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是,刘备所处的时代是东汉末年,朝廷权枢不稳,天下开始大乱,四方豪杰奋起,百姓流离失所。很明显,一个动荡的时代开始了。刘备“有大志,少言语,喜怒不形于色”。用今天的话来说,他很有政治抱负。虽然迫于生活的压力当上了一个低贱的小商贩,但是,刘备野心很大,并不甘心一辈子当小商人。果然,一旦时机到来,他就迅速抓住“天下有变”这个最佳当口,投奔了朝廷命官公孙瓒,开始了镇压黄巾军的生涯,迈开了他走上仕途的第一步。
刘备虽然不做小商贩改当武官了,可是大家别忘记了,即使是在天下大乱的时候,做官或多或少也还是需要点人脉的。而刘备显然没有任何关系背景,所以只好委屈地一次又一次投奔比他强大的主子,以换取自己的政治升迁。历史很明白地记载,刘备一路先后投奔过公孙瓒、曹操、袁绍、刘表等人。即使如此,刘备还是经常被人打得四处逃窜,上无片瓦,下无立锥,最后竟丢家弃子,孤身逃命。所以,这么看来,即使是更换了一份更有前途的职业,但是刘备的职场生涯初期同样是很不顺利。
如果把当皇帝比作是一场生意的话,那么,刘备究竟有什么本钱,能让他最终做成这一大单生意呢?答案很简单,那就是刘备懂得谋“人和”,换句话说,他笼络人的本领非常高。
首先,刘备祭起了一个大旗,说自己是帝王贵胄,汉室子孙。对于刘备的这个说法,很多人都持怀疑态度,刘备后来在职场生涯中遇到很多敌人,他的敌人都会揭他的老底,说他并非什么皇亲之类。我们不管他是与不是,反正刘备能把自己同当朝皇帝挂上钩,这就可见他是动了一定心思的。君不见,每次刘备跟别人一交往,首先要把汉室宗亲的招牌给抬出来,而这个招牌确实还能管点用,让别人能高看一眼。刘备是不是皇亲先放在一边,但是刘备确实是打着大招牌到处混日子的,这在历史上有明确记载。汉室宗亲就相当于是一个金光闪闪的名片,刘备用这个名片打开了自己的仕途之路。
其次,刘备对一切有利于自己发展的人都刻意笼络。所谓刻意笼络,主要是指两个方面:第一,对比自己强而且对自己有用的人,卑躬屈膝,拼命交好。即使对方再拿自己不当干粮,自己也会隐忍不发,徐图发展。刘备在袁绍处栖身就是明证。第二,对比自己弱但是也对自己有用的人,会礼贤下士,谦恭以待。在这里,弱主要指的是政治影响方面。比如,刘备请诸葛亮出山,结交张松,用的都是这个办法。在刘备的刻意笼络之下,他的手下迅速聚集起一帮草根出身的精英,这些人对刘备忠心耿耿誓死效忠,这才有了刘备后来的西蜀江山。
最后,刘备宣传作秀的工作做得非常出色。刘备的笼络人心,不仅是面对面的笼络,而且能够通过强力的宣传机构,把自己仁德善良、礼贤下士的美名广泛传播出去。刘备善哭,善作秀,他感情商数很高,动不动就假装动了真感情,搞得对方非常不好意思,最后只得被他柔情所缚,依从了他。刘备的这招人情牌推广开来,就是所谓“仁义填充四海”之类的广告语。曹操说他是个英雄,当然不是从他的军事实力来说的,而是从他的政治影响力来说的。而纵观刘备的一生,确实一直从“名望”上痛下功夫,最后团结了一大批人才。
任何组织或个人,要想成就一番事业,都不能仅仅依靠单枪匹马,都需要一帮各种各样的人才来共同努力奋斗,这时候,“人和”的重要性就凸显无疑。无论宣传作秀,还是刻意笼络,穷小子刘备充分地发挥了自己“人和”之谋的独特优势,最终在东汉末年那样的乱世,成为了三足鼎立之一足。
5.《隆中对》——谋略思想的集大成者
