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亲子家教母亲教育,决定孩子的一生
26046300000001

第1章 母亲教育在中国(1)

忙忙碌碌的中国母亲

提起母亲,我们都会想到“勤劳”,孩提时的记忆中,总是母亲忙碌的身影。

没有人能比中国母亲为孩子付出的再多了:从孩子呱呱坠地到考上大学,吃喝拉撒等等都照顾的无微不至,白天忙工作,晚上陪熬夜,更有甚者好多母亲辞去工作专职照顾孩子,把孩子当作生活的全部,没有了事业没有了爱好,一切都像是为孩子而活。经过十八年的默默奉献,孩子考上大学远走高飞,一下子失去了方向,空虚、失落、无助以至精神恍惚……

①一个平常的日子,一所普通的学校,可是门口站满了拿着扫帚、抹布、铁锹等工具的孩子妈妈。这是干什么呢?一问才知道,今天学校要大扫除,要求学生带工具来打扫卫生。于是乎,妈妈们请假的请假、矿工的矿工,出马上阵、卷袖子干起来。孩子呢?或站旁边观看,或干脆跑到操场上玩去了。

②一个普通的家庭,一个普通的孩子和妈妈。妈妈劳累了一天,回家后第一件事是先看孩子是不是在写作业,然后忙着做饭、招呼一家人吃饭,孩子刚一吃完,马上催孩子接着写作业,自己一个人收拾了餐桌,便也坐到孩子身边,看着孩子学习。

孩子忙完了,妈妈则麻利地打来洗脚水,看着孩子洗脚,然后帮孩子把脚擦干净,端盆走的时候顺手把孩子脱下的袜子带走、搓洗干净。转身进孩子卧室,铺被、整理床铺,将孩子第二天要穿的衣服找出来放在床头,然后唤孩子睡觉。孩子躺下了,妈妈则为孩子装书包……

③舞蹈教室里乱哄哄的,大人孩子忙成了一团。要上课了,需要换舞蹈服啊,结果所有的妈妈都在手忙脚乱,所有的孩子都笔挺挺地站在那里,任由妈妈扒下自己身上的羽绒服、毛衣、毛裤,然后套上舞蹈服、舞蹈鞋。有的妈妈手脚慢了,孩子一脸不耐烦地催促:“能不能快点啊?真慢!”

下课的时候,照样又是一通忙活……

我所列举的这些场景,普通又普通,常见又常见,相信很多妈妈看了会莞尔一笑:这不就是说我吗?

母亲把孩子带到这个世界上,有照顾和抚育孩子的义务,我们可以将自己的生活经验提供给孩子,但是千万不可以代替本应由孩子去做的一切,如果那样就会限制孩子的成长,剥夺孩子生长的空间。孩子是要走向未来的,而未来社会是能力型社会,孩子的生存能力、语言交际能力、自学能力、身心自我调节能力等决定着他未来的发展。

这诸多能力从哪里来?从实践中来,从生活实践、交往实践、学习实践中才能获得。所以,当孩子一点点长大,我们要适时放手,让孩子去做他们该做、他们能做、他们愿意做的事情。

没有一个人天生就什么都会做的,作为母亲不能出于疼爱孩子舍不得孩子的心里,包办代替一切;也不能认为孩子小,不用着急,长大了自然就会了,而不给孩子做的机会;也不要怕孩子做事太慢或者做不好,因为不耐烦而剥夺孩子做的机会……

生命中有不能承受之轻,我们的孩子也是一样,太轻松优越的生活,太多的宠惯会让他们患上“软骨病”,自古英雄多磨难,他们需要社会的历练,需要风雨的吹打,让他们变得更坚强,更勇敢。

真正的爱是注重培养孩子的能力和品格,让孩子能堂堂正正地做人,让他们学会自立,自己去创立人生和财富。

忙碌的母亲可以放放手,让孩子亲自体验,在实践中增长才干。

美国一名10岁的儿童,要去参加野营训练。临出门的那一天晚上,儿童的母亲悄悄地检查了儿子所有的行李,发现忘记了带手电筒,更令她担心的是:要去的地方气温明显比当地低,而儿子并未因此而多带衣服。可是,这位美国母亲并没有去提醒儿子。

一周后儿子安全回来了,当母亲问儿子有何感想时,儿子首先说的就是这两个问题。儿子总结道:以后外出首先要了解当地的气候情况,另外要列一个详细的物品单,这样就不至于出现明明事先想到要带的东西,但临行前却忘记了的情况。

这是多么好的体验,又是多么深刻的经验教训哪!它并非来自于教师的灌输和家长的训导。而是来自切身的体验,来自于真实的经历,亲自的感受。怎能不让人终生难忘?能不受益吗。

