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亲子家教把男孩培养成男人
26045800000029

第29章 把男孩培养成守信的男人(2)

所谓文,就是对孩子的说教。不要怕费事,一定要耐心的告诉孩子,说谎是多么严重的一件事情,本来他犯的错误没那么大,可是为了这件事说谎,就是错上加错了。除了给孩子讲道理,还要耐心的听听孩子的解释,让孩子把心里话说出来,因为只有了解孩子的心里面的想法,家长才能与孩子进行有效的沟通。

对于有的孩子说谎,只有言教是不够的,必要时还要对其施以“武力”,所谓武,千万不能单纯理解成打孩子,而是让他自我反省、写封检讨书……等等这些都是以“武”为方法,这是对孩子的惩罚,让他明白道理的同时,心甘情愿的接受惩罚,这样,孩子便会正确的对待自己的错误,并引以为戒。

2.诚信对于孩子成长具有潜在价值

人是社会的人,孩子亦是社会中的群体,同样受社会各种思潮和现象的影响。社会的腥臭之味、不文明之事,自然会影响到孩子。比如在生活中,虚假广告让人眼花缭乱,假冒伪劣产品充斥市场,在考试中,作弊者往往能得高分。社会不诚信现象如此泛滥,即使孩子也难免不受其影响。

也许遵循诚信法则行事的人,并不能得到太多的实惠,相反那些处处行事与诚信相悖的人,却常常能够得到意想不到的好处。“人而无信,不知其可”的古语是不是也在有些无可奈何地告诉我们,对待那些不讲诚信的人,一时还真难找到有效的办法。诚信虽然在观念上得到尊重,但是在现实中却没有明显的约束力。

当下的中国,有相当普遍的家长在应试教育思想影响下,只关心孩子的学习成绩,为了能使孩子进入重点中学,考上理想大学,忽视了对孩子的诚信教育。孩子不好好学习,是家长最棘手的问题;孩子的功课分数,是家长最关心、最敏感的话题。于是,“学习至上,成绩至上”也就成了孩子的唯一目标,诚信不诚信倒无所谓。有些学生为了满足家长的意愿,考试时抄袭,更有甚者每年的高考都有家长为孩子考高分,托门找关系把学习差的孩子安排到成绩好的学生后面,以便抄袭。因为诚信的缺失导致太多的不公平。

信用是连接人与人的纽带,所有人际关系都是以信用为基础来开始和维持的。信用消失,人际关系也会崩塌;没有信用,你就会在所有场合受到别人的排斥。在德国有这样一件事:一个留学生认为地铁里没有收票的就经常逃票,等到他毕业的时候因为个人信用不好,他的成绩再好也不被大公司接受。

有一位银行家说的很明白:“我宁可借钱给那些诚实守信的穷人,也不愿借钱给不诚信的富人,虽然这些富人有很强的偿还能力。”由此可见,诚信具有很大的潜在价值。

3.有诚信的家长才有诚信的孩子

有的家长教孩子要勤奋学习,不要贪玩,自己却夜夜扑在麻将桌上玩;有的家长教孩子要文明,不要吵架、斗殴,而他们夫妻之间却打骂不断;有的家长教孩子要诚实、不要弄虚作假,而他们自己却常常当着孩子的面,做一些弄虚作假的丑事……如此的家教之下的孩子能讲诚信吗?从深层次上来说这是家长教育理念的缺失。

影响孩子诚信观的因素是多方面的,但其中家庭有着重要的地位。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位老师和终身教师,家庭是孩子的第一课堂,这是任何东西都无法替代的。所以,家庭教育不仅是孩子诚信教育的基础,而且是主导。

近日,我国某市对6所小学的14个班级600余名学生进行问卷。调查结果显示:98%的小学生承认自己说过谎话,83%的小学生都曾抄过别人的作业;而小学生坦言,77%的父母有过不诚信行为。

我们家长要以身作则,以身示范,加强对孩子的诚实教育。要从自身的一点一滴做起,培养孩子诚实待人,以真诚的言行对待他人、关心他人,对他人富有同情心,乐于助人,严格要求自己。在守信方面,家长自身要守时、守信、有责任心,给孩子做一个身正的典范。

