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农业林业走出传统农业
2609600000076

第76章 城市经济与工业化进程(6)

一要努力营造尊重知识、尊重人才的用人环境。要牢固树立“人才是第一资源”的观念,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在全社会进一步营造“重才、爱才、聚才、用才”的良好氛围。要经常关心过问企业家的工作和生活,从政治、经济、荣誉等方面提高企业家的社会地位,要对有突出贡献的优秀企业家给予重奖,对特别优秀的要大胆提拔重用,使企业管理工作成为一个最吸引人、最能成就人的职业,把更多更好的优秀人才吸引到企业中来。各级党政领导要进一步转变工作作风,深入企业调查研究,与企业家共谋发展良策,帮助企业解决困难和问题,为企业的发展搞好服务。

二要加快建立有利于优秀企业家健康成长的工作机制。一是要改革企业分配制度,建立分配激励机制,充分调动企业经营者和管理人才的积极性。要打破计划经济体制下单一按劳分配制度,建立按劳分配与按生产要素分配相结合的新的分配格局,使企业经营者与企业的兴衰紧密结合在一起。已经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生产经营正常,管理基础较好的非垄断企业,要推行厂长经理年薪制,最终向厂长经理持股控股经营的方向发展。要制定和完善奖罚严明的激励约束制度,以企业的经营水平来确定经营者的收入,使企业家的劳动和贡献与报酬相适应,切实做到“分配靠贡献,岗位靠竞争,奖罚靠业绩”。二是要建立适应市场要求的企业人才培养选拔制度。加紧培养企业管理人才,是实施“工业强区”战略的根本措施。中国入世对企业管理人才的素质要求越来越高。要不断研究企业管理人才培养的方法和途径,建立企业家的知识技能考评制度,鼓励企业家参加专业培训、学习考察,为企业管理人才提供学习新知识、新技术的机会。要有计划地选送年轻有为的企业管理人才到大专院校学习深造,到发达地区的大企业挂职锻炼,全面提高企业家管理现代企业的能力和水平。要按照“不求所在,但求所用”的原则,通过制定优惠政策,积极引进一批熟悉WTO规则、具有现代经营管理知识的企业经营管理人才和专业技术人才,鼓励和引导大中专毕业生和行政事业单位擅长企业经营管理的年轻干部到企业工作,不断充实壮大企业经营管理人才和专业技术队伍。三是要建立和完善有利于企业经营管理人才脱颖而出的竞争机制。现代企业对经营者素质要求的是,政治上靠得住,经营上能力强,能够在市场竞争中创造一流业绩。要根据企业的这一用人标准,积极探索符合现代企业制度的选人用人新机制,把组织考核推荐和引入市场机制、公开向社会招聘结合起来,把党管干部原则和董事会依法选举经营者以及经营管理者依法行使用人权结合起来,改进企业干部管理办法,尽快建立起以产权为纽带,分级分类管理的企业干部管理体制和以公开、平等、竞争和择优为特征的企业用人制度。要根据企业的特点,打破干部、工人身份界限和所有制界限,不拘一格选拔经营管理人才。关键看一条,谁能把企业经营好,能为财政做出贡献,就推荐谁当厂长当经理。

三要抓好企业领导班子的自身建设。建设高素质的企业家队伍,一方面,全社会要为企业家的成长和施展才华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另一方面,企业领导班子要切实加强自身建设,努力提高自身素质。一是要加强企业领导的政治业务学习,提高政治业务素质。企业的经营管理者,特别是党员领导干部,要带头学习邓小平理论和江泽民同志“5·31”讲话,自觉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带头学习法律和政策,坚持依法经营,依法管理。作为一个优秀的企业管理者,要能够在瞬息万变的市场大潮中,对自己企业的发展方向、产品结构、市场定位等关键性问题作出准确判断和科学预测,并能根据复杂多变的情况及时调整经营方略。因此,所有的企业经营管理人员,要认真学习市场经济理论、现代科学技术和管理知识,善于用现代思维方式、现代经济理念和现代管理科学来武装自己,不断提高适应新形势需要的领导水平和经营管理能力,成为优秀的企业家。二是企业领导班子要树立与时俱进的思想和开拓创新的精神。在新的形势下,企业经营管理者要继续解放思想,更新观念,克服不思进取和小进即满的思想,牢固树立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克服困难,求真务实,创一流业绩,为实现全市“三增一稳”奋斗目标争做贡献的雄心壮志,把自己的企业做强做大。三是要加强企业领导班子的作风建设。要按照企业改制后的运作程序,建立规范的企业领导班子议事决策制度,充分发挥董事会、监事会、职代会的作用,实行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提高企业领导班子的科学决策水平。企业领导干部,特别是党员领导干部,要密切联系群众,体恤职工疾苦,全心全意为广大职工谋利益,以良好的作风树立企业形象,实现凝聚人心,谋求发展的目的。

