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军事揭秘美国国家安全局
26039200000027

第27章 附录国家安全局在二战中进行的密码战(2)

这些电报全部被海军G科所截获并顺利破译,几乎每一封电报都足以让美国引起对珍珠港的重视,但最终的结果却是,对于这场迫在眉睫的战争,美国政府和军队高层没有给出任何指示,甚至没有准备任何防御。

12月6日,G科再次截获了几份从东京发往华盛顿日本大使馆的重要电报。

次日,经过破译,G科将这份大概一共有14部分的电报的前13部分破译完毕,并立即呈送总统。次日上午,最后一部分的内容也被成功破译并迅速提交。这份电报的内容显示,日本已经决定中断与美国的谈判,而这意味着战争马上就要开始。

难道这真的如哈曼女士所说,是总统的一场“阴谋”吗?

事实上,美国军事情报处远东科科长鲁弗斯·布拉顿看到这份电报的时候大约是12月6日上午9时,当时日本的突袭舰队正在代蒙德赫德以北仅250英里的地方移动。布拉顿立即打电话通知陆军参谋长乔治·C.马歇尔将军。在休假的马歇尔将军直到一个半小时之后,才终于得知这个消息。几乎就在同一时间,海军少校克雷默也看到了这份电报,并立即前往通知海军作战部长哈罗德·斯塔克将军。在通知斯塔克将军之后,克雷默又跑向国务院大楼,通知正在开会的国务卿以及陆、海军部长,接着又奔向了白宫。

而马歇尔将军在得知此消息后,原本试图与夏威夷的沃尔特·肖特少将联系,却最终因为无线电干扰严重,只能选择商业渠道拍发电报。最终,这封电报在12月7日上午7时33分到达夏威夷,而由于信封上只注明“夏威夷谢夫特堡指挥官收”,所以这封电报被随手放到了派送电报的分类架上。

12月7日上午7时55分,日本将第一颗炸弹投向了珍珠港,使得美国伤亡惨重。而这封记载着重要消息的电报,直到当天下午3点,才终于到了肖特将军的手中。原本是一纸极其重要的警报,如今却成了一张废纸,美国情报机构组织的混乱和分工的不明确最终让美国付出了惨痛的代价。

“珍珠港事件”的爆发使得陆军部长大发雷霆,并决定要重整美国通信情报领域。讽刺的是,这位对美国通信情报极其重视的陆军部长,正是12年前关闭了“美国黑室”,并宣称“绅士从不偷看他人的信件”的国务卿亨利·刘易斯·斯汀生。

为了整顿美国的情报网络,斯汀生任命纽约市着名的律师阿尔弗雷德·麦科马克为特别助理,对通信情报的全过程进行审查,以确保将每一个环节都改造得滴水不漏。很快,麦科马克就列出了通信情报中一系列的问题:截收设备有限,语言翻译人员缺乏,缺少适当的人员以及程序来对破译的情报进行研究审核,情报递交效率极低,并且没有任何紧急措施来让情况紧急的情报安全且尽快到达指挥官手中。

麦科马克的调查指出了美国混乱的通信情报网络中的种种问题,为解决此问题,一个负责搜集原始截获情报,并进行综合整理的绝密部门在陆军通信情报处内部诞生了,这个部门被命名为“特别科”,并由卡特·W.克拉克上校担任科长。

4.“情报猎手”屡建奇功

在震惊美国上下的“珍珠港事件”爆发后,美国正式对日本宣战,并进一步加大了对通信情报领域的投入。而陆军部长斯汀生也因此次事件的发生而一反常态,对密码破译事业投入了巨大的支持,并下令组建了特别科。在战争中,美国通信情报的价值也越发凸显出来。

1942年1月20日,日本海军“伊-124”潜艇正在澳大利亚海军基地海港外铺设水雷,突然被美军发现,并遭到了攻击。在击沉“伊-124”后,美军从潜艇中打捞出了日本海军的战略密码本,战术密码本以及商船密码本等重要材料,而在这些材料的帮助下,情报机构顺利破译了日本海军新启用的“D码”。

4月底,通过对截获密电的分析,情报机构明确了日本海军将在莫尔兹比港诱歼美国航空母舰编队并压制澳大利亚的企图,同时还详尽地掌握了日军的作战计划,甚至起航时间及路线等具体事项。这一情报被迅速送到了太平洋舰队新任司令官尼米兹上将手中。

5月6日,美军在南太平洋的珊瑚海与日军展开了激战。战事持续到8日,虽然双方各有损失,但从战略上来说,此次海战美军大获全胜。此时,距离“珍珠港事件”不过5个月,尚未恢复全部作战能力的美军却能取得如此佳绩,主要还是归功于G科情报机构及时送达的重要情报。就如二战结束后日本人实松让在《情报战》一书中的感慨:“在珊瑚海海战中,美国之所以能够取得胜利,最主要的原因是在情报方面占据了优势。如果日军的行动和企图不被发觉,那么海战的情况必定会与现实相悖。”

