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军事揭秘美国国家安全局
26039200000017

第17章 美俄的较量:国家安全局背后的间谍战(2)

苏联特工为如此大胆的行动计划制订了一整套的方案,试图将卡里曼大使引诱至此。2月9日,苏联便宣布在黑海之滨举行“阿尔台克全苏少先队健身营”开营典礼,以少先队员的名义向英美两国发出邀请,感谢两国在反法西斯战争中给苏联提供的帮助。克格勃的特工想,一向宣扬“平等与博爱”的美国人绝对不会拒绝孩子们的邀请,而美国总统和英国首相正忙于雅尔塔会议的相关事项,不可能应邀而来。那么,他们只能委派两国驻苏联大使来参与此活动。最后,果然不出苏联特工所料,美国大使卡里曼与英国大使如期从莫斯科赶到黑海之滨来出席开营典礼。

当典礼进行到高潮时,四名苏联的少先队员抬着一枚制作精美的巨大木制美国国徽走向卡里曼大使,由斯大林的私人翻译勃列日科夫向在场的贵宾们介绍这枚国徽的制作之讲究:它选取了紫檀木、黄杨木和红杉木等名贵木材,经过高超的工艺拼装而成,不仅在外表上大气高贵,且在处处都彰显着苏联工匠的精思巧妙。如此精致的礼物使得在场的美国人纷纷发出赞叹,卡里曼大使更是情不自禁地叹道:“天哪!我简直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这么贵重的礼物,我把它放在哪儿才合适呢?”勃列日科夫听闻此语暗自欣喜,并低声对卡里曼说:“就把它挂在您的办公室吧!英国人肯定要妒忌得发疯呢!”卡里曼欣然接受,并对苏联如此诚挚的举动十分满意。美国人对苏联此番“笑里藏刀”的举动浑然不觉,就在卡里曼大使兴高采烈地将这枚国徽带回自己办公室并精心进行布置时,却不知苏联人此时却在背地里暗笑美国人的愚蠢。

之后,克格勃的特工们便开始使用“金唇”对美国大使馆进行监听。为了使“金唇”能够顺利地进行工作,他们将微波振荡器及蓄电池安装在美国使馆对面居民楼顶层。不仅如此,克格勃还派遣特工装扮成这栋居民楼生活的家庭主妇,每到周末,这些“家庭主妇们”都会在阳台上晾晒地毯和被褥,并将附在上面形如“蝌蚪”的监听器抖落至美国使馆的大院内,对整个美国大使馆的情况进行监听。

自1945年2月开始,这枚国徽便悬挂在美国大使馆的大使办公室内,同时这也开启了克格勃长达八年的代号为“自白”的监听行动。在长达八年的时间内,这枚国徽暗地里送走了美国的四任驻苏大使,而令人感到惊奇的是,从卡里曼到后来的每一位美国驻苏联大使,纷纷对这枚制作精美的国徽表达了无比的钟爱。每位大使新上任期间,他们都会对办公室的布置更换一新,但却从未动过这枚美国国徽,甚至还精心布置办公室的家具以求与国徽相配。

然而,再完美的阴谋也终有暴露的一天。1953年,这枚藏在国徽里的“顺风耳”终于为美国人所发现,但面对如此巨大的耻辱,美国人也只能是哑巴吃黄连,将这个秘密一直隐藏着。直至1960年5月,苏联击落了美国的U-2高空侦察机后,华盛顿为响应莫斯科的责难,才将此事公开,还将这枚“金唇”

窃听器拿到联合国安理会进行展览,向各国控诉苏联“先下手为强”的行为,以表示美国后来派出U-2侦察机只不过是“礼尚往来”。

“金唇行动”是世界间谍史上最为杰出的经典之作,在美国与苏联的较量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使得苏联大获全胜,成功地窃取美国的秘密情报长达八年之久,使美国人受尽耻辱。这枚隐藏在国徽后八年竟无人发觉的“金唇”窃听器也一直是西方各国特工想要争相效仿的制作对象,但是直到现在,“金唇”

