手法

(二)腰椎反射区

1.位置

足弓内侧缘第一楔骨至舟骨下方,上接胸椎反射区,下接骶椎反射区。

2.操作

一手固定足部,另一手以拇指桡侧缘着力,沿足弓内侧缘从足趾向足跟方向推按反射区。

(a)腰椎反射区(b)腰椎反射区按摩手法

3.适应症

腰部疾病,腰腿痛,泌尿生殖系统疾病。

(三)骶骨反射区

1.位置

足弓内侧缘,自距骨下方到跟骨前方;前接腰椎反射区,后连尾骨反射区。

2.操作

一手固定足部,另一手以拇指桡侧缘着力,沿足弓内侧从足趾向足跟方向推按反射区。

(a)骶骨反射区(b)骶骨反射区按摩手法

3.适应症

骶骨部损伤的疼痛,坐骨神经痛。

(四)尾骨反射区

1.位置

足内侧,跟骨结节内侧的带状区域。

2.操作

一手固定足部,另一手的食指屈曲,以食指桡侧缘着力,沿足跟自上而下刮压至足跟内侧;然后改用食指第一指间关节顶点着力,按摩局部;最后再向足趾方向推按。

(a)尾骨反射区尾骨反射区按摩手法

3.适应症

尾骨挫伤后疼痛,坐骨神经痛,足跟痛。

(五)前列腺或子宫反射区

1.位置

跟骨内侧,内踝后下方的三角形区域。

2.操作

拇指置于足底以固定,食指屈曲,以食指桡侧缘施力自后向前刮压反射区,亦可以用拇指指腹施力按摩。

3.适应症

男性:前列腺炎,性功能低下等。女性:月经病、子宫脱垂等。

(a)前列腺或子宫反射区图3-53(b)前列腺或子宫反射区按摩手法(六)内侧、外侧肋骨反射区

内侧肋骨位于第一楔骨与舟骨之间;外侧肋骨位于骰骨与第四跖骨之间见图3-54(a)。

2.操作

以两拇指指端着力按压局部,见图3-54(b)。

(a)肋骨反射区图3-54(b)肋骨反射区按摩手法

(a)腹股沟反射区图3-55(b)腹股沟反射区按摩手法

3.适应症

胸胁胀痛,肋间神经痛。

(七)腹股沟反射区

1.位置

内踝前上方,内踝尖上方二横指的内侧凹陷处,见图3-55(a)。

2.操作

以拇指指腹着力,按摩局部,见图3-55(b)。

3.适应症

生殖系统疾病,腹股沟疝。

(八)下身淋巴腺反射区

1.位置

内踝前方凹陷处,见图3-56(a)。

2.操作

食指屈曲,以第一指间关节背侧着力按压反射区,见图3-56(b)。

(a)下身淋巴腺反射区图3-56(b)下身淋巴腺反射区按摩手法

3.适应症

炎症,发热,水肿,免疫功能低下。

(九)髋关节反射区

1.位置

内踝下缘和外踝下缘,见图3-57(a)。

2.操作

1.以拇指指腹着力,自前向后推按,见图3-57(b)。

3.适应症

髋部及下肢疾病。

(a)髋关节反射区图3-57(b)髋关节反射区按摩手法之一

(c)髋关节反射区按摩手法之二(十)直肠及肛门反射区

1.位置

小腿内侧,胫骨后方,自内踝向上呈带状,见图3-58(a)。

2.操作

一手固定足部,另一手以拇指指腹着力,自下向上推按反射区,见图3-58(b)。

3.适应症

肛肠疾病。

(a)直肠及肛门反射区图3-58(b)直肠及肛门反射区按摩手法

(十一)坐骨神经反射区

1.位置

位置一:内踝后上方,沿胫骨后缘上行至胫骨内侧髁下,见图3-59(a)。

位置二:外踝前缘沿腓骨前上至腓骨小头处,见图3-59(b)。

2.操作

一手固定足部,另一手以拇指指腹着力,自下向上推按反射区,见图3-59(c)和图3-59(d)。

(a)坐骨神经反射区(内侧)图3-59(b)坐骨神经反射区(外侧)

