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农业林业走出传统农业
2609600000037

第37章 传统农业的改造与发展(7)

一是切实加强生态环境建设。这是定西实施西部大开发与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切入点。朱镕基总理在视察我省和定西时提出的“以粮代赈、退耕还林”的战略措施,是我们改善生态环境、加强生态建设的经济政策保证。做好这方面的工作,也是比较现实的。我们算了一笔账,据航测数据表明,定西地区总耕地面积近1300万亩,如果保留以前700万亩的农作物面积,其余的600万亩按朱总理的要求退耕还林,再加上我们的400万亩“四荒地”,可以发展1000万亩的林草地。同时,经过多年的实践和摸索,全区广大干部群众已深刻地认识到改善生态环境和生产条件是我们摆脱长期落后状况的带有根本性的举措,不下决心改变生产条件和生态环境酷劣的状况,农业和农村经济的发展就没有基础,就不能跳出受制于天的“自然经济”圈子。所以坚定不移地,长期不懈地改变生产条件和生态环境,夯实农村经济发展的物质基础,从而提高农业生产的综合能力,是今后定西经济发展必须着力解决的首要问题。

二是切实加快基础设施建设。这是定西实施西部大开发与可持续发展战略的重要基础。目前,定西的基础设施建设还非常滞后,非常薄弱,这不仅严重制约着定西经济的快速发展,而且严重影响着定西的对外开放和投资环境。要加快经济发展步伐,推进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实施,就必须下更大的决心,以更多的投入,加快基础设施建设。首先,要按照统一规划、合理布局、扩大容量、促进发展的原则,加快以道路、供水、供电、绿化、通信、广播电视和房地产开发为主的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把县级城市建设成为基础设施配套,服务功能齐全,管理科学有序,环境卫生整洁的新型城市,为改善投资环境,扩大对外开放提供良好的硬环境。其次,要按照农村致富奔小康的总目标,大力推进小城镇建设,加快农村电网、农村住宅和县、乡、村公路的改造和建设,并通过各种途径加快农村水利和教育卫生等设施建设。

三是积极调整经济结构。这是定西实施西部大开发与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关键。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不断完善,东西部经济的进一步融合,以市场为导向,立足于发挥自身优势,调整和优化经济结构,建立具有发展前景的特色经济和优势产业,已成为定西经济在新的发展阶段必须解决的一个重要问题。从定西实际出发,调整经济结构的基本原则是:一要把区域经济布局“调优”,努力构建国家产业方向与定西经济发展相结合的产业格局。二要把优势主导产业“调强”,不断壮大定西工业的整体阵容和经济技术实力。三要把所有制结构“调活”,建立和形成多种所有制共同发展的混合经济模式。四要把第三产业的发展“调快”,努力形成与一、二产业相适应的合理规模和速度。五要把企业和产品体系“调精”,力求在培植强势企业、提高产品质量和档次上取得新的突破。

四是大力发展科技和教育事业。这是定西实施西部大开发与可持续发展战略的重要条件。实践证明,定西经济发展的差距在科技,潜力在科技,出路也在科技。振兴定西经济,必须全面提高劳动者素质,依靠科技进步推动经济发展。只有依靠人才和科技,才能实现知识资本对自然资源和物质资本的转变,才能把自然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发展优势。人才是市场经济中最积极、最活跃的因素,我们提出的“育人揽才”工程抓住了根本,也抓住了关键,今后要摆在更加突出的地位来抓。在这方面,最重要的还是要转变用人观念,营造人才成长的环境。要大胆起用那些既具有真才实学又富有开拓精神,敢想敢干,政绩突出,作风扎实的人,使各类人才真正有用武之地,提供发挥他们聪明才智的经济社会空间。要不断加快科技教育体制改革的步伐,不断增加对科技教育的投入,不断强化科技推广应用的措施,不断推进职业技术教育的发展,全面推动科教兴定战略的实施。

西部大开发的战略措施有:

一、以贯彻落实“以粮代赈,退耕还林”战略部署为动力,加大保护生态环境和改善农业生产自然条件的力度。贯彻落实朱总理“以粮代赈,退耕还林”的指示精神,是定西继八十年代种草种树之后的又一次重大生态建设工程。各级党委、政府要比以往任何时候更加高度重视这一工作。要按照“十年初见成效,二十年大见成效,五十年山川秀美”的要求,坚定使命感,增强自觉性,采取各种有效措施为这一工作“升温”。一要尽快做出生态建设的全面规划,逐年加以实施,明年各县一定要有大的行动。二要立足区情、县情,遵循自然规律和经济规律,按照宜粮则粮,宜林则林,宜果则果,宜草则草的原则,在南部高寒阴湿区大力开展用材林和封山育林建设,在北部干旱山区大力开展薪炭林和经济林建设,积极发展优质牧草,逐步使农业生产向粮、经、草三元结构转变。三要借鉴“四荒地”拍卖治理工作中积累的经验,建立一套能充分调动广大群众积极性的运行机制,其核心是实行“个体承包”,坚持“谁造、谁管、谁所有”的原则。四要把“以粮代赈”的政策真正落实到农户,取信于民。五要做好广泛深入的宣传工作,解除群众的后顾之忧,让群众真心实意的干起来。同时,要继续加大改善农业生产条件的工作力度。要在继续争取引洮工程的同时,积极争取新上一批中、小型水利工程项目,把可利用的水资源最大限度地利用起来;要继续抓好集雨节灌、梯田建设和乡村道路的改造整修工作,力争在三五年之内全区实现梯田化和旱作农业集雨补灌化;要加大水利水保体制改革力度,加快水利水保事业市场化、产业化进程,努力实现由目前的福利型、社会效益型向经营型、经济效益型的转变。

二、以支柱产业开发和农业新技术推广为突破口,大力推进农业市场化进程,促进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的调整和升级。经过这十多年的发展,尤其是我们在扶贫攻坚工作中探索的“梯田+水窖+科技”=稳定解决温饱,“调整结构+开拓市场+龙头企业”=脱贫致富的路子,为我们发展支柱产业和农业综合开发、推进农业市场化提供了宝贵经验。随着农业生产条件的进一步改善、农业科技的普遍推广应用、群众温饱问题的基本解决和国家西部大开发政策的逐步到位,加速支柱产业开发和农业新技术推广,推进农业市场化进程的条件已经具备。我们要因势利导,不失时机地推进这一工作,逐步使农村经济发展的格局向多元化过渡。为此,一要以四大支柱产业的发展为依托,全面推进农业产业化进程,并在商品生产基地建设、龙头企业的发展、市场体系建设、资本运作方式、体制机制创新等方面取得新的突破,牵动农业、引导农民进入市场。二要以科技为先导,优化区域结构,提高优势产业比重。具体讲,就是在沿川河谷区,走开发高效农业的路子,重点以发展林果、蔬菜、花卉等附加值高的经济作物和发展现代化养殖业为主,建立一批科技含量高、产品质量优、经济效益好的高效经济园和经济带;在高寒阴湿区,走开发特色农业的路子,主要是逐步减少小麦种植面积,稳步扩大药材、洋芋种植面积,形成特色农业区;在北部干旱山区,走旱作农业的路子,主要是调整种植结构,增加优质牧草和经济作物比重,使农业生产逐步向粮、经、草三元结构转变,为大力发展千家万户的家庭养殖业创造条件,形成生态农业区。三要继续优化时序结构,合理安排各种农作物种植比例。干旱少雨,天然降雨时空分布不均这一自然规律已经警示我们,今后定西农业的发展必须根据气温、降水、土壤等自然特点,合理安排夏秋粮种植比例,使农业资源在时间上达到最佳组合,从而获得高效时序经济效益,并在此基础上,尽快向专业化布局、规模化生产方向推进。尤其在洋芋产业和药材产业的培育上,我们一定要下最大力气,用三至五年时间,把定西发展成为全国最大的洋芋良种生产基地、加工基地和销售基地,使药材产业在全国占有重要的一席之地。