高端技术的秘密仍未被破解。美国中央情报局(CIA)还一直将这枚国徽后的“顺风耳”陈列在其博物馆内,似乎想要永远地提醒美国人铭记耻辱,不断激励自己提高窃听技术水准,保持头脑清醒。

现实中的“无间道”——“振荡器行动”

第二次世界大战的乌云刚刚散去,冷战的大幕又从砖瓦废墟上被徐徐拉开。美国和苏联这一对世界超级大国似乎并不满足于现状,他们对彼此的强大都深感担忧,正所谓“一山不容二虎”,两国势必要斗个你死我活。然后二战中的世界各国都已无能力再战,为了夺取世界霸主的地位,它们选择了另一种斗争的方式——非直接作战。双方都在他国挑起间接的战争对抗,而避免相互间的直接作战冲突,并通过它们各自的影响力来控制整个世界。和平的曙光才刚照进整个世界,各国又被美苏两国拉入了近半个世纪动荡不安的冷战时期。

美国与苏联的竞争主要集中在科学技术领域,双方都乐此不疲地为提高军队的战斗能力而努力投身于军事技术的开发中。由于二战后双方都拥有了核武器,在此强大武器的威慑力下,两国都不敢贸然发动战争,这就使得隐秘的间谍战占据了整个冷战的战场。两国在冷战时期内的关系起起伏伏,时而缓和,时而紧张,但唯一不变的目标就是,势必要将对方置于不可复生的境地。在这个过程中,间谍战成为双方斗争最为激烈的形式。

而美国国家安全局就在这场黑暗的斗争中发挥了其巨大作用,成为唯一能与苏联情报机构克格勃对抗的强大对手。它们在这场情报博弈中你来我往,互有胜负,书写着世界谍战史上的一幕幕传奇,为后人所津津乐道。如果说在“金唇行动”中克格勃获得了完胜,给了美国情报机构充满耻辱的一击,那么不甘失败的美国人再一次收整旗鼓,重新打起精神,与苏联开始了下一场间谍博弈——“振荡器行动”。

在“金唇行动”中一枚形如蝌蚪的窃听器虽创造了世界间谍史上的经典之作,但是“振荡器行动”却被称为冷战时期最大的间谍案,可见其威力之大。

而一名叫约瑟夫·卡西迪的人作为这场行动的主角,给世界上演了一出惊心动魄的现实版“无间道”。

约瑟夫·卡西迪,1920年6月25日出生于宾夕法尼亚州伊利市一个贫寒的家庭,且由于家中贫困无力抚养,他从小被送进孤儿院生活了近五年,直到被从外地回来的祖母接走并抚养。卡西迪在高中辍学后做过很多的工作,而“珍珠港事件”的爆发则促使其参加了军队。卡西迪在多场战争中表现优秀,并很快得到了晋升。1959年,他被美国联邦调查局(FBI)看中,由此开始了其作为一名特工的职业生涯。

而1959年,是美苏关系出现缓和的一年。这一年的9月,苏联领导人赫鲁晓夫访问美国,同美国总统艾森豪威尔在美国总统别墅戴维营举行了三天的会谈,并发表了会谈公报。这也是两国最高领导人之间第一次进行会晤。然而在看似缓和关系的背后,隐藏着的却是彼此间暗潮汹涌的间谍斗争。在此之前,美国两大情报机构NSA与FBI就联合发起了一场代号为“振荡器”的行动,旨在揪出苏联安插在美国的间谍,并获取更多苏联方面的相关情报。

卡西迪也就在此时粉墨登场了。

在一个晚风吹拂的夏夜,华盛顿苏联大使馆助理海军军官鲍里斯·M.波利卡波夫打完排球之后正准备离开华盛顿G街的基督教青年会,此时他发现一名年轻的军人正百无聊赖地躺在台阶上,而他正是卡西迪。他刚参加了周四晚上例行的排球赛,是每个星期到青年会进行排球比赛的常客。在过去的几个月里,他们和波利卡波夫常常被安排在排球赛里打球,但是他们之间并不熟悉。

