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保健养生足疗足浴治病大全
26130800000020

第20章 常见疾病的足浴治疗(7)

膝关节骨性关节炎又称肥大性膝关节炎、增生性膝关节炎、退行性膝关节炎,常发生在45岁以上或体重过重者。外伤、姿势不正、内分泌紊乱及遗传等原因为本病的主要病因。本病特点为膝关节软骨变性及唇样骨质增生,产生的骨赘压迫膝关节周围组织,引起膝关节持续性钝痛或酸胀。早晨起床后觉得疼痛较严重且关节僵硬,活动片刻则症状减轻。如关节活动过多则症状可加重,出现屈伸不便,行走困难等一系列临床表现。足部药浴、熏蒸与足部按摩可增强退行性膝关节的血液循环,消除局部肿胀及水肿,松解粘连,促进膝关节功能的改善。

1.老鹳草伸筋草方

【组成】老鹳草60克,伸筋草50克,川牛膝30克,白酒50克。

【用法】将前3味药同入锅中,加水适量,煎煮30分钟,去渣取汁,与3000毫升开水及白酒同入泡足桶中。先熏蒸,后泡足。每晚1次,每次30分钟。5天为1个疗程。

【功效】活血通络,行气止痛,主治膝关节骨性关节炎。

2.独活桑生方

【组成】独活30克,桑寄生40克,皂梧桐60克,白酒50克。

【用法】将前3味药同入锅中,加水适量,煎煮30分钟,去渣取汁,与3000毫升开水及白酒同入泡足桶中。先熏蒸,后泡足。每晚1次,每次30分钟。5天为1个疗程。

【功效】活血通络,行气止痛,主治膝关节骨性关节炎。

踝关节扭挫伤

行走不慎、重物撞击可引起踝关节的扭挫伤。踝关节猛烈向内翻转时,可引起踝关节外侧韧带的损伤。肿胀、疼痛常以外踝下部为明显。如外侧韧带撕裂,则肿痛严重,并有轻度内翻畸形。踝关节猛烈向外翻转,可引起内踝下部的肿痛。严重的扭挫伤可使踝关节内外侧均有明显肿痛、功能障碍。对于轻度踝关节扭拌伤,采用足部药浴与足部按摩相结合,可缓解疼痛,促使功能恢复。

1.益母草刘寄奴方

【组成】益母草60克,刘寄奴50克,川芎30克,白酒50克。

【用法】将前3味药同入锅中,加水适量,煎煮30分钟,去渣取汁,与3000毫升开水及白酒同入泡足桶中。先熏蒸,后泡足。每晚1次,每次30分钟。5天为1个疗程。

【功效】活血化淤,行气止痛,主治踝关节扭挫伤。

2.红藤卫矛方

【组成】红藤30克,卫矛50克,地鳖虫20克,白酒50克。

【用法】将前3味药同入锅中,加水适量,煎煮30分钟,去渣取汁,与3000毫升开水及白涌同入泡足桶中。先熏蒸,后泡足。每晚1次,每次30分钟。5天为1个疗程。

【功效】活血化淤,行气止痛,主治踝关节扭挫伤。

足跟痛

足跟痛又称跟痛症,多见于中老年体型肥胖者。本病包括跟骨骨刺、跟下脂肪垫炎、跖腱膜炎、跟下骨骨膜炎等疾患。本病妨碍行走,影响生活质量。中医认为与肝肾亏虚、精髓不足、寒湿入络、淤血阻络有关。泡足及足部按摩对足跟痛有较好疗效,可缓解自觉症状,减轻疼痛。