(c)坐骨神经反射区(内侧)按摩手法

(d)坐骨神经反射区(外侧)按摩手法

3.适应症

坐骨神经痛。

足外侧反射区按摩

(一)肩反射区

1.位置

足外侧,第五跖趾关节近端凹陷处,见图3-60(a)。

2.操作

食指屈曲,第一指间关节背侧着力按压,见图3-60(b)。

(a)肩反射区图3-60(b)肩反射区按摩手法3.适应症

肩部疾病。

(二)肘反射区

1.位置

足外侧,第五跖骨基底部的前后两侧凹陷处,见图3-61(a)。

2.操作

食指和中指屈曲,以食指、中指第一指间关节背侧着力按压局部,见图3-61(b)。

(a)肘反射区图3-61(b)肘反射区按摩手法3.适应症

肘部疾病。

(三)膝反射区

1.位置

足外侧,骰骨后方与跟骨前缘形成的凹陷,见图3-62(a)。

2.操作

以食指第一指间关节背侧着力按压局部,见图3-62(b)。

3.适应症

膝部疾病。

(a)膝反射区图3-62(b)膝反射区按手法(四)尾骨外侧反射区

1.位置

足跟的后外侧,呈一带状,见图3-63(a)。

(a)尾骨外侧反射区图3-63(b)尾骨外侧反射区按摩手法2.操作

一手固定足部,另一手的食指屈曲,以食指桡侧着力,沿足跟自上而下刮压至足跟部后外侧;然后改用食指第一指间关节顶点着力,按摩局部;最后推向膝反射区,见图3-63(b)。

