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30岁以后,每天学点谋略学
26038700000002

第2章 谋略的重要性(1)

学习谋略学,对职场、人生具有积极的促进意义。如果说在30岁以前,成功靠的是背景、人脉;那么,在30岁以后,成功就需要靠智慧、靠谋略。30多岁是人生的关键阶段,是中盘搏杀的重要时期。30多岁的人要想在职场上取得成功,就需要了解职场规则,懂得竞争和谋略。职场的竞争有时是残酷的,竞争很少会表现为双赢,更多的时候表现为“零和博弈”,也就是说,你之所失是我之所得。对于30多岁的人来说,要想在残酷的竞争中博得一条出路,就更有必要学习谋略学,用古今中外博大精深的谋略思想武装自己的头脑。

1.从5名大学毕业生说起

8年前,一家着名的外资企业招聘了一大批刚刚毕业的大学生。

那个时候,国家的经济正处在发展中,来中国投资的外国公司很多。这些企业看准了中国劳动密集型产业的先天优势,纷纷把厂房建在中国。

我们暂且把这个公司称作A公司。A公司承诺提供优厚的薪水,这是个令人怦然心动的数字,可以说,国内一些企业的员工甚至公职人员都无法有这样的待遇。在A公司的这次招聘中,报名者超过了200人。有5名大学生一路从竞聘者中搏杀出来。他们中间,有3名大学生来自城市,2名大学生来自农村。其中,农村的两名大学生,一个来自陕西黄土高原,另一个来自湖南的一座大山里。

读过书的人,大多数怀揣着梦想和抱负。他们来到A公司后,在享受着高工资的同时,也都在努力工作,他们希望能在这家着名的外企有所作为。

然而不久,他们就发现这家企业存在着一个严重问题:加班。

先哲们曾经说过,资本主义的生存方式就是剥削。跨国企业远道而来,当然不是要大发慈悲救苦救难,而是要实现公司的利润最大化。在经济利益的驱使下,加班就变成了家常便饭。

另外,在8年前,一些地方的经济发展在很大程度上需要外资企业来带动,在这种情况下,在外企工作,加班是难免的。

有那么一段时间,由于订单较多,公司上上下下都在高速运转。这新来的5名大学生,不仅晚上需要加班,而且周末还要加班。于是,这5名大学生开始体会到所谓“剥削”的含义。

3名城里学生,以及那个来自湖南农村的学生,对公司现行制度特别是加班制度极度不满。他们找到企业“领导”,对加班制度提出了“严重”的抗议,说这违反了劳动法。这些刚刚走出校门的学生,对社会上那些“潜规则”还一窍不通。在5名大学生中,唯一没有参加抗议的是那名来自陕西农村的学生。

抗议行为发生以后,公司并没有什么新变化。该加班还是加班,依旧没有加班费。不久,公司总经理知道了这件事,便找了几个借口,把这3名城市学生和湖南农村学生给炒了鱿鱼。

事情至此就打住了。现在让我们来回顾一下:8年前,A公司招聘了5名大学生。不久之后,解雇了4名,留下来1名。这就是整个事情的经过。

在多如过江之鲫的公司里,在日复一日的求职与解雇游戏中,上述这个故事只是经济生活中再普通不过的一个小小的案例罢了。在全球,数百万家企业里几乎每天都在上演类似的情节。

然而,事情还没有完。

据我的了解,这3个城里学生,在被A公司开除后,有各自不同的遭遇。

他们其中一个通过各种关系去了一家国企上班。然而5年后,他所在的企业破产重组,他被迫下岗了。在一段时间里,他靠着做小生意度日。眼看着生活始终没有起色,最后他决定,趁着年轻去沿海城市打工。就这样,他来到了人生地不熟的沿海城市,没有任何人脉,也没有别的依靠,只有靠自己的双手打拼。漂泊的艰辛逐渐让他认识到当年的年少轻狂,他终于找到了一家公司安定下来。但是,在那个寸土寸金的城市里,他依然无片瓦以容身。如今,他已经30出头了,还和女友在租住的小房子里艰难度日。