1.木瓜川草乌方

【组成】木瓜40克,川乌20克,草乌20克,丹参30克。

【用法】将以上药物同入锅中,加水适量,煎煮30分钟,去渣取汁,倒入泡足桶中。先熏蒸,后泡足。每次30分钟,每天1次。15天为1个疗程。

【功效】活血通络,散寒止痛。主治各类足跟痛。

2.成灵仙透骨草方

【组成】成灵仙200克,透骨草150克,细辛20克。

【用法】将以上药物同入锅中,加水适量,煎煮30分钟,去渣取汁,倒入泡足桶中。先熏蒸,后泡足。每次30分钟,每天1次。15天为1个疗程。

【功效】活曲通络,散寒止痛。主治各类足跟痛。

3.伸筋草川牛膝方

【组成】伸筋草150克,川牛膝50克,海桐皮40克,鸡血藤50克,川芎20克。

【用法】将以上药物同入锅中,加水适量,煎煮30分钟,去渣取汁,倒入泡足桶中。先熏蒸,后泡足。每次30分钟,每天1次。15天为1个疗程。

【功效】活血通络,散寒止痛。主治各类足跟痛。

4.乳香没药地龙方

【组成】制乳香15克,制没药15克,地龙100克,赤芍50克,元胡50克,丹参20克,红藤30克。

【用法】将以上药物同入锅中,加水适量,煎煮30分钟,去渣取汁,倒入泡足桶中。先熏蒸,后泡足。每次30分钟,每天1次。15天为1个疗程。

【功效】活血通络,散寒止痛。主治各类足跟痛。

5.透骨草寻骨风方

【组成】透骨草50克,寻骨风40克,三棱20克,细辛20克,独活15克。

【用法】将以上药物同入锅中,加水适量,煎煮30分钟,去渣取汁,倒入泡足桶中。先熏蒸,后泡足。每次30分钟,每天1次。15天为1个疗程。

【功效】活血通络,散寒止痛。主治各类足跟痛。

骨质增生

骨质增生,又称骨刺,为一种慢性骨质异常生长的退行性疾病,多见于中老年人。好发于脊柱、膝关节及跟骨结节等处,可出现脊柱、膝、足等处疼痛,触痛明显,活动时疼痛加重,仰俯、屈伸及转动时欠灵活,或伴有头晕、头痛、肢体麻木等症状。中医认为,骨质增生与风、寒、湿邪侵入经络、关节及筋脉,导致气滞血淤有关。足部药浴及足部按摩下肢关节及跟骨等患处,有缓解症状,减轻疼痛的功效。

1.羌活独活方

【组成】羌活15克,独活15克,川乌10克,地龙20克,艾叶20克,五加皮20克,川椒10克。

【用法】将以上药物同入锅中,加水适量,煎煮30分钟,去渣取汁,倒入泡足桶中。先熏蒸,后泡足。每次30分钟,每晚1次。15天为1个疗程。

【功效】祛风散寒,活血通络。主治下肢骨质增生。

2.透骨草全蝎方

【组成】透骨草60克,全蜗12克,蜈蚣10克,川牛膝20克,川芎15克。

【用法】将以上药物同入锅中,加水适量,煎煮30分钟,去渣取汁,倒入泡足桶中。先熏蒸,后泡足。每次30分钟,每晚1次。15天为1个疗程。

【功效】活血通络,祛风活血。主治下肢骨质增生。

3.苏木伸筋草方

【组成】苏木20克,伸筋草60克,威灵仙30克,木瓜20克,细辛5克,川牛膝20克。

【用法】将以上药物同入锅中,加水适量,煎煮30分钟,去渣取汁,倒入泡足桶中。先熏蒸,后泡足。每次30分钟,每晚1次。15天为1个疗程。

【功效】活血通络,祛风活血。主治下肢骨质增生。

骨折后关节僵硬

骨折为外科常见病。为了防止病人的断骨再移位,提供骨折愈合的条件,大多需用石膏或夹板固定。长期固定往往会造成关节周围软组织粘连及肌腱萎缩,或造成关节内纤维蛋白沉淀而引起黏连。在拆除固定后常遗留关节僵硬及关节活动受限等后遗症。足部药浴与足部按摩对下肢骨折后关节僵硬有较好的康复功效,能加速患肢血液循环,促进骨折愈合,恢复关节正常功能活动,避免后遗症。