3.适应症

尾骨挫伤后的疼痛,腰背痛,泌尿生殖系统疾病。

(五)肩胛骨反射区

1.位置

足背第四跖骨与第五跖骨之间延伸到骰骨的一个带状区域,见图3-64(a)。

2.操作

以双手拇指指腹着力,自足趾向踝关节的方向左右分推,见图3-64(b)。

(a)肩胛骨反射区图3-64(b)肩胛骨反射区按摩手法

3.适应症

肩背痛,肩部疾病。

(六)上身淋巴腺反射区

1.位置

外踝前方的凹陷处,见图3-65(a)。

2.操作

食指屈曲,以第一指间关节背侧着力按压反射区,见图3-65(b)。

(a)上身淋巴腺反射区图3-5(b)上身淋巴腺反射区按摩手法3.适应症

炎症,发热,水肿,免疫功能低下。

(七)下腹部反射区

1.位置

腓骨后方,自外踝尖向上延伸4横指的带状区域,见图3-66(a)。

2.操作

一手固定足部,另一手以拇指指腹着力,自下向上推按反射区,见图3-66(b)。

(a)下腹部反射区图3-66(b)下腹部反射区按摩手法

3.适应症

小腹痛,妇科病。足背反射区按摩

(一)上颌反射区

1.位置

足拇趾背侧,趾间关节横纹远侧的带状区域,见图3-67(a)。

2.操作

以拇指指端着力自内向外按压反射区,见图3-67(b)。

3.适应症

牙痛,头痛。

(a)上颌反射区图3-67(b)上颌反射区按摩手法(二)下颌反射区

1.位置

足拇趾背侧,趾间关节横纹近侧的带状区域,见图3-68(a)。

2.操作

以拇趾指端着力自内向外按压反射区,见图3-68(b)。

(a)下颌反射区图3-68(b)下颌反射区按摩手法3.适应症

牙痛,头痛。

(三)扁桃体反射区

1.位置

足拇趾背侧,第一节趾骨的两侧,见图3-69(a)。

2.操作

以两拇指指端着力按压局部,见图3-69(b)。

3.适应症

上呼吸道感染,扁桃体炎。

(a)扁桃体反射区图3-69(b)扁桃体反射区按摩手法

(四)胸部淋巴腺反射区

1.位置

足背,第一、第二跖骨之间,见图3-70(a)。

2.操作

以食指指腹着力向足趾方向按摩,见图3-70(b)。

3.适应症

炎症,发热,能增强免疫力。

(a)胸部淋巴腺反射区图3-70(b)胸部淋巴腺反射区按摩手法(五)喉、气管及食管反射区

1.位置

足背,第一跖趾关节的外侧,见图3-71(a)。

2.操作

以食指内侧缘着力向内侧按压,见图3-71(b)。

(a)喉、气管及食管反射区

(b)喉、气管及食管反射区按摩手法

3.适应症

上呼吸道感染,咽炎,食道疾病。

(六)内耳迷路反射区

1.位置

足背,第四、第五跖趾关节之间,见图6-72(a)。

2.操作

以拇趾指腹着力按压反射区,见图3-72(b)。

(a)内耳迷路反射区图3-72(b)内耳迷路反射区按摩手法

3.适应症

头晕,晕车,晕船,平衡障碍。

(七)胸(乳房)反射区

1.位置

足背,第二、第三、第四跖骨背侧所形成的区域,见图3-73(a)。

2.操作

以两手拇指指腹着力,自足趾向足背方向推按,见图3-73(b)。

(a)胸反射区图3-73(b)胸反射区按摩手法3.适应症

胸部疾病,乳腺病。

(八)膈(横隔膜)反射区

1.位置

足背,跖跗关节处的带状区域,横跨足背,见图3-74(a)。

2.操作

以食指桡侧缘着力,自足背正中向两侧刮压反射区,见图3-74(b)。

3.适应症

膈肌痉挛,腹胀。

(a) 膈(横隔膜)反射区图3-74(b) 膈(横隔膜)反射区按摩手法

整理按摩

整理按摩是对足部反射区进行全足按摩后,再对足部和小腿进行疏理、放松的一些辅助性按摩操作。

(一)整理按摩的经络穴位

1.足三里

位置:属于足阳明胃经,在小腿前外侧,犊鼻下3寸,距胫骨前缘一横指,见图3-75。

主治:胃痛、呕吐、腹泻、痢疾、肝胆疾病、失眠、高血压、休克、发热。另外还有防病保健的作用。

足三里穴位图3-76三阴交穴位2.三阴交

位置:属于足太阴脾经,在内踝高点上3寸,胫骨内侧面后缘,见图3-76。

主治:生殖和泌尿系统疾病、腹胀、腹泻、心脏病、高血压、失眠、半身不遂、湿疹、荨麻疹等。

(二)整理按摩的基本程序

(1)一手握足,另一手拇指与四指相对从膝关节向足趾方向捏揉小腿肌肉2分钟。

(2)用拇指点按足三里1分钟。

(3)用拇指与其余四指相对捏揉三阴交1分钟。

(4)一手握足跟,一手握脚前半部活动踝关节,左、右各9圈。

(5)用空拳叩击足部和小腿3分钟。

(6)用拇、食指搓揉各足趾趾缝,用双手指钳法提拉趾端3次。

(三)整理按摩注意事项

(1)对双足进行放松疏理,时间一般为8~10分钟。

(2)在整理按摩结束后,要及时让宾客喝水,喝水最佳时间是在按摩后30分钟内。

(四)整理按摩的作用

(1)能进一步促进足部按摩后的血液循环。

(2)能进一步促进下肢及足部的经络畅通。

(3)能进一步缓解疲劳感。

(五)整理按摩的意义。

人在疲劳时,小腿是最易僵硬疲劳的,因此在对全足反射区按摩后,对足部和小腿就有必要给予一定的疏理放松等按摩操作。可以说,整理按摩是决定全足按摩最终疗效的关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