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童书细说成语典故
2605200000019

第19章 国运兴衰篇(13)

班超作出判断,一定是匈奴国的使者也来到鄯善国,鄯善王犹豫不决,不知道该听谁的。于是他就问接待他们的胡人,在威逼之下,班超证明了自己的判断。班超将这个胡人囚禁起来,又召集三十六名勇士前来喝酒。

大家正在畅饮琼浆之时,班超严肃地对大家说:“我们来到这么遥远的地方,就是想建立功业,求得功名富贵。现在匈奴使者一来,鄯善国王就对我们不热情,如果他真的听了匈奴人的话,说不定还会暗害我们。你们知道,不进入老虎洞,就不能捕获小老虎,我们还不如趁早把匈奴使者杀了,才能使自己的生命得到保全。”

当天晚上,班超带领三十六名勇士接近匈奴人的住所,将匈奴人杀死,并把他们的首级给鄯善王观看。国王惊得浑身是汗,知道汉朝将士不是好惹的,终于决定投靠汉朝,不接受匈奴的劝诱。

■厉兵秣马

◎成语释义

磨好刀枪,喂好战马,为打仗做好准备。泛指事前充分做好准备工作。厉:同“砺”,磨。兵:兵器。秣:喂。亦作“秣马厉兵”。

◎成语出处

《左传·僖公三十三年》:“郑穆公使视客馆,则束载、厉兵、秣马矣。”

◎成语故事

春秋时期,秦国大夫杞子驻守在郑国,来表示秦、郑两国友好,互相信任。有一天,杞子派人给秦穆公送信,说郑国现在对我没有什么防备,正是偷袭它的好机会。秦穆公一心要夺取土地,就不顾大夫蹇叔的劝阻,派遣孟明等三位将帅带兵征讨郑国。蹇叔的儿子也被征兵入伍。

临别时,蹇叔紧紧抱住儿子痛哭道:“崤这个地方很危险,你们一定会在那里遭到晋军袭击,到了那时,我去收你的尸骨。”秦穆公当时已经对他很厌烦了,听到这不吉利的话,大骂蹇叔该死。

秦军走了很多的路,才到达了距离郑国不远的滑国。郑国商人弦高到各国做生意,正好从滑国经过,他得知秦军将要进攻自己的国家,情急生智,就谎称自己是受郑穆公所差来送牲口犒劳秦军的。孟明以为郑国有了防备,只惊得目瞪口呆。弦高将秦军稳住后,暗中派人去郑穆公那里通报军情,要郑军早做准备。

郑穆公接到密报,马上派人去杞子的驻地去细细察看。见这些秦人已经把行李扎好,厉兵秣马,准备为本国军队做内应。得知这些秦人起了坏心,郑穆公又气又恨,但又觉得不便把事情做得太绝。

于是,郑穆公派皇武子去告诉杞子:“我们感到很抱歉,由于国事太忙,对你们未免有些照顾不周,孟明就要率兵前来,你们正好可以跟他一块走,离开郑国这块小地方了。”杞子等人见事情败露,生怕急眼的郑人对他们不利,急忙择路逃走。

孟明得到消息后,知道人家有了准备,讨伐郑国没有胜算了,就传下命令,回转本国。他们途中果然路过崤,中了晋军的埋伏。秦军大败,秦穆公也成为人们的笑柄。

■危如累卵

◎成语释义

形容危急到了极点。

◎成语出处

《战国策·赵策一》:“君之立于天下,危如累卵。”

◎出处译文

“现在按您治理国家的情况,就像叠起的鸡蛋那样危险。”

◎成语故事

春秋时期,晋灵公为了个人的享乐,竟动用了大批的百姓和钱财,来建设九层琼台。他怕臣子们反对,就下令不准任何人来规劝。荀息知道以后,跑去见灵公。灵公非常厌烦,就叫人准备弓箭,只要他一开口规劝,就立刻把他射死。

这时,荀息明知道情势紧张,仍故作轻松地说:“大王!我学到了一种好玩的小技艺,特地进宫来表演给大王看!”灵公一听,就立刻撤了弓箭。荀息认真地把九颗棋子堆起来,然后再把鸡蛋一个一个地加上去。旁边的人都害怕地屏住呼吸,而灵公自己也惊慌地说:“危险!危险!”

