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看我们的孩子,他们生存的环境是多么恶劣:江河被污染,蓝天被污染,食物被污染,水被污染,就连家庭的气氛也被“抱怨”污染了。
――(中国)卢勤
【经典事例】
星期日,一位母亲陪5岁的儿子上绘画班。这个班允许父母陪着孩子一起学习,好让父母知道怎样辅导孩子。
上课后,老师在上面讲,这位母亲一直在下面提示:“快听,应该这样画。”“快看,老师是怎样画的。”“你听明白了没有?”“唉,不对,不是这样!”“你怎么就听不进去呢?”“真是不争气,这么简单都画不好!”就这样,这位母亲的话把孩子的思路完全打断了,孩子根本就听不到老师在说什么。
老师讲完课后,孩子们开始画画了。这位母亲更忙了,一会儿给孩子擦了这笔,一会儿又涂了那一划,“不行,不对,你画得和老师不一样。”孩子都快被母亲给说哭了。
最后,孩子的画和老师示范的画很像了,这位母亲的脸上才露出满意的神情。
【智慧点拨】
试想,一个刚学画画的5岁孩子,画画的动作还不协调,根本不能与老师相比,如果能像老师画的那样,也就不参加学习了。在课堂上,与其说这位母亲是指点孩子,还不如说她是在抱怨孩子。
孩子的学习过程有自身的规律,总是从不会到会,从不好到好,从幼稚到成熟。对于孩子,父母不应该抱怨,应该给予真诚的指导与鼓励。因为抱怨传递给孩子的是一种负面信息,只会让孩子产生胆怯心理,遏制他探索求知的欲望,甚至感到厌烦,说不定本来很有天分的孩子,也就这样被父母压抑了。
所以,父母应该允许孩子在错误中成长,善待孩子的错误与缺点,给孩子一个成长的空间,让他跌倒之后,学会自己爬起来。父母最应该做的是帮孩子分析原因,总结错误,这样才能有效帮助孩子不断取得进步。
有的孩子非常内向,上课时即使会作答,也不敢举手,虽然有实力,但成绩却不理想。这种孩子,其动作总是缓慢,畏畏缩缩,的确令父母感到焦急。可一些母亲为了矫正孩子的这种性格,总是再三责骂:“你实在太死气沉沉了!”“你应该活泼一点!”但是,这种方法很难奏效,因为越抱怨,就越容易使孩子畏缩、消极,形成心理负担。
【参考建议】
在日常生活中,父母不要轻易抱怨孩子,而是要允许他犯错,同时适当鼓励孩子,给他自信心。这样,就能让他保持自己可贵的学习动机和积极性,同时也会保持住他的自尊,其实这就是给孩子以继续求知探索的鼓励。
1.抑制住自己的烦躁情绪。
有些父母性格比较急躁,看到孩子拖拖拉拉,就会发火:“快过来,你让爸爸喊你几遍?”这样的话让谁听了都会不舒服。看到孩子成绩不好了,质问他:“你怎么搞的,怎么这次成绩这么差!”父母只要看到孩子表现没能如自己的愿,一股无名火就燃烧起来了。其实,这样很不利于孩子的健康。因为成绩差了,自己还伤心呢,父母的质问、抱怨,只会让他更加委屈。
所以,父母不要把不良情绪传给孩子,在发火之前,沉默10秒钟,然后把一些抱怨的话换成陈述的方式表达出来,如,“快过来,爸爸在等你”,或者“这次没考好,来,爸爸和你分析一下原因”。相信这样孩子更能从心里上接受父母的建议。
2.不抱怨孩子“不听话”。
很多父母经常抱怨孩子不听话,认为明明对孩子好,他还不领情。事实上,父母应该了解孩子的年龄特点和发展水平,他逆向而行,可能是出于好奇,也可能是逆反心理。父母要掌握孩子的心理后,再采用应对措施,尽量不要当着孩子的面抱怨:“和你说了多少遍了,你怎么这么不听话呢!”这样只会遏制孩子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此外,“听话”绝对不是孩子的优良性格,而父母这样说无疑让他认为“听话就是一个好孩子”,慢慢地使他失去独立思考,自己选择的机会。所以,父母不能用抱怨的态度,责备孩子“不听话”,相反应该迎合孩子的心理,引导他按正确的方向走。
3.不抱怨孩子“懒惰”。
有些父母抱怨孩子懒,不叠被子,房间乱糟糟。其实孩子懒并不是天生如此,父母应该好好检讨自己。有没有给孩子动手的机会?孩子第一次动手时,有没有做到耐心指导,不剥夺其动手的权利,不打击他做得不好。如果父母的答案是否定的,那么一味地抱怨孩子“懒惰”,孩子就会如父母所预言的那样,越来越懒惰。所以,父母要适时地根据孩子的年龄、性格特点等,多鼓励他做家务,慢慢帮他克服懒惰心理。
4.容忍孩子的缺点。
孩子在成长过程中,总要出现这样那样的问题,父母要怀着一颗宽容的心,试着容忍孩子身上的缺点,耐心地等待他成长。否则,总是抓住孩子的缺点不放,只会更助长他的坏习惯。所以,当发现孩子身上有问题时,父母先要反省自己,把自己身上的缺点解决了,孩子自然也会效仿,问题也就迎刃而解了。
【金玉良言】
抱怨是一种消极的情绪,会加强孩子的负面行为。相反,父母如果用赏识的目光欣赏他,鼓励他,他才能扬长避短,按照父母期待的那样发展。所以,父母不能只专注孩子的缺点,要努力发掘他身上的亮点,让他在赏识的目光下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