(根据2002年7月29日《在平凉县以上工商企业经验交流会议上的讲话》整理)

把平凉建成甘肃东部经济强市

平凉市在深入分析形势,重新审视区情的基础上,形成了一个大的构想,就是抓住西部大开发的历史性机遇,充分发挥平凉的地缘经济优势,把平凉建成西陇海——兰新线经济带甘肃东部的经济强市,进一步提升全市经济社会发展的层次和水平。这一构想贯彻和体现了科学发展观的创新思想和创新精神,是全市经济工作指导思想上的一个重大转变和突破,其核心是在发展观念创新,体制机制创新和技术创新中,加快全市工业化、城市化步伐,全面推进小康社会的建设。

一、建设甘肃东部经济强市,是加快平凉发展的现实选择

首先,从发展条件看,特殊的区位、资源和自然条件,决定了平凉在西陇海——兰新线经济带开发中具有重要地位和作用。一是区位优越。平凉地处陕甘宁三省区交汇的中心地带,东距西安304公里,西距兰州350公里,北距银川400公里,是西安——兰州——银川大三角区域的几何中心,自古以来是“茶马互市”的物资集散重镇和商贾云集的“陇东旱码头”,是欧亚大陆桥第二通道的重要中转站。按照国家西部大开发的总体构想,平凉处在陇海经济带的西部中心和兰新线经济带的东部沿线,起着承东启西,联接陇海、兰新两大经济带,促进陕甘宁交汇区大开发、大发展的重要作用。同时,平凉又是陇海铁路分支宝中线的中心,横跨我国东西的312国道主干线穿越全境,随着银武高速公路和平定高速公路的建成开通,将进一步缩短平凉与西安、兰州、银川、武汉等大中城市之间的距离,密切相互之间的经济联系,使平凉有条件融入到西陇海——兰新线经济带的开发建设之中。二是资源富集。平凉自然资源丰富,文化积淀深厚,煤炭资源已探明储量达34.4亿吨,占全省煤炭储量的40%;土地资源广阔,人均占有耕地3.03亩,是甘肃重要的农林产品生产基地;旅游资源十分丰富,有重要文化遗址465处,国家级风景名胜区崆峒山和王母宫、南石窟、龙泉寺、古灵台、古成纪、庄浪人造梯田等历史、人文、自然景观遍布全区,发展农牧业和煤化工、建材、旅游等产业的前景广阔。三是自然条件相对较好。平凉地处陇东黄土高原沟壑区,属温带半干旱大陆性气候,海拔高度890—2587米之间,年平均气温8.5℃,降雨量400—700毫米,日照总时数2239小时,无霜期175天,区内地形复杂多样,气候东暖西凉,南湿北燥,差异较大,适宜多种农作物生长,是我国苹果最佳适生区和西北重要的畜牧基地,具有发展粮食、林果、畜牧等特色农业的优势条件。

其次,从发展基础看,经过改革开放以来20多年的发展,全市综合经济实力进一步增强,基本形成了煤电、机械、建材、化工、制革、食品加工等工业优势行业和林果、草畜、蔬菜等农村支柱农业,城乡基础设施和生产生活条件发生巨大变化,特别是从新世纪开始,以整体基本解决温饱为标志,全市经济进入了快速发展的新阶段。立足于上述优势和发展基础,在“十五”期间,抓住国家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历史性机遇,把平凉建成西陇海——兰新线经济带甘肃东部的经济强市,不仅十分必要而且完全可能。

建成西陇海——兰新线经济带甘肃东部经济强市的总体构想是:坚持以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总揽经济工作全局,以基础设施和生态环境建设为基础,以结构调整为主线,以项目建设为支撑,以三增一稳(增加农民收入、增加职工收入、增加财政收入、保持社会全面进步和稳定)为目标,以五个加快为重点(加快发展农业产业化、工业化、城镇化、信息化和民营经济),以营造良好的发展环境为保证,充分发挥三大优势(区位、资源、自然条件),大力实施三大战略(工业强区、科教兴区和开放带动),着力培育四大产业(煤电、草畜、果菜、旅游),推动全区经济的跨越式发展。

主要目标是:按照“三步走”的发展战略,“十五”期间,打基础,调结构,促开发,保质保量完成退耕还林(草)任务,经济结构得到有效调整,生态环境和基础设施明显改善,完成平凉撤地改市,煤电化主导产业和城镇化框架基本形成,全市实现初级工业化的目标;2006年——2010年,快发展,上台阶,把全市建成具有竞争优势的煤电产业基地、巨型畜牧业基地和具有区域特色的优质果品、蔬菜基地和旅游胜地,使平凉成为西陇海——兰新经济带东部陕甘宁交汇区有一定影响的人流、物流和信息流中心,全市基本实现小康;再用五到十年时间,使综合经济实力达到全国地区间平均水平,进入全省经济强市行列。