3个城里学生中的另外一个,在被A公司解雇后,他在社会上浪荡了2年,后来他被父亲狠狠地批评了一顿。之后,在母亲的眼泪中,他离开了网吧,告别了电脑游戏,重新拿起书本。1年后,他顺利考上了研究生。又过了3年,他研究生毕业。靠着自己的努力,他终于找到了一家大型外企。而这已经是他离开A公司6年之后的事情了。

我们帮他回顾一下:6年前,他在A公司上班;6年后,他又回到了与A公司一样的外企。他用了6年的时间走完了这个轮回。但是,他付出了6年的时间成本作代价。而且,6年以前,研究生还只是个稀罕物;6年之后,研究生已经数不胜数。不过,现在他还得经常加班,但他已学会了正确对待那些不尽如人意的事情。他现在明白,一个人走怎样的道路,并不完全取决于个人的主观愿望,而是主要取决于社会的客观现实。在外企这种环境中,人不可能随心而欲。所以,要面对现实。你要想改变现状,首先得要接受它,适应它。

第三个城里学生在被解雇之后,随便找到了一份工作。后来,在一个高人的指点下,他一边工作一边考公务员。3年之后,他以较高的分数考上了公务员。如今,他在一个县级市的司法部门做一名小干部。等待他的将会是漫长而熬人的仕途生涯。

相比3个城里学生来说,湖南农村学生过得辛苦一些。当初,因为对公司加班问题的仗义执言,结果被解聘。之后,他义愤填膺地找到有关部门,要反映该公司。一般来说,当一个独立的个体对抗实力雄厚的公司时,通常是不可能有什么乐观的结果的。奇迹也并没有在这个湖南学生身上出现。几次反映问题未果,这个湖南学生身上的钱已经用光了。没办法,他只好借钱买了张火车票,拖起行囊回到湖南老家。他怎么也想不明白,明明白纸黑字的劳动法,怎么就没人尊重呢?外企员工没日没夜地加班,怎么就没人来关心他们的权益呢?

就在他纠结不已时,他的父亲得重病了,结果花光了家里所有的积蓄,还欠了一大屁股债。他一边要照顾父亲,另一边要打工挣钱,有一段时期,他几乎像陀螺一样被生活的鞭子抽打得团团转,非常痛苦。他的人生因此跌落到了最低谷,这样的生活持续了2年。幸好天无绝人之路,有几年湖南的板栗卖得不错,于是他和表哥一起,把深山里的板栗拿出去买。由于他上过学,见过世面,他总算是挣点了钱,还清了账,手里也有了些积蓄。可是,青春年少的时光已经一去不复返了。

后来,他告诉我说,有那么一段时间,他常常坐在家门口的青石板上,抽着烟,想当年的自己。他至今认为自己当初是正确的,他仍然在坚守着精神的高贵。“如果能留在A公司,这些年的苦是不是能少受些?”这个问题时常会在夜深人静的时候冲出来,狠狠地撞击他的心灵。他出身于农家,自己苦苦奋斗终于走出了大山,然而,一次看似正确实则莽撞的行为最终又让他回到了大山。

生活就仿佛是一个早就设定好的程序。他只是没有走出生活给他设定好的那个圈子。

2.能改变命运的,还有智慧

4个人,8年时间仿佛一场梦。

我时常会感叹他们的命运,特别是当我翻开毕业纪念册,看到里面存放着他们青春帅气模样的照片时。

不错,他们是我的同学,大学时期的同班同学。

只不过,一样的同学,不一样的生活,不一样的命运,不一样的归宿。

有时候仔细想一下,这个世界仿佛有种宿命存在:什么都是命中注定的,谁也躲不过命运的安排。命若穷,拾得黄金变成铜;命若富,捡到白纸变成布。

在自己青春年少的时候,我从来不相信命运,我只相信自己。相信许多人都会和我一样,埋首一直往前闯。磕了碰了,疼一阵就过去了。但是,直到30多岁之后,经历的事情多了,才感知许多事情并非你自己能掌控得了的。