三、大力发展地方工业,切实抓好城市建设和财源建设。从农业经济到工业经济,再到知识经济,反映了经济发展的历史进程和内在规律。面对世界贸易自由化、经济全球化的发展趋势,面对国家在实施西部大开发中的产业政策和产业布局,我们必须以更多的时间、更多的精力来研究城市经济,特别是工业建设。抓好工业建设,首要的问题是如何构建具有区域比较优势的产业框架体系。以此为要求,今后定西工业建设应立足于资源优势和现有基础,着眼于工业经济和农村经济的相互促进和共同发展。在不断深化改革的基础上,依靠先进的科学技术,采取引进联合、嫁接改造、培育提高的方式,不断壮大定西的工业整体阵容和经济技术实力,尽快提高工业经济的发展水平。在产业布局上,全区工业要在水电能源、轻纺、洋芋淀粉中药材加工、机械制造、建材铝业等行业实施名牌战略,抓好技术改造,增强发展后劲。要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五届四中全会精神,坚持做到“四个围绕”,加快全区工业经济发展步伐。一是围绕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全面推进企业改革;二是围绕产业、产品结构的调整,加快企业技术进步;三是围绕加强企业管理,提高企业经营水平;四是围绕减轻企业社会负担,改善企业资产负债结构。

地方工业的发展,要立足于城市基础建设和财源建设。城市建设一定要有发展眼光,在设施及功能配套上要留有充分的发展余地。不仅要研究城市的今天,而且要研究城市的明天,坚持一次规划,按规划一步步改造和建设,并做到规划、设计、建设、管理一起抓;要放宽政策,鼓励富裕起来的农民进城经商办企业,允许在城里建房购房,并在户籍管理、子女入学等方面提供方便,以调动农民进城的积极性;要重视重点集镇建设,围绕致富奔小康的目标,着手在有条件的地方进行农村住宅改造。在重点集镇建设中,坚持把水电、道路、市场、环卫、通讯等基础设施建设摆在首位,使之形成较为完备的农贸市场、小商品市场、牲畜市场、生产资料市场等,以弥补市场容量的不足;要结合城镇建设,大力推进市场建设。发展规范的区域性市场,发展规范的专业市场,探索发展房地产市场,积极培育技术、劳务、资金、信息等要素市场。对区域性交易市场和专业市场,要加强规范化、法制化建设,完善市场运行机制,规范市场交易行为,保证市场竞争的公平性;要通过城、镇、市建设,以城镇带市场,以市场促城镇,从而全面带动二、三产业的发展;要深刻认识财源建设和财政工作的重要地位。随着农民群众温饱问题的基本解决,如何增加财政收入和解决财政困难问题,已经更加突出地摆在了我们面前,不解决这一难题,就将严重制约我们的发展,因此,我们一定要下最大决心,花最大气力,用三到五年时间,基本扭转目前财政的极端困难局面。金融是现代经济的核心,研究西部大开发和可持续发展问题,就必须研究投入问题,由此也就必须研究金融问题。资本投入有三个基本来源。一个是国家的项目资金,一个是信贷资金,一个是社会投入。要加大招商引资和项目争取,加快金融改革,加速社会资金的原始积累进程,为经济发展提供财源支持。只有把金融问题、社会投入的问题解决好了,才能有效地支持和保证全区经济社会的健康快速发展。

四、放手发展非公有制经济,建立和形成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多元经济模式。对非公有制经济的发展,要实行放开限制,放宽政策,放手发展的激励政策。及时解决发展非公有制经济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为非公经济的发展提供实实在在的服务,创造一个宽松的环境,使当地的、外地的企业家感到在定西搞经济办企业方便、宽松、舒心、安全。在非公经济的发展上要坚持“你赚钱,我保护;你发展,我铺路;你纳税,我服务;你有难,我帮助;你违法,我查纠”的原则。只要我们做到了这一点,就不愁非公有制经济发展不起来。在非公有制企业的发展中,我们还可以通过国营、集体、个体、私营相互“嫁接”的办法,使其优势互补,达到共同发展的目的。总而言之,我们要从服务企业出发,转变职能,给市场主体减轻压力,减少阻力,为市场经济发展创造宽松的环境,保证非公有制经济快速健康发展。通过“十五”期间的努力,力争使非公有制经济成为定西城市经济的主要增长点,初步建立起由外来投资、个体私营、乡镇企业和国有企业民营化四大板块构成的多元经济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