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亲子家教把男孩培养成男人
26045800000031

第31章 把男孩培养成感恩的男人(1)

让孩子感念父母之恩

我常常听到一些家长抱怨自己的孩子自私、蛮横,缺乏爱心,认为父母为他们所做的一切都是天经地义的,只知道享受,不懂得给予,只知道自我,不懂得体谅他人,一切以自我为中心。这些孩子不同程度的存在以下不良倾向:只知受惠,不知感恩;只知索取,不知奉献;只知被爱,不知回报……

在家庭中,孩子是小太阳,父母宠,外公外婆爱,爷爷奶奶亲,所有人只为他一人而动。家长把养育孩子当成自我情感的满足,给孩子处处创造优厚的生活条件,他们对自己所做的一切都认为应该的,从来没有想过也不想得到孩子的回报。久而久之,很多孩子都认为得到的东西似乎是理所当然,爸爸妈妈所做的事情当然也是他们应该做的。由此,使得孩子只要求别人关心、爱护、让着自己,不会想着去关心别人、感激他人。

在写此段文字的时候,正好迎来了2011年的感恩节,“感恩节”是个泊来品,是美国和加拿大共有的节日,原意是为了感谢上天赐予的好收成,近几年被“引进”国内,也延伸了内涵,包括感念父母、老师等有恩于自己的人。

可当下的社会,很多孩子不知道报恩。这除却社会大环境的影响外,我想还是家长忽视了对此的教育,我们要让孩子知道,并非报大恩大德的大举动才叫报恩,对父母的点滴孝行,对他人看似微不足道的关心,也是一种报恩。

孩子如果能常怀感恩之心,不仅能培养他们与人为善、与人为乐、乐于助人的品德,促进他们健康人格的形成,而且对其今后和谐人际关系的建立有重要作用。

案例——

小宏妈妈在菜市场卖菜,爸爸也只是打些零工,夫妻俩辛辛苦苦维持这个家,有道是相亲相爱苦也甜,可是儿子却只知索取不知道付出,这令他们困惑不已。虽然生活在都市里的贫困家庭里,可是学校里的小宏,却花钱阔绰,被误以为是家庭富裕的孩子。

自小宏上小学以来,爸爸妈妈便尽可能满足儿子的需要,别的同学有什么,爸爸妈妈就是借钱也要给孩子买,他们的本意是怕其他同学看不起儿子,哪想到,这竟成了孩子炫耀的资本。班里只要有哪个同学带来新鲜的玩儿意,他就嚷着让爸爸妈妈买,不管这东西他用不用得上,在同学面前显摆一下,他便满足了。

小宏从来不体谅父母的辛劳,张嘴就是要钱,不满足就耍横,无奈的父母也只好一次次妥协。他每个学期都要求爸爸妈妈,买新书包和新文具给他。有一次妈妈说,爸爸冬天一直没有找到活儿干,家里钱很紧,他的书包还很新,没有坏的地方,就不给他买新的了,闻听此言,小宏脸色马上变了,10岁的男孩竟然坐在地上“哇、哇”的哭叫起来,说要是不给他买新书包,就不去学校了,还说没有新书包,老师同学都会看不起他。看见儿子这样连哭带闹的,妈妈一咬牙,还是满足了他的愿望。

望着儿子背着新书包,高高兴兴上学去的背影,小宏妈妈心里有说不出的酸楚……

东子给家长的建议——

1.家长要做感念父母之恩的榜样

说正题前,先给大家讲个故事吧:

很早以前,一只母羊生了一只小羊羔。羊妈妈非常疼爱小羊,晚上睡觉让它依偎在身边,用身体暖着小羊,让小羊睡得又熟又香。白天吃草,又把小羊带在身边,形影不离。遇到别的动物欺负小羊,羊妈妈用头抵抗保护小羊。一次小羊说:“妈妈,您对我这样疼爱,我怎样才能报答您的养育之恩呢?”羊妈妈说:“我什么也不要你报答,只要你有这一片孝心就心满意足了。”小羊听后,不觉下泪,“扑通”跪倒在地,表示难以报答慈母的一片深情。从此,小羊每次吃奶都是跪着。它知道是妈妈用奶水喂大它的,跪着吃奶是感激妈妈的哺乳之恩。这就是大家都熟知的“羊羔跪乳”。

可作为高等动物的人类,又是如何感念父母之恩的呢?