荀息慢条斯理地说:“这有什么危险?还有比这个更危险的呢!”灵公禁不住地问:“快说给我听听。”这时,荀息直起了身子,沉痛地说:“为了建造高台,弄得国库空虚,邻国将要侵略我们,这样下去,国家跟叠起的鸡蛋一样危险,迟早是要灭亡的。”灵公这才醒悟,立即下令停止造台。

■忍辱负重

◎成语释义

能够忍受屈辱,担负重大的任务。

◎成语出处

《三国志·吴志·陆逊传》:“国家所以屈诸君使相承望者,以仆有尺寸可称,能忍辱负重故也。”

◎成语故事

三国时期,吴国有一员出色的将领,名叫陆逊。吴国都督吕蒙就是听从了陆逊的建议,假装得病,才使关羽不防备他的。后来,吕蒙白衣渡江,夺取了蜀国的荆州,并置关羽于死地。

公元221年,蜀汉先主刘备为了从孙权手里夺回战略要地荆州,并为关羽报仇雪恨,御驾亲征,攻打东吴。战争一开始,蜀军作战勇猛,取得了一连串胜利,深入吴国达五、六百里。刘备在彝陵(今湖北省宜昌市东)联结了数百里的连营,声势十分浩大。

蜀国取得的一连串胜利,令吴主孙权胆战心惊。他思来想去,决定破格重用年轻的陆逊为大都督,带领五万人马,抵抗刘备。

陆逊在吴将中资历不高,这次受他统率的诸将如朱然、潘璋、宋谦、韩当、徐盛、鲜于丹、孙桓等,有的是随孙氏打了多年仗的老将军,有的是与吴主沾亲带故的贵戚。他们只是把陆逊看成是一个年轻的书生,这次知道他当上大都督,来统帅他们,心里都不服气,甚至不愿服从命令。

陆逊见众将不服,自己的命令贯彻不下去,不由得着急起来。一天,陆逊将众将召集在一起,他紧握宝剑,严厉地说道:“刘备是全国都知道的英雄,连曹操都对他怀有几分畏惧。现在他亲自率领大军向吴地进攻,实在是我们的强敌,对他绝不能够掉以轻心。希望各位将军顾全大局,与本督团结一致,好好对付来犯之敌。

“尽管我是一介书生,但既然被主公封为大都督,你们只好服从我的命令。主公之所以让诸位将军受委屈,使你们在我手下听命,就因为看中我还有一点能力,能够忍受屈辱,将重担挑起。从此以后,希望你们各自承担分内的职责,不得推诿。军令如山,违反者一定按军法进行严肃处置,你们千万不要拿自己的生命开玩笑啊!”

众将听完了陆逊的这番话,虽然心里还是不服气,但不敢不听他的指挥了。毕竟,军令如山,不听命令真的要掉脑壳的呀!

陆逊就是不和刘备打仗,这样两军对峙了七、八个月之久。

后来,蜀军疲惫不堪,开始骄傲起来。陆逊见自己的目的已经达到,就乘机顺风放火,发动进攻,将蜀军打得大败,歼敌一万余人,取得了辉煌的胜利。刘备惊魂未定,一路败退,逃往白帝城,不久患病而死。

这场战役就是历史上著名的彝陵之战。

从此以后,东吴众将对陆逊心服口服,再也不敢小看这位年轻的长官了。

■草船借箭

◎成语释义

运用智谋,凭借他人的人力、物力或财力来实现自己的目的。

◎成语出处

《三国演义》:“用奇谋孔明借箭”。

◎成语故事

三国时期,曹操带领军队攻打东吴。孙权、刘备联合起来共同抗曹。孙权手下的大将周瑜虽然智勇双全,但心胸非常狭窄。他看到刘备的军师诸葛亮非常能干,就给他出了个难题,让他在十天内造出十万支箭,以供军队打仗之用。可诸葛亮说只需三天就能完成任务,完不成任务甘愿接受惩罚。

周瑜不知道诸葛亮到底有什么计划,就派鲁肃去探听他的虚实。诸葛亮故意装出一副无计可施的样子,向鲁肃借二十只船,每只船上要三十个军士,还得用布幔将船遮起来,并将一千多个草把子放在船的两侧。

对于这些要求,鲁肃全都予以满足,可前两天却不见诸葛亮有任何举动。一直到第三天四更时分,诸葛亮忽然提出,要鲁肃跟他一起去取箭。诸葛亮和鲁肃上船之后,就叫人将船连起来向敌营开去,接近曹军时,命令船只一字排开,吩咐士兵们擂鼓呐喊,造出惊人的声势。