前文讲过,所谓优势竞争谋略,就是要用自己的优势去和别人竞争的策略。前文列举了韩信为刘邦谋划的故事,这个故事表明,在两极对立的时候,需要学会寻找自己的优势,打击对手的弱点,运用扬长避短、以实击虚的办法将对方给PK掉。很多时候,社会是一个多极化竞争的社会,并非仅有一个对手在和你竞争,而是有很多对手在和你竞争。也就是说,你处在一个复杂的“场”内,在这个“场”里有错综复杂的利益纠纷,有令人眼花缭乱的立体型关系网。如何在这个人脉、利益关系极其复杂的“场”里纵横捭阖,谋取胜利,这就需要我们熟练运用优势谋略。
下面结合诸葛亮的《隆中对》来谈一谈这些道理。
《隆中对》蕴含的谋略思想是千古谋略的集大成者,所以我原文摘抄,然后逐条批注,让大家看得明白。
“自董卓以来,豪杰并起,跨州连郡者不可胜数。”
这句话交代了背景——从董卓以来,但凡有点本事有点野心的都在拼命经营(所谓“豪杰并起”),其中,干成事儿的也有不少人。暗含的意思就是:
别人能趁火打劫,你同样也能趁火打劫。原因无他,是因为天时如此也。
“曹操比于袁绍,则名微而众寡。然操遂能克绍,以弱为强者,非惟天时,抑亦人谋也。”
意思是说,曹操和袁绍相比,政治影响力弱,军事力量弱,却能战胜袁绍,不仅是因为他得了天时(挟天子以令诸侯),而且也由于他谋略很高深,善于“人谋”。在这里,诸葛亮从天时谈到了人谋,从客观过渡到主观,强调了“人”的重要性。
“今操已拥百万之众,挟天子以令诸侯,此诚不可与争锋。”
诸葛亮总结说,如今曹操凭着占尽天时的优势,力量已经做大做强了,想搞他也搞不了了。只好先避一避吧。
分析完曹操“天时+人谋”的优势之后,接着分析孙权“地利+人附”的优势。
“孙权据有江东,已历三世,国险而民附,贤能为之用,此可以为援而不可图也。”
诸葛亮的意思是,孙权占据江东的有利地势(所谓国险),做好了根据地,如今统治牢固,百姓依附,精英效命,也已经无法动摇,只能拉拢他做朋友而不能随便得罪他。
在上文,诸葛亮分析了当时的两大势力,指出曹操集团得天时,力量很强大;孙权集团得地利,力量也很强大。在分析天时地利时,诸葛亮没有单纯地只重客观因素,而是将“人”的因素也一并考虑进去了。曹操得天时,而且亦辅以人谋;孙权得地利,而且亦广得人附。相比荀彧重天时,鲁肃重地利,诸葛亮不仅重天时地利,而且更重视从人的角度来谋划来做文章,这是很高明的。
接着,诸葛亮分析了荆州刘表和益州刘璋的优劣。
“荆州北据汉、沔,利尽南海,东连吴会,西通巴、蜀,此用武之国,而其主不能守,此殆天所以资将军。”
诸葛亮分析了荆州的有利地势之后,说刘表守不住这块地方,这是“上天赐给”刘备的。意思是说,这是一个很好的时机,趁曹操的力量还没有渗透过来,抓紧时间抢占这块地盘。诸葛亮的这个谋略暗含着“利用天时”的重要思想。当时,曹操尚未入荆州,孙权也未染指这里,刘备完全可以利用这个时机,抢先出手占据这块地方。
“益州险塞,沃野千里,天府之土,高祖因之以成帝业。刘璋暗弱,张鲁在北,民殷国富而不知存恤,智能之士思得明君。”
诸葛亮认为,益州是一块很好的地方,当年汉高祖刘邦以此为根据地夺取天下。但是刘璋统治力量薄弱,百姓不服,精英不从,所以应该将益州作为自己的下一个目标,争取将其囊入怀中。
在上文的话中,诸葛亮道出了一个非常重要的谋略思想:向“力量真空”方向发展。当时,中原一带曹操力量已经做大做强,江东一带孙权已经站稳脚跟,所以,必须避开敌人力量的强大之处,而向敌人的力量薄弱之处进军,这样才能有所收获。这就如同水必须从高往低流一样,力量的运用应朝向阻碍力最小的地方,这样才能顺利而行。当时,北有曹操,东有孙权,只有荆州、益州还是权力真空,是力量的虚弱带,所以诸葛亮建议刘备抢先占据对手力量薄弱的地带,这不仅容易实现,而且非常重要。占据到这两块地方之后,再以此为根据地来发展自己,成功就指日可待了。从诸葛亮的这个谋略思想来看,他的确不辜负“王佐之才”的美名。他能把极高深的谋略和极复杂的现实情况分析得如此透彻,并针对刘备的发展方向做出如此清晰的规划,确实体现了他高深的谋略功底和过人的谋略水平。