可是,在忙碌的中国母亲眼中,孩子是永远也“长不大的”,常听人说:孩子在妈跟前永远是孩子。遇到这样的事,常常是提前两三天就开始帮孩子计划,大包、小包一大堆,简直像搬家一样,吃的用的一应俱全生怕落下半样!除此之外,还要把可能出现的情况替孩子全部想到,很会打“提前量”。千叮咛万嘱咐就是不放心,有的家长还亲自奉陪。

孰不知,这样做无形当中剥夺了孩子体验的权利,使孩子丧失了感悟的良好时机,束缚了孩子的思维,扼杀了孩子的应变能力……常此已往孩子岂能生活自理?何时掌握生存的本领?又如何能学会适应社会,适应环境。

美国母亲培养出来的是具有独立生活能力的创造性人才,而中国母亲的做法只能培养出“温室里的花朵”,“听话型”的小宝贝。中国母亲关注孩子的当前,而美国母亲注重孩子的后半生。我并非说中国母亲不好,也不是崇洋媚外,而是告诫中国母亲,教育孩子要讲究科学的方法。要把目光放远!

其实,我们中国母亲的忙碌,大多数是属于瞎忙类型的,也就是说目的不明确,方法不得当,做法不科学。

结果就可想而知了,我们面前的一个个孩子就是他们的“成果”。当然,这并不是说这些孩子都很糟糕,母亲们就一无是处了,适当的“忙碌”可能还是需要的。只是如果我们的母亲们能够把目光放远一点,科学教子,因材施教,那样母亲们不会这样累,孩子也不会这样苦,效果可能会更好,正所谓事半功倍吗。

母亲是人生的第一位老师

家庭是孩子的第一所学校,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师,孩子的早期教育是从家庭开始的。家庭教育是在潜移默化中进行的,可以影响人的一生,对孩子能否形成良好的品行、性格起着重要作用。因此,人们常说,不同的家庭给儿童以不同的影响,有什么样的父母就有什么样的孩子。

同样是家庭教育,相对父亲而言,母亲对孩子的影响更深远一些,因为母亲总是比父亲与孩子相处的时间长,从扶我们学走路到教我们学说话,再到领我们上学堂,一路走来,总有母亲相伴……

尤其是早期教育,可以毫不夸张的说,母亲几乎日夜与我们相随。

所以说,一个人一生中最早受到的教育来自家庭、来自母亲。美国一位着名心理学家为了研究母亲对人一生的影响,在全美选出50位成功人士,他们都在各自的行业中获得了卓越的成就,同时又选出50位有犯罪纪录的人,分别去信给他们,请他们谈谈母亲对他们的影响。有两封回信给他的印象最深。

一封来自白宫一位着名人士,一封来自监狱一位服刑的犯人。他们谈的都是同一件事:小时候母亲给他们分苹果。

那位来自监狱的犯人在信中这样写道:小时候,有一天妈妈拿来几个苹果,红红的,大小各不同。我一眼就看见中间的一个又红又大,十分喜欢,非常想要。这时,妈妈把苹果放在桌上,问我和弟弟:你们想要哪个?我刚想说想要最大最红的一个,这时弟弟抢先说出我想说的话。妈妈听了,瞪了他一眼,责备他说:好孩子要学会把好东西让给别人,不能总想着自己。

于是,我灵机一动,改口说:“妈妈,我想要那个最小的,把大的留给弟弟吧。”

妈妈听了,非常高兴,在我的脸上亲了一下,并把那个又红又大的苹果奖励给我。我得到了我想要的东西,从此,我学会了说谎。以后,我又学会了打架、偷、抢,为了得到想要得到的东西,我不择手段。直到现在,我被送进监狱。

那位来自白宫的着名人士是这样写的:小时候,有一天妈妈拿来几个苹果,红红的,大小各不同。我和弟弟们都争着要大的,妈妈把那个最大最红的苹果举在手中,对我们说:“这个苹果最大最红最好吃,谁都想要得到它。很好,现在,让我们来做个比赛,我把门前的草坪分成三块,你们三人一人一块,负责修剪好,谁干得最快最好,谁就有权得到它!”

我们三人比赛除草,结果,我赢了那个最大的苹果。

我非常感谢母亲,她让我明白一个最简单也最重要的道理:想要得到最好的,就必须努力争第一。她一直都是这样教育我们,也是这样做的。在我们家里,你想要什么好东西要通过比赛来赢得,这很公平,你想要什么,想要多少,就必须为此付出多少努力和代价!