当时天降大雾,曹操不能察明敌情,就命令六千名弓箭手朝江中放箭,曹营中的箭像雨点一样,都射在了船中的草把子上。过了一会儿,诸葛亮才命令掉转船头,让另一面受箭。

大雾散去,诸葛亮也获得了十万支箭,于是不敢再弄险,就赶紧将船往回开。鲁肃对诸葛亮的胆量和料事如神非常佩服。

当周瑜知道了诸葛亮草船借箭的经过后,叹了一口气说:“诸葛亮神机妙算,我真的比不上他。”

■连篇累牍

◎成语释义

文字十分累赘冗长。常用来形容篇幅多,句子冗长,文风不正。累:重叠、堆积。牍:用来写字的木片。

◎成语出处

《隋书·李谔传》:“连篇累牍,不出月露之形,积案盈箱,唯是风云之状。”

◎成语故事

隋朝时期,治书侍御史李谔能言善辩,文章也写得很精彩。他发现六朝以来,人们写起文章来,通常只追求辞藻的艳丽,文章的内容却空洞无物,于是他就想上一道奏章给隋文帝,请求天子亲自下诏,改变形式主义的文风。

其实隋文帝也对形式主义的文风感到讨厌。他在处理政务时,看到大臣们的奏章固然华丽好看,却不重视对实际问题的解决。他想到,当初南北朝时,北朝的文风比南朝的文风好一点,所以北朝政治稳固,而南朝帝王国破家亡,可见政治腐败与浮华的文风有很大关系。形式主义的文风,真是误国误民啊!

李谔伏案疾书,很快就写成了《请正文体书》,递给隋文帝,请求认真审阅。奏章从魏武帝、文帝、明帝说起,说他们只注重修饰文章的雕虫小技,而不深入研究为君之道,使得后世国家衰弱,天下大乱。

奏章中有这样一句话:“连篇累牍,不出月露之形,积案盈箱,唯是风云之状。”意思是说一篇篇的文章,一箱箱案卷,说来说去,说的都是吟风弄月的内容,真是累赘冗长,一点意思都没有。

隋文帝看了这篇文章,觉得甚合心意,心想形式主义的文风害人不浅,大家在这种文风的影响下,都追逐华而不实的东西,这样对大隋江山只有害处,没有好处。于是,他真的听从李谔的意见,颁布政令,要求各级官吏改变文风。

■萧规曹随

◎成语释义

比喻遵循前人的规定办事。

◎成语出处

西汉扬雄《法言·解嘲》:“夫萧规曹随,留侯画策,陈平出奇,功若泰山。”

◎出处译文

“萧何建立法规制度,曹参照之执行。张良制订大略,陈平出计谋。这些人的功业像泰山一样伟大。”

◎成语故事

曹参和萧何原来都是秦朝末年沛县的小官吏,后来跟着刘邦起兵反秦。但两人的关系并不怎么好,常常意见相左。刘邦做皇帝后,萧何当了开国丞相。为了辅佐刘邦,萧何开始整理前朝文献,特别是秦朝的文献,并大力调查当时的民情、风俗、户口等等,在此基础上主持制定了汉朝的法规、典章和制度。

刘邦死后,汉惠帝继位,此时,萧何也病得只剩下一口气了。汉惠帝请他推荐相国人选。萧何推荐了曹参。

曹参继承了萧何的相国职务。他要求官吏们一切按前相国的章程办事,选拔了几位忠诚老实,对萧何制定的政策积极拥护,又有实践体会的人来做他的助手,然后自己天天坐在丞相府里喝茶赏花,悠闲得很。

因此,有人在汉惠帝面前说曹参不精心策划治国,不卖力工作。有一天,汉惠帝同曹参议论起了这件事。曹参说:“请问皇上,您跟先帝比,哪个英明呢?”惠帝说:“我年轻,哪比得上先帝!”曹参又问:“那陛下看我与萧相国相比,皇上您看哪一个更懂治国呢?”惠帝微笑着说:“恐怕你比不上萧相国吧?”

曹参乘机进言:“皇上说得完全对,皇上比不了先帝,我不如萧相国。那么,先帝和萧相国平定了天下,制定出的政策,难道我不应该好好地继承下去吗?何必要去改掉这些已经行之有效的政策和规章呢?”