在分析了曹操、孙权集团,明确了荆州、益州是发展方向之后,诸葛亮开始为刘备策划了:
“将军既帝室之胄,信义着于四海,总揽英雄,思贤若渴。若跨有荆、益,保其岩阻,西和诸戎,南抚夷越,外结好孙权,内修政理;天下有变,则命一上将将荆州之军以向宛、洛,将军身率益州之众出于秦川,百姓孰敢不箪食壶浆以迎将军乎?”
这段话是整篇对话的题眼。“将军既帝室之胄,信义着于四海,总揽英雄,思贤若渴。”这句话是建议刘备走“人和”路线。一直以来,“人和”是刘备的最大资本,善于“谋人和”是刘备的最大本领,丰厚的人脉是刘备争衡天下最大的依托。刘备天生擅长此术,自己习而不察,而诸葛亮却明白地告诉他:想争天下,首先要把你自己“人和”的优势做大做强,这是你赖以生存和称王的资本。
“若跨有荆、益,保其岩阻,西和诸戎,南抚夷越,外结好孙权,内修政理”。这句话是说要利用好“地缘优势”。诸葛亮建议,先利用曹操和孙权的权力真空,把荆州、益州夺到手,占据地利优势,然后,再挖掘此地利优势的益处,把周边少数民族团结好,把内政外交这一套贯彻落实,为自己赢得一个有力的生存环境以发展自己。
“天下有变,则命一上将将荆州之军以向宛、洛,将军身率益州之众出于秦川,百姓孰敢不箪食壶浆以迎将军乎?”在这句话中,最重要的就是“天下有变”这个假设的前提。所谓天下有变,就是说“局势发生变化,有利时机到来”之意。诸葛亮告诉刘备,你先利用“人和”总揽英雄,然后利用“地利”发展自己,最后,就该耐心等待“天时”的到来。一旦最佳时机出现,你就可以应时而动,进而可出两路兵发中原,夺取天下了。最后这句话,诸葛亮的落脚点是“天时”。
可以看出,在《隆中对》中,诸葛亮首先分析的是客观现实。刘备让诸葛亮帮助他经营皇叔集团,诸葛亮首先告诉刘备,要想把集团发展好,不能一厢情愿,得先从客观实际出发,看看谁是我们的敌人,谁是我们的朋友,看看敌人和朋友的力量大小如何。分析的结论是,曹操集团很牛,孙权集团很强,我们都惹不起。
其次,诸葛亮告诉刘备,想干大事,得先从容易的地方入手。因为容易,所以阻力不大;因为阻力不大,所以成功的概率高;不断从容易的地方入手,就能不断取得小成功,然后把这些小成功一点一滴积累起来,就能成就大事业。
这个思想体现在当时的环境中,就是先从曹孙的权力真空地带入手,抢先把荆州、益州夺过来,然后利用现有资源,进一步做大做强自己,发展集团的势力。
最后,诸葛亮告诉刘备,力量强大了,还得等机会。没有机会没关系,你可以慢慢当你的西蜀皇帝;如果一旦出现了机会,你就可以兵出中原,将曹操集团灭为齑粉,进而回手收拾孙权,可一统天下,霸业即成也。
每次看到这里,我都不得不服——诸葛亮为刘备策划的这个“隆中对”,立足于刘备的“人和”优势,教给刘备谋“地利”之法,提醒刘备等待“天时”之机。诸葛亮的“隆中对”将天时地利人和谋略一网打尽,端的是古往今来谋略案例的精华典范。
6.金钱的优势
不论干什么,要想达到目标,就必然要和别人竞争;要想竞争取胜,就必须运用你的优势。有些时候,竞争是有形的,比如考学提职,这种有形的竞争容易感受得到;而有些时候,竞争是无形的,比如恋爱买房,这些无形的竞争则不容易感受到。但无论是有形的还是无形的,只要想要达成某种目标,必然存在竞争。这些竞争很多时候并不好玩,会很激烈,或者很惨烈,竞争胜利者喜气洋洋,失败者垂头丧气。所以,要想在激烈的竞争中获胜,就必须懂得竞争的谋略,必须经营自己的优势,立足自己的优势,发挥自己的优势,依靠自己的优势去战胜对手。
那么,优势究竟包括哪些方面呢?