珊瑚海海战之后,罗奇福特上校领导的情报组再次侦讯到了大量日本海军的秘密电报,这些电报表明,日本海军近期将有一次大规模的军事行动,但对于具体情况,一时之间却还难以掌握。情报员在整理分析这些材料的时候,却意外发现,这些电报之中时常会提到“AF”。此前,情报组也曾截获过提到“AF”的日军电报。经过分析推断,情报组认为,“AF”所指的是中途岛。

为了确认这一推断,5月10日,在罗奇福特上校的指示下,驻中途岛基地的指挥官用明码向总部发了一封电报,谎称淡水蒸馏设施故障,中途岛缺乏淡水。果然,过了不久,美军再次截获了日军的一份密电,内容是“AF”可能缺少淡水。以此为突破口,5月25日,情报机构完全掌握了日军对中途岛的作战计划,并迅速将此情报提交给了尼米兹将军。

6月5日,美日双方展开了规模巨大的“中途岛海战”。此次海战,美军大获全胜,几乎全歼日军战斗力量。其实,在此次海战中,美军所投入的战斗力相对于日军而言处于绝对的劣势,却获得了惊人胜利,正如尼米兹将军所说:

“美国破译了日本的密电,完全掌握了日军的动向。除了日军的作战目的,我们甚至得到了日本舰队的编制概况,接近方向以及发动攻击的大概日期。双方的实力差距实在太大了,所以这个情报是美国胜利的关键!”

美国着名的海军历史学家塞缪尔·E.莫里森教授也曾断言:“情报的胜利促使了‘中途岛海战’的胜利!”

中途岛海战的胜利并没有让美国人放松警惕。1943年4月,G科再次截获并破译了一份日本海军发出的密电。这份密电显示,4月18日,日本联合舰队司令长官山本五十六将视察巴拉尔、肖特兰以及布因,其中还附上了山本五十六的行程安排。山本五十六便是指挥并策划了“珍珠港事件”的幕后黑手,美国人对他恨之入骨,而这封密电无疑给了美国人一个复仇的大好机会。

4月18日,山本五十六坐上了飞往所罗门群岛的飞机,大约9时45分,埋伏许久的16架美国P-38型远程战斗机突然出现,对山本五十六的机队发起了进攻。最后,兰菲尔少校所领导的机群击中了山本五十六所乘坐的飞机,为珍珠港报了这一箭之仇。最终,美国为了保密对日本密码的破译,将这些截击山本五十六的英雄们迅速遣送回国,一直到战争结束,才将他们的功绩公之于世。

除了在对日作战方面,G科的情报也在大西洋上挽救了无数人的生命。

起初,面对希特勒所发动的大规模潜艇战,美国损失惨重,仅仅两周之内便被击沉了大部分油轮。德国海军的密码破译虽然不像日本那么艰难,但是德军每隔24小时就会更换一次密码系统,这造成了美国情报机构破译密码的极大障碍。经过不懈的努力,G科在罗奇福特上校的领导下,于1943年上半年之际破译了德军的密码,扫清了大西洋的威胁,为今后的诺曼底登陆提供了安全的保障。

在海军情报处屡建奇功的同时,陆军通信情报处也不甘示弱,在二战中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

德国“恩尼格码”商用机的诞生可以说是通信密码领域的一个划时代产物——从1918年,“恩尼格码”机诞生之初到此后很长一段时间里,许多国家都认为,“恩尼格码”是不可破译的。

1940年10月初,美国派遣了邦纳·弗兰克·费勒斯上校前往北非战场,并随时向华盛顿汇报战况。英国人对费勒斯上校十分欢迎,同时也认为这是与美国坦诚相见的好机会,有利于盟国加强合作。结果,没想到的是,尽职的费勒斯上校发回美国的密码电报几乎都被德军所截获并破译了。当时,担任德军非洲军团总司令的是着名的纳粹将领埃尔文·约翰尼斯·隆美尔。获悉了英军情况的隆美尔带领着武器装备上明显处于劣势的德国军队对英军发起了一次次毁灭性的打击,让英军陷入了困境之中。短短几个月,隆美尔的大名就传遍了非洲大陆,被众人称为“沙漠之狐”。

1942年6月10日,德国的通信设备出了问题,侦听装置无法使用,而正在此时,英军向德军再次发起进攻,目标正好就是德军无线电部队所在地。这一次意外终于让英军获悉,原来德国人早已破译了费勒斯上校传回美国的密电。美国人对此感到很尴尬,为了弥补这一过失,弗里德曼所领导的陆军通信情报处与英军密码破译机构进行了通力合作,成功破译了德国引以为傲的“恩尼格码”,并制造出了针对“恩尼格码”的破译机“炸弹”。

失去了重要情报来源,“沙漠之狐”隆美尔如同失去了方向一般,同时,被破译的密码,使得隆美尔的意图被盟军摸得一清二楚。在经过多次吃亏之后,隆美尔终于意识到,德军的密码可能已经被破译了,可是,当隆美尔向希特勒报告了自己的怀疑后,这位德国统帅却立即回答:这种事情不可能发生!