■丧心病狂

◎成语释义

原意是丧失理智,言行错乱,像发了疯一样癫狂。也形容残忍、狠毒到了极点。

◎成语出处

《宋史·范如圭传》:“公不丧心病狂,奈何为此?此遗臭万世矣。”

◎成语故事

金人灭了北宋,宋室南渡,建立南宋政权。根据对金人的态度,南宋小朝廷分为抵抗派和投降派两大派。投降派的领袖之一就是宰相秦桧。

秦桧本是饱学之士,于北宋政和年间考中进士。曾担任御史中丞之职。靖康二年(1127年),他随着徽、钦二帝,被金人掳到北方。谁知一到北方,这个秦桧就不顾廉耻,改换门庭,成为金太宗之弟挞赖的亲信。

1130年,秦桧随金军来到楚州(今江苏淮安),挞赖想了解宋室的真实情况,就让他到南宋朝廷中去作内奸。秦桧见到南宋君臣,不提自己在北方的变节行为,反而编造英雄经历,说自己杀死防守士兵,夺了船只,才逃回中原。

绍兴年间,他两次担任宰相之职,前后执政十九年之久,力主与金人议和,得到了宋高宗的有力支持。他为了议和,将抗金名将岳飞陷害致死,并使高宗向金人称臣纳币。实际上,他提出的“议和”,不过是一条卖国投降的政治道路。后世之人提起秦桧,没有不痛恨、唾骂的。

一天,金国派使者来到南宋京城临安,商讨议和的条件。使者仗着金国军队的强大,出言狂妄,态度骄横,所提的要求非常无理。南宋的抵抗派官员,得知这种情况,都强烈反对求和。

表现得最突出的,是校书郎兼史馆校勘范如圭。他悲愤欲绝,与秘书省的十几个同僚聚在一处,怒斥投降派的卑鄙。他们还写了一份奏章,准备送到宋高宗那里,劝皇帝不要再屈辱求和了。可是,奏章写好后需要签名之时,大家又觉得秦桧的势力实在太大,担心上书之后遭到秦氏一党的报复,于是纷纷打消了劝谏之意。

范如圭见这些同僚如此无用,非常生气,于是他独自一人给秦桧写了一封信,痛斥他卖国求荣的行为。他在信中写道:“秦公如果不是丧失理智,行为错乱,像发了狂一样,怎么能干出这种卖国求荣的事情?你必定遗臭万年,遭到子孙后世的唾骂!”

■草菅人命

◎成语释义

把人的生命看得像野草一样轻贱而任意摧残杀戮。形容统治阶级的凶残狠毒,轻视人命。菅:一种野草。

◎成语出处

《汉书·贾谊传》:“其视杀人若刈草菅然。”

◎成语故事

西汉文帝的时候,有一个叫贾谊的人才能出众,二十多岁就被朝廷召为博士,以后还当了太中大夫。后来,汉文帝让贾谊担任梁王刘揖的太傅。文帝在自己的众多子嗣之中,最喜欢梁王,很想让梁王做自己的继承人,所以让才子贾谊好好地教导他。

贾谊为此说了一番很有道理的话,他说:“辅导皇子,虽然说教他怎样读书比较重要,但更重要的是,要教他成为一个正直的人。

“秦朝末年,赵高是胡亥是老师,整天教导他如何使用严刑酷法。胡亥学到的尽是些杀头割鼻子、满门抄斩等暴虐行为。所以,胡亥当了皇帝后,就知道胡乱杀人。他看待杀人,就好像看待割茅草一样,根本就不把它当成一回事。

“难道胡亥生来就是坏蛋吗?不是这样。他之所以会成为昏君,是因为教导他的人没有让他走上正道,这才是教育失误的根本原因。”

后来,贾谊当上梁王太傅后,忠心耿耿地辅导梁王走正道。谁料梁王不小心骑马摔死,贾谊觉得自己没有尽到太傅的责任,所以整天愁眉苦脸,经常哭泣,过了一年多就死了,死时年仅三十三岁。

但是,贾谊就任太傅前的这段论述,因为道理深刻,却留传了下来。

■令行禁止

◎成语释义

有令必行,有禁必止。形容执行法令非常严格。令:法令。行:执行。

◎成语出处

《逸周书·文传》:“令行禁止,王之始也。”

◎成语故事

商朝末年,纣王非常昏庸,过着奢靡的生活。为了满足自己的欲望,他大肆搜刮民脂民膏,弄得百姓怨声载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