就好像冥冥之中有一股力量在推动着你,无论你怎么挣扎也都无济于事。

曾经有那么一段时间,我能真切地感知命运的存在。命运就像一个圈子,你注定在哪一层,就一定会在哪一层,很少有人能跑得出去。所以,长者们会经常说:“人的命,天注定,胡思乱想不顶用。”

在自己30岁左右的时候,我常用这个道理来安慰自己。所以每次在我遇到挫折、碰到麻烦的时候,我都会告诉自己:这是命运的安排,是命运早就设定好的“程序”。我们只是普通人,谁也跳不出命运给我们设的“限”。我这样“自慰”了很久,也麻痹了很久。直到一个偶然的机会,我终于发现,自己错了,大错特错。

让我认识到这个道理的人,就是故事中最后一位主人公——来自陕西农村的学生。

事情要从头说起。在我28岁那年,我和爱人路经北方这座着名的大城市。在那里,我见到了他。

刚下飞机,他就等在那里。出了机场,他领着我和爱人上了他的商务别克车,然后一路狂奔,来到他靠近郊区的一栋复式豪宅里。他的夫人珠光宝气,脸色红润;他的公子唇红齿白,招人喜爱;他家的小狗儿一身雪白的毛,见到客人就围着前后撒欢儿。

冲上一壶大红袍,他夫人客气了几句,就到厨房做饭去了。那个城市有个风俗:亲近的客人来了,一般很少到饭馆去吃,大多是由女主人亲自下厨房备饭。见到老同学如此招待我们,我不由得暗生感激。

老同学见面,气氛很融洽,一种亲近感不由自主地流露出来。我们谈着这几年的生活。他上学时一嘴的陕西普通话早就被字正腔圆的普通话所代替。

当年邋里邋遢的样子也看不见了,取而代之的是一个精明的成熟的成功中年男人。

我们喝的是十五年的陈酿茅台。慢慢地,我们就谈到了当年,谈到了当年决定他们命运的那个事件。这时,女主人正带着我爱人去参观二楼的格局。

趁没人,我借着酒劲儿直白地问:“当时,你怎么没和他们一起‘逼宫’呢?”

他哈哈大笑了一阵,然后坦然地说:“说了又怎样?能有什么用?无非是拿鸡蛋碰石头而已。”

他顿了一顿,可能是觉得自己说得太直白了,他又解释道:“我从农村出来,好不容易有了这么个工作,我能乱说乱做吗?”

我若有所思,认真倾听。

他继续说:“你不知道啊,我们老家那儿全是黄土高坡,从小家里穷,乡亲们连水都吃不上,得到二十里以外的坳子里挑水喝,日子过得苦啊!刚参加工作时,天天得加班,我就想啊,再苦,再累,总比在老家喝不上水强吧。”

他伸手端起酒杯,举杯豪饮,然后说:“人,该忍的时候,不忍怎么行呢?”

正说着,女主人带着我爱人回来了。他迅速地转换了话题:“你平时忙不忙,有空看点什么书啊?”

我爱人接住话茬说:“他啊,有时忙,有时闲,闲的时候也看书呢。哦,他平时常看历史小说。”

他马上说:“呵呵,我平时也看历史。不过我喜欢看正史,不太看小说。”

说着,他起身从书架上拿出一本很厚的精装书,是司马迁的《史记》。他随便翻开了一页,然后说:“司马迁是汉朝人,他写汉朝的历史,从来不为尊者讳。”

我说:“是啊,他是有良心的知识分子。”

他接着说:“我看《史记》,喜欢琢磨。你知道吗?我觉得,《史记》中记载最精彩之处,就是‘鸿门宴’这一节。当时,刘邦抢先进了咸阳,本可以封汉王,结果项羽大摆鸿门宴,把刘邦吓得屁滚尿流。最后,刘邦被发配到偏僻的巴蜀一带。”

我爱人说:“这段故事我在电视里看过。刘邦嫌那地方荒凉,不想去,要跟项羽对着干,后来被萧何劝阻了,最后乖乖走马上任。”

他说:“对,刘邦忍气吞声,去了巴蜀。然后,他暗中发展力量,抓住机会东出中原。最后他打败项羽,建立汉朝,这才有了汉室江山,才有了司马迁写《史记》。”

我由衷地赞叹说:“你在外企当老总,每天那么忙,还有空看书啊?”