优势,首先包括的是天时地利人和。我把天时地利人和统称为“环境资本”,或者叫作“环境优势”。你拥有了天时地利人和,就拥有了可资凭借的环境资本或环境优势。发现自己的环境资本,利用好自己的环境优势,这是任何人追求成功的首要前提。
人生在天地间,活在社会里,时空条件和社会人脉,这些都是客观条件,或者说是生存环境,这些大多不太可能主动去改变,即使能改变一点,但不可能根本改变。所以,顺天而不逆天,用地而不废地,和合而不乖张,这样才能营造更加有利的生存发展的环境。基于上述原因,我把天时地利人和的优势称为环境优势,取“客观环境只能顺从它不能擅自改变它”之意。人在社会中必然有竞争,需先分析自己的环境优势,或者称为环境资本:看天时是否有利于我,看地利是否适合于我,看群众是否拥护于我,等等。分析了这些,才能从“天人合一”的高度来进行竞争。
但只有这些客观的环境资本是远远不够的,要想最大限度地获得人生的成功,还需要进一步挖掘优势的含义,弄清楚优势的内涵。
如果把天时、地利、人和的优势看作宏观优势的话,那么,还有一种优势是中观的优势,这个优势就是社会优势,或者叫作社会资本。当然,从微观的角度来看,还有一种优势叫作个体优势,或者说是个体资本。
因此,“优势竞争”中“优势”分为三个层次:宏观优势,就是环境优势,或者说是个人拥有的环境资本;中观优势,就是社会优势,或者说是个人拥有的社会资本;微观优势,就是个体优势,或者说是个人拥有的个体资本。
环境资本,具体可以分为:天时、地利、人和,具体到我们个人而言,就是时机、职位、人脉。
社会资本,具体可以分为:经济资本、文化资本、政治资本,具体到我们个人而言,就是金钱、名望、权力。
个体资本,具体可以分为:体能、意志、智能,具体到我们个人而言,就是身体、精神、智慧。
所以,利用优势去竞争,首先要从以上三个大方面九个小方面去盘点,看看自己的这些资本如何,是否占据优势,是否处于劣势,然后,才能立足于这些力量对比的实际筹划、具体方略。
接下来我们来谈谈社会资本,或者说是社会优势。首先要谈的是经济资本,或者说金钱上的优势。
毋庸置疑,决定整个社会运转速度和运转水平的,就是经济基础。金钱虽然不是万能的,但是没有金钱确实是万万不能的。在社会竞争中,拥有更多的金钱,这是一个显而易见的优势。
经济优势,或者说是金钱优势,是一个人得以翘动社会的杠杆。虽然很多人暗地里喜欢钱而口头上不齿于谈钱,但事实上,钱毕竟是个非常有力的武器,是竞争中非常重要的工具。拥有更多的金钱,就拥有更多的优势。