二、建设甘肃东部经济强市,关键要走出一条具有平凉特色的发展路子

要把平凉建成西陇海——兰新线经济带甘肃东部经济强市,就必须抢抓机遇,突出重点,加快改革,集中突破,培育产业,扩张规模,走一条推动全市经济实现跨越式发展的新路子。

努力实现“三增一稳”发展目标。就是要充分发挥优势加快培育特色产业,尽最大努力增加农民收入、干部职工收入和财政收入,保持社会全面进步和稳定。“十五”期间,实现全市农民人均纯收入年均增长5%以上,干部职工收入年均增长10%以上,力争五年翻一番,财政收入年均增长10%以上,财政紧张的状况得到明显缓解。

大力推进“五个加快”。就是要顺应经济全球化的趋势和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逐步完善的新形势,充分运用市场机制,激活生产要素,加快农业产业化、工业化、城镇化、信息化和民营经济的发展步伐。

——以农业科技园区和龙头企业建设为切入点,加快推进农业产业化。把办好农业示范园区,作为推动农业结构调整和产业化经营的切入点,采取行政领导负责、科技人员承包的办法,分层次建办一批高起点、高档次的现代农业示范园区。按照“四个百万”的目标,进一步扩大具有竞争优势的草畜、果菜等特色优势产业基地。同时,大力扶持兴办骨干龙头企业,积极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加快实现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的转变。

——以国有企业改革和工业园区建设为切入点,加快工业化进程。按照“明产权、转机制、换身份、增效益”的思路,进一步深化国有企业改革,对煤炭、建材、建筑等行业的骨干企业加大改制改组力度,培大扶强,使之成为带动地方工业的“巨人”;对一般性地县小企业,敞开国有资本退出通道,加快民营化进程;对长期停产、亏损和资不抵债的企业,尽快依法实施破产,退出市场。同时,以工业园区建设为载体,以吸引利用外资和民间投资为主体,以科技进步为动力,改造建筑、建材、机械、食品加工等传统产业,大力提升煤电优势产业,积极发展农副产品加工和新材料、新工艺等高新技术产业,再造地方工业发展的新优势。“十五”期间,要重点实施平凉市西郊、二十里铺和华亭三个工业园区建设,集中力量启动实施14个煤电产业开发、27个高科技、10个农副产品加工等重点工业项目,以此带动地方工业结构的调整和工业经济总量的扩张,加快实现全市经济由农业主导型向工业主导型的新跨越。

——以搞好规划和经营城市为切入点,加快城镇化建设。以规划为龙头,以经营土地为核心,以城市基础建设和房地产开发为载体,按照集中力量,分层推进,发挥优势,突出特色的原则,以平凉市为中心,以六县县城为支点,以18个重点城镇为依托,超前规划,高标准建设,尽快增强城镇功能,提升全区的城镇化水平。特别要树立经营城镇的理念,把城镇作为资产来经营,改革土地出让方式,以市场化推动城镇化,依靠社会力量,靠经营手段加速城镇化建设。

——以鼓励发展民营骨干企业为切入点,加快民营经济发展。从引导调整结构入手,大力支持民营企业参股、控股、收购、兼并国有和集体企业,扩大经营规模,鼓励民营企业强强联合,提高市场竞争能力。引导民营经济发展加工型、科技型、外向型企业,投资开发信息咨询、房产物业、教育文化、市场建设、社区服务等新兴产业。对规模较大的民营企业,给予重点扶持,组建企业集团,努力做大做强。“十五”期间,全市要扶持发展10户以上利税上五百万元的骨干民营企业,力争使全市民营经济比重达到40%以上。

——以推进政府办公自动化和农业信息化网站建设为切入点,加快信息化发展步伐。在继续抓好政府和重点企业、乡镇上网的同时,加快启动实施政府系统办公自动化工程,分层次、有计划地搞好公务员计算机技能培训,推动政府信息化建设;加快以农村综合经济信息、农业科技信息、农产品供求信息为主要内容的网站建设,力争建成30户以上的以互联网为载体的“农民信息之家”;继续以融资性租赁方式加快全市多媒体计算机教学网络建设,扩大信息技术教育的覆盖面;积极推进市县骨干企业生产经营和决策管理的信息化。

着力培育“四大产业”。就是要立足资源优势,集中抓好煤电、草畜、果菜、旅游四大特色产业,使之成为全市经济发展新的增长点。

一是要建设全省最大的煤电产业基地,做大做强煤电产业。“十五”期间要着眼煤炭资源的深度开发和转化增值,依托现有的华亭煤矿大型企业集团和平凉电厂,打破隶属关系和所有制界限,整合生产要素,重点实施好煤气化、煤化工、煤电转化、洗净煤、型煤、煤制油等煤炭深加工项目和以铝、硅等为主的项目,延伸产业链条,形成煤、电、冶一体化开发格局,使煤电产业占全市工业增加值的比重由目前的33.6%提高到2005年的43.3%,真正成为全市工业的龙头产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