告诉孩子承诺要兑现

秦朝末年,有个叫季布的人,一向说话算数,信誉非常高,许多人都同他建立起了深厚的友情。当时甚至流传着这样的谚语:“得黄金百斤,不如得季布一诺。”(这就是成语“一诺千金”的由来)后来,他得罪了汉高祖刘邦,被悬赏捉拿。结果他旧日的朋友不仅不被重金所惑,而且冒着灭九族的危险来保护他,使他免遭祸殃。

《左传》中有这样的句子:“太有立德,其次有立功,其次有立言。”其中立德被放在了第一位,这就是说,建立德业是每个人的最高目标,实在达不到了,才建立功勋和言论。

纵观古今,能够大上有立德的人并不多,尽管如此,中国人依然对德行推崇有加。想要为人所敬,必有出众德行。而这德行的最基本一项,便是“诚信”,说白了,就是信守承诺。

信守承诺,既是对自己的言行负责,又是一种尊重对方的表现。信守承诺的男人,会给人以更安全可靠的感觉,不管是面对长辈、领导、下属,还是面对亲人、朋友,信守承诺的人都是受人尊重,有威信的人。

“有担当,讲诚信”自古就是君子之行为,尤其是物欲横流的今天,社会更加需要诚信。对于大多数普通人而言,能够兑现自己的承诺就是最直接的讲诚信。

案例——

一位80后妈妈说:

星期六的早晨,儿子刚睁开眼睛就对我说:“妈妈,你今天来幼儿园接我回家好吗?”

我问他:“这几天你怎么总叫我去接你呀?”“妈妈,你好长时间没到幼儿园来接我了,今天一定来接好不好?”看着儿子乞求的眼神,想今天有事去城里下午回来时可以顺便去接他,于是就答应了。

到了下午1点半。办完事坐公交车回家,一坐到位子上就烫得要命,感觉就象呆在蒸笼里一样。这时心想咋办呀!早上答应儿子去接他的,这么热的天坐公交车会把他烤出痱子来的,还要站在太阳下等公交车,回家还得走10多分钟的路。坐幼儿园里的接送车就好了,那车有空调直接就能到家门口。这样想来想去很快就到幼儿园那站了。唉!答应的事就应该做到吧!

我到幼儿园时里面静悄悄的还在睡午觉,看到他的老师,我笑着说:“这孩子这几天老是要我来接他!”

老师:“呵呵,他早晨刚到幼儿园就和我说了,今天妈妈会来接他!”当儿子睡眼蒙胧地看到我时,兴奋扑过来:“妈妈——妈妈——”

我说:“你和老师说了妈妈来接你!?”“是呀!小朋友说你一定不会来接我的!可惜现在他们还都在睡觉没有看到你!”儿子委屈的说。

还好,我来了,不然……

东子给家长的建议——

1.承诺是家长对孩子的一种肯定

案例中这是一个能够兑现承诺的好家长,但是现实生活中,有很多家长对承诺过的事情是不兑现的,尤其是对孩子的承诺。

我的一个朋友就是其中之一,为此,她的儿子不时找我“告状”。朋友的儿子还在上小学的时候,喜欢上别人家孩子玩的遥控车,大概二百多块钱一辆,但孩子很懂事,不想直接张嘴要妈妈买。可他非常非常喜欢,自己又没钱,于是他就和妈妈说:“妈妈,我特想要一个遥控车,我要怎么做你才能给我买呢?”“你现在快小升初了,根本没时间玩那东西,你好好学习吧,等你考上重点中学了,妈就给你买一个。”朋友信誓旦旦的回答着。

半年后,这孩子果然考上了重点中学,当再一次跟妈妈去超市的时候,他又看到了心仪已久的遥控车,于是他对妈妈说:“妈,你不是答应过我,等我考上重点中学了就给我买遥控车吗?”“你都上中学了,学习那么紧,哪有时间玩这个东西啊。”孩子的心凉了:“不买就说不买得了,为什么要欺骗我呀?”朋友哑口无言。