推动摇篮的手,就是推动世界的手。母亲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师,你可以教他说第一句谎话,也可以教他做一个诚实的永远努力争第一的人。

中国的历史上有过许多教育孩子成才、成功的范例,其中流传最久,影响最深、最广的要数孟母与岳母了,“孟母三迁”和“岳母刺字”的故事流传了千年。

最近央视百家讲坛讲说清朝红顶商人胡雪岩,几乎通篇介绍的是胡雪岩的成功,能名垂史册,是得益于他的母亲的教育、薰陶。虽然胡雪岩家境并不富裕,虽然胡雪岩生长的是单亲家庭、虽然他的母亲并不是读书较多的人……但是她就是凭着中国优良的道德传统与风俗习惯在她身上的厚重的沉积,用自已处世为人的最高要求和仁慈、纯厚的母爱,给子女示范、给子女教育,铸就了胡雪岩对国家对民众的最真实、最诚恳、最高尚的爱心与勤俭向上的品格。最终使胡雪岩在短暂的人生的道路上取得了超过其母亲的企望的成功。

作为人生第一老师的重要性,我就不用赘述了,想和各位母亲交流的是,我们该如何做好这第一老师呢。

第一,对孩子要有深切的爱。人们会说,亲生母亲哪有不爱自己的孩子的。但实际上有的母亲对孩子漫不经心,有的认为孩子是负担,孩子“闹”一点儿,就不问青红皂白地横加指责,甚至打骂,这能说是爱孩子吗?有的母亲对孩子娇生惯养、溺爱,这也不是真正的爱。真挚的爱对孩子应有高度的责任心、精心抚育,严格要求,帮助和指引子女健康成长。

第二,应注重对孩子培养仁爱之心。《三毛作品集》记述了这样一个小故事,有一位生活在撒哈拉沙漠深处小城的红发少年,他以幼小羸弱的身躯承担起独立照料贫病交加的父母的重任。从这个10来岁的少年身上,人们可以看到仁爱精神给人带来的巨大力量和无穷智慧。

要教育孩子从小就爱父母、爱长辈、爱家庭、爱老师、爱同伴、爱学校。一个孩子不仅要学习好,更重要的是品德好;要成才,首先要学会做人。从小就注意培养孩子的仁爱之心,这对塑造孩子完善的人格非常重要。

同时,家长还要培养孩子的同情心,让孩子从小就能同情不幸者、帮助弱小者,不做横行霸道的小霸王,也不当恃强凌弱的小无赖。在这方面,除了可以利用日常生活中的相应事情进行教育外,还可以通过孩子饲养小动物,和父母一起照顾生病的亲人或年迈的长辈,帮助残疾人、孤寡老人等活动来培养他的同情心。这样,天常日久,孩子的仁爱之心就逐渐培养起来了。

第三,应该注重对孩子培养谦和忍让的美德。孩子的天性是好强好胜,其实这与见了苹果拣大的拿一样的道理,这是天性,而谦和忍让是与这种天性是矛盾的,而且,母亲的这种天性如果没有为后天的谦和忍让的美德所取代,孩子向母亲学习这方面的东西是会无师自通的。因此,母亲的生活必须严谨、要注意检点自己,千万不能显露出来自己谦和忍让的缺陷来影响孩子,更不能助长孩子争强好胜的虚荣与狭隘。

现在有些母亲,当孩子在外面受到委曲时就按奈不住,不是借此机会教会孩子忍让、寻求合理的谦和,而是骂骂咧咧,甚至打上前去,这样哪怕你大获全胜,而在孩子的心灵深处留下的将是祸患。

第四,应该注重对孩子培养勤俭的美德。虽然孩子读过: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但是,因为生活改善了,即使不那么铺张浪费,孩子也不知道节俭。现在很多孩子不懂得节俭,随便浪费的现象相当严重。在某所小学里,教师和校工在校园内捡拾的物品堆满了一间屋子,大至皮茄克,小至铅笔、橡皮。学校多次广播要求学生去认领,却没有人去。

孩子不懂得节俭,这不能怪孩子,我们大人有责任。时代变了,人们的消费观念确实应该改变,但盲目花钱、随便浪费永远都是不好的,是不良品质的反映。每个家庭的经济情况不同,教育孩子把钱用在有利于孩子的发展上,是每个母亲都要认真思考的问题。教育孩子珍惜物品,不浪费。让孩子懂得所吃、所穿、所用来之不易,随意浪费是不珍惜劳动果实、不尊重劳动的表现。让孩子经常参加劳动,体会劳动的艰辛。

第五,注意培养孩子的坚强的意志。这是一切事业成功的重要保证,父母对孩子从小就要有意识的培养这种可贵的精神,只有具有这种精神,才有可能克服前进中的困难,在事业上取得成功。

大家都知道古代“学弈”的故事:两个孩子一块儿听老师讲下棋的知识,两个孩子都很聪明,但是听讲情况大不相同。一个专心致志,只听老师讲解,任何事情也干扰不了他;而另一个心里总想着有大雁从天空飞过。想着用箭把它射下来炖肉吃。结果,前一个学得非常出色,后一个学得稀里糊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