事实上,波利卡夫是克格勃的一名间谍,大使馆助理的职位也只是个幌子。由于他肌肉发达,身体强壮,便被选入青年会排球队。作为一名富有经验的间谍,波利卡夫早已悄悄地关注这个美国军人很久了,他看中的正是这个美国人的军人身份,想要将其拉入克格勃中,帮助他获得更多关于美国的情报。

于是,他便邀请卡西迪一起吃晚饭。

他走到卡西迪跟前,友好地一笑,用略带外国口音的英文问道:

“你好!你吃过饭了吗?”

“还没有。”卡西迪懒洋洋地回答。

“不介意的话,我们可以一起吃。”波利卡夫邀请道。

卡西迪点点头,接受了波利卡夫的邀请。

于是,两人共同走进附近一家意大利小餐馆。波利卡夫热情地与卡西迪聊天。在交谈中,波利卡夫对这名美国士官仔细打量:他身材高大魁梧,吃得很多,且反应灵敏,思想也比较单纯,很具有当间谍的潜力。这一发现使得波利卡夫十分欣喜。随后,他便逐渐展开了与卡西迪的频繁接触,并最终将其雇用为自己手下的一名间谍。

然而,苏联人并不知道的是,卡西迪其实是美国中央情报局抛出的一个诱饵,即CIA故意安排卡西迪出现在这名苏联间谍的眼前,并逐渐引其上钩,利用卡西迪“双重间谍”的身份同时为美国搜集关于苏联的情报。就这样,波利卡夫一步步地掉入美国人布置的陷阱中,拉开了冷战时期反间谍战中最为漫长且精彩的一幕。

在长达二十年的潜伏期内,卡西迪的主要工作是为苏联方面提供美国研制神经毒气方面的材料。为了获得苏联人的信任,CIA特意将其调进艾吉武德实验室——这个由美国陆军成立的神经毒气实验室工作。卡西迪陆续将有关于美国研究神经性毒气的材料传送给苏联,而这些材料是经过美国国防部官员精心挑选的,材料中真假穿插,有用的信息难以分辨,使得克格勃的特工们一直被美国耍得团团转而自己却不知。到1965年,经过克格勃对卡西迪的重重考验,他们完全相信卡西迪已经背弃美国而投向克格勃的怀抱中。这让背后操纵这一切的美国人暗自窃喜,更加大了对苏联的欺骗。

在这个过程中,NSA与CIA紧密合作,使得苏联人相信美国在化学武器方面已经达到了领先地位,这使得苏联更加不遗余力地加紧了赶超美国的力度。

几年后,苏联人在神经毒气武器方面的研究取得了突破性的进展,这使得美国方面也大为惊讶。但是,美国是否借卡西迪之手,将关于神经毒气研究的重要资料传送给苏联目前仍不得而知,毕竟那些资料里面真假参半,而其主要目的也是激发苏联对这种化学武器的研究,从而在某种意义上拖垮苏联。

苏联人也如美国所愿,大规模地开展了制造神经毒气化学武器的计划。研究神经毒气的实验室布满在伏尔加河500英里内的秘密工厂内。这给俄国境内造成了巨大的生态灾难——神经毒气的研究使得伏尔加河遭受了大面积的化学污染,造成了鱼类的大量死亡。不仅如此,苏联人为此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使美国蓄意将苏联拖垮的目的得到了一定程度上的实现。

对于卡西迪的间谍工作,苏联人一直非常满意,且从未对其产生过怀疑。

他的双重间谍身份使得美国在其中不仅将苏联人骗得团团转,而且还获得了苏联方面的许多重要情报,包括苏联在美国埋伏的间谍情况。

到1980年时,美苏关系又重新出现动荡。苏联入侵阿富汗使得两国结束了70年代较为缓和的状态,又陷入激烈的对抗和冲突之中。美国针对苏联的此种行为提出“卡特主义”,重新实行遏制苏联的政策,并大幅度增加军费以加强军事力量。除此之外,还针对苏联进行了相当程度上的制裁措施,不仅对1980年莫斯科奥运会进行抵制,还停止了对苏联的粮食出口,推迟了双方原本商议好的第二阶段限制战略武器条约等,而美国则更为肆无忌惮地进行军备扩张。战争的扳机可谓一触即发。