我们平时经常要求孩子们要听话,要记住大人说的话,这次孩子记住了大人的话,可又说话不算数,让孩子怎么看你这个爸爸(妈妈)呢?我们应该知道,家长对于孩子而言,是无所不能的,也是最值得信赖的。对于他们的承诺,孩子一定从说出承诺的那一刻起,就一直在期盼着什么时候能兑现。

所以,我们答应孩子的事情,就一定要想尽办法要做到,哪怕再苦、再累、再难。如果确实无法实现对孩子的承诺,也一定要向孩子解释清楚原因,以求得到孩子的谅解,或在适当的时机将此补上。

2.学曾子做言而有信的家长

孔子有个学生叫曾子。有一次,曾子的妻子要上街,儿子哭闹着要跟着去,妻子就哄他说:“你在家等我,回来给你杀猪炖肉吃。”妻子回来,见曾子正磨刀霍霍准备杀猪,赶忙阻拦说:“怎么,你真的要杀猪给他吃?我原是哄他的。”曾子认真地说:“我们的一言一行对孩子都有影响,我们说话不算数,孩子以后就不会听我们的话了。”他果真把猪杀了。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在任何时候,都不能欺骗孩子。因为父母是孩子最直接的模仿对象,其言行会对孩子产生巨大的影响。就如同数学书上的例题一样,孩子学会了,那么以后类似的“题”,也会照着这个来解。所以说,家长应该时刻记得,我们身后有一双眼睛,这双眼睛无时不刻的盯着我们,无时不刻的效仿着。

可是有些家长往往会忽略到这一点,有时候对孩子的承诺就如曾子的妻子一样,不过是随便说说,自己根本没有当一回事,说完就丢脑后了。若对方是一个成年人,自然会理解这种类似玩笑的话语,但是如果是孩子的话,他却会深信不疑,并且对此充满着期待。

当孩子的期盼最后变成了泡影,一次两次……时间久了,孩子便不再期待,也明白家长不过是随便说说。因为年龄尚小,也许并不会责怪父母,只是把这种事情理解认知为正常现象。于是,孩子也会做出相同的事情来,他也会理直气壮地拒绝兑现当初对他人承诺。

因此,对孩子许下诺言就一定要兑现,否则会给孩子留下不诚实的阴影,父母是孩子的影子,教育孩子诚信为人,要先从自身做起,为孩子树立榜样。

3.家长和孩子都应了解承诺的结果

既然是承诺,就一定是要付出一些东西的,这些东西或多或少,或是物质的或是精神的。但不管是哪一方面的,对于孩子来说,这都是大人答应他的事情,孩子虽小,但在他的潜意识里,答应的就一定要兑现的。

作为家长,肯定知道兑现承诺是要有所付出的。可孩子对此的理解不一定那么透彻,这就需要家长告诉孩子,让他明确为他人做出承诺所要承担的后果,自己做了什么,要付出哪些,是不是自己能够承受的范围。孩子心中有数了,自信的对别人作出承诺,并且会为实现诺言而努力。

因此,无论是家长还是孩子,在我们做承诺之初,应首先想清楚,自己做不做得到?做不到的,不要轻易答应别人,答应的则要尽力遵守诺言。信守诺言会赢得他人的信赖,日后也必能成为一个守诚信、负责任的人。

承诺不受约束,承诺不受保护,承诺也不受监督。正因如此,才彰显出信守承诺的可贵,它拷问一个人的道德底线,男人应信守诺言,哪怕用一生的代价。

告诉孩子不哄骗他人

春秋战国时,秦国的商鞅在主持变法,由于处于战争频繁、人心惶惶之际,为了树立威信,推进改革,商鞅下令在都城南门外立一根三丈长的木头,并当众许下诺言:谁能把这根木头搬到北门,赏金十两。围观的人不相信如此轻而易举的事能得到如此高的赏赐,结果没人肯出手一试。于是,商鞅将赏金提高到50金,重赏之下必有勇夫,终于有人站起将木头扛到了北门。商鞅立即赏了他五十金。商鞅这一举动,在百姓心中树立起了威信,接下来的变法就很快在秦国推广开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