1.桃仁归芍方

【组成】桃仁15克,红花10克,当归尾15克,川芎20克,赤芍15克。

【用法】将以上药同入锅中,加水适量,煎煮40分钟,去渣取汁,倒入泡足桶中。先熏蒸,后泡足30分钟。每晚1次。10天为1个疗程。

【功效】活血化淤,通络止痛。主治下肢骨折后关节僵硬。

2.乳香大黄方

【组成】乳香10克,生大黄20克,当归尾10克,川芎20克,伸筋草30克。

【用法】将以上药同入锅中,加水适量,煎煮40分钟,夫渣取汁,倒入泡足桶中。先熏蒸,后泡足30分钟。每晚1次。10天为1个疗程。

【功效】活血化淤,通络止痛。主治下肢骨折后关节僵硬。

3.丹参泽兰方

【组成】丹参30克,泽兰15克,川芎20克,川断15克,骨碎补20克。

【用法】将以上药同入锅中,加水适量,煎煮40分钟,去渣取汁,倒入泡足桶中。先熏蒸,后泡足30分钟。每晚1次。10天为1个疗程。

【功效】活血化淤,通络止痛。主治下肢骨折后关节僵硬。

4.川断地鳖虫方

【组成】川断20克,地鳖虫15克,海风藤30克,海桐皮30克,白芷10克。

【用法】将以上药同入锅中,加水适量,煎煮40分钟,去渣取汁,倒入泡足桶中。先熏蒸,后泡足30分钟。每晚1次。10天为1个疗程。

【功效】活血化淤,通络止痛。主治下肢骨折后关节僵硬。

5.二草方

【组成】伸筋草30克,透骨草20克,千年健15克,威灵仙30克,刘寄奴20克,桂枝15克。

【用法】将以上药同入锅中,加水适量,煎煮40分钟,去渣取汁,倒入泡足桶中。先熏蒸,后泡足30分钟。每晚1次。10天为1个疗程。

【功效】活血化淤,通络止痛。主治下肢骨折后关节僵硬。

6.海桐皮苍术方

【组成】海桐皮20克,苍术30克,鸡血藤20克,桑枝30克,川芎20克。

【用法】将以上药同入锅中,加水适量,煎煮40分钟,去渣取汁,倒入泡足桶中。先熏蒸,后泡足30分钟。每晚1次。10天为1个疗程。

【功效】活向化淤,通络止痛。主治下肢骨折后关节僵硬。

妇科疾病的足浴疗法

痛经

妇女在行经前后,或正值经期,小腹及腰部疼痛,常可伴面色苍白、头面冷汗淋漓、手足厥冷、泛恶欲吐等症,并伴随月经周期发作,称为痛经,亦称经行腹痛。

中医认为,本病多为肝郁不舒,气滞血淤,或寒凝经脉,气血不畅所致,当以活血化淤,温经止痛为治,可选为下列足浴方。

1.益母草汤

【组方】益母草、香附、乳香、没药、夏枯草各20克。

【用法】将诸药择净,放入药罐中,加入清水适量,浸泡5~10分钟以后,水煎取汁,放入浴盆中,待温度适宜时洗浴并足浴。每日2次,每次30分钟,每日1剂,连续2~3天。

【功效】活血散寒,温经止痛。

2.温水足浴方

【组方】温水1桶。

【用法】取木桶1个,加入温水,将双足置于温水中足浴,并用毛巾搽洗至膝关节上下。每日1~2次,每次10~30分钟,连续2~3天。

【功效】温经散寒,每日用温水足浴,可局部保温,防止寒湿之邪由足入里,从而防治痛经。

3.当归益母草汤

【组方】当归、益母草各10克。

【用法】将诸药择净,放入药罐中,加入清水适量,浸泡5~10分钟后,水煎取汁,置于浴盆中,候温足浴,每晚1次,每剂药可用3天,连续2~3剂。于月经前1周开始使用,选用2~3个月经周期。

【功效】养血,活血,止痛,适用于血虚痛经。

4.香附柴胡汤

【组方】香附子30克,柴胡10克。

【用法】将诸药择净,放入药罐中,加入清水适量,先浸泡5~10分钟后,水煎取汁,置于浴盆中,候温足浴。每日2次,每日1剂,连续3~5剂。于月经前1周开始使用,连用2~3个月经周期。

【功效】疏肝理气,活血止痛,适用于肝郁气滞痛经。

带下病

正常女子阴道内流出的一种黏稠液体,如涕如唾,绵绵不断,称为白带。女子在发育成熟期,或经前经后,或妊娠初期,白带可相应增多,不作病论。若带下量多,或色、质、气味发生变化,或伴全身症状者,即为带下病。

中医认为,本病多为肝郁脾虚,湿热下注,或肾气不足,下元亏损所为,当以疏肝健脾,清热利湿,温肾固元,收涩止带为治,可选用下列足浴方。

1.石榴花汤

【组方】石榴花30克。

【用法】将诸药择净,放入药罐中,加入清水适量,浸泡5~10分钟后,水煎取汁,放入浴盆中,先熏蒸会阴部,待温度适宜时坐浴并足浴。每日2次,每次30分钟,每日1剂,连续5~7天。

【功效】收涩止带,适用于赤白带下。

2.胡芦茶汤

【组方】胡芦茶60克,虎杖、金樱根各30克,甘草20克。

【用法】将诸药择净,放入药罐中,加入清水适量,浸泡5~10分钟后,水煎取汁,放入浴盆中,先熏蒸会阴部,待温度适宜时坐浴并足浴。每日2次,每次30分钟,每日1剂,连续5~7天。

