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经常反观自身,要经常检查自己情绪所处的状态……心情不好的时候,绝对不责骂孩子。
――(韩国)申宜真
【经典事例】
妈妈和出差的爸爸有了一些矛盾,妈妈很生气。吃晚饭的时候,5岁的儿子调皮地动来动去,妈妈一下子阴下了脸:“好好吃饭!动什么动?你没看见我正生气吗?”
儿子立刻安静了下来,瞪着大眼睛怯怯地问:“妈妈,你在生我的气吗?”
妈妈不耐烦地点了一下头,儿子伸出手摸着妈妈的脸说:“妈妈,你别生气了,我听话。”
妈妈的心里正想着和爸爸的矛盾,只说:“你快吃,吃完去睡觉。”
洗碗的时候,妈妈只觉得自己的衣服被轻轻地拽了几下,低头一看,儿子正拉着她衣服的一角,小声说:“妈妈,你真的生我的气吗?今天我在幼儿园好好吃饭了。老师夸我做数学题快。我要当小学生了,我会很乖的。我真的表现很好,妈妈别生我气了好吗?”
妈妈听了这些话,愣愣地看着孩子,她猛然醒过来,怎么能将自己的坏情绪加在孩子身上呢?于是她关了水管,蹲下身子对儿子说:“妈妈没生你的气。”
儿子说:“真的吗?那你笑一下。”
妈妈笑了笑,抱了抱儿子,儿子也咯咯地笑了起来。
后来,妈妈也时刻注意控制自己的情绪,再也没把坏情绪加给孩子。
【智慧点拨】
生活从来不会风平浪静,也不可能一帆风顺,总是会有一些磕绊,坏情绪便也会随之而来。就如故事中的母亲那样,坏情绪会在不知不觉中感染周围的人,而孩子则尤为敏感。所以,父母应该学会控制自己的坏情绪,不要将其转移给他人,尤其不要转移给孩子。
心理学上曾经有一个著名的“情绪反应链”案例:老板骂了一名员工,生气的员工回家后和妻子吵了一架;妻子觉得窝火,正好儿子回家晚了,气头上就给了儿子一巴掌;儿子捂着脸,又狠狠踢了自家猫一脚;猫冲到了外面的街上,一辆车为了避闪突然出现的猫,撞倒了一个孩子……有人说,坏情绪就像是多米诺骨牌,大家在坏情绪的作用中挨个倒下。父母一旦有了坏情绪,心理与行动都会变得异常,最重要的是会对孩子的心理产生严重影响。
因此,为了孩子的心理健康,也为了他的未来,父母不要将自己的不良情绪强加给孩子,要让孩子成长在温馨、和谐的家庭环境之中。
【参考建议】
有心理专家曾经说过:“情绪具有‘高传染性’,负面情绪的扩散能力更强……”一个人的消极情绪,最容易传染给他最亲近的人。父母坏情绪的易感者,毫无疑问就是孩子,如此一来就很容易让孩子也产生不良情绪。
1.不将坏情绪带回家。
父母工作一天,忙碌、劳累、辛苦,这些自不必说,更是还有不少的挫折、烦恼――工作中遇到的瓶颈问题;因一些失误受到的上司的责骂;因一些不同意见与同事产生的分歧,等等。这些都是父母在家庭之外会遇到的问题,而人又是情绪化的动物,在遇到这些问题的时候产生情绪也是在所难免。
但是,父母要注意的是,坏情绪若是在外产生的,最好就将其留在外面,不要带回到家里来。因为父母在工作上的坏情绪,是与孩子完全无关的,孩子不应该为父母工作上的问题而承担些什么。
2.尽量不当着孩子的面闹情绪。
父母双方会因为家庭背景、教育程度、思想,甚至性格等等方面的不同,对某些事情有不一样的看法与认知,因此“家庭战争”的爆发也不少见。而家庭中的结构很简单,父母因争吵而形成的坏情绪,会给孩子带来严重的不良影响。
需要提醒父母的是,当着孩子的面闹情绪,尤其是因家庭问题而产生的坏情绪,就会让孩子失去安全感,这将不利于他的身心健康发展。
3.教育孩子也应有积极的情绪。
一个家庭中,孩子的教育是件重要的事情。父母首先要在孩子的教育方面采取积极的方式。这就要求父母不要将孩子的教育成果想象得很悲观,如此时间长久,就会让孩子感觉未来很可怕。也就是说,父母在教育孩子的时候,也要尽量有一个乐观的情绪,要多从正面评价孩子,要让孩子乐于接受父母的教育,而父母的正面评价也能给孩子以信心。
4.掌握叫停坏情绪的方法。
面对突如其来的坏情绪,父母应该学会叫停。比如,通过做其他一些事情来转移注意力,换一个角度来看待问题,通过良好的心理暗示来让自己转移情绪,等等。父母要适当调整自己的心理状态,改掉坏脾气,尽量在孩子的面前叫停自己的坏情绪。
5.要及时向孩子道歉。
人的控制能力各不相同,总是有人会不自觉地爆发出自己的坏情绪。而父母往往因为自身原因或孩子的教育等问题,无法抑制地向孩子发脾气。父母要记住的是,若是真的对孩子发了脾气,就要及时向孩子道歉。因为父母的这种坏情绪,会让孩子误以为父母不再爱他了。而父母若是能排解开孩子的这种心理误区,就能让孩子感受到父母的真诚,向孩子道歉的父母也能得到孩子的尊重,如此也可以增进亲子关系。
【金玉良言】
坏情绪不是不可避免的,关键就要看人如何调节。父母应该锻炼自己理智看待问题的能力,以此来尽量减少自己的坏情绪,同时也不要将自己的坏情绪强加到孩子的身上。父母只有多一些良好的情绪,孩子也才能感受得到快乐与温暖,才能健康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