案例中的孩子给我们的回答,让我们简直无地自容,这虽然不代表全部,但是却有一定的代表性。对孩子这样的家长,又会如何对待自己的父母呢?据东子近20年的观察,溺爱孩子的家长,大多数对父母不孝,把孩子当祖宗供养,却常弃老人于不顾。另外,溺爱的孩子,大多数幼时不知道感恩,长大后不知道孝顺爹娘。

其实,孩子不知道感恩,板子不该打在孩子身上,因为这完全是父母不当的教育所至,如果父母平时注重身教,给孩子感恩做出榜样,在辅之以理性的言语,不满足孩子的不合理要求,孩子就不会连羊羔都不如,案例中这位妈妈的苦酒,正是她和孩子爸爸自己酿的。所以,家长对父母心存感恩,理性爱子,儿子才会成为懂事理知感恩的好孩子。

2.让孩子了解父母的不易

有些孩子总是伸着手向父母要这要那,完全不体谅父母的难处,这是因为孩子对钱的概念不是很清楚,他只知道爸爸妈妈有钱,但并不是非常清楚钱是怎么来的。爸爸妈妈可以有意识的让孩子了解家里的状况,可以让孩子陪着爸爸或者妈妈一起去上一次班,这样孩子就会知道,爸爸妈妈辛劳付出。

让孩子承担必要的家务,既可以让他体验到劳动的艰辛,又可以了解到父母不易,这样有助于孩子体谅父母,心疼父母,感恩父母。

要让孩子学会感恩,首先就是要感念父母的养育之恩。因为父母是孩子的至亲,如果对父母的关心、疼爱不会感恩的话,那么孩子对别人就更加不会懂得感恩。我和孩子妈妈的生日、父亲节、母亲节和感恩节,孩子都会有精美的礼物相送,无论是购买的还是自制,总会看到那上面充满着感恩的温馨话语。

让孩子懂得的感恩,对父母感恩,因为他们给予了我们生命,让我们健康成长;对老师感恩,因为他们给了我们教导,让我们懂得思考;对兄弟姐妹感恩,因为他们让我们不再孤单;对小朋友感恩,因为他们给了我们友爱。

如果我们的孩子拥有一颗感恩的心,善于发现事物的美好,感受平凡中的美丽,那他们未来就会以坦荡的心境、开阔的胸怀去应对生活中的酸甜苦辣,让原本平淡的生活焕发出迷人的光彩!

一个人要心存一颗感恩戴德之心,永存感恩之情。我们要让孩子认识到,别人为他付出的一切并非天经地义、理所当然。无论是父母的抚养,还是老师传授知识,抑或他人给予的帮助,这一切都是“恩情”。在“知恩”之后,当以行动给予回报,尤其是生养我们的父母双亲。

让孩子感怀师长之情

“师长”有两个意思,一是指军队中的首长,二是老师和长辈,本文所谈自然是后者,而且仅限于有师生之谊的老师。

提起老师,我们会感慨良多,想起我们的童年、少年、青年时期,为我们传道授业解惑的人,想起我们人生路上的领路人,想起辛勤的园丁、燃烧的蜡烛、人类灵魂的工程师……

还想起感念师恩的日子——教师节。

教师节是一个感谢老师教导的节日,尊师重教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早在公元前十一世纪的西周时期,就提出“弟子事师,敬同于父”,“一日为师,终身为父”。意思是说,哪怕只教过自己一天的老师,也要一辈子当做父亲看待,意为要尊重老师,感念师恩。

其实早在1932年,民国政府就规定6月6日为教师节,解放后废除了,改用“五一国际劳动节”为教师节,为了保持“尊师重教”的良好传统,更好地回馈师恩。1985年9月10日,中国恢复建立了教师节。

尊师重教是中国几千年来的传统美德,教师节是表达感谢师恩的一个节日,可遗憾的是,近些年越来越呈现庸俗化,变成了孩子家长变相给教师送礼的节日。其实,对于孩子而言,对老师的最好感谢,就是平时好好学习、快乐成长、尊重老师,逢年过节给老师送个贺卡什么的,贺卡最好是让孩子自己动手制作。

当然,如果孩子长大了,有了一定经济能力,想回馈老师的培育之恩,无论是请老师吃饭的谢师宴,还是为老师提供必要的经济帮助,那都是值得称道的谢师之举。

感恩是一种美德,也是一种责任,这种责任该从孩子担起。

案例——

已经上小学五年级的天天,是个调皮的男孩,而且总是搞些恶作剧,他的爸爸妈妈不仅不积极引导,而且还认为自己的儿子聪明,有创意,得到家长的肯定,孩子更加肆无忌惮了,把谁都不放在眼里。

天天虽然很聪明,但是由于不爱学习,所以学习成绩很差,由此更加不爱写作业,每天做作业的时候,他都要抱怨老师留的作业太难太多,为此给科任老师都起一个外号,还散布给同学们一起叫。