【功效】清热解毒,利湿止痒。

3.仙人掌汤

【组方】仙人掌适量。

【用法】将仙人掌去刺,洗净切碎,放入药罐中,加入清水适量,浸泡5~10分钟后,水煎取汁,放入浴盆中,先熏蒸会阴部,待温度适宜时坐浴并足浴。每日1~2次,每次30分钟,每日1剂,连续5~7天。

【功效】清热解毒。

外阴瘙痒

阴痒,为妇科常见病,其临床特征为外阴部及阴道内瘙痒,常常瘙痒难忍,临床内、外用药甚多而疗效不甚理想。外阴瘙痒可由多种原因引起,发痒部位多在阴蒂和小阴唇附近,大阴唇、会阴和肛门附近也可发生,一般在月经期和夜间刺痒加重,严重时奇痒难忍,坐卧不安,从而影响学习、生活和工作。中医认为,本病多为肝胆湿热或脾虚郁热,热邪下注所为,当以清热利湿,健脾渗湿,祛风止痒为治,临床观察发现,中药足浴法对外阴瘙痒有明显疗效。

1.鱼腥草二黄汤

【组方】鱼腥草100克,硫磺50克,雄黄40克,杏仁、百部各30克。

【用法】将鱼腥草择净,与诸药同放入药罐中,加入清水适量,浸泡5~10分钟后,水煎沸后,加入硫磺、雄黄混合均匀,患者趁热蹲下将药罐口对着阴部熏蒸,待温度适宜时用消毒纱布蘸药液清洗外阴,同时进行足浴。每日2次,每次半小时许,连续2周,痒止后继续使用1周,巩固疗效。

【功效】清热解毒,利湿止痒。

2.茵陈苦参汤

【组方】茵陈、苦参各30克。

【用法】将诸药择净,放入药罐中,加入清水适量,浸泡5~10分钟后,水煎取汁,放入浴盆中,先熏后坐浴,再足浴。每日2~3次,每次10~30分钟,每日1剂,连续5~7天。

【功效】清热解毒,利湿止痒。

3.透骨草公英汤

【组方】透骨草15克,蒲公英、马齿苋、地丁、黄芩、防风、独活、羌活、艾叶各10克,甘草5克。

【用法】将诸药择净,放入药罐中,加入清水适量,浸泡5~10分钟后,水煎取汁,放入浴盆中,先熏后坐浴,再足浴。每日2~3次,每次10~30分钟,每日1剂,连续5~7天。

【功效】解毒祛风,止痒利湿。

产后恶露不净

胎儿娩出后,胞宫内仍遗留少许余血浊液,叫恶露。正常恶露一般在产后3周左右干净,超过此段时间仍淋漓不止者,称恶露不净,又称恶露不尽、恶露不止。中医认为,本病多为冲任为病,气血运行失常所致,当以调补冲任,养血化淤为治,可选用下列足浴方。

1.桂椒麻黄汤

【组方】桂枝、川椒、麻黄各30克。

【用法】将诸药择净,放入药罐中,加入清水适量,浸泡5~10分钟后,水煎取汁,放入浴盆中,先熏双足心,待温度适宜时足浴。每日2次,每次10~30分钟,每日1剂,连续3~5天。

【功效】温阳通络,活血止痛。

2.益母草蒲黄汤

【组方】益母草30克,蒲黄15克。

【用法】将诸药择净,放入药罐中,加入清水适量,浸泡5~10分钟后,水煎取汁,放入浴盆中,先熏双足心,待温度适宜时足浴。每日2次,每次10~30分钟,每日1剂,连续3~5天。

【功效】活血通络,化淤止痛。

月经不调

凡是月经的周期或经量出现异常者,称为“月经不调”。《妇科玉尺》云:“经贵乎如期,若来时或前或后,或多或少,或月二、三至,或数月一至,皆为不调。”所以月经不调为以月经周期改变为主的月经先期,月经后期,月经先后无定期,经期延长,和以经量改变为主的月经过多,月经过少等。月经不调是常见的妇科疾病,除量、期的异常外,常伴有经色、经质的变异,足疗法有辅助治疗之效,可选用下列足疗方。

1.艾桂山甲糊

【组方】艾叶12克,桂枝10克,穿山甲6克。

【用法】将上药共研为细末,米酒或水调为稀糊状,外敷于双足心涌泉穴,1日1换,连续5~7天,至结束为度。

【功效】温经通络,适用于月经后期者。

2.益母草糊

【组方】益母草60克,生地、五味子各12克。

【用法】将上药共捣烂成膏,外敷于双足心涌泉穴,1日1换,连续3~5天。

【功效】凉血止血,适用于月经提前者。

3.二草膏

【组方】益母草60克,夏枯草30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