他笑了笑说,毕竟还是半个知识分子嘛,书还是喜欢读的。

有其他人在场,他没有把话挑明,但我知道他说这些话的真正用意。他分明是在告诉我,当年之所以选择沉默,就如同刘邦选择退让一样,实在是无奈之举。

如今,看着他的豪宅,看着他幸福的家庭,再联想到当年被“驱逐”的那4个同学,不禁别有一番滋味在心头。

从陕西同学家出来之后,我爱人就在我耳边说:你那个同学,真是了不得!

我承认这个陕西同学很是了不起。因为我明白,他如今的辉煌是来之不易的。用他自己的话来说,他的成功是靠“忍”得来的。艰苦生活的修炼让他领悟到忍耐的智慧。他运用忍耐之道,成功化解了初出茅庐的一次危机。我想,他短短8年之内,谋到了A公司老总的地位,想来也与他的睿智是不无关系的。

有空的时候,我常常思考这些事。我会在白纸上画出坐标轴,然后把这5个人标在坐标轴上,观察这8年来他们的生活轨迹:

前4个人的运行轨迹是波折不定的,有起有伏,动荡不已;只有他的生命轨迹是一路向上,愈行愈高的。那么,是什么决定了他们不同的命运?

当初,三个城里同学因为一时之忿,被A公司淘汰出来。在那个时代,在那个年龄,他们本来已经站在了一个很高的起点上,可惜自己没有把握住机会,结果错失了许多本可以得到的成功。此后,他们的命运起伏,各自经历了许多挫折。

比他们更动荡的是那个湖南农村的同学。作为一个农村出身的孩子,他本来可以留在大城市里,在这家公司努力打拼几年,然后在城市扎根,生活。

然而,因一时之忿和自己笃定不移的信念,他被公司解聘了。此后,他的生命曲线一路下滑,甚至跌到了底点。

而陕西同学,本身也出自农门,少时家庭贫困,幼年生活艰苦,但是,他能用贫困给予他的生活智慧,正确地处理身边的一些人和事。他没有因一时之忿而草率行事,而是选择了引而不发,隐忍待机。这样,他才没有像另外几个同学一样被赶出A公司的大门,而是留了下来,踏实工作,并一路升迁。

他的命运在这里拐了个弯儿。30岁左右的时候,他已经当上了这家着名跨国公司的中国区总经理。

我相信,当年他在选择忍耐时,未必能真正认识到自己此举的重要性;而在几年之后,也就是我去拜访他的时候,他已经能用《史记》中的道理深入浅出地分析自己当年的所作所为。我觉得,相比几年之前,无疑他又登上了一个更高的台阶。这个台阶,或者就是书上说的,从实践层次拔高到了理论的高度。

到了这时,我相信很多人已经知道了答案:能改变人命运的,不仅有善恶,有修养,还有智慧。

常言道:读书改变命运,奋斗成就未来。其实,读书不一定能改变命运,读死书,死读书,读成了赵括一样的书呆子,反倒会一败涂地。但是,如果读书能参透天地造化,从书中得到真知真智,那么,一定能改变自己的命运。

同样,不读书也未必不能改变命运。从现实的竞争中认真体会,不断提升自己的智商,同样也能扭转自己的命运。

所以,我的结论是:学习改变命运。这个学习,不仅指从书本上学,更重要的是从社会实践中学。

以上的道理,是我从这5个同学的生活经历中体会出来的。

3.看不见的食物链

同陕西同学一样,我也喜欢看书,特别是喜欢看描写自然界生存竞争的书。通过看这些书,我了解了很多日常生活中接触不到的东西。其中,有这样一个故事吸引了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