昨天,天天的妈妈被班主任老师请到了办公室,说要给孩子一个记过的处理,原因是他在音乐课上扰乱课堂,发出怪异的声音,老师批评他,他非但不听,还公然数落、辱骂老师,最后竟然把音乐老师骂哭了。

班主任得知这件事情的时候,对天天进行批评教育,可是他根本不把老师放在眼里,还例举一些网上的事件讽刺老师,公然管班主任老师叫“老妖精”。老师说,鉴于天天这一个学期以来的表现,学校决定对其进行劝退转学的处理,老师帮忙求情,学校才答应只给天天一个记过的处分。老师希望妈妈,能配合学校,好好教育一下孩子。

天天妈妈听后,竟然不满地对老师说:“不用卖人情了,转学就转学,我儿子离开你们学校照样上学”听到这里,老师真是无语了。

东子给家长的建议——

1.帮孩子建立对老师的尊敬之情

在这里,东子想先说说自己和老师的事,由于东子在校读书时间较少,所以教过自己的老师算起来只有十几位,这些老师都是东子幼年时的启蒙老师。那时,年幼无知的东子,很叛逆也很调皮,但骨子里还是很敬重老师的。成年后在外生活了近30年,每每想起老师,我都心怀感激,因为我深知如果没有他们的细心教导,就没有东子的今天,这些年每当有新着出版,我都寄送给老师,请他们指正并分享。

在我的成长过程中,除却在校时的老师,还有很多没有讲台关系,给予自己帮助教导的老师,可以说人成长的每一步都离不开老师的教诲。所以,为了感谢师恩,我计划2012年的教师节前夕,在家乡举办一个小型的谢师活动。

在我的影响下,孩子也特别喜欢老师,尊重老师,除去教师节和新年,要自制礼物给老师外,还通过日记记录老师的教导,并且写文章赞美老师,在女儿心里:老师是世界上最值得尊重的人。

而像案例中的这个男孩一样的一些孩子,缺乏对老师必要的尊重,除却孩子的自身因素外,我们可以看出家长的态度对孩子的影响,当然大多数家长对老师是尊重的,但我们不要忽略这为数不多的群体,孩子对于老师是几十分之一,而对于家长就是百分之百,因为你只有这一个孩子。

想要让孩子对感怀师长之情,首先要让孩子尊敬师长。

老师对于孩子来说,不仅仅是教授他知识这么简单,还会教育孩子人生的道理,所以,除了父母之外,老师对孩子的付出是最大的,这也是为什么,“老师”是一个神圣的称为,“教师”是一个神圣的职业。

尊敬老师,是每个学生应该做到的本分,但是不是每个孩子都能了解老师对自己的重要性,所以,我们总会看到学生给老师起外号,当面顶撞老师的事件,这些事情都是值得我们反思的,以前的老师,是不会受到这种待遇的。

如果发现孩子对老师有不雅不敬之举,家长要及时制止,并且告诫孩子,以后不准做这样的事情,孩子抱怨老师不好的时候,家长要及时的开导孩子,用正确的引导,帮孩子分析老师为什么这样做,这样做对孩子有什么好处,作为第三方的家长,要及时帮孩子调节与老师之间的关系,是非常必要的,让孩子建立对老师的尊敬之情,这是感怀师长的第一步。

2.让孩子对师长有感恩之意

从咿呀学语的孩童到蒙学初开的小学生,从求知若渴的少年到展翅高飞的青年,除却父母,就是老师一直陪伴我们成长。老师将他们的爱与知识,无私地奉献给了自己的学生,这种爱对于未成年的孩子,其实是另一种亲情,是一种父母之爱,兄弟姐妹之情,这是人世间最朴实的情感:犯错误时,教导孩子的是老师;遇到困难时,帮助孩子的是老师;做游戏时,让孩子最开心的是老师。

以上这些,孩子是体验者,家长是见证者,所以家长应该有意识的提醒孩子,老师对自己的付出,告诉孩子老师是最亲的人,让孩子对老师有感念之情,感恩之意。当然,老师也不是完人,这个队伍也不完全纯洁,极个别不负责的老师总是有的,但我们要看大多数有爱心有责任感的好老师。

女儿依依是个感情丰富的孩子,也是一个知道感恩的孩子,在她出版的《玩过小学》这部书中,曾写过一篇《美丽的田老师》:

田老师是我刚上小学时的第一个班主任,是我的启蒙老师,说她美丽,可不仅仅是指老师长得漂亮,还表明老师有美丽的心灵,而且她说话声音柔柔的,脸上总是挂着甜甜的笑容,就连看我们时的眼神都充满了关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