在如此紧张的形势下,已经没有再给苏联传送虚假的神经毒气研究材料的必要了,于是,21年之后,美国结束了这个代号为“振荡器”的行动。在最后时刻,美国仍不忘给苏联一击:NSA示意卡西迪将一份4500页的神经毒气研究材料传送给苏联。这份材料是美国国防部经过精心挑选的保密材料,目的是为揪出潜藏在美国的克格勃特工。NSA撒下的“大网”获得了巨大的收获:这次传递暴露了至少10名克格勃接受情报的特工,且使三名不在册的苏联特工浮出水面,他们是被用来帮助这名假冒的美国间谍逃跑的。

波里卡夫估计也未曾想到,这名“四肢发达,头脑简单”的美国大兵会隐藏得如此之深,他竟然是美国派出的双面间谍!还在克格勃中隐藏了21年之久!

这场冷战时期最大的间谍案以美国的完胜收官,美国以卡西迪一人为代价,实现了意图拖垮苏联的目的,并且捕获了十多名苏联间谍,真可谓是大获全胜。

在冷战时期,美苏双方始终不遗余力地进行着激烈的谍战斗争,且各有胜负。而在“振荡器行动”中,卡西迪犹如这场间谍游戏中的主人公,他不断地接受来自幕后操纵手——美国NSA的指令,出色地完成了这个长达21年的潜伏任务。他无疑是美国人民的英雄,受到了国家的表彰和人民的膜拜。但是特工的惊险生活是常人难以想象的,他们如行走在刀尖上,随时有送命的危险。

高空中的“千里眼”——无处不在的U-2间谍飞机

自冷战的“铁幕”被徐徐拉下,欧洲被这条隐形的分界线隔成两边,东欧、西欧分数于欧洲大陆的两端,不同的国家意识形态使得它们的交流得到了无形的阻碍,分别跟随在美国和苏联的背后,成为两个阵营里的敌人。而这在德国表现得尤为明显:1959年柏林墙的修建彻底分裂了这个国家,成为东德、西德两个国家,且被英美法和苏联分别占领,它们派出大量的军队严格把守在围墙之下。人们为这道围墙所阻隔,因为身在不同的阵营,即便是亲人也老死不相往来。这道坚不可摧的“铁幕”一方面阻碍了普通民众的往来,另一方面也为各自阵营在冷战时期提供了安全保卫。

然而“世界上没有不透风的墙”,也没有穿不破的“铁幕”,一切的可能皆在人为,科技的不断发展总是能够带领人们攀登难以想象的高峰。东西两大阵营的极端对立使得两大阵营的国家表面上虽然断绝来往,但却无不在暗处运用各种手段打听敌人的消息,以求“知己知彼”,从而“百战不殆”。他们不断地加大科技在军事上的运用,创造出类似“千里眼”、“顺风耳”的神器。

“金唇行动”中那枚“顺风耳”为苏联在与美国的交手中大获全胜发挥了重要作用,它高超的制作技术也使得美国人一直耿耿于怀。但美国人也从来不甘落后,他们虽在那枚“顺风耳”中“失之桑榆”,却在制造“千里眼”上“收之东隅”,获得了苏联更多的情报。

这“千里眼”便是世界上着名的间谍飞机——U-2高空侦察机,它是由美国洛克希公司(美国最大的航天飞机制造商)秘密部门“臭鼬工厂”特制,在1955年8月在美军中完成秘密试飞。很快,这种超级高空间谍飞机就进入了它真正意义上的服役生涯。1956年6月的一天,U-2在首次赴飞东德、捷克斯洛伐克和波兰刺探情报的行动中大获全胜,这使得美军更加重视它,给它安排了更为重要的任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