即使首相再无法相信,“不可能”被破译的“恩尼格码”还是被盟军破译了,而这也为日后盟军对德的重要战争奠定了胜利的基础。而在这其中,弗里德曼与他所领导的情报机构实在功不可没。

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无论是美国海军部门G科,还是美国陆军通信情报处,都为这场难能可贵的胜利作出了巨大贡献,正如马歇尔将军曾经说的那样:“无论是艾森豪威尔将军在欧洲的胜利,还是我在太平洋上的战绩,都与情报部门能够及时并准确地获悉敌人的动向有着莫大的关系。”

5.二战中美国的“无敌密码”

2001年7月26日,美国总统布什在国会山举行了一场隆重的表彰仪式,为一些被美国埋藏了半个多世纪的“无名英雄”们颁发了国会金质奖章(这是美国政府的最高勋章)。这场迟来的表彰仪式,向世人揭开了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美国不可破译的、神奇的“无敌密码”。

在二战之初,美国的密码一直被认为存在着巨大的安全隐患,早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之前,“美国黑室”的领导者亚德里就发现了这个问题,后在二战之初,天才密码专家弗里德曼也曾提出过类似的质疑,但一直以来,这个问题始终未能得到妥善的解决,美国也因密码被敌国一次次轻易破译而付出了惨重的代价。

1941年在北非战场上,美国甚至因为被破译的密电而使得盟军陷入了隆美尔一次次的包围圈之中。但在1942年后,美国的密码系统却奇迹般地改头换面,让德国人和日本人即使绞尽脑汁也无法破译,成为了二战中的一个传奇,而美国的密码也因此被称为“无敌密码”。

短短一年的时间里,美国究竟是如何在密码的编制中取得如此惊人的飞跃的呢?无法破译的“无敌密码”中又蕴藏了怎样的神奇秘密呢?

1942年初,在美国情报部门对美国密码的编制问题感到无从下手之际,一位名叫菲利普·约翰逊的白人向美国太平洋舰队上将克莱登·沃格尔提出了一个建议——用纳瓦霍语来编制军事密码。

纳瓦霍族人生活在美国亚利桑那州与墨西哥州交界处的一条巨大深邃的峡谷内,他们保持着游牧民族的习性,过着与世隔绝的生活,说着部落以外的人完全无法听懂的语言。约翰逊的父亲是一名传教士,曾经在纳瓦霍部落待过一段时间,能够说得一口流利的纳瓦霍语。对于外族人而言,纳瓦霍语当之无愧是“鸟语”,与英语体系截然不同,并且无论是语法、发音,甚至声调、音节都十分复杂,如果不是经过长期的训练,根本就不可能弄懂其中的意思。更为关键的是,这种语言口口相传,根本没有文字记载。也就是说,除非你是部落里的人,或者你曾经到过那个部落,并且生活了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否则你不可能通过任何一本教科书,甚至任何一本字典来弄懂它的意思。

约翰逊的建议引起了沃格尔上将的注意,沃格尔上将即刻下达了命令,让情报部门G科对这种神奇的纳瓦霍语展开了全面的调查。结果显示,除了纳瓦霍部落本族人以外,全球通晓纳瓦霍语的人不超过30个,而其中没有任何一个是日本人。更为难能可贵的是,纳瓦霍语在传递信息上面具有非常可观的高效性,一个单一的纳瓦霍语就包含了自己的主语、谓语甚至副词,一个单一的词汇便能翻译成为一个完整的英文句子,因此纳瓦霍语能够在20秒钟之内对3行以内的英文命令进行准确的编码以及解码,而这件事情如果交给机器去做,至少需要30分钟。

这个对美国情报领域具有建设性意义的提议让沃格尔上将十分高兴,1924年5月,美国招募了第一批纳瓦霍士兵,一共29人,组成了海军陆战队第383排,专门负责在加利福尼亚的秘密基地进行密码编制工作。由于纳瓦霍语中并没有现代军械设备的名词,这些编制者们便从大自然中开始寻找灵感,比如用鸟类来对不同的飞机命名,用鱼类来对不同的舰船命名。最终,这群编制创建了一本含有500个常用军事术语的字典,这本被戏称为“鸟语字典”的词汇表必须要被牢牢记在脑海中,不能留下任何的记录,以免被敌人所缴获。

当密码编制完毕后,信心满满的沃格尔上将组织起了G科的密码专家们,对这套新的密码系统进行检测,而面对一条用纳瓦霍语编写的信息,密码专家们经过3周的努力后以失败而告终,即未破译出该条信息。自此,纳瓦霍语所编制的密码正式投入了使用中,而这些纳瓦霍密码们如同一台台高速运转的“人体密码机”,在战争中传递着美军重要的军事指令。在美军1942年到1945年所有的对日战斗中,它们为美国